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安

《醫法圓通》~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身癢欲死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身忽癢極,或通身發紅點,形似風疹,其實非風疹。風疹之為病,必不癢極欲死,多見發熱身疼,惡寒惡風。若久病、素不足之人,其來者驟,多不發熱身疼,即或大熱,而小便必清,口渴飲滾,各部必有陰象足徵,脈亦有浮空、勁急如繩可據。此病急宜大劑回陽收納為要,若作風疹治之,速其亡也。

白話文:

長期患病或體質虛弱的人,突然出現劇烈瘙癢,或全身出現紅點,形似風疹,但實際並非風疹。

真正的風疹不會引起劇烈瘙癢而欲死,往往伴有發熱、身體疼痛、怕冷怕風的症狀。而長期患病、體質虛弱的人,其症狀發作較快,大多不發熱身不疼,即使有發熱,小便也清澈,口渴喜飲熱水,全身各處都有陰虛的徵象,脈搏也表現為浮空、勁急如繩。

對於這種疾病,急需使用大劑量溫熱性藥物,幫助陽氣恢復並收攝,如果誤認為是風疹而治療,將會加速其死亡。

2. 大汗如雨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忽然大汗如雨,此亡陽之候也。然亦有非亡陽者。夫大汗如雨,驟然而出,片刻即汗止者,此非亡陽,乃陰邪從毛竅而出,則為解病之兆。若其人氣息奄奄,旋出而身冷者,真亡陽也,法則不治。若欲救之,亦只回陽一法。然陽明熱極,熱蒸於外,亦有大汗如雨一條,須有陽症病情足徵。此則陰象全具,一一可考。

白話文:

對於患有長期疾病或體質虛弱的人,如果忽然大汗淋漓,這是陽氣將盡的徵兆。但也有例外情況。

如果大汗淋漓,來的突然,一下子就停了,這不是陽氣將盡,而是陰邪從毛孔排出,是疾病好轉的徵兆。但如果這個人呼吸微弱,大汗後身體發冷,那就是真正的陽氣將盡,預後不好,無法治療。

如果想要救治,只能用回陽的方法。但是,陽明經熱盛,熱氣蒸發到體外,也會出現大汗淋漓的症狀。這種情況必須有足夠的陽證表現。而辨別陰陽的症狀,可以逐一考察。

3. 大汗呃逆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與過服克伐清涼之人,忽然大汗呃逆,此陽亡於外,脾腎之氣絕於內,旦夕死亡之證也。急宜回陽降逆。服藥後,如汗止呃逆不作,即有生機。若仍用時派止汗之麻黃根浮小麥,止呃之丁香柿蒂,未有不立見其死者也。

白話文:

對於久病體虛和過度服用寒涼藥物的人來說,如果突然出現大汗和呃逆,這表示陽氣散失於外,脾腎之氣在內已絕,是旦夕之間即將死亡的徵兆。此時應立即採取回陽降逆的措施。服藥後,如果汗止呃逆不發作,則表示還有生機。但是,如果還按照一般的用藥方法,使用麻黃根、浮小麥止汗,使用丁香、柿蒂止呃,那麼患者必定會立刻死亡。

4. 身熱無神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或偶勞心,忽見身大熱而不疼,並無所苦,只是人困無神,不渴不食。此是元氣發外,宜回陽收納,一劑可愈。若以為發熱,即照外感之法治之,是速其危也,世多不識。

白話文:

對於長期患病體質虛弱的人,或者偶然費神過度,突然感到身體發熱但不疼痛,沒有其他不適,只是感覺疲倦無力、不渴也不想吃東西。這是元氣向外發散的表現,應該溫補陽氣,固攝元氣,用一帖藥就能治癒。如果誤認為是發燒,按照治療外感發熱的方法來治療,就會加快病情惡化,這是很多人不瞭解的情況。

5. 吐血身熱

凡吐血之人,多屬氣衰,不能攝血。吐則氣機向外,元氣亦與之向外,故身熱。急宜回陽收納為主,切不可見吐血而即謂之火,以涼劑施之。

白話文:

