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安

《醫法圓通》~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傷寒溯源解

仲景為醫林之祖,著《傷寒》一書,以開度世津梁。揭出三陽三陰,包含乾坤二氣之妙,後賢始有步趨。無奈相沿日久,注家日多,紛紛聚訟,各逞己見,捨本逐末,已至於今。故讀《傷寒》書者寡矣,亦並不知「傷寒」何所取義也。取注《傷寒》者,亦只是照原文敷衍幾句,並未道及《傷寒》宗旨與萬病不出《傷寒》宗旨,教後人何由得入仲景之門。予特直解之。

白話文:

張仲景是醫學界的祖師,著作《傷寒論》,為後世醫者開拓了濟世救人的橋樑。他揭示了三陽三陰的理論,包含著天地萬物的奧妙,後來的醫家才開始追隨他的腳步。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註釋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爭論不休,各自提出自己的見解,捨棄了根本,追逐枝節,至今仍如此。因此,很少有人真正讀懂《傷寒論》,也不知道「傷寒」這個名稱的含義。那些註解《傷寒論》的人,也只是依據原文解釋幾句,並沒有說明《傷寒論》的宗旨,以及所有疾病都源於《傷寒論》宗旨的道理,後人很難由此踏入張仲景的醫學殿堂。我特地對此進行直白的解釋。

夫曰傷寒者,邪傷於寒水之經也。太陽為三陽三陰之首,居於寒水之地,其卦為坎。(陽為陰根。)坎中一陽,即人身立極真種子,至尊無二,故稱之曰太陽。([眉批]考之即在六合之中,卷之即在坎中一點。以坎中一點示氣在血中,皆喻言也。)如天之日也,太陽從水中而出,子時一陽發動,真機運行,自下而上,自內而外,散水精之氣於周身,無時無刻無息不運行也。故《經》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焉。

白話文:

中醫古籍提到,傷寒是由於寒邪侵犯人體水液循行的通道。太陽經是三陽三陰經脈之首,居於寒水之地,其卦象為坎卦。(陽氣為陰氣的根源。)坎卦之中有一陽,此即人體生命之極點,至高無上,因此稱之為太陽經。(眉批:探索坎卦的根源,即在六合之中;坎卦的本質,即在坎卦中的這一點。用坎卦中的這一點來示意氣在血中,都只是比喻而已。)猶如天空中的太陽,太陽從水中升起,子時一陽初生,真氣運行,從下而上,從內而外,將水液精華之氣散佈於全身,無時無刻不在運行。因此《靈樞經》說:膀胱是人體津液聚集的地方,氣化作用就能由這裡產生。

氣化二字乃《傷寒》書一部的真機。要知氣化行於外,從皮膚毛竅而出水氣。(水即陰,氣即陽,外出是氣上而水亦上也。)氣化行於內,從溺管而出水氣。(內出是水降而氣亦降也。)外出者,輕清之氣,如天之霧露也。內出者,重濁之氣,如溝渠之流水也。

白話文:

「氣化」這兩個字是《傷寒論》一書中的精髓。要知道氣化作用於外,從皮膚毛孔中排出水氣。(水代表陰氣,氣代表陽氣,排出體外是氣上升,水也上升。)氣化作用於內,從尿道排出水氣。(排出體內是水下降,氣也下降。)排出自體外的是輕清之氣,就像天空的霧和露水。排出體內的則是重濁之氣,就像溝渠中的流水。

太陽之氣也無乖,一切外邪無由得入。太陽之氣偶衰,無論何節何候中,不正之氣干之,(一年六氣,即風、寒、暑、濕、燥、火六氣,乃是正氣。六氣中不正之氣,才是客氣。六氣,每氣司六十日有零,一年中三百六十日,而一年之事畢,循環之理寓矣。)必先從毛竅而入,閉其太陽運行外出之氣機,而太陽之經症即作,故曰傷寒。

白話文:

如果人體的陽氣強盛而沒有受到幹擾,外在的邪氣就沒有機會侵入。但如果陽氣偶爾虛弱,無論在什麼季節或時段,不正常的外邪就會入侵身體。(一年中的六氣,也就是風、寒、暑、濕、燥、火六氣,是正常的氣。六氣中不正常的氣纔是外邪。六氣中每種氣負責約六十多天,一年共三百六十天,一年中的變化就這樣循環往復。)外邪入侵後,會先從毛孔進入,阻礙陽氣運行出體外的氣機,因而產生陽經的病症,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傷寒。

今人只知冬月為傷寒,不知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皆有傷寒。只要見得是太陽經證的面目,即是傷寒也。太陽為六經之首,初為外邪所侵,邪尚未盛,正未大衰,此際但能按定太陽經施治,邪可立去,正可立復。

