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法圓通》~ 卷二 (2)
卷二 (2)
1. 淋證
按淋證一條,諸書載有勞淋、砂淋、血淋、氣淋、石淋之別,是因病情而立名者也。予欲求其一定之要,諸書俱未明晰,再三追索,統以陽不化陰、抑鬱生熱為主。大凡病淋之人,少年居多,由其泄欲已開,專思淫邪。或目之所見,耳之所聽,心之所思,皆能搖動陰精,邪念一萌,精即離位,遂不復還,停滯精道,不能發泄,久久抑鬱生熱,熬干陰精,結成砂石,種種病形。當小便便時,氣機下降,敗精之結於經隧者,皆欲下趨。
然尿竅與精竅,相隔一紙,精竅與尿竅異位同源。(同從玉莖而出。)尿竅易開,精竅不易啟。不知好色之人,元陽日耗,封鎖不固,當君火下照,尿竅已開,精竅亦啟,尿欲速出,而精竅又開,兩竅相啟,彼此牽強,欲行不行,而痛故愈甚也。此二竅原不並開,此證全是並開之故,兩相欲下,停精之結與未結、化與未化者,皆欲下趨也。精停而結者,有砂石之形,鬱熱熬而成之也。
好色過度,精未化者,血淋之源也。治砂石,貴以清熱為先,而化氣之品亦不可少。治血淋,須以扶陽為重,交通上下,而固元尤當。知此病皆由自取,當其痛如刀割,雖云可憐,未始非好色之果報也。古方每以八陣、五淋散,功專清熱,亦多獲效。予意此證當於清熱利水中,兼以化精、化氣之品,鼓其元陽,俾二竅不同時並開為主。
予治此證,嘗以滋腎丸倍桂,多效。又嘗以白通湯,專交心腎,亦多效。又嘗以大劑回陽飲加細辛、吳萸、安桂多效。是取其下焦有陽,而開闔有節,不至兩相併啟也。但服回陽等方,初次小便雖痛甚,而尿來覺快者,氣機將暢,而病當解也。此道最微,理實無窮,學者須當細心求之,勿執予法為一定,恐未必盡善。
([眉批]虛心人語,又是婆心人語。)而辨認,總以陰陽兩字,有神無神,兩尺浮大,有力無力為準。([眉批]淋之一證,責在精道。予嘗詢之少年之人,其精中往往有子,早已廉得其情,百不失一,委是縱欲所致。譬如月缺難圓,金針暗失,人生不免殊為恨事。迨至病成痛作,尤徵過縱,謂曰自取果報夫。
夫也其何說之辭。治法扶陽抑陰,如其人神不大衰,加清上焦之邪火,佐以行氣,並囑其清心節欲,自無不愈也。欽安抉破其情,論辨精詳,自是方家舉止,且為腦後痛下針砭,喚醒夢夢,以規戒為治法,的是妙人,卻與知非同為快人也,呵呵!)
白話文:
淋證這種病,各種醫書記載有勞淋、砂淋、血淋、氣淋、石淋等不同的名稱,這是因為病情不同而取的名稱。我想要找到一個確定的根本原因,但所有醫書都沒有明確說明。經過多次探討,我認為主要原因是體內陽氣無法轉化為陰液,以及情緒壓抑導致生熱。
大多數患淋病的人都是年輕人,因為他們性慾已經開啟,專注於淫邪之事。無論是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心裡想的,都會動搖陰精。邪念一旦產生,精液就會離開正常位置,無法返回,停滯在精道中,無法正常排出。久而久之,就會因為抑鬱而生熱,熬乾陰精,結成砂石,導致各種病症。當小便的時候,身體氣機向下運行,那些堵塞在經絡中的敗精就會想要向下排出。
然而,尿道和精道之間只隔著一層薄膜,精道和尿道雖然位置不同,但來源相同(都是從陰莖排出)。尿道容易打開,精道則不容易打開。那些好色的人,元陽每天都在消耗,封鎖功能不穩固。當君火下照時,尿道已經打開,精道也會跟著打開。尿液想要快速排出,精道也跟著打開,導致兩個通道同時打開,互相牽扯,想排出又排不出去,所以疼痛會更加嚴重。正常情況下這兩個通道不會同時打開,這個病症就是因為它們同時打開造成的。兩種物質都想要向下排出,無論是已經結成或未結成的精液,以及已經轉化或未轉化的物質,都會想要向下排出。那些停滯並結成塊狀的精液,就形成了砂石,這是因為鬱熱熬煉而成的。
