《醫法圓通》~ 卷三 (13)
卷三 (13)
1. 舌上黃苔
病人雖舌現黃苔,無論干黃色、潤黃色、老黃色、黑黃色,並未見口渴飲冷、煩躁、惡熱、便閉等情,切不可便謂火旺熱極,當於陽虛、真氣不上升處理會,病情上理會,治法即在其中。如果見便閉、口臭氣粗、身輕惡熱、心煩飲冷、精神有餘等情,便當攻下,不可遲延。
白話文:
病人雖然舌頭上出現黃色的苔,不管是乾燥的黃色、濕潤的黃色、偏深的黃色還是黑黃色,如果沒有口渴想喝冷飲、煩躁不安、怕熱、便秘等情況,就千萬不可以隨便認為是體內火氣旺盛、熱邪很嚴重。應該從陽氣虛弱、真氣無法上升的角度去處理,仔細觀察病情,治療方法就在其中。
如果出現便秘、口臭、呼吸粗重、身體感覺輕飄飄卻怕熱、心煩想喝冷飲、精神亢奮等情況,就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治療,不可以拖延。
2. 舌上黑苔
病人雖舌現黑苔,無論乾黑色、青黑色、潤黑色,雖現陰象,切不可即作陰證施治。如其人煩躁、口渴飲冷、惡熱身輕、氣粗口臭、二便閉結,即當攻下,不可遲延。如其人安靜懶言、困倦、不渴不食、二便自利,即當回陽,不可遲延。
舌上紅黑色,舌上潤白苔,舌根獨黃色,舌上白黃色,舌上黃芒刺,舌尖獨青色,舌上黑黃色,舌上黑芒刺,舌根獨黑色,舌上青黃色,舌上白芒刺,舌尖慘紅色,舌上粉白苔,舌上青紅色,舌心獨黃色,舌上乾白苔,舌上淡黃色,舌邊獨白色,舌裂而開瓣,舌如豬腰色。
舌之分辨,實屬繁冗,亦難盡舉。姑無論其舌之青、黃、赤、白、黑、干潤、燥裂、芒刺滿口、紅白相間、黃黑相兼,統以陰陽兩字盡之矣。是陰證則有陰象足徵,是陽證則有陽證可憑。識得此旨,則不專以舌論矣。諸書紛紛論舌,言某舌當某藥,某舌當某方,皆是刻舟求劍之流,不可為法。
學者務於平日,先將陰陽病情,真真假假熟悉胸中,自然一見便知,亦是認證要著。
白話文:
病人雖然舌頭出現黑苔,不管是乾燥的黑色、青黑色或濕潤的黑色,雖然看起來像陰證的表現,但絕對不能馬上當成陰證來治療。如果這個人同時有煩躁、口渴想喝冷的、怕熱但身體感覺輕、呼吸急促、口臭、大小便不通暢等症狀,就應該馬上用瀉下的方法治療,不能拖延。如果這個人反而安靜不想說話、疲倦、不覺得渴也不想吃東西、大小便正常,就應該馬上用回陽的方法治療,也不能拖延。
舌頭出現紅黑色、舌頭有濕潤的白苔、只有舌根是黃色、舌頭上有白黃色、舌頭上有黃色的芒刺、只有舌尖是青色、舌頭上有黑黃色、舌頭上有黑色的芒刺、只有舌根是黑色、舌頭上有青黃色、舌頭上有白色的芒刺、只有舌尖是慘紅色、舌頭上有粉白的苔、舌頭上有青紅色、只有舌心是黃色、舌頭上有乾燥的白苔、舌頭上有淡黃色、只有舌邊是白色、舌頭有裂縫像花瓣一樣開裂、舌頭像豬腰子的顏色。
舌頭的辨別實在是太複雜了,也很難全部列舉出來。姑且不論舌頭是青色、黃色、紅色、白色、黑色、乾燥或濕潤、裂開、長滿芒刺、紅白相間、黃黑相混,都可以用陰陽兩個字來概括。是陰證就會有陰證的明顯表現,是陽證就會有陽證的依據。了解這個重點,就不會只看舌頭來判斷病情了。很多醫書都在討論舌頭,說某種舌象應該用某種藥,某種舌象應該用某個方子,這些都是像刻舟求劍一樣,不應該作為判斷的標準。
學醫的人應該在平常就先把陰證和陽證的各種情況,真實的、虛假的都要熟記在心,自然一看就能知道,這也是辨證的要點。
3. 萬病一氣說
病有萬端,發於一元。一元者,二氣渾為一氣者也。一氣盈縮,病即生焉。有餘即火,不足即寒。他如脈來洪大,氣之盈也,脈來數實,脈來浮滑,氣之盈也,間亦不足。(脈來洪大數實浮滑,乃邪實火盛,此為有餘。久病暴脫,亦有此脈象,不可不知。)脈來遲細,氣之縮也,脈來短小,脈來虛弱,氣之縮也,間亦有餘。