白話文:

現在的人只知道冬天纔是傷寒的季節,卻不知道一年365天,每天都有傷寒。只要看到符合太陽經證狀的面貌,就可說是傷寒。太陽經是六經之首,一開始是受到外邪入侵,邪氣還不強盛,正氣還沒有大幅衰弱,這時只要按著太陽經的治療原則施治,邪氣就會立馬消失,正氣也會立馬恢復。

因近來不按經施治,用藥不當,邪不即去,正氣日衰,邪氣日盛,勢必漸漸入內,故有傳經不傳腑,傳腑不傳經,二陽並病,三陽並病,兩感為病,漸入厥陰,邪苟未罷,又復傳至太陽。遷延日久,變證百出,邪盛正衰,釀成陰陽脫絕種種危候。

白話文:

近年來中醫治療不遵循經絡規律,用藥不對症,導致邪氣未能及時祛除,正氣日漸衰弱,邪氣日益強盛。勢必逐漸向內傳變,因此出現了經病不傳腑、腑病不傳經、兩陽同時發病、三陽同時發病、兩種病邪同時發作、逐漸進入厥陰病位等情況。邪氣若未退去,又會傳到太陽病位。拖延時間過長,病症變化多端,邪氣強盛,正氣衰弱,導致陰陽脫離,出現各種危急徵兆。

仲景立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以匡其失而輔其正。邪在太陽經腑,則以太陽經腑之法治之。邪在陽明經腑,則以陽明經腑之法治之。邪在少陽經腑,則以少陽經腑之法治之。邪在太陰、少陰、厥陰,或從本化,或從中化,或從標化,按定標本中法治之。舉傷寒,而萬病已具;揭六經、明六氣,而一年節候已該。

白話文:

張仲景所著《傷寒論》中設定了三百九十七種治療方法和一百一十三個藥方,用來糾正錯誤並補充正確的方法。

如果病邪在太陽經腑,就根據太陽經腑的治療方法來治。如果病邪在陽明經腑,就根據陽明經腑的治療方法來治。如果病邪在少陽經腑,就根據少陽經腑的治療方法來治。

如果病邪在太陰、少陰、厥陰經,就要根據病變的本質、中間階段或標徵來判定,然後根據本、標、中的治療方法來治。

通過研究傷寒,就可以涵蓋各種疾病;闡述六經,說明六氣,就能涵蓋一年中的各種節候變化。

論客邪由外入內,剝盡元氣,能令人死;步步立法,扶危為安,似與內傷無涉。不知外邪入內,剝削元氣,乃是六經。七情由內而戕,剝削元氣,毋乃非六經乎?不過外邪之感,有傳經之分,七情之傷,無經腑之變。由外入內因有提綱,由內出外,亦有考據。不過未一一指陳,未明明道破,總在學者深思而自得之。

白話文:

外來邪氣入侵,會耗損元氣,導致死亡;循序漸進地治療,能讓危急的狀況轉危為安,這似乎與內傷無關。但不知外邪入侵,耗損元氣,正源於六經;七情內傷,耗損元氣,難道不是六經所致嗎?只是外邪入侵,會傳導到六經;七情內傷,卻不會損傷經腑。從外而內,有條理可循;從內而外,也有脈絡可查。只是這些規律尚未一一指明,尚未明白道破,全賴學者深入思考,自行領悟。

([眉批]客邪由外入內,以升散清解,不使入內為要。元氣由內出外,以溫固而收納,不使外出為要。只此兩法,誠為度世金針。)

白話文:

(批註:外邪由體外入侵,用升散清解的方法,讓它不能進入體內。體內的元氣由內向外發散,用溫固收納的方法,讓它不能外洩。只要掌握這兩個原則,就能有效治療疾病,堪稱是醫學上的金科玉律。)

予謂一元真氣即太陽。太陽進一步不同,又進一步不同;退一步不同,退兩步又不同。移步換形,移步更名,其中許多旨歸。外感內傷,皆本此一元有損耳。最可鄙者,今人云仲景之方是為冬月傷寒立法,並非為內傷與雜證立法。

白話文:

我認為「一元真氣」就是「太陽」。太陽前進一步,變化不同;再前進一步,又變化不同;後退一步,變化也不同;後退兩步,變化又不同。步驟改變,形態改變,名稱也隨之改變,其中蘊含著許多奧妙的道理。外感疾病和內傷疾病,都歸因於這「一元」的虧損。最可笑的說法是,現在一些人說仲景的方劑只適用於冬天的傷寒,不適用於內傷和雜證。

