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法圓通》~ 卷二 (9)
卷二 (9)
1. 血證門
(吐血、鼻血、牙血、毛孔血、耳血、二便血)
按血證雖云數端,究竟不出陰陽盈縮定之矣。予於《醫理真傳》分辨甚詳。查近市風,一見血出,紅光遍地,人人皆謂之火,醫生亦謂之火。細閱其方,大半都是六味地黃湯、回龍湯、生地四物湯加炒芥、藕節、茜草、茅根、牛膝、大黃之類,專主滋陰降火。曷不思火有陰陽之別?血色雖紅,由其從火化得來,終屬陰體。
氣從陽,法天居上。血從陰,法地居下。天包乎地,氣統乎血,氣過旺,可以逼血外越,則為陽火。氣過衰,不能統血,陰血上僭外溢,則為陰火。陽火,其人起居,一切有神。陰火,動靜起居,一切無神。陽火始可用以上市習之方,陰火決不可用,當以《醫理真傳》之法為是。
([眉批]知非氏曰;火是陰,《內經》曰,陰病治陽,當用陽藥,夫火何以能陰?孔子曰:離為火。離是陰卦,火是紅色,血亦是紅色,故知火盛吐血,正是陰盛,必用陽藥而始能愈,此儒者之權衡,非俗子所能窺測,而醫亦是名醫,故敢論血。)要知人周身軀殼,全賴一氣一血貫注之而已,不必區分血從何出,當何治,血是某經,主某方。分解愈多,源頭即失。
予治一切病證與此血證,只要無外感病形,即握定陰陽盈縮治之,見功屢屢,獲效多多,真不傳之秘法,實度世之金針。予經驗多年,不敢隱秘,故罄所知,以告將來,([眉批]老實人說老實話,知著書之婆心,更知評者之婆心,有同心焉,以為邀譽則非矣。)
白話文:
(吐血、鼻血、牙齦出血、毛孔出血、耳朵出血、大小便出血)
雖然出血的狀況有很多種,但歸根究底,都離不開陰陽的消長變化來決定。我已經在《醫理真傳》中詳細分析過。觀察現在的社會風氣,只要一看到出血,就覺得是火氣大,連醫生也這麼認為。仔細看他們開的藥方,大多都是六味地黃湯、回龍湯、生地四物湯,再加炒芥菜、藕節、茜草、茅根、牛膝、大黃之類的藥材,專門用來滋陰降火。難道就沒想過火有陰陽之分嗎?血的顏色雖然是紅色的,那是因為從火轉化而來的,但它本質上還是屬於陰性的。
氣屬於陽,效法天道而居於上。血屬於陰,效法地道而居於下。天包覆著地,氣統攝著血,如果氣過於旺盛,會迫使血外溢,這就是陽火。如果氣過於衰弱,無法統攝住血,陰血就會上衝外溢,這就是陰火。陽火的人,日常起居一切都很有精神。陰火的人,不論動靜或起居,都會顯得沒有精神。陽火可以使用市面上常見的那些藥方來治療,但陰火絕對不能用,應該採用《醫理真傳》裡的方法才是正確的。
([眉批]知非先生說:火是陰性的,《內經》說,陰病要用陽藥來治療,那火為什麼會是陰呢?孔子說:離卦代表火。離卦是陰卦,火是紅色,血也是紅色,所以就知道火盛導致吐血,正是陰盛的表現,必須用陽藥才能治好。這是儒者的權衡之法,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而醫生也必須是名醫才能理解,所以才敢論述血證。)要知道人全身的軀殼,完全是靠著氣和血的運行來滋養,不需要區分血是從哪裡出的,應該怎麼治療,血是屬於哪條經脈,應該用哪個藥方。分析得越多,反而會失去源頭的根本。
