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法圓通》~ 卷一 (17)
卷一 (17)
1. 鼻流清涕
按鼻流清涕一證,有從外感而致者,有從內傷而致者。
從外感而致者,感受外來之客邪,客於肺經,閉其清道,肺氣不得下降,清涕是出。其人定現發熱、惡風、惡寒、頭疼身痛等情。法宜宣散,如桂枝湯、麻黃湯、葛根湯之類。
從內傷而得者,由心肺之陽不足,不能統攝津液。而清涕出。(市人稱為肺寒,稱為陳寒,由其不知陽衰而陰寒即生也。)腎絡通於肺,腎陽衰而陰寒內生,不能收束津液,而清涕亦出。其人定無外感足徵,多困倦無神,或忿嚏不休,或畏寒,或兩腳冷,法宜扶陽,如麻黃附子細辛湯、薑桂湯、陽旦湯之類。
若久病之人,忽然清涕不止,又見壯熱,汗,氣喘唇青,脈勁浮空,乃亡陽欲脫之候,急宜回陽。緩則不救。然亦十中僅救一二。([眉批]知非氏曰:夫涕,本臟腑所生,皆陰類也。《經》曰:水宗也,積水也。積水者,至陰也;至陰者腎之精也,指涕泣而言。又曰,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輔之裹之,故水不行也。
指平人不流清涕而言。又曰:涕泣者,腦也。腦者,陰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腦滲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從之者,其行類也。此指人之所以有涕而言。以外感論,客邪中其經,閉其清道,則陽氣並於上而不降,陰氣並於下而不升。陽並於上則火獨亢也;陰並於下則腳寒,腳寒則脹也。
夫一水不勝五火,故鼻流清涕,蓋氣並於鼻,衝風涕下而不止。以內傷論,夫水之精為志,火之精為神,七情所感,神志紛弛,水火不濟,陰精失守,久而津液無所統攝,故清涕亦出。此神之傷,志之奪也。欽安論治,洞達本原,明晰旁流,推及淵濁二證,甚則流紅,皆此物此志也。
學者入理深造。譬之射勿矢諸正鵠,醫之正宗在此。)
查近來市習,一見鼻流清涕,不分內外,一味發散,多以參蘇飲、人參敗毒、九味羌活、辛夷散等方,外感則可,內傷則殆。
其中尚有鼻淵、鼻濁二證,俗云:髓之液也。不知髓乃人身立命之物,豈可流出乎。然二證雖有淵(淵者,流清涕,經年累月不止。)濁(濁者,其色如米泔,或如黃豆汁,經年累月不止。)之分,緣由素稟陽虛,(心肺之陽衰,而不收束津液故也。)不能統攝津液,治之又一味宣散,正氣愈耗而涕愈不休。
清者,肺寒之徵;(肺陽不足也。)濁者,肺熱之驗。(但肺熱者,必有熱形可徵,如無肺熱可徵,則是上焦化變之機失職,中宮之土氣上升於肺,肺氣大衰,而化變失權,故黃涕作。)治之須有分別。予治此二證,每以西砂一兩,黃柏五錢,炙草四錢,安桂、吳萸各三錢治之,一二劑即止。
甚者,加薑、附二三錢,屢屢獲效。即甘草乾薑湯,加桂尖、茯苓亦可。
白話文:
關於鼻涕清澈這個狀況,有的是因為外感風寒引起的,有的是因為身體內部虛弱導致的。
外感引起的,是因為受到外界的邪氣侵襲,停留在肺經,阻礙了肺氣的正常運行,導致肺氣不能下降,所以流出清鼻涕。這種情況通常會伴隨發燒、怕風、怕冷、頭痛、身體疼痛等症狀。治療方法應該是疏散風寒,像使用桂枝湯、麻黃湯、葛根湯之類的藥方。
內傷引起的,是因為心肺的陽氣不足,不能控制體內的津液,導致清鼻涕流出。(一般人稱這種情況為「肺寒」或「陳寒」,是因為他們不了解陽氣虛弱就會產生陰寒。)腎臟的經絡通往肺部,腎陽虛衰,體內陰寒產生,也不能控制津液,所以也導致清鼻涕流出。這種情況通常沒有外感症狀,而是感到疲倦無力、精神不振,或者頻繁打噴嚏,或者怕冷,或者雙腳冰涼。治療方法應該是扶助陽氣,像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薑桂湯、陽旦湯之類的藥方。