試問內傷失血肺痿,有服甘草乾薑湯而愈者否?嘔吐泄瀉,有服理中湯而愈者否?抑鬱肝氣不舒,兩脅脹痛,有服小柴胡而愈者否?夜夢遺精,有服桂枝龍牡湯而愈者否?腎臟不溫,水泛為痰,有服真武湯而愈者否?寒濕腰痛,有服麻黃附子細辛湯而愈者否?少氣懶言,困倦嗜臥,咳嗽潮熱,有服建中湯而愈者否?溫病初起,有服麻杏石甘湯雞子黃連湯、四逆湯而愈者否?痢證,有服白頭翁湯桃花湯而愈者否?腹痛吐瀉霍亂,有服理中湯、吳茱萸湯而愈者否?婦人經期、妊娠,有服桂枝而愈者否?痘證初起,有服桂枝湯、升麻葛根湯而愈者否?老人大便艱澀,有服麻仁丸而愈者否?陽虛大便下血,有服四逆湯而愈者否?陰虛大便膿血,有服雞子黃連湯而愈者否?今人不體貼,只記時行幾個通套方子,某病用某方倍其味,某病用某方減某味,如此而已。究其陰陽至理,全然莫曉,六經變化,罕有得知,愈趨愈下,不堪問矣。

白話文:

試問內部受傷失血導致肺部虛弱,服用甘草乾薑湯痊癒的例子有沒有?嘔吐腹瀉,服用理中湯痊癒的例子有沒有?肝氣鬱結不暢,兩邊肋骨脹痛,服用小柴胡痊癒的例子有沒有?夜裡夢遺,服用桂枝龍牡湯痊癒的例子有沒有?腎虛寒涼,體內水液聚積成痰,服用真武湯痊癒的例子有沒有?寒濕引發腰痛,服用麻黃附子細辛湯痊癒的例子有沒有?體虛乏力,說話懶散,嗜睡疲倦,咳嗽發熱,服用建中湯痊癒的例子有沒有?溫病初期,服用麻杏石甘湯、雞子黃連湯、四逆湯痊癒的例子有沒有?痢疾,服用白頭翁湯、桃花湯痊癒的例子有沒有?腹痛、腹瀉、霍亂,服用理中湯、吳茱萸湯痊癒的例子有沒有?婦女月經、妊娠,服用桂枝痊癒的例子有沒有?痘症初期,服用桂枝湯、升麻葛根湯痊癒的例子有沒有?老年人排便困難,服用麻仁丸痊癒的例子有沒有?陽虛導致大便帶血,服用四逆湯痊癒的例子有沒有?陰虛導致大便膿血,服用雞子黃連湯痊癒的例子有沒有?

現在的人不細心鑽研,只記得一些普遍應付的方子,某種疾病就用某種方子加重它的味道,某種疾病就用某種方子減輕它的味道,僅此而已。他們完全不瞭解陰陽的根本道理,六經的變化也很少有人明白,醫術越來越差,不堪問詢。

附七絕一首:

傷寒二字立津梁,六氣循環妙理藏,不是長沙留一線,而今焉有作醫郎。

問曰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其故何也?

夫曰冬傷於寒者,傷於太陽寒水氣也。冬令乃陽氣潛藏,正天一生水之際。少年無知,不能節欲,([眉批]節欲二字,不專指房勞,兼一切耗氣之事。)耗散元精。(元精即天一。)元精一耗,(冬不藏精也),不能化生真水,即不能剋制燥金之氣。故當春之際,溫病立作。

白話文:

(二月屬卯,卯屬東方,酉屬西方,陽明經氣旺盛,燥金之氣主導。)如果能夠嚴密封固(指冬天能夠藏精),元精就能化生真水,而燥金之氣就不能肆意妄為,春天就不會得溫病了。現在辛溫固本的藥物,不可急於服用,應該按照二日傳經的治法,也是可行的。雖然如此,還要仔細分辨,清涼的藥物也不能亂用。病人雖然出現了高燒、口渴飲冷、神志恍惚的症狀,還要根據脈象、聲音的神緒(眉批:脈象聲音沒有神氣的不是溫病,有神氣的纔是溫病),飲水的多少,大便的實與不實,小便的通與不通等情況來決定。 (二月屬卯,卯酉陽明,燥金主事。)苟能封固嚴密,(指冬能藏精者。)元精即能化生真水,而燥金自不敢橫行無忌,春即不病溫矣。此刻辛溫固本之藥,未可遽施,當從二日傳經之法治之,未為不可。雖然如此,又當細求,而清涼之品亦不可妄用。病人雖現大熱、口渴飲冷、譫語,又當於脈息、聲音之有神無神,([眉批]無神非溫,有神乃是。)飲冷之多寡,大便之實與不實,小便之利與不利。

有神者,可與麻杏石甘湯;無神者,可用回陽收納之法治之,庶不致人性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