(脈來遲細短小虛弱,皆為不足。若溫病熱極脈伏,亦有此脈,不可不知。)脈來劈石,脈來魚尾,脈來雀啄,脈來釜沸,脈來掉尾,脈來散亂,氣之絕也。
推之面色如朱,氣盈之驗,亦有縮者。(素乎面赤,不作病看。新病面赤惡熱,則為邪實火旺。久病無神,虛極之人而面赤,則為陽竭於上,脫絕之候。色如雞冠者吉,色如瘀血者死。)面青有神,氣盈之驗,亦有縮者。(素乎面青有神,不作病看。有病而始面青,則為肝病。
有神主肝旺,無神主肝虛。色如翠羽者吉,色如枯草者凶。)面白有神,氣盈之驗,亦有縮者。(素乎面白,不作病看。有病而始見面白者,方以病論。白而有神,肺氣嘗旺。白而無神。肺虛之徵。白如豬膏者吉,色如枯骨者危。)面黃有神,氣盈之驗,亦有縮者。(素乎面黃,不作病看。
有病而始面黃,方以病論。黃而有神,胃積之盛。黃而無神,氣弱之徵。黃而鮮明者吉,黃如塵埃色者凶。)面黑有神,氣盈之驗,亦有縮者。(素乎面黑,不作病看。有病而始面黑,方以病論。黑而有神,腎氣尚旺。黑而無神,腎氣衰弱。黑如鳥羽者吉,色如炭煤者危。)此論五色之盛衰,其中尚有生克。
額屬心,而黑氣可畏。鼻屬土,而青色堪驚。骸下黃而水病,腮左白而肝傷,腮右赤兮火灼,唇上黑兮水泱。氣色之變化多端,明暗之機關可據。
至若審音察理,五音細詳。(五音指宮、商、角、徵、羽,以應人身五臟也。)聲如洪鐘,指邪火之旺極。(素來音洪,不作病看。有病而始見聲洪,則為邪實火旺,法宜瀉火為主。)語柔而細,屬正氣之大傷。(素來聲細,不作病看,有病而始見聲低息短,則為不足。)忽笑忽歌,心脾之邪熱已現。
(笑主心旺,歌主脾旺。)或狂或叫,陽明之氣實方張。(狂叫乃胃熱極。)瞑目而言語重重,曰神曰鬼。(瞑目妄言鬼神,是正氣虛極,神不守舍也。)張目而呼罵叨叨,最烈最橫。(肝火與心胃邪旺,其勢有不可撲滅。)
曰飲食,曰起居也,須考證。食健力健,言氣之盈。食少力少,本氣之縮。飲冷飲滾兮,陰陽之形蹤已判。好動好臥兮,虛實之病機畢陳。
至於身體,更宜詳辨。肌肉豐隆,定見胃氣之旺。形瘦如柴,已知正氣之微。皮膚干潤,判乎吉凶。毛髮脫落,知其正敗。
白話文:
疾病的種類千奇百怪,但都源於同一個根本。這個根本,就是陰陽二氣混合成的一氣。這一氣的盈虧變化,就會產生疾病。氣有餘就會產生火熱,氣不足就會產生寒冷。例如,脈搏跳動有力且寬大,是氣的盈滿表現;脈搏跳動快速且有力,或者脈象浮在表面又滑溜,也是氣的盈滿表現,但有時也可能是氣的不足。(脈搏跳動有力寬大、快速有力、浮滑,是邪氣旺盛、火熱熾盛的表現,屬於氣有餘。但久病體虛突然脫力,也可能出現這種脈象,必須注意分辨。)脈搏跳動遲緩細微,是氣的收縮表現;脈搏跳動短小,或者虛弱無力,也是氣的收縮表現,但有時也可能是氣的盈滿。(脈搏跳動遲緩細微、短小、虛弱,都屬於氣的不足。但溫病發熱到極點導致脈搏沉伏,也可能出現這種脈象,必須注意分辨。)脈搏跳動像劈開石頭般強勁、像魚尾般散亂、像鳥啄食般微弱、像鍋裡水沸騰般跳動、像尾巴搖擺不定、像散亂無章,這些都是氣的衰竭表現。
