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法圓通》~ 卷一 (21)
卷一 (21)
1. 兩手膀背痛
按膀背痛一證,有因外感風寒,閉塞經絡而作者;有因中氣不足,內寒阻滯而作者。
因外感風寒而致者,其人定多畏寒惡風,或發熱而兼頭疼。法宜宣散,如桂枝湯、羌活附子湯、麻黃附子細辛湯之類。
因中氣不足而致者,由中宮素虛,真氣不能充周四體,寒邪痰濕,亦得以阻滯經絡,而痛立作矣。其人定然面白少神,飲食減少,或逢晦明陰雨而更甚,麗照當空而覺輕。法宜溫中行氣為主,如建中湯倍桂、附,補中益氣湯加羌、附,或理中湯加桂枝、香附。予恆見中年老婦,每多兩手膀痛而不能舉,時常作苦。
究其受病之由,多起於少年天癸至時,不知保養,洗衣漿裳,輒用冷水,以致寒涼傷及經絡,因而天癸不行者亦多。即或體強,而寒涼不能害,視為平常,不知人身真氣有盛即有衰,氣未衰時,寒涼雖侵,不即為害,迨至中年老時,本身正氣已衰,或兼受一點寒邪引動,而痛於斯作矣。予每以甘草乾薑湯加鹿茸、桂尖、附子、蔥、酒治之多效。
([眉批]夫人少年作苦,恃勇力作,迨至中晚之歲,稍能逸豫,勞傷之疾徐發於內,痛苦立作,見於手膀腳腿者多。粗工不識,,任治罔效,往往病人自能體會。何者今之痛處,皆昔之勞力處也。欽安此按,識見絕高,深合《內經》比類從容之法,非功力精到者,未易臻此,又醫之一大法也,學者不可不知。)
近來市習,一見兩手膀痛,每以五積散、流氣飲,與夫羌活、荊、防、伸筋、舒筋草、蘇木、靈仙、松節之類,亦多獲效。總不若辨明外感內傷、陰陽虛實為要。
更有手指麻木一證,屬脾氣不能充周者多,外感者少,兼痰濕亦多。不外溫中行氣為主,如歸脾湯加天麻、半夏,六君、四君加附、桂、香、砂,建中湯倍桂、附加香附、當歸之類。
白話文:
關於兩手肩膀和背部疼痛這種情況,有的原因是外感風寒,導致經絡阻塞所造成的;有的原因是身體中氣不足,內在的寒氣阻礙了氣血運行所造成的。
如果是外感風寒引起的,這個人通常會很怕冷、怕風,或者發燒而且頭痛。治療方法應該用發散風寒的藥物,像是桂枝湯、羌活附子湯、麻黃附子細辛湯之類的。
如果是中氣不足引起的,是由於脾胃虛弱,身體的真氣無法輸送到四肢,寒邪和痰濕也因此阻塞了經絡,於是疼痛就產生了。這個人一定臉色蒼白、精神不振、食慾不佳,或者在陰天或下雨時疼痛更嚴重,天氣晴朗時感覺比較好。治療方法應該以溫補中焦、疏通氣機為主,像是建中湯加倍桂枝、附子,補中益氣湯加羌活、附子,或者理中湯加桂枝、香附。我經常看到中年婦女,常常兩手肩膀疼痛舉不起來,感到很痛苦。
探究她們發病的原因,多半是年輕時,月經初來時不懂得保養,洗衣服經常使用冷水,導致寒冷侵犯經絡,因此導致月經不順的也很多。即使身體強壯,寒涼無法造成立即的傷害,不把寒涼當回事,卻不知道人體的真氣有盛衰變化,在真氣還沒衰弱的時候,寒涼雖然侵入,不會馬上產生危害,等到中年或老年時,自身正氣衰弱,或者又受到一點寒邪的引動,疼痛就因此產生了。我通常用甘草乾薑湯加上鹿茸、桂尖、附子、蔥、酒來治療,效果很好。
(眉批:人們年輕時勞苦,仗著勇氣和力氣做事,等到中年或晚年,生活稍微安逸,年輕時的勞累所造成的疾病,就會慢慢從內在發作,痛苦也因此產生,這種情況在手、肩膀、腳、腿等部位很常見。不夠專業的醫生不明白這個道理,隨便治療也沒效果,往往病人自己能體會到。因為現在的疼痛部位,都是以前勞力最多的地方。欽安的分析見解非常高明,和《內經》所說的類比推論方法很一致,不是功力深厚的醫生很難達到這種境界,這也是中醫的一大重點,學者們一定要知道。)
最近市面上,只要看到有人兩手肩膀痛,就常用五積散、流氣飲,以及羌活、荊芥、防風、伸筋草、舒筋草、蘇木、靈仙、松節之類的藥物來治療,也常常有效。但總不如分辨清楚是外感還是內傷、是陰虛還是陽虛來得重要。
還有手指麻木這種情況,多半是脾氣虛弱,氣血無法充足供應到末梢,外感引起的比較少,而且也常常伴隨痰濕。治療原則不外乎溫補中焦、疏通氣機為主,像是歸脾湯加天麻、半夏,六君子湯、四君子湯加附子、桂枝、香附、砂仁,建中湯加倍桂枝、香附、當歸之類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