如果是久病的人,突然出現清鼻涕不止,又發高燒、出汗、呼吸急促、嘴唇發紫、脈搏強勁而虛浮等症狀,這是陽氣快要耗盡的表現,要趕緊回陽。如果拖延,就會無法救治。但這種情況,十個病人中也只能救活一兩個。(《眉批》裡說:鼻涕是身體內部產生的,屬於陰液。《黃帝內經》說:水是萬物之宗,積聚的水,是極陰之物;極陰之物,是腎臟的精氣,這裡指的是鼻涕和眼淚。還說,精氣化生的水之所以不流出來,是因為精氣可以控制它、包覆它,所以水不會外流。這裡指的是平常人不流鼻涕的情況。又說:鼻涕和眼淚,是腦所產生的。腦是陰性的。髓是骨骼的填充物。所以腦的滲液會變成鼻涕。意志是骨骼的主宰。所以水流動而鼻涕跟著流動,這是它們運行的規律。這裡指的是人為什麼會有鼻涕。從外感來說,邪氣侵入經絡,阻礙了氣的運行,導致陽氣向上而不下降,陰氣向下而不上升。陽氣向上就會導致火熱;陰氣向下就會導致腳冷,腳冷就會脹痛。因為一點水無法抑制五種火,所以鼻涕流不停,這是因為氣聚集在鼻子,受到風的刺激而流出。從內傷來說,水的精華是意志,火的精華是精神,當人受到情緒影響,精神和意志就會渙散,水火不相濟,陰精就會失去控制,久而久之,津液就沒有辦法被控制,所以清鼻涕也流出來了。這是因為精神受到損傷,意志受到損奪。欽安先生的治療方法,深入探討了病因的根本,並清晰地說明了各種情況,甚至推及到鼻淵、鼻濁兩種病症,嚴重時還會流出紅色的鼻涕,這些都是同一個原因導致的。希望學者深入理解這些道理。就像射箭一樣,一定要瞄準靶心,這才是醫學的正道。)
現在的醫生,一看到流清鼻涕,不分內外原因,一味地使用發散的藥物,像是用參蘇飲、人參敗毒散、九味羌活散、辛夷散等藥方,治療外感還可以,治療內傷就危險了。
另外還有鼻淵、鼻濁兩種病症,俗話說這是髓的液體。但是髓是人體生命的重要物質,怎麼可能流出來呢?雖然鼻淵(鼻涕清澈,常年累月不止)和鼻濁(鼻涕像米湯或黃豆汁,常年累月不止)有所區別,但是病因都是因為本身陽氣虛弱(心肺的陽氣衰弱,不能控制津液)。治療時如果還一味地使用發散的藥物,只會使正氣更加耗損,鼻涕流得更厲害。
清鼻涕是肺寒的表現(肺陽不足);濁鼻涕是肺熱的表現(但是肺熱一定會有發熱的症狀,如果沒有發熱的症狀,那就是上焦的運化功能失常,中焦的土氣上升到肺部,導致肺氣大衰,運化功能失調,所以才會產生黃色的鼻涕)。治療時必須區分清楚。我治療這兩種病症,通常會使用西砂一兩,黃柏五錢,炙甘草四錢,肉桂、吳茱萸各三錢,服用一兩劑就會好轉。嚴重的,會再加乾薑、附子二三錢,效果很好。也可以使用甘草乾薑湯,再加肉桂尖、茯苓。
還有流鼻血的狀況,有的是因為火氣旺盛導致的,通常會伴隨口渴想喝冷水、大小便不順暢等症狀。治療方法應該是清火降火,像使用大小承氣湯、犀角地黃湯、導赤散之類的藥方。
有的是因為元陽長期虛弱,不能控制上衝的陰邪,導致陰血外溢,也會流鼻血不止。(不僅僅是鼻血,像是吐血、牙齦出血、耳血、毛孔出血、便血等。)這種情況通常沒有火氣旺盛的症狀,大小便正常,嘴唇和舌頭顏色蒼白,感到疲倦無力。治療方法應該是扶助陽氣,控制陰血,像是使用潛陽丹、封髓丹、甘草乾姜湯,或者再加肉桂、吳茱萸。學醫的人千萬不能只看表面症狀就治療,一定要將內外病因、陰陽虛實搞清楚,才能避免誤人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