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法圓通》~ 卷一 (13)
卷一 (13)
1. 頭痛
一滋陰降火,則陰愈勝而陽愈消,脫證立作矣。([眉批]推論頭痛有陽虛、陰虛危候,析陰陽於微芒。)內外兩法,各有攸歸,前賢雖稱頭為諸陽之首,清氣所居,高巔惟風可到,治之專以祛風為主,此語近是。予謂凡病頭痛之人,每由內之正氣不足,不能充周,外之一切風邪,(六客即是六風,風字宜活看。)內之一切陽虛陰虛,俱能上逆而為病。
外邪則按定六經提綱病情為準,內傷則按定喜怒悲哀憂思恐懼、陽虛陰虛為要。他如諸書所載,有名雷頭風者,頭響者,頭搖者,頭重者,偏左偏右者,大頭毒者,宿食頭痛者,種種名目,亦不可不知。雷頭與響者,氣挾肝火而聚於上也。(火即是風,言其盛也。)雷頭,主以清震湯。
頭響者,主以小柴胡加丹、梔。頭搖者,風淫於內也,主以養血湯。頭重者,濕氣蒸於上也,主以祛風散濕湯。偏於左者,血虛風動也,主以四物加風藥。偏於右者,氣虛而風襲之也,主以四君加風藥。(左右二證,予常以封髓丹加吳萸、安桂,屢治屢效。)大頭毒者,外感時行癘氣,壅於三陽也,主以普濟消毒飲。
宿食痛者,飢則安而飽則甚,由胃中濁氣上蒸也,主以平胃散加消導藥。以上等法,皆前賢所制,亦可擇取,姑存之,以便參考。([眉批]提頓開下,搜採無遺。名論不刊,醫家上乘。)
查近市習,一見頭痛,不按陰陽,專主祛風,所用無非川芎、白芷、荊芥、防風、蔓荊、藁本、羌活、天麻、辛夷、蒼耳。夫此等藥品,皆輕清之品,用以祛三陽表分之風,則效如桴鼓;用以治三陰上逆外越之證,則為害最烈,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如果用滋陰降火的方法來治療頭痛,反而會使陰氣更盛,陽氣更衰,導致虛脫的危急狀況。(這裡點出頭痛可能存在陽虛和陰虛的危險,需要仔細分辨陰陽的細微變化。)治療頭痛的方法,可以從內和外兩方面著手,各有不同的治療方向。雖然前人說頭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清氣所居之處,也是最容易受風邪侵襲的地方,因此治療頭痛主要以祛風為主,這句話有道理。但我認為,凡是頭痛的人,通常是因為體內正氣不足,無法正常運行,導致外來的風邪(六種外感病邪都可視為風邪的一種)或內部的陽虛、陰虛等問題,都可能向上侵擾而導致頭痛。
外感風邪引起的頭痛,要依照六經辨證來確定病情;內傷引起的頭痛,要依照患者的情緒,如喜、怒、悲、哀、憂、思、恐懼,以及陽虛或陰虛等情況來判斷。其他醫書中記載的各種頭痛,例如雷頭風、頭鳴、頭搖、頭重、偏左偏右的頭痛、大頭瘟、飲食積滯引起的頭痛等,也都必須有所了解。雷頭風和頭鳴,是肝火夾雜氣往上衝所致(這裡說的火就是風,形容其旺盛)。雷頭風主要用清震湯治療。
頭鳴,主要用小柴胡湯加丹皮、梔子治療。頭搖,是風邪侵入體內所致,主要用養血湯治療。頭重,是濕氣往上蒸騰所致,主要用祛風散濕湯治療。偏左側的頭痛,是血虛生風所致,主要用四物湯加祛風藥治療。偏右側的頭痛,是氣虛導致風邪侵襲所致,主要用四君子湯加祛風藥治療。(對於左右兩側的頭痛,我經常使用封髓丹加吳茱萸、肉桂來治療,效果很好。)大頭瘟,是外感時疫之氣,阻塞在三陽經絡所致,主要用普濟消毒飲治療。
飲食積滯引起的頭痛,是飢餓時症狀減輕,飽食後加重,這是因為胃中濁氣往上蒸騰所致,主要用平胃散加消食導滯的藥物來治療。以上這些方法都是前人所創,可以選擇使用,暫且保留,以供參考。(這裡點出前面所引用的各種方法,是搜集前人的精華。同時,不隨意刪改經典理論,是醫家應有的態度。)
現在的醫師,一看到頭痛,不仔細辨別陰陽虛實,只是一味地祛風,常用的藥物不外乎川芎、白芷、荊芥、防風、蔓荊子、藁本、羌活、天麻、辛夷、蒼耳等。這些藥物都屬於輕清的藥品,用來祛除三陽經絡表證的風邪,效果很好;但如果用來治療三陰經絡氣逆向上或體內陽氣向外發散的證型,則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危害,這一點必須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