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安

《醫法圓通》~ 卷三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2)

1. 辨脈切要

浮脈(主風)、洪脈(主火)、實脈(主熱)、數脈(主熱)、緊脈(主寒)、滑脈(主痰)、沉脈(屬陰)、遲脈(屬寒)、細脈(不足)、微脈(不足)、虛脈(不足)、弱脈(不足。)

以上脈象,諸書言:浮主風也,洪與實、數、滑主火,主熱,主寒,主痰也。予謂浮脈未可遽概為風。洪、大、實、數、緊、滑未可遽概為火,為熱,為寒,為痰也。沉、遲、細、微與虛、弱,亦未可遽概為陰,為寒,為不足,為虛損也。要知外感脈浮,而病現頭疼身痛、發熱惡風、自汗、鼻築流清,始可以言風也。

若內傷已久,元氣將脫之候,脈象亦浮,猶得以風言之乎?洪、大、實、數之脈,而病現發熱惡熱、煩躁、口渴飲冷、譫語、口臭氣粗、二便閉寒之類,始可以言火,言熱也。若內傷已久,元氣將脫之候,脈象有極洪、極長、極實、極數、極勁之類,又尚得以時行火熱證言之乎?緊寒、滑痰之脈,而病現身疼、發熱畏寒,與吐痰不休之類,始可言寒邪,痰濕也。

若內傷已久,元氣將脫之候,脈象亦有極緊、極滑之形,又尚得以寒痰目之乎?沉、遲、細、微、虛、弱之脈,而病現面白唇青、少氣懶言、困倦嗜臥之類,乃可以言不足,言虛寒,言陰陽兩傷。

若外邪深入,協火而動,閉其清道,熱伏於中,陽氣不達於四末,四肢冰冷,惟口氣蒸手,小便短赤而痛,此為陽極似陰,又尚得以氣血虛損言之乎?總之,脈無定體,認證為要,陰陽內外,辨察宜清。雖二十八脈詳分,亦不過資顧問已耳。學者苟能識得此中變化,便不為脈所囿矣。

白話文:

浮脈通常與風有關,洪脈通常與火有關,實脈、數脈通常與熱有關,緊脈通常與寒有關,滑脈通常與痰有關,沉脈屬於陰,遲脈屬於寒,細脈、微脈、虛脈、弱脈則表示氣血不足。

有些書上說,浮脈主要代表風,洪脈、實脈、數脈、滑脈主要代表火、熱、寒、痰。但我覺得,浮脈不能直接就說是風,洪脈、大脈、實脈、數脈、緊脈、滑脈也不能直接就說是火、熱、寒、痰。同樣地,沉脈、遲脈、細脈、微脈、虛脈、弱脈,也不能直接就說是陰、寒、不足、虛損。要知道,外感引起的脈浮,同時出現頭痛、身體痠痛、發燒怕風、容易流汗、鼻塞流鼻涕等症狀,才能說是風。

如果是因為身體內部問題很久了,元氣快要耗盡的時候,脈象也可能呈現浮象,難道也可以說是風嗎?洪脈、大脈、實脈、數脈這些脈象,如果同時出現發燒、怕熱、煩躁、口渴想喝冷飲、胡言亂語、口臭、呼吸粗重、大小便不暢等症狀,才能說是火、熱。如果是因為身體內部問題很久了,元氣快要耗盡的時候,脈象出現極洪、極長、極實、極數、極強勁等情況,又難道可以說是時行的火熱病症嗎?緊脈、滑脈這些脈象,如果同時出現身體疼痛、發燒怕冷、不停吐痰等症狀,才能說是寒邪、痰濕。

如果是因為身體內部問題很久了,元氣快要耗盡的時候,脈象也可能呈現極緊、極滑的現象,難道也可以當作寒痰來看待嗎?沉脈、遲脈、細脈、微脈、虛脈、弱脈這些脈象,如果同時出現臉色蒼白、嘴唇發青、呼吸短促、不愛說話、疲倦想睡等症狀,才能說是不足、虛寒、陰陽兩傷。

