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安

《醫法圓通》~ 卷一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4)

1. 目病

按目病一條,眼科有七十二種之別,名目愈多,學者無從下手。予為之括其要,統以外感、內傷兩法判之,易於明白瞭然。

從外感者,多由染天行時氣而作。(時氣二字,指六氣也。)看是何邪干於何部。干於肺者,白睛受病。干於心者,兩眥受病。干於肝者,黑珠受病。干於腎者,瞳子受病。干於脾者,上下眼皮受病。無論何邪由外入內,初起定見惡風、畏寒、惡熱、頭痛、紅腫脹痛、羞明流淚、赤脈縷縷等情,或失於宣散、過於寒涼,久久不愈,便生翳障赤白等霧,皆是從外而生者也。治之之法,按定時令部位,不外祛風、清熱、升散等方而已。

余欲按定六客,逐部以論病論方,未免太繁。外形已經說明,學者思之而亦即得之矣。([眉批]分配精確,如然鸝得珠,已扼治目之要,何必他求。)

從內傷而得者,則有七情之別。七情者,喜怒悲哀恐懼而已。七情之擾,總屬傷神。神者,火也,氣也。([眉批]一語抵人千百,經云得一之精,以知死生。夫神火陽氣,一而已矣。)過於喜者,損心陽,則心中之陰邪自盛,即為客邪,上乘而生赤翳障霧。過於怒者,損肝陽,肝中之陰自盛,即為客邪,上乘而青翳障霧。

過於憂思者,損脾陽,脾中之陰自盛,即為客邪,上乘而生黃翳障霧。過於恐懼者,損腎陽,腎中之陰自盛,即為客邪,上乘而生黑翳障霧。過於悲哀者,損肺陽,肺中之陰盛,即為客邪,上乘而為白翳障霧。此數目疾,定無羞明紅腫痛甚、惡熱喜冷,其人少氣懶言,身重嗜臥,面色青白,脈或虛細浮大中空,種種情形,皆是內傷虛損而生者也。亦有一發而即痛脹欲裂,目赤如榴者,由先天真氣附肝而上,欲從目脫也。

定見唇口黧黑,或氣喘促,喜極熱湯水,六脈或暴出如繩,或脈勁如石,或浮大而空,或釜沸者是也。法宜回陽收納為要。傷於心者,可與補坎益離丹、桂枝龍牡湯。傷於肝者可與烏梅丸。傷於脾者,可與建中、理中湯。傷於腎者,可與潛陽、真武、封髓等方。傷於肺者,可與薑桂湯、桂苓姜半湯。

先天真氣暴出者,可與回陽白通湯。備載數方,略陳大意,添減分兩,在人變通。設或果有血虛陽亢為殃者,其人定有火邪可徵,如六味地黃湯、丹梔四物湯,皆可選用。([眉批]法潤機圓。)

近來市習,一見目痛,並不察究外內虛實,多用蟲退、木賊、紅花、菊花、決明、歸尾、赤芍、荊芥、防風、薄荷、生地、夜明砂、夏枯草、冬桑葉、穀精草。與夫壯水明目丸、杞菊地黃丸、滋腎養肝丸。如此等方藥,治外感風熱、血虛,每多立效。若七情損傷,由內出外之目疾,鮮能獲效。學者當細心體會內外兩法,切勿混淆,方可售世。

白話文:

[目病]

關於眼睛疾病,眼科書籍記載有七十二種不同的分類,名稱繁多,讓學者不知從何下手。我將其重點歸納,統整為外感和內傷兩種方法來判斷,這樣就容易明白了解。

外感引起的眼疾,多數是因為感染流行性的時疫而發作(時疫指的就是六氣)。要觀察是哪一種邪氣侵犯了哪一個部位。侵犯肺的,會使白眼球生病。侵犯心的,會使眼角兩側生病。侵犯肝的,會使黑眼球生病。侵犯腎的,會使瞳孔生病。侵犯脾的,會使上下眼皮生病。無論哪種邪氣從外入侵,初期一定會出現怕風、怕冷、怕熱、頭痛、紅腫脹痛、怕光流淚、眼白出現紅絲等症狀。如果沒有及時疏散邪氣,或者用過多寒涼藥物,時間久了就會產生翳障(眼翳)或紅白色的霧狀物,這些都是從外感而生的。治療方法要根據時令季節和病變部位,不外乎使用祛風、清熱、升散等藥方。

