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安

《醫法圓通》~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大便不利

按大便不利一證,有陽虛、陰虛、陽明胃實、肺移燥熱之別。

因陽虛者,由下焦火衰,不能化下焦之陰,陰主靜而不動,真氣不能施其運行之力,故大便不利。其人定見無神,面目唇口青黑色,滿口津液,不思茶水,雖十餘日不便,而並無腹脹、煩躁不安等情。即有渴者,定喜熱湯,冷物全然不受,他書稱為陰結寒閉者,即此也。法宜扶陽,如回陽飲加安桂、砂仁白通湯附子甘草湯之類。

白話文:

因為陽氣虛弱的人,是由於下焦的陽火衰退,無法將下焦的陰氣化掉。陰氣主靜而不動,真氣無法發揮運行的力量,所以導致大便不通。這樣的人一定看起來精神不好,面目脣口呈現青黑色,滿嘴都是津液,不想喝水,即使十多天沒有排便,也不會出現腹脹、煩躁不安等情況。如果有口渴,一定喜歡喝熱湯,完全無法接受冷的東西。其他醫書所說的「陰結寒閉」,就是這種情況。治療方法應該扶助陽氣,例如服用回陽飲加上安桂、砂仁,或者白通湯、附子甘草湯等。

因陰虛者,由火旺傷血,血液枯槁,腸中之糟粕乾澀不行,如船舟之無水而停滯不動也。其人定多煩躁,聲音響亮,渴欲飲冷,吐痰干黃,脈或洪大細數。他書稱為熱結陽秘者,即此也。法宜養血清熱,如潤燥湯麻仁丸養血湯麥芽香附蜂蜜之類。

白話文:

陰虛的人是因為火氣過旺損傷了血液,導致血液枯竭,腸道中的廢物變得乾澀不能正常排出,就像船隻沒有水而停滯不動一樣。這種人通常會煩躁不安、聲音響亮、口渴想喝冷飲、吐出的痰液乾黃,脈象可能洪大而細數。其他醫書稱這種情況為「熱結陽祕」,實際上就是這種情況。治療方法應該是滋養血液、清熱降火,可以使用潤燥湯、麻仁丸、養血湯加麥芽、香附、蜂蜜等藥物。

因陽陰胃實者,由外邪入胃,從胃熱而化為熱邪,熱甚則胃中津液立亡,故不利。其人定見惡熱、口臭、身輕、氣粗飲冷,與夫狂妄譫語、痞滿實燥堅等情。法宜急下以存陰,如大小承氣湯之類。

白話文:

如果陽氣陰氣和胃中食物都過多,是外來的病邪侵入胃部,從胃部發熱變成了熱邪。熱邪太過,胃中的津液會立刻消失,所以不利於身體。這樣的人通常會表現出厭惡熱氣、口臭、身體沒有重量感、氣息粗重、喜歡喝冷飲,以及發狂、胡言亂語、腹部脹滿、身體乾燥堅硬等情況。治療方法應該緊急使用通便藥物以保存陰氣,例如大小承氣湯之類的藥方。

因肺移燥者,由燥邪乘肺,肺與大腸為表裡,表分受邪,漸及里分,其勢自然。其人定多煩渴、皮膚不澤、大便脹甚、欲下不下。法宜清燥為主,如甘桔二冬湯益元散之類。

白話文:

如果是因為肺部受到燥邪而導致了疾病,是因為燥邪侵犯了肺部,而肺和大腸是表裡相通的。所以當表分受到燥邪侵襲,逐漸就會蔓延到裏分,這是很自然的發展趨勢。得了這種病的人一定會有煩渴、皮膚乾燥、大便脹甚、想大便又便不出的症狀。治療方法宜以清燥為主,比如甘桔二冬湯、益元散之類的藥方。

以上治法,不拘男婦老幼,皆宜如此。故曰:有是病,宜是藥,切勿惑於老幼、附子、大黃之說也。([眉批]知非氏曰:細推大腸主糟粕,原自胃中傳入,其勢