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安

《醫法圓通》~ 卷二 (1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2)

1.

按崩證一條,有陽虛者,有陰虛者。

陽虛者何?或素秉不足,飲食不健。或經血不調,過服清涼。或偶感風寒,過於宣散。或縱慾無度,元氣剝削。如此之人,定見起居動靜、言語、脈息、面色,一切無神。元氣太虛,不能統攝,陰血暴下,故成血崩。實乃脫絕之徵,非大甘大溫不可挽救,如大劑回陽飲、甘草乾薑湯之類。切切不可妄以涼血、止血之品施之。

白話文:

陽氣虛弱的人是什麼情況呢?

  • 有些人本來就體質虛弱,飲食不健康。
  • 有些人經血不調,服用過多寒涼藥物。
  • 有些人偶爾受風寒,過度發散陽氣。
  • 有些人縱慾過度,元氣被耗損。

這樣的人,一定會表現出以下症狀:行動遲緩、說話無力、脈搏虛弱、面色蒼白,整個人看起來沒有精神。元氣太虛,無法控制身體,陰血就會大量流失,因此導致血崩。這可是虛脫的徵兆,必須使用大劑量的溫補藥物才能挽救,例如回陽飲、甘草乾薑湯之類。切記不要擅自使用涼血、止血的藥物。

因陰虛者何?夫陰之虛,由於火之旺,或忿怒而肝火頻生,或焦思而心火頓起,或過飲醇醪而胃火日熾。如此之人,精神飲食,動靜起居,一切有餘,緣以火邪助之也。火動於中,血海沸騰,傷於陽絡,則妄行於上;傷於陰絡,則妄行於下。卒然暴注,若決江河。急宜涼血清熱以止之,如十灰散涼血湯之類。

白話文:

為什麼會陰虛?陰虛是由於火旺造成的,可能是因為憤怒導致肝火旺盛,急切地思考而導致心火旺盛,或者過度飲酒導致胃火旺盛。這樣的人精神飽滿、飲食過量、運動過量、作息不規律,一切都過於旺盛,這是由於火邪的作用。

火氣在體內活動,導致血流沸騰,損傷陽絡,就會妄行於上半身;損傷陰絡,就會妄行於下半身。突然發作,就像決堤的江河一樣。應該立即清熱涼血以制止,比如十灰散、涼血湯之類的藥物。

切切不可妄用辛溫,要知此刻邪火動極,俟火一去,即宜甘溫甘涼,以守之復之,又不可固執。須知道血下既多,元氣即損,轉瞬亦即是寒,不可不細心體會。

白話文:

千萬不要隨便使用辛熱的藥物。要知道現在邪火發作得很厲害,等火氣一旦消退,就應該用甘溫和甘涼的藥物來保護和恢復身體,但也不可死守一種療法。要注意的是,血流得越多,元氣就會越虛,轉眼間也會變成寒證,不可不仔細體會。

2.

按帶證一條,諸書言帶脈傷,發為帶疾。《寶產》云,帶下有三十六疾。《匯參》有赤白帶、室女帶下、胎前帶下之別。《女科仙方》又分為五帶,是就五色而立五方,亦頗近理。予常用其方,多獲效驗。予思萬病不出乎陰陽,各家紛紛議論,究竟旨歸無據,後人不得不直記其方也。予細思陽證十居五六,即濕熱下注是也。陰證十居六七,即下元無火是也。

白話文:

根據帶脈理論,帶脈受到損傷,可能會引發帶下病。

《寶產》書中提到,帶下有三十六種疾病。《匯參》書中將帶下分為赤白帶、室女帶下、胎前帶下。

《女科仙方》書中又將帶下分為五帶,是根據五種顏色將其分為五種證型,也有一定的道理。

我經常使用書中的方劑,效果不錯。

我認為所有疾病都離不開陰陽兩方面的原因。各家學派對帶證的說法不一,實際上並沒有確切的依據,後人只能直接記住方劑。

經過仔細思考,我發現陽證佔十之五六,主要是由於濕熱下注所致。陰證佔十之六七,主要是由於下元虛寒所致。

濕熱注者何?或素喜辛燥醇酒椒姜,或素多忿怒暴戾,或素多淫欲,搖動相火,合水穀之濕與脾之濕,流入下焦,時時下降,陸續不斷,其形似帶,故名之曰帶。其人定多煩躁,精神、飲食不衰,脈必有神,其下之物,多膠黏極臭者是也。法宜除濕清熱為主,如葛根芩連湯黃連瀉心湯茯苓澤瀉滑石之類。

白話文:

濕熱留滯是什麼情況?或者平時喜歡吃辛辣燥熱、喝酒、吃辣椒生薑,或者平時容易發怒暴躁,或者平時過度縱慾,導致虛火上炎,結合水谷的濕氣和脾臟的濕氣,流入下焦,時不時地往下流,連續不斷,其形狀像腰帶,所以稱為「帶下」。這樣的人通常會煩躁不安,精神和食慾不減,脈搏一定有神,流出的東西大多粘稠且極臭。治療方法應以祛濕清熱為主,例如服用葛根芩連湯、黃連瀉心湯加茯苓、澤瀉、滑石等藥物。