如果外邪入侵身體深處,與體內火氣結合而發作,阻礙了身體的正常運作,導致熱鬱積在體內,陽氣無法到達四肢末梢,造成四肢冰冷,但嘴巴呼出的氣卻是熱的,小便量少且顏色赤紅並帶有疼痛感,這種情況是屬於陽氣極盛反而表現出類似陰的症狀,難道可以說是氣血虛損嗎?總之,脈象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要根據具體病症來判斷,陰陽內外都要仔細辨別清楚。雖然把脈分成二十八種細緻的類別,也只是提供參考而已。學習醫學的人如果能了解其中的變化,就不會被脈象的表面所迷惑了。

2. 切脈金針

夫脈者,氣與血渾而為一者也。其要在寸口,(百脈皆會於此。)其妙在散於周身,隨邪之淺深、臟腑之盛衰、人性之剛柔、身體之長短、肌肉之肥瘦、老幼男女之不同,變化萬端。其綱在浮、沉、遲、數,其妙在有神、無神。(即有力、無力也。)有神無神者,即盈縮機關,內外秘訣。

他如浮、洪、長、大、數、實,皆為盈,為有餘之候。果病情相符,則為脈與病合,當從有餘立法施治。如脈雖具有上等象,而病現不足已極,則為脈不合病,當舍脈從病,急宜扶其不足,培其本源。切勿惑於浮風、洪火之說。若按浮風、洪火治去,則為害非淺。沉、遲、細、微、虛、弱皆為縮,為不足。

果病情相符,則為脈與病合,當照不足立法施治。如脈雖具以上等象,而病現有餘已極,又當舍脈從病。切勿惑於沉、遲、細、微為虛損。若按虛損治去,則為禍不淺。予恆曰,一盈一縮,即陰陽旨歸,萬病繩墨。切脈知此,便易進步,便易認證,庶不為脈所囿矣。

白話文:

所謂的脈搏,是氣與血混合而成的。它最重要的地方在於寸口這個部位(因為全身的脈都匯集在這裡)。而脈象的奧妙之處,在於它會分散到全身,隨著外邪侵入的深淺、臟腑的興盛或衰退、人的性格剛強或柔弱、身體的高矮、肌肉的肥瘦、以及老人小孩男女的不同,產生千變萬化的現象。

脈象的重點在於浮、沉、遲、數這些基本脈象,而更精妙的地方則在於脈象是否有力(有神)或無力(無神)。所謂有力無力,就是指脈搏的盈縮變化,這是判斷體內狀況的重要關鍵。

像是浮、洪、長、大、數、實這些脈象,都屬於脈象充盛、有餘的表現。如果脈象的表現與病情相符,就表示脈與病一致,應該按照有餘的原則來治療。但如果脈象雖然呈現這些充盛的現象,而病人呈現的卻是極度虛弱的狀態,就表示脈象與病情不符合,應該捨棄脈象的判斷,以病情的表現為主,急需扶助病人的虛弱,培養身體的根本。千萬不要被浮風、洪火等說法迷惑。如果按照浮風、洪火的理論來治療,那就會造成很大的傷害。而沉、遲、細、微、虛、弱這些脈象,都屬於脈象收縮、不足的表現。

如果脈象的表現與病情相符,就表示脈與病一致,應該按照不足的原則來治療。但如果脈象雖然呈現這些不足的現象,而病人呈現的卻是極度有餘的狀態,就應該捨棄脈象的判斷,以病情的表現為主。千萬不要被沉、遲、細、微等脈象是虛損的說法迷惑。如果按照虛損來治療,那就會造成很大的禍患。我常常說,一盈一縮,就是陰陽的道理所在,也是診斷所有疾病的準繩。掌握了切脈的這些關鍵,就容易進步,容易辨別疾病,就不會被脈象所局限了。

3. 相舌切要

4. 舌上白苔

病人雖舌現白苔,並未見頭疼身痛、發熱惡寒、惡熱等情,切不可認為表證,認為瘟證。當於脈息、聲音、起居動靜、有神無神處探求病情,自有著落,切切不可猛浪。如果有表證足徵,始可照解表法施治。

白話文:

病人雖然舌頭表面出現白色的苔狀物,但沒有出現頭痛、身體疼痛、發燒怕冷、發燒怕熱等情況,千萬不能就認為是表證,更不能認為是溫病。應該從脈搏、聲音、日常活動、精神狀態等方面仔細探究病情,自然會找到病因所在,千萬不要輕率莽撞地下判斷。如果確實有表證的明顯徵象,才能依照解表的方法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