如果過度好色,精液沒有被轉化,就會成為血淋的根源。治療砂石淋,最重要的是先清熱,同時也要用一些能夠化解氣機的藥物。治療血淋,則要以扶助陽氣為主,使上下交通,尤其要固護元氣。要知道,這種病都是自己造成的,當疼痛像刀割一樣時,雖然看起來可憐,但這也是好色造成的惡果。古代的方子,像是八陣散、五淋散,主要作用是清熱,也常常能獲得療效。我認為治療這個病症,應該在清熱利水的基礎上,加上化解精液、疏通氣機的藥物,鼓舞體內元陽,使尿道和精道不要同時打開。
我治療這種病,曾經用滋腎丸加倍桂枝,效果很好。也曾經用白通湯,專門交通心腎,效果也不錯。還曾經用大劑量的回陽飲加上細辛、吳茱萸、安桂,效果也很好。這些藥物都是為了增加下焦的陽氣,使開闔功能有節制,不會讓兩個通道同時打開。但是服用回陽等方子,剛開始小便時可能會更痛,但只要尿液排出時感覺順暢,就表示氣機將要通暢,病症也就會好轉。這個道理很細微,但蘊含著無窮的道理,學習的人必須仔細探求,不要執著於我的方法,認為我的方法一定完全正確,恐怕未必盡善盡美。
([眉批]這是虛心的人說的話,也是苦口婆心勸誡的話。)要判斷病情,總是以陰陽兩字為依據,看病人有沒有精神,兩手的脈象是浮大還是沉細,有力還是無力為準。([眉批]淋病這種病,病根在精道。我曾經詢問過年輕人,他們的精液中往往有精蟲,早就知道這都是他們縱慾造成的,幾乎沒有例外。就像是月亮缺了難以圓滿,金針掉了難以尋回一樣,人生難免會有遺憾的事情。等到病發疼痛時,更加證明是縱慾過度造成的,說是自食惡果也不為過。
但這又是什麼說法呢?治療方法應該是扶助陽氣,抑制陰氣。如果病人精神沒有太大的衰退,可以加上清上焦邪火的藥物,輔以行氣的藥物,並且囑咐病人清心寡慾,自然沒有治不好的道理。欽安先生分析透徹,論述精詳,這才是醫家的風範,也像是當頭棒喝,喚醒那些沉迷的人,用規勸的方式來治療,真是個妙人,和知錯就改的人一樣讓人覺得痛快啊!哈哈!)
2. 膝腫痛
按膝腫痛一證,有由外感寒濕之邪閉塞關節者,有陽虛者,有陰虛者。
因外感寒濕而致者,或貪涼而足履冷水,或偶受寒邪,而經絡閉塞,漸至兩膝腫痛。(諸書有歷節風、鶴膝風之說。)由其寒濕之邪,從外而入,閉其運行之機,膝處多空虛之地,最易藏邪,氣道壅滯,水濕漸臻,抑鬱生熱,而成膝腫疼痛之疾。法宜發汗行水為主,如小青龍湯,或麻黃湯加茯苓、澤瀉之類。
因陽虛者,由其素秉不足,陰邪寒濕叢生,流入下焦關節屈伸之處,或胃陽不足,過於飲酒,酒濕之邪,流入關節,阻滯不行,而膝腫痛,但其證多皮色如常,漫腫微痛,實屬陽微不能化陰。法宜溫固脾腎之陽,如回陽飲加桂、苓、益智、故紙、茴香、砂仁之類。多服自愈,切不可性急而信心不堅。
因陰虛者,由其素秉陽旺,過食醇酒厚味,濕熱毒邪流入下焦關節處,運行不暢,遏鬱而紅腫便生。法宜養陰清熱,兼理氣除濕為主,如黃連阿膠湯加苓、術,補血湯加秦艽、羌活、桑根、香附、麥芽之類。此數法不過明其陰陽大致,究竟認證,全在活法,神而明之。([眉批]知非氏曰:細玩易象,震仰孟,二陰上,一陽下,孔子取為足能走。
夫陽動陰靜,動而在下者,足也。震,動也,氣之動於下者也。今膝腫痛,或腳氣注痛,必不便於行,而陽先病矣。所以然者,不外內外二因。醫先識此,知寒邪中於爾,則動於下之氣機不利,而有腫痛流注之證,乃於逐邪之中,審其陽氣之衰盛,而多方照顧,預培其生機,毋使邪氣克正,致勢滔天,不可向邇,矧可撲滅。滔火者,犯心之謂也。
陽微不能化陰之謂也。欽安諄諄於溫固回陽,兼補發汗行水、除濕散結諸法者,通其源,正市習之訛者。節其流,學者洞晰源流,治膝腳之證無餘蘊,壽世活人,大為快事。
白話文:
關於膝蓋腫痛這個問題,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情況:一種是外感寒濕邪氣阻塞關節,一種是陽氣虛弱,還有一種是陰液虧虛。
因為外感寒濕引起的,可能是因為貪涼踩冷水,或是偶然受寒,導致經絡阻塞,慢慢就出現兩膝腫痛(有些書上說的「歷節風」、「鶴膝風」就是這種情況)。這是因為寒濕之邪從體外進入,阻礙了氣機的運行,膝蓋這個地方比較空虛,很容易藏邪,氣血運行不暢,水濕逐漸積聚,鬱久化熱,就形成了膝蓋腫痛的疾病。治療方法應該以發汗、利水為主,可以使用像小青龍湯,或是麻黃湯加茯苓、澤瀉之類的藥方。