推論來看,臉色紅潤像朱砂,是氣盈滿的徵象,但也可能有氣收縮的情況。(原本就臉色紅潤的人不算病態。新發病導致臉色紅潤且怕熱,是邪氣旺盛、火熱熾盛。久病體虛的人臉色紅潤,則是陽氣衰竭於上,是即將脫離的徵兆。臉色紅潤如雞冠般鮮紅是吉兆,如瘀血般暗紅是死兆。)臉色青色但有精神,是氣盈滿的徵象,但也可能有氣收縮的情況。(原本就臉色青色但有精神的人不算病態。有病才開始出現青色,是肝臟疾病的表現。臉色青色但有精神表示肝氣旺盛,無精神表示肝氣虛弱。臉色青色如翠鳥羽毛般光澤是吉兆,如枯草般乾枯是凶兆。)臉色蒼白但有精神,是氣盈滿的徵象,但也可能有氣收縮的情況。(原本就臉色蒼白的人不算病態。有病才開始出現蒼白,才算疾病。臉色蒼白但有精神,表示肺氣旺盛。蒼白但無精神,是肺虛的徵兆。臉色蒼白如豬油般潤澤是吉兆,如枯骨般乾燥是危兆。)臉色黃色但有精神,是氣盈滿的徵象,但也可能有氣收縮的情況。(原本就臉色黃色的人不算病態。有病才開始出現黃色,才算疾病。臉色黃色但有精神,表示脾胃積熱。黃色但無精神,是氣虛的徵兆。臉色黃色鮮明光澤是吉兆,黃色如塵土般暗淡是凶兆。)臉色黑色但有精神,是氣盈滿的徵象,但也可能有氣收縮的情況。(原本就臉色黑色的人不算病態。有病才開始出現黑色,才算疾病。臉色黑色但有精神,表示腎氣尚旺盛。黑色但無精神,是腎氣衰弱的徵兆。臉色黑色如烏鴉羽毛般亮澤是吉兆,如炭煤般暗淡是危兆。)以上論述五種顏色的盛衰,其中還有相生相剋的關係。
額頭屬於心,出現黑氣令人擔憂。鼻子屬於土,出現青色令人驚恐。下半身發黃,是水病;左邊臉頰發白,是肝臟受損;右邊臉頰發紅,是火熱侵蝕;嘴唇上方發黑,是水邪泛濫。氣色的變化多端,明暗的關鍵可以作為判斷依據。
至於聽聲音、觀察道理,要詳細辨別五音。(五音指宮、商、角、徵、羽,對應人體的五臟。)聲音洪亮如洪鐘,表示邪火旺盛。(原本就聲音洪亮的人不算病態。有病才開始出現聲音洪亮,是邪火旺盛,應以瀉火為主。)說話柔弱細微,表示正氣大傷。(原本就聲音細微的人不算病態。有病才開始出現聲音低微氣短,表示氣虛。)時而大笑時而唱歌,是心脾邪熱的表現。(笑表示心氣旺盛,歌表示脾氣旺盛。)或者瘋狂叫喊,是陽明經的氣實表現。(瘋狂叫喊是胃熱到了極點。)閉著眼睛自言自語,說神說鬼。(閉眼胡言亂語,說鬼說神,是正氣虛到極點,神志不清。)睜著眼睛大聲斥罵,非常強烈而橫蠻。(是肝火和心胃邪氣旺盛,勢不可擋。)
關於飲食、作息也必須仔細考量。食慾好且精力充沛,表示氣的盈滿。食慾差且精力不足,是本氣的收縮。喜歡喝冷飲或熱飲,可以判斷陰陽的偏盛。喜歡動或喜歡靜臥,可以判斷虛實的病機。
至於身體,更應該詳細辨別。肌肉豐滿隆起,一定表示胃氣旺盛。身形瘦弱如柴,可知正氣衰微。皮膚乾燥或潤澤,可以判斷吉凶。毛髮脫落,可知正氣衰敗。
要知道風邪作祟,春天溫熱的病症盛行。火邪作祟,夏天暑熱的病症猖獗。濕邪流行時,霍亂的病症多發。燥邪在秋天流行,瘧疾痢疾的病症不少。冬天嚴寒,傷寒的病症顯著。一年四季,病氣的變化無窮;六氣循環,每個季節都有其規律可循。六氣就是六經,六經其實就是一氣。五行分為五氣,五氣仍然歸於一氣。從太陽經開始講氣的初始,從厥陰經講氣的終結,晝夜循環,周而復始。
所謂的病,就是氣的病變。(全身的骨骼關節、經絡,都是後天有形的物質,全部依賴氣的貫注。雖然各處發病,形式不同,總在氣的範圍之內。神是氣的主宰,氣受傷,神就不得安寧,所以說病。)所謂的氣,是身體的重要功能。(身體沒有氣,就沒有神,所以說死亡。)用藥治療疾病,實際上是治療氣。氣旺盛要使其平穩(正氣不容易旺盛,只有邪氣容易旺盛,必須仔細分辨)。氣衰弱要幫助它增強(衰弱有邪氣衰弱、正氣衰弱的區別,要了解)。氣上浮要使其下降(瀉其亢盛)。氣下陷要使其升舉。氣滯要使其通行。氣鬱結要使其疏解。氣脫要使其固守。氣散要使其收斂。了解氣的平衡,了解氣的變化,用藥才不會失誤,治療才不會偏離正道,醫生的責任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