所謂下元無火者何?或素稟不足,而勞心太甚,(則損心陽。)或傷於食,而消導太過,(則損胃脾之陽。)或房事過度,而敗精下流,(則損腎陽。)如此之人,定見頭眩心惕,飲食減少,四肢無力,脈必兩寸旺,而兩尺弱甚,(浮於上而不潛於下,)其下之物,必清淡而冷,不臭不黏。

白話文:

所謂「下元無火」是指什麼呢?可能是天生體質虛弱,但是用腦過度,(就會損害心陽。)也可能是因為飲食不當,導致消化過度,(就會損害胃脾之陽。)或者是房事過度,導致精氣耗損流失,(就會損害腎陽。)這樣的人通常會有頭暈心悸、食慾減退、四肢無力的症狀。脈象上,兩寸部位會強有力,而兩尺部位會非常虛弱,(浮在上面,無法深入下面。)他們的大便通常是清淡而寒冷的,沒有異味和粘性。

法宜大補元陽,收納腎氣,如潛陽丹加故紙、益智,回陽飲加茯苓、安桂,或桂苓朮甘湯加附片、砂仁之類。更有五色雜下,不必多求妙方,總以大溫大甘、收固元氣為要,諸書所載,亦可擇取。

白話文:

對於保健方法,宜大補元陽,收納腎氣,例如「潛陽丹」加入「故紙」、「益智」,「回陽飲」加入「茯苓」、「安桂」,或「桂苓朮甘湯」加入「附片」、「砂仁」等藥材。更有五色雜糧下飯,不必刻意追求奇方妙藥,總以溫補滋養,收斂固攝元氣為要,各種醫書所載的方劑,也可以斟酌選用。

3. 求嗣約言

大凡中年無子之人,宜多積善功,夫婦好生保養節欲,果然精神安舒,百脈和暢。務於天癸至三日內,乘其子宮未閉,易於中鵠。當交媾之際,夫婦二人彼此留神,勿將心放他去,如此施之,百發百中。切勿多蓄媵妾,以取敗德喪身滅亡之禍。([眉批]知非氏曰:人之生也,性賦於天,命懸於地,各有善惡,因緣以成報施,知非存而不論。)

白話文:

凡是中年沒有孩子的夫妻,應該多積累善行。夫妻雙方都要好好保養身體,節制慾望。這樣一來,精神就會安寧舒適,身體各個經絡通暢。在女性排卵期的前三天內,趁著子宮尚未閉合,這時受孕的機會較高。在交媾的過程中,夫妻雙方都要專心一致,不要讓心神散亂。這樣反復施為,一定可以如願以償。千萬不要蓄養過多的妾室,以免招致禍端,損害身體,甚至喪命。(眉批:知非子說:一個人的生命,本性是由上天賦予,命運由大地安排,每個人都有善有惡,因緣際會才會形成善報或惡報。知非子不對此妄加評論。)

4. 妊娠

凡婦人經水不行,二三月內,腹中隱隱,([眉批]知非氏曰:穩。)微微頻動者,乃有喜之徵。設或無頻動者,可用驗胎法以驗之。驗胎方:歸、芎各三錢,為末,艾湯吞。吞後腹頻動,有胎定無疑;若是腹不動,脈息細詳求。(亦有四五月始動者。)

白話文:

如果女子月經沒有來,在二三月內,腹部隱隱作痛,微微頻繁地動,這是懷孕的徵兆。如果沒有頻繁的胎動,可以使用驗胎的方法來驗證。驗胎方法:當歸、川芎各三錢,研成粉末,用艾葉湯送服。服用後如果腹部頻繁動,肯定是有胎;如果腹部不動,仔細查看脈象。(也有四五個月後才開始胎動的。)

5. 妊娠產後諸疾約言

按妊娠已確,固說著重安胎。([眉批]知非氏曰:要。)產後已畢,固說著重補養。此皆舉世相傳至要之語。予謂胎前產後,不必執此,當以認證去病為主。認證去病之要,外感仍按定六經提綱病情,內傷仍握定陰陽盈縮為準,如此方不見病治病了。至於胎前產後,一切病證,亦當留心。

白話文:

當確定懷孕時,應該著重保胎。(編輯註:知非子說:很重要。)產後結束後,應該著重補養。這些都是流傳很廣的要點。我認為懷孕前、產後,不一定拘泥於這些,應該以辨證論治為主。辨證論治的要點:對於外感疾病,仍根據六經辨證提綱綱要;對於內傷疾病,仍以陰陽盈虧為準。這樣才能準確地診斷和治療疾病。至於懷孕前、產後,所有的疾病症狀,都應該仔細留意。

如《萬氏女科》、《女科仙方》、《女科心法》、《匯參女科》、《濟陰綱目》皆當熟玩,以廣見識。

6. 小兒諸疾約言

按小兒初生,只要安靜,審無胎中受寒,無胎中受熱,切不可用藥以戕之,以伐生生之氣。今人每每小兒下地,多用銀花、黃連大黃、鉤藤、甘草,取其清胎毒,小兒少生瘡癬。此說似近有理,究竟皆是婆婆經。此說省城最重,不知山野鄉村小兒下地,大人常無藥服,何況小兒,難道皆生瘡,皆死亡了。但食乳之子,外感病多,飲食病少。