凡是吐血者,大多是氣虛衰弱,無法收攝血液。吐血時氣機向外,元氣也會跟著向外耗散,所以身體發熱。應該以回陽收納為急務,切不可看到吐血就斷定是火熱,隨意使用涼性藥物治療。

6. 大吐身熱

《經》云:吐則亡陽,吐屬太陰。大吐之人,多緣中宮或寒或熱,或食阻滯。若即吐已,而見周身大熱,並無三陽表證足徵。此屬脾胃之元氣發外,急宜收納中宮元氣為主,切不可仍照藿香正氣散之法治之。予於此證,每以甘草乾薑湯砂仁,十治十效。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嘔吐會耗散體內的陽氣,嘔吐是屬於太陰經。嘔吐多是由於中焦(脾胃部位)受寒或受熱,或飲食不消化造成的。如果嘔吐後出現全身發熱,但沒有三陽經表證的表現,這表示是脾胃的元氣外發所致,應該及時收斂體內的元氣,不要再用藿香正氣散的方法治療。我治療這種情況,通常使用甘草乾薑湯加入砂仁,十次治療十次見效。

7. 大泄身熱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忽然大泄,漸而身大熱者,此屬陽脫之候。大熱者,陽竭於上;大泄者,陰脫於下。急宜溫中收納為主。切不可一見身熱,便云外感,一見大泄,便云傷食。若用解表、消導、利水,其禍立至,不可不知。

白話文:

對於長期生病或體質虛弱的人來說,如果突然出現大量腹瀉,並逐漸伴隨發高燒的症狀,這屬於陽氣虛弱的預兆。發高燒是因為陽氣過度消耗於上;大量腹瀉是因為陰氣虛弱脫離於下。此時應急著以溫暖中焦和收斂為主要治療方針。千萬不能一見到發燒就認為是外感,一見到大便就認為是食物中毒。如果使用發散表寒、消食導滯、利尿等治療方式,將會立即帶來禍害,這是一定要知道的。

8. 午後身熱

《經》云:陰虛生內熱。是指邪氣旺而血衰,並非專指午後、夜間發熱為陰虛也。今人全不在陰陽至理處探取盈縮消息,一見午後、夜間發熱,便云陰虛,便去滋水。推其意,以為午後屬陰,即為陰虛,就不知午後、夜間正陰盛之時,並非陰虛之候。即有發熱,多屬陰盛隔陽於外,陽氣不得潛藏,陽浮於外,故見身熱。

白話文:

中醫經典《傷寒論》說:「陰虛會產生內熱。」這是指身體邪氣旺盛,氣血衰弱,並非專指下午或晚上發燒就是陰虛。現在的人都不從陰陽平衡的原理來探討氣血的盈虧變化,一看到下午或晚上發燒,就說成是陰虛,然後就去滋陰補水。推測他們的想法,是因為下午屬於陰時,所以認為就是陰虛,卻不知道下午和晚上正是陰氣旺盛的時候,並非陰虛的時段。即使有發燒,也多半是陰氣太盛,阻隔了陽氣向外散發,陽氣不能正常潛藏,浮在體表,所以才會感到發熱。

何也?人身真氣從子時一陽發動,歷醜寅卯辰巳,陽氣旺極,至午未申酉戌亥,陽衰而下潛藏。今為陰隔拒,不得下降,故多發熱。此乃陰陽盛衰,元氣出入消息,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原因是什麼呢?人體的真氣從子時的一陽開始發動,經過醜、寅、卯、辰、巳,陽氣最旺盛;到了午、未、申、酉、戌、亥,陽氣逐漸衰退,潛藏起來。現在因為陰氣阻隔,陽氣不能下降,所以容易發熱。這是陰陽消長,元氣進出的規律,是我們不可不知道的。

予於此證,無論夜間、午後發燒熱,或面赤,或唇赤,脈空,飲滾,無神,即以白通湯治之,屢治屢效。

白話文:

針對這種病症,不論是夜間發燒或午後發燒、面色潮紅或脣色發紅、脈象空虛、喝水會變滾燙、精神萎靡,我都會使用白通湯來治療,多次治療都見效。

9. 皮毛出血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忽見皮毛出血,此乃衛外之陽不足,急宜回陽收納,不可遲延。

10. 陰囊縮入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忽然囊縮腹痛,此厥陰陰寒太甚,陽氣虛極也,急宜回陽。或用艾火燒丹田,或臍中;或以胡椒末綿裹塞臍中,用有力人口氣吹入腹中,痛即止,亦是救急妙法。

白話文:

長期患病體質虛弱的人,突然出現肚臍周圍收縮和疼痛,這是太陰經寒氣過重,陽氣極度虛弱導致的,需要緊急回陽。

可以使用艾灸灸烤丹田或肚臍,或者用棉布包裹胡椒粉塞住肚臍,並請氣力較大的人口對口向患者腹部吹氣,疼痛即可緩解。這也是一種急救的妙方。

11. 兩腳大燒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或夜臥,或午後兩腳大燒,欲踏石上,人困無神。此元氣發騰,有亡陽之勢,急宜回陽收納為主。切不可妄云陰虛,而用滋陰之藥。

白話文:

對於久病體虛或原本體質虛弱的人來說,在夜晚或午睡後,可能會感到雙腳發燒,想要踩踏石頭上。但由於身體虛弱,精神不振。這是體內的元氣上升,陽氣外泄的現象,需要立即溫補陽氣,收納陽氣為主。切不可錯誤地認為是陰虛,而使用滋陰的藥物。

12. 兩手腫熱

凡素秉不足之人,忽然兩手腫大如盂,微痛微紅,夜間、午後便燒熱難忍。此陰盛逼陽,從手脫也,急宜回陽收納力主。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平時體質虛弱,突然兩隻手腫脹得像臉盆那麼大,有點疼痛發紅,到了夜晚、下午就會發燒疼痛難忍。這是因為陰氣旺盛逼迫陽氣,從手部脫落所致。必須緊急採取回陽收納的治療方法為主。

13. 兩乳忽腫

凡素秉不足之人,忽然兩乳腫大,皮色如常,此是元氣從兩乳脫出,切勿當作瘡治,當以回陽收納為主。

14. 瘡口不斂

凡瘡口久而不斂,多屬元氣大傷,不能化毒生肌,只宜大劑回陽。陽回氣旺,其毒自消,其口自斂。切忌養陰清涼,見瘡治瘡。

白話文:

凡是傷口長時間無法癒合,大多是因為元氣受損嚴重,無法轉化毒素,產生新肌肉。只能採用大劑量的回陽治療。當陽氣旺盛,毒素就會自行消散,傷口也會自行癒合。切記不要用滋陰清熱的方法,也不要只針對傷口局部治療。

15. 痘瘡平塌

凡痘瘡平塌,總緣無火,只宜大劑回陽,切不可兼用滋陰。

16. 肛脫不收

凡素秉不足之人,或因大泄,或因過痢,以致肛脫不收。此是下元無火,不能收束,法宜回陽,收納腎氣,或灸百會穴,亦是良法。

白話文:

對於體質虛弱的人,或者因為大便泄瀉過多,或者因為痢疾而導致肛門脫垂無法復位。這是因為下部元氣不足,無法收束,治療的方法應該是以回陽益氣、收納腎氣為主,或者艾灸百會穴,也是一個好辦法。

17. 小便不止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忽見小便日數十次,每來清長而多。此是下元無火也,急宜回陽,收納腎氣,切不可妄行利水。

白話文:

對於久病體虛的人,突然出現頻繁小便(一天十幾次),每次小便都清澈而量多。這是因為腎陽不足,必須立即採取措施溫補腎陽,固攝腎氣,千萬不可盲目使用利尿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