我治療所有疾病,包括這種出血的狀況,只要沒有外感疾病的症狀,就掌握陰陽消長的原則來治療,屢次見效,效果很好,這是真正不外傳的秘訣,實在是救世的金針。我經驗多年,不敢隱藏私藏,所以把所知道的都告訴後人。([眉批]老實人說老實話,知道了作者寫書的苦心,也知道了評論者的苦心,大家有著共同的心意,如果說是為了邀功求名那就不對了。)
2. 發斑
按發斑一證,有由外入而致者,有由內出而致者。
由外入而致者,由外感一切不正之氣,伏於陽明。陽明主肌肉,邪氣遏郁,熱毒愈旺,忽然發泄,輕則疹癢,重則斑點,或如桃花瓣,或如紫雲色,大小塊片不等。其人口臭氣粗,壯熱飲冷,脈大而實,或周身疼痛,二便不利者,此為外感,陽證發斑是也。法宜隨其機而導之,如升麻葛根湯,舉斑、化斑、消斑等湯,皆可酌用。
因內傷而致者,或飲食傷中,克伐過度;或房勞損陽,過於滋陰;或思慮用心過度;或偶感外邪;過於發散,以致元陽外越,或現斑點,或現通體紫紅。其人懶言嗜臥,不渴不食,精神困倦。或現身熱,而卻無痛苦情狀,行動如常。或身不熱,而斑片累累,色多嬌嫩,或含青色者是也。
粗工不識,一見斑點,不察此中虛實,照三陽法治之,為害不淺。法宜回陽收納為主,如封髓丹、潛陽丹、回陽飲之類。([眉批]知非氏曰:斑發於陽,因外感而致,其證為陽,能治者多。惟斑發於陰,因內傷而致,其證為陰,能識者少。欽安指出兩法,重在人所難識一面,學者知其所難,作者之心苦矣。
)予曾經驗多人,實有不測之妙。總之,外證發斑,在三陽,宜升散。內證發斑,在三陰,宜收納。此二法乃萬病治法之要。([眉批]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者,流散無窮。)不僅此證,學者須知。
白話文:
關於發斑這種病症,有從外而侵入身體導致的,也有從體內產生而導致的。
從外而侵入身體導致的,是由於感受外界各種不正的邪氣,潛伏在陽明經。陽明經主要掌管肌肉,邪氣鬱積,熱毒就會越來越旺盛,突然爆發出來,輕微的就會出現像疹子一樣的癢,嚴重的就會出現斑點,有的像桃花花瓣,有的像紫色的雲彩,大小、形狀都不一樣。這種人通常口臭、呼吸粗重、身體發熱、喜歡喝冷飲、脈搏大而有力,或者全身疼痛、大小便不順暢,這就是外感風邪引起的,屬於陽性的發斑。治療方法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來引導,可以使用像升麻葛根湯、舉斑湯、化斑湯、消斑湯等藥方,都要根據情況來斟酌使用。
因為內傷而導致的,有的是因為飲食不當損傷脾胃、過度耗損;有的是因為性生活過度耗損陽氣、過度滋養陰液;有的是因為思慮過度、勞心費神;有的是因為偶爾感受外邪、過度發汗,導致元陽外散,可能會出現斑點,或者全身皮膚呈現紫紅色。這種人通常不愛說話、喜歡躺臥、不覺得口渴也不想吃東西、精神疲倦。或者出現身體發熱,卻沒有痛苦的表情,行動跟平常一樣。或者身體不發熱,卻出現很多斑片,顏色大多嬌嫩,有的還帶有青色。