我本想按照六種外邪分別說明,並逐一部位討論疾病和藥方,但這樣未免太過繁瑣。外形上的症狀已經說明清楚,學者們只要用心思考,自然就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眉批:分類精確,如同得到寶珠,已經掌握了治療眼疾的要點,何必再尋求其他方法。)

內傷引起的眼疾,則有七情(喜、怒、悲、哀、恐懼)的區別。七情擾動,總的來說都是損傷精神。所謂精神,就是火氣,也就是陽氣。(眉批:一句話道破重點,經書說,掌握一個精要,就能了解生死。所謂神、火、陽氣,其實都是一回事。)過於喜悅,會損耗心陽,導致心臟陰邪之氣過盛,陰邪就會成為外來邪氣,向上侵襲而產生紅色翳障霧。過於憤怒,會損耗肝陽,導致肝臟陰邪之氣過盛,陰邪就會成為外來邪氣,向上侵襲而產生青色翳障霧。

過於憂愁思慮,會損耗脾陽,導致脾臟陰邪之氣過盛,陰邪就會成為外來邪氣,向上侵襲而產生黃色翳障霧。過於恐懼,會損耗腎陽,導致腎臟陰邪之氣過盛,陰邪就會成為外來邪氣,向上侵襲而產生黑色翳障霧。過於悲傷,會損耗肺陽,導致肺臟陰邪之氣過盛,陰邪就會成為外來邪氣,向上侵襲而產生白色翳障霧。這些因為內傷引起的眼疾,一定不會出現怕光、紅腫疼痛劇烈、怕熱喜冷的症狀,患者會表現出少氣懶言、身體沉重嗜睡、面色青白,脈象虛弱細微或浮大中空等情況。也有一些情況是突然發作,眼睛疼痛脹裂、紅得像石榴一樣,這是因為先天元氣隨著肝臟上衝,想要從眼睛脫出。

這種情況一定會出現嘴唇和臉色發黑,或者氣喘急促,喜歡喝極熱的湯水,脈象要麼暴起如繩索,要麼堅硬如石頭,要麼浮大中空,要麼像水開時的沸騰狀。治療方法應該以回陽固脫為主。損傷心的,可以用補坎益離丹或桂枝龍牡湯。損傷肝的,可以用烏梅丸。損傷脾的,可以用建中湯或理中湯。損傷腎的,可以用潛陽丹、真武湯或封髓丹等藥方。損傷肺的,可以用薑桂湯或桂苓姜半湯。

先天元氣暴脫的,可以用回陽白通湯。我列出這些藥方,只是略述大意,具體加減用量,要靠大家靈活變通。如果確實是因為血虛陽亢引起的,那一定會有火熱邪氣的徵兆,可以用六味地黃湯、丹梔四物湯等藥方來治療。(眉批:方法靈活圓融。)

近來世俗的習慣,一見到眼睛痛,不仔細辨別外感還是內傷,虛證還是實證,就大量使用蟬蛻、木賊、紅花、菊花、決明子、當歸尾、赤芍、荊芥、防風、薄荷、生地、夜明砂、夏枯草、冬桑葉、穀精草,以及壯水明目丸、杞菊地黃丸、滋腎養肝丸等藥方。這些藥方用來治療外感風熱、血虛等情況,往往能立即見效。但是如果是由七情損傷、從內向外發生的眼疾,就很難見效。學者們應該仔細體會外感和內傷兩種方法,千萬不要混淆,這樣才能夠為世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