白話文:

剛出生的小孩,只要安靜地照顧,檢查沒有在胎中受寒或受熱,就不要用藥物傷害他,以免損害他的元氣。現在很多人在小孩出生後,經常使用銀花、黃連、大黃、鉤藤、甘草等藥物,說是清胎毒,減少孩子長瘡生癬。這種說法看起來好像有道理,但其實都是些老太婆的偏方。這種說法在大城市特別盛行,但不知道在鄉村,孩子出生後,大人們通常不會給孩子服藥,更何況是小孩,難道他們都長瘡、都死了嗎?不過,吃母奶的孩子,外感疾病比較多,飲食引起的疾病比較少。

設或有虛損病出,多半從母乳上來,審其陰陽之盈縮治之。食五穀之子,多半飲食,或是外感,按定病情治之。([眉批]知非氏曰:好,抽掣條中業已詳論,故不復贅。)至於痘證,初發熱,以調和營衛之氣為主,桂枝湯是也;初現點,以升解發透、出透為主,升麻葛根湯是也;痘現齊,以養漿為主,理中湯是也;漿足瘡熟,以收回為主,潛陽丹、封髓丹是也。此乃痘科首尾不易之法。

白話文:

如果出現虛弱或損傷的疾病,大多是由母乳喂養引起的,要根據患者陰陽的盈虧來治療。多吃五穀雜糧的人,大多是飲食問題,或者外感因素引起的,要根據病情來治療。([眉批]知非子說:很好,抽搐條中已經詳細討論,所以這裡就不再贅述。)至於出痘的症狀,在初期發熱時,以調和營衛之氣為主,桂枝湯就是這種方子;痘疹剛出現時,以升發透疹、排除透發為主,升麻葛根湯就是這種方子;痘疹全部顯現,以滋養膿液為主,理中湯就是這種方子;膿液充足、痘瘡成熟,以斂收固澀為主,潛陽丹、封髓丹就是這種方子。這是治療出痘的始終不變的原則。

至於壞證,如灰黑平塌不起、空殼、無膿者,真元之氣衰也。法宜回陽,白通湯、回陽飲是也。如紫紅頂焦,煩躁口臭,氣之有餘血之不足也。法宜清涼,如導赤散涼血散人參白虎、當歸補血湯之類。

白話文:

對於壞疽,如果呈現灰色或黑色,平坦而萎靡,沒有膿液,這是真元之氣衰弱的徵兆。治療方法應當溫補陽氣,例如服用白通湯或回陽飲。如果壞疽呈現紫紅色,頂端焦黑,患者煩躁不安、口臭,這是氣盛血虛的徵兆。治療方法應當清熱涼血,例如服用導赤散、涼血散、人參白虎湯或當歸補血湯等方劑。

近來痘科,一見痘點,專以解毒、升散、清涼,如赤芍、生地、連翹枳殼、銀花、大力、黃芩當歸、麥冬、花粉、荊芥之類。不知痘證,全在隨機變換。當其初發熱,氣機勃勃向外,正宜應機而助之,以發透為妙。如以上藥品,雖有升散,其中一派苦寒之品,每多阻滯向外氣機,以致痘不透發,釀出許多證候。非痘之即能死人,實藥殺之也。

白話文:

近年流行治療痘痘的方法,一見到痘痘就用清熱解毒、升散發散、清涼降火的藥物,例如赤芍、生地、連翹、枳殼、銀花、大力、黃芩、當歸、麥冬、花粉、荊芥等。但不知道痘痘的病症,完全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治療。當痘痘剛開始發作發熱時,氣血旺盛地向外發散,正應當順勢而助之,促使痘痘透發出來。如果使用上述藥物,雖然能起到升散發散的作用,但其中的一些苦寒之藥,往往會阻滯向外的氣機,導致痘痘不能透發,引起各種症狀。不是痘痘本身能殺人,而是藥物殺人了。

予每於痘出現點,只用二三味輕清之品,多見奇功,如升麻一二錢,葛根一二錢,蟲退五六個,甘草一錢。即吐,亦當服之。所謂吐者何?毒邪已壅於陽明,吐則毒邪發泄於外,故以輕清之品,助其升騰之機,使其出透。若加苦寒阻之,危亡之道也。司命者,當留意於此,方不誤人。

白話文:

我每次在痘疹出現時,只使用兩三味藥,這些藥性輕盈,效果往往很神奇,例如:

  • 升麻一至二錢
  • 葛根一至二錢
  • 蟲退五至六個
  • 甘草一錢

即使會引起嘔吐,也應該服用。什麼是嘔吐呢?毒邪已經積聚在陽明經,嘔吐可以讓毒邪排出體外。因此,使用輕盈的藥物,幫助毒邪上升排出體外。如果使用苦寒的藥物阻擋毒邪,那是非常危險的。作為醫生,應該注意這一點,纔不會誤害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