不精通醫理的醫生不了解這些,一看到斑點,不分辨是虛症還是實症,就按照治療三陽經的方法來治療,危害很大。治療方法應該以回陽、收斂為主,可以使用像封髓丹、潛陽丹、回陽飲這類的藥方。([眉批] 知非氏說:斑疹長在陽經,因為外感而導致的,這種情況屬於陽症,能夠正確治療的人很多。但是斑疹長在陰經,因為內傷而導致的,這種情況屬於陰症,能夠辨識的人很少。欽安指出了兩種不同的治法,重點在於一般人難以分辨的地方,學習的人要知道其中的難處,寫出這些的人真是用心良苦。)
我曾經醫治過很多人,確實有不可思議的效果。總之,外感導致的發斑,病在三陽經,應該用升發、疏散的方法來治療。內傷導致的發斑,病在三陰經,應該用收斂、固護的方法來治療。這兩種治療方法是所有疾病治療的要點。([眉批] 知道要點的人,一句話就可以說完,不知道要點的人,就會迷失方向。)不僅僅是這種病,學習醫理的人都必須知道這些。
3. 痿躄
按痿躄一證,《內經》云:肺熱葉焦,一臟因而受之,發為痿躄。又云:治痿獨取陽明。陽明為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束骨利關節者也。陽明虛,則宗筋弛。李東垣、丹溪遵《內經》肺熱一語,專主潤燥瀉火,似為有理。但《內經》稱治痿獨取陽明,乃不易之定法,此中必有定見,當是肺熱葉焦之由起於陽明也。陽明為五臟六腑之海,生精生血,化氣行水之源也。
《內經》謂陽明虛則宗筋弛。明是中宮轉輸精氣機關失職,精氣不輸於肺,則肺痿生;精氣不輸於脈,則心痿生;精氣不輸於肉,則脾痿生精氣不輸於筋,則肝痿生;精氣不輸於骨,則腎痿生。以此分處,則治痿獨取陽明一語方成定案,即不能專以潤燥瀉火為準。([眉批]知非氏曰:是何意態雄且傑,高談雄辯驚四方。
)要知人身三百六十骨節,無論何節,精氣一節不輸,則一節即成枯枝。(《黃庭經》曰:泥丸百節皆有神,一節無神,則陰邪起而為病。此理精粹。)以此推求,方得痿證之由,肺熱葉焦之實,即此可悟。治痿獨取陽明一語,實握要之法。予思各經為邪火所侵,並未見即成痿證。
即有邪火太甚,亦未見即成痿證。果系火邪為殃,數劑清涼,火滅而正氣即復,何得一年半載而不愈。東垣、丹溪見不及此,故專主潤燥瀉火,是皆未得此中三昧。([眉批]一家之言,未窺全豹。)法宜大辛大甘以守中復陽,中宮陽復,轉輸如常,則痿證可立瘳矣。如大劑甘草乾薑湯、甘草附子湯、參附湯、耆附湯、歸附湯、朮附湯之類,皆可酌選。
白話文:
關於痿躄這個病症,《黃帝內經》說:肺部因為熱邪而乾枯焦灼,導致其他臟腑也跟著受損,就會引發痿躄。又說:治療痿病,要特別針對陽明經。陽明經是五臟六腑的能量來源,主導滋潤筋脈,約束骨骼和使關節靈活。陽明經虛弱,則筋脈就會鬆弛。李東垣、朱丹溪遵循《內經》肺熱的說法,專注於滋潤乾燥和瀉火,似乎有道理。但是《內經》說治療痿病要特別針對陽明經,這是不變的原則,其中一定有其道理,應該是說肺熱乾枯焦灼的原因是因為陽明經的問題。陽明經是五臟六腑的能量來源,是產生精血,轉化氣和運行水液的根本。