因為陽氣虛弱引起的,可能是因為本身體質就差,導致陰寒濕邪叢生,流向下焦關節屈伸的地方;或是因為胃陽不足,過度飲酒,酒濕之邪進入關節,阻礙氣血運行,也會導致膝蓋腫痛。這種情況通常皮膚顏色正常,只是輕微的腫脹和疼痛,實際上是陽氣虛弱,不能化解陰邪。治療方法應該以溫補脾腎陽氣為主,可以使用像回陽飲加肉桂、茯苓、益智仁、補骨脂、茴香、砂仁之類的藥材。只要耐心服用,就會痊癒,千萬不能心急,對治療失去信心。
因為陰液虧虛引起的,可能是因為本身體質陽氣旺盛,加上過食肥甘厚味,濕熱毒邪流向下焦關節,運行不暢,鬱積起來就會紅腫。治療方法應該以滋養陰液、清熱為主,同時兼顧理氣除濕,可以使用像黃連阿膠湯加茯苓、白朮,或是補血湯加秦艽、羌活、桑根、香附、麥芽之類的藥材。以上幾種方法只是說明陰陽的大致情況,具體如何辨證論治,還需要靈活運用。
(旁批:一位叫知非氏的人說,仔細觀察《易經》的卦象,震卦的卦象就像是杯子口朝上,下面一陽,上面兩陰,孔子認為這是腳能走路的象徵。陽主動,陰主靜,動而在下的就是腳。震卦代表動,氣在下面動。現在膝蓋腫痛,或是腳氣病痛,一定會影響走路,也就是陽氣先出了問題。之所以會這樣,不外乎內外兩種原因。醫生首先要了解這些,知道寒邪入侵,就會使下部的氣機運行不暢,出現腫痛流注的症狀。在驅除邪氣的同時,要仔細觀察陽氣的盛衰,多方照料,預先培養身體的生機,不要讓邪氣壓過正氣,導致邪氣勢力滔天,無法接近,更別說撲滅了。這就像火勢蔓延一樣,侵犯了心神。陽氣微弱就不能化解陰邪。欽安先生總是諄諄教導要溫固回陽,同時配合發汗、利水、除濕散結等方法,是為了正本清源,糾正世俗的錯誤觀念。只有明白這些道理,治療膝蓋和腳的疾病才會沒有遺憾,才能幫助更多的人,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3. 腳氣
按腳氣一證,有由下而上衝作痛者,有隻在下作痛者,有大病後,至午後腳底即發熱作腫作痛,皮色如常,至天明即愈者,有天陰甚而痛反劇者。以上數證,悉屬陽虛不能鎮納陰邪,陰氣上騰,乃為大逆,犯心能令人死。法宜回陽收納為要,如回陽飲加砂仁、故紙、益智、碎補,與白通湯之類。
若只在下而作腫痛,挾濕亦多,加除濕必效。如或紅腫痛甚,心煩口渴,小便短赤,乃濕熱結聚下焦也。法宜除濕,濕去而熱自消,如五苓散、雞鳴散之類。更有紅腫痛極欲死,氣喘唇青,小便清長者,乃是元氣發外,從腳而脫也。法宜大劑回陽為要,切不可按尋常腳證治之。
近來市習,一見腳腫腳氣發騰,不察虛實,每以蒼朮、苡仁、秦艽、防己、木瓜、茯苓、桂枝、松節等藥治之,濕邪易瘳,陽虛則殆。
白話文:
腳氣這種病症,有的是從腳底往上竄痛,有的只是腳底痛,還有的在大病之後,到了下午腳底就會發熱、腫脹、疼痛,但皮膚顏色卻跟平常一樣,到了天亮就會好。也有的是陰天更痛。上面說的這些情況,都是因為陽氣虛弱,無法鎮壓陰邪,導致陰氣往上衝,這是很嚴重的逆症,侵犯到心臟可能會致命。治療方法應該以恢復陽氣、收納陰氣為主,可以使用回陽飲加上砂仁、故紙、益智、碎補等藥材,或是用白通湯之類的方子。
如果只是腳底腫痛,通常也夾雜濕氣,加上祛濕的藥物就會有效。如果紅腫疼痛嚴重,還伴隨心煩、口渴、小便短少顏色深紅,那就是濕熱聚集在下焦。治療方法應該以祛濕為主,濕氣去除,熱也會跟著消退,可以使用五苓散、雞鳴散之類的方子。還有一種情況是紅腫疼痛到快要死,呼吸急促、嘴唇發青、小便清澈量多,這表示元氣外散,從腳底脫失。治療方法應該用大量的藥物來恢復陽氣,千萬不能當成一般的腳氣來治療。
最近市面上習慣,一看到腳腫或腳氣發作,不分辨虛實,就用蒼朮、苡仁、秦艽、防己、木瓜、茯苓、桂枝、松節等藥材來治療,這樣或許能稍微改善濕邪,但如果是陽虛的情況,就會很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