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法圓通》~ 卷二 (9)
卷二 (9)
1. 痢證
按痢證一條,舒馳遠先生分為四綱,曰秋燥,曰時毒,曰滑脫,曰虛寒,甚為恰切。予謂此四法中,燥證十居其八,時毒十居二三,滑脫與虛寒十居四五。但辨察之間,不可無法。
燥證之痢,裡急後重,日雖數十次,精神不衰,喜飲清涼。法宜清潤,始甘桔二冬湯是也。
時毒之痢,裡急後重,多見發熱身疼,一鄉一邑,病形皆相似也,乃是時行不正之氣,由外入內,伏於腸胃,與時令之燥氣相合,膠固腸胃而成痢。法宜升解,如人參敗毒散、葛根芩連之類。
滑脫與虛寒之痢,二證情形雖異,病原則同,總緣中宮陽衰,運轉力微,陰邪盤踞腸胃,阻滯元氣運行之機,雖有裡急後重之勢,糞出尚多,非若秋燥時毒之痢,每次便時,不過幾點而已,其人多見面白無神,四肢困倦。法宜溫固為主,如附子理中湯、理脾滌飲之類。
總之,白痢、赤痢,痛甚,裡急後重劇者,燥熱之徵。不痛,裡急後重微者,虛寒之驗。他如純白如魚腦,如豬肝,如塵腐,大熱不休,口噤不食,呃逆頻添,種種危候,雖在死例,然治得其法,十中亦可救二三。予亦嘗遇此等危證,審無外感,無邪熱,每以回陽收納法治之多效。
但大熱不休一條,審察其人煩躁飲冷有神者,以調胃承氣治之。若無神,安靜不渴,急以回陽大劑治之,亦易見效。若妄以為陰虛,而以養陰法治之,百無一生。([眉批]知非氏曰:夫痢,險症也,最多危候。庸手無論矣,歷來諸名家,亦少會歸,惟陳修園先生《時方妙用》中論痢最佳。
緣熟習《傷寒》所論治法,推本六經,方是仲景方,法是仲景法,未嘗於仲景外稍參時法,分經治病,而不治痢,其得力於《傷寒》者深矣。予恆遵用其法,百發百中。人咸訝其神奇,其實以古方治今病,今月古月,豈有異乎?在有心人自為領取耳。欽安所論為詳盡,鄙心為止快。
)
近來市習,一見痢證,以黃芩芍藥湯與通套痢疾諸方治之,究其意見,無非清熱導滯、調氣行血而已,不知氣血之不調,各有所因。知其所因而治之,方是良相;不知其所因而治之,皆是庸手。
白話文:
關於痢疾這個病症,舒馳遠先生將其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秋燥、時毒、滑脫和虛寒,這個分類非常恰當。我認為在這四種情況中,因秋燥引起的痢疾佔了八成,時毒引起的佔二三成,滑脫和虛寒引起的則佔四五成。但在辨別這些病症時,必須要有正確的方法。
秋燥引起的痢疾,會有裡急後重(想排便但排不乾淨的感覺),雖然一天排便數十次,但精神狀況不會太差,喜歡喝清涼的飲品。治療方法應該以清潤為主,例如可以用甘桔二冬湯。
時毒引起的痢疾,也會有裡急後重,而且常常會發燒、身體疼痛,一個地方的人得的病症都差不多,這是因為季節性的不正之氣從外侵入身體,潛伏在腸胃中,與時令的燥氣結合,黏著在腸胃中而形成痢疾。治療方法應該以升散解毒為主,例如可以使用人參敗毒散、葛根芩連湯之類的藥方。
滑脫和虛寒引起的痢疾,這兩種情況雖然病症表現不同,但病理原則是一樣的,都是因為中焦陽氣虛弱,運化功能減退,陰邪滯留在腸胃,阻礙了元氣的運行。雖然也會有裡急後重的感覺,但排出的糞便量會比較多,不像秋燥或時毒引起的痢疾,每次排便只排出幾滴而已。患者通常會臉色蒼白、精神不振、四肢乏力。治療方法應該以溫補固攝為主,例如可以使用附子理中湯、理脾滌飲之類的藥方。
總的來說,如果是白痢(排白色黏液)或赤痢(排紅色黏液),而且腹痛劇烈、裡急後重嚴重,這屬於燥熱的徵象。如果腹部不痛,只是裡急後重稍微明顯,這屬於虛寒的表現。還有像排出像魚腦、豬肝或腐敗物一樣的糞便,持續高燒不退、口噤不食、頻繁呃逆等各種危險症狀,雖然屬於死亡病例,但如果治療方法得當,十個病人中也可以救回兩三個。我也曾經遇到過這類危急的病症,如果仔細觀察沒有外感,也沒有邪熱,就使用回陽固攝的方法治療,通常效果不錯。