《內經》說陽明經虛弱,筋脈就會鬆弛。這很明顯是說中焦(脾胃)轉運精氣的機能失常,精氣不能輸送到肺,就會產生肺痿;精氣不能輸送到脈,就會產生心痿;精氣不能輸送到肌肉,就會產生脾痿;精氣不能輸送到筋,就會產生肝痿;精氣不能輸送到骨骼,就會產生腎痿。以此來分析,那麼「治療痿病要特別針對陽明經」的說法才算確定,就不能只以滋潤乾燥和瀉火為標準。(眉批:評論者說:這番議論多麼雄偉傑出,高談闊論讓四方都感到震驚。)要知道人體有三百六十個骨節,無論哪一個骨節,只要精氣不能輸送到,這個骨節就會像枯枝一樣。(《黃庭經》說:泥丸宮(頭部)的每一節都有神明,一旦有一節沒有神明,陰邪就會產生而導致疾病。這個道理非常精闢。)這樣推究,才能了解痿病的病因,肺熱乾枯焦灼的實質,也能夠因此而理解。「治療痿病要特別針對陽明經」這句話,確實掌握了重點。我認為各經被邪火侵襲,並沒有馬上變成痿證。即使有邪火過於嚴重,也沒有馬上變成痿證。如果真的是因為火邪作祟,只要服用幾劑清涼藥,火邪就會被清除,正氣就會恢復,怎麼會拖延一年半載都不好。李東垣、朱丹溪沒有看到這一點,所以專注於滋潤乾燥和瀉火,都沒有領悟到其中的奧妙。(眉批:這是一家之言,沒有看到全貌。)治療方法應該使用大辛大甘的藥物來守護中焦,恢復陽氣,中焦陽氣恢復,轉輸功能恢復正常,痿病就能很快痊癒了。像是大劑量的甘草乾薑湯、甘草附子湯、參附湯、耆附湯、歸附湯、朮附湯之類的藥方,都可以斟酌選用。
4. 虛勞
按虛勞一證,諸書分別五勞七傷、上損下損。陳修園先生《三字經》、《從眾錄》分辨甚詳,可以熟玩。予思虛勞之人,總緣虧損先天坎中一點真陽耳。真陽一衰,群陰蜂起,故現子午潮熱,(子午二時,,乃陰陽相交之時,陽不得下交於陰,則陽氣浮而不藏,故潮熱生;陰不得上交於陽,則陰氣發騰,無陽以鎮納,則潮熱亦生。
醫者不得此中至理,一見潮熱便稱陰虛,用一派滋陰養陰之品,每每釀成脫絕危候,良可悲也。)自汗盜汗出,(凡自汗、盜汗皆是陽虛之徵,各書具稱盜汗為陰虛者,是言其在夜分也。夜分乃陽氣潛藏之時,然而夜分實陰盛之候,陰盛可以逼陽於外,陽浮外亡.血液隨之,故汗出,曰盜汗。
醫者不知其為陽虛,不能鎮納陰氣,陰氣外越,血液亦出,陰盛隔陽於外,陽不得潛,亦汗出,此旨甚微,學者務須在互根處理會。)咳吐白痰,(真陽一衰,則陰邪上逆,逆則咳嗽作,白痰雖非血,實亦血也,由其火衰而化行失職,精氣不得真火鍛鍊,而色未赤也,近來多稱陳寒入肺,實是可笑。)腹滿不實,(陰氣閉塞,陽微不運故也。
)面黃肌瘦,(真火衰則脾土無生機,土氣發泄,欲外亡,故面黃,土衰則肌肉消,以脾主肌肉故也。)腹時痛時止,(陽衰則寒隔於中,阻其運行之機,邪正相拒,故時痛時止。)大便溏泄,(胃陽不足,脾濕太甚故也。)困倦嗜臥,少氣懶言,(皆氣弱之徵。)種種病情,不可枚舉。
惟有甘溫固元一法,實治虛勞靈丹。([眉批]知非氏曰:虛勞之人,五神無主,四大不收。夫五神者,五官之神也。五官不能自為用,其中有主之者。《仙經》曰:譬如弄傀儡,中有工機軸是也。四大者,地、水、火、風也。毛髮、爪指、皮膚者,地也;津、液、涎、沫者,水也;運轉、動作者,風也;暖氣者,火也。然此四大全要元神、元氣為主宰收攝。
虛勞之人,元神昏散,視聽混淆,是五神無主宰。元氣耗散,舉止疲憊,是四大不收攝。夫人身元陽為本,是生真氣,真氣聚而得安,真氣弱而成病。虛勞者,真氣耗散,元陽失走,迨至元陽盡,純陰成,嗚呼死矣。欽安指出大法,惟有甘溫固元,是薑、附、草,不是參、耆、術,學者不可不知也。
)