但對於高燒不退的情況,如果患者煩躁不安、想喝冷飲而且精神還不錯,就用調胃承氣湯來治療。如果患者精神萎靡、安靜不想喝水,就趕快用大量回陽的藥物來治療,也容易見效。如果錯誤地認為是陰虛,而用滋陰的方法來治療,幾乎沒有生還的機會。
(眉批:知非氏說,痢疾是險症,有許多危險的症狀。庸醫就不說了,歷代的名醫也很少有總結出系統的治療方法,只有陳修園先生在《時方妙用》中對痢疾的論述最為精闢。
他熟習《傷寒論》的治療方法,根據六經辨證的原理,使用張仲景的藥方和方法,從不參雜其他時方,分經治療疾病,而不是專門治療痢疾,他從《傷寒論》中得到的啟發非常深刻。我一直遵照他的方法,百試百靈。人們都驚訝於它的神奇,其實是用古方來治療現代的疾病,無論今月古月,道理都是一樣的,只要有心人自己去領會就好了。欽安先生的論述非常詳盡,我感到很暢快。)
近來市面上流行的做法,只要一看到痢疾,就用黃芩芍藥湯或其他的痢疾通用藥方來治療,仔細想想他們的思路,無非是清熱導滯、調氣行血而已。但他們不知道氣血不調的原因各有不同。知道原因而進行治療,才是好的醫生;不知道原因而進行治療,都是庸醫。
2. 呃逆
按呃逆一條,有陽虛、陰虛、元氣將絕之別,不可不知也。
因陽虛者,由中宮之陽不足,以致陰邪隔據於中,阻其呼吸往來接續之機,其人定見無神、安靜、不食不渴。法宜溫中降逆為主,如理中湯加吳萸、半夏之類。
因陰虛者,蓋以陰虛由於火旺,火邪隔拒於中,阻其上下交接之氣。其人定見躁暴、飲冷惡熱、精神不衰、二便不利。法宜苦寒降逆為主,如大、小承氣湯之類。
因元氣將絕而致者,蓋以元陽將絕,群陰頓起,阻其升降交接之機,其人或大汗、自汗出,或氣喘唇青,或腹痛囊縮,或爪甲青黑,或頭痛如劈,目眥欲裂,耳腫喉痛。種種病情,皆宜大劑回陽降逆,十中亦可救二三,如吳萸四逆湯、白通湯之類。([眉批]欽安論此一條,不在證名上論治,專在所因上談法,是一段聰明文字,是此證聰明治法。學者能識此聰明之理法,便是良醫。
)
近來市習,一見呃逆,陰陽不分,一味以橘皮、半夏、竹茹、丁香、柿蒂等藥治之,亦有見效,終不若辨明陰陽治之為當也。
白話文:
打嗝這個症狀,有陽虛、陰虛、以及元氣快要耗盡這三種不同的情況,一定要了解清楚。
因為陽氣虛弱引起的打嗝,是因為脾胃的陽氣不足,導致陰邪停留在中焦,阻礙了呼吸的正常運作,這種人通常會精神萎靡、安靜、不想吃東西也不想喝水。治療方法應該以溫補中焦、降逆為主,可以使用理中湯加上吳茱萸、半夏等藥材。
因為陰虛引起的打嗝,是因為陰虛導致火氣旺盛,火邪停留在中焦,阻礙了身體上下氣機的正常交接。這種人通常會煩躁易怒、喜歡喝冷的、怕熱、精神還算不錯、大小便不順暢。治療方法應該以苦寒降逆為主,可以使用大承氣湯、小承氣湯等藥材。
因為元氣快要耗盡引起的打嗝,是因為元陽即將衰竭,導致陰氣突然旺盛,阻礙了身體升降氣機的正常運作。這種人可能會大量出汗、自汗、呼吸急促、嘴唇發青、肚子痛、陰囊收縮、指甲發青發黑、頭痛如裂、眼睛要裂開、耳朵腫痛、喉嚨痛。出現這些種種情況,都應該使用大量回陽氣、降逆的藥物來治療,或許十個裡面可以救活兩三個,可以使用吳茱萸四逆湯、白通湯等藥材。(眉批:欽安先生論述這一條,不是從病症名稱來論治,而是專門從病因來談論治療方法,這是一段非常聰明的文字,是這個病症的聰明治療方法。學習的人如果能理解這個聰明的道理和方法,那就是一個好醫生。)
現在一般市面上,一看到打嗝,不分陰陽虛實,就一味地使用橘皮、半夏、竹茹、丁香、柿蒂等藥材來治療,有的時候也會有效,但終究不如辨明陰陽虛實來治療才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