昧者多作氣血雙補,有云大劑滋陰,有等專主清潤,有等開鬱行滯,不一而足,是皆殺人轉瞬者也。予非言大而矜,妄自爭辯,實不得不辯也。
白話文:
關於虛勞這個病症,許多醫書將其分為五勞七傷、上損下損。陳修園先生在《三字經》、《從眾錄》中分辨得非常詳細,可以仔細研究。我認為虛勞的人,總是因為先天腎中的一點真陽虧損。真陽一旦衰弱,各種陰邪就會蜂擁而起,所以出現午後或子時發熱的潮熱現象(因為子時和午時是陰陽交替之時,陽氣無法向下與陰氣交合,就會浮在上面而無法藏匿,所以產生潮熱;陰氣無法向上與陽氣交合,就會向上發散,沒有陽氣來鎮壓,也會產生潮熱。醫生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一見到潮熱就說是陰虛,使用大量的滋陰養陰藥物,往往會導致病情更加危險,甚至死亡,實在可悲)。同時還會出現自汗、盜汗(凡是自汗、盜汗都是陽虛的徵兆。醫書都說盜汗是陰虛,是因為它發生在夜間。夜間是陽氣潛藏的時候,但實際上夜間是陰氣旺盛的時候,陰氣旺盛會把陽氣逼到體外,陽氣外散,血液也會跟著外洩,所以出汗,稱作盜汗。醫生不知道這是陽虛,不能夠鎮壓陰氣,導致陰氣外洩,血液也跟著外洩;陰氣過盛把陽氣阻隔在外面,陽氣無法潛藏,也會出汗。這個道理非常微妙,學者一定要在陰陽互根的道理上仔細體會)。咳嗽吐白色痰液(真陽一旦衰弱,陰邪就會向上逆行,逆行就會導致咳嗽,白痰雖然不是血,但其實也是血液的變形,因為火衰弱導致化生功能失常,精氣無法得到真火的鍛鍊,所以顏色不是紅色的。最近很多醫生說是陳年寒氣進入肺部,實在可笑)。腹部脹滿卻沒有實質性的東西(這是因為陰氣閉塞,陽氣虛弱而無法運行的緣故)。面色發黃、肌肉消瘦(真火衰弱,脾土就沒有生機,土氣外洩,所以面色發黃;土衰弱,肌肉也會消瘦,因為脾主肌肉)。腹部時而疼痛時而停止(陽氣衰弱,寒邪阻隔在腹中,阻礙了氣機的運行,邪氣和正氣互相抵抗,所以時痛時止)。大便稀溏(胃陽不足,脾濕太重)。精神困倦、喜歡睡覺、氣短乏力、不喜歡說話(都是氣虛的徵兆)。種種病情的表現,無法一一列舉。
只有用甘溫固元的方法,才是治療虛勞的靈丹妙藥。(眉批:知非氏說:虛勞的人,五神沒有主宰,四大無法收攝。所謂五神,是指五官的神氣。五官不能自己運作,其中有主宰它們的。就像《仙經》所說,如同操控木偶,其中有操控的機關。所謂四大,是指地、水、火、風。毛髮、指甲、皮膚屬於地;津液、口水、痰沫屬於水;運動、動作屬於風;暖氣屬於火。這四大都需要元神、元氣來主宰和收攝。虛勞的人,元神昏散,視聽混亂,這是五神沒有主宰;元氣耗散,行動疲憊,這是四大無法收攝。人身的元陽是根本,它產生真氣,真氣聚集人就安康,真氣虛弱人就會生病。虛勞的人,真氣耗散,元陽流失,等到元陽耗盡,純陰就會形成,那就死亡了。欽安指出治療的大法,只有甘溫固元,是用薑、附子、甘草,而不是用人參、黃耆、白朮,學者一定要明白。)
愚昧的醫生大多用氣血雙補的方法,有的用大量滋陰的藥物,有的專門用清潤的藥物,有的用開鬱行氣的藥物,不一而足,這些都是會導致人很快死亡的方法。我不是誇大其詞,故意辯論,而是不得不辨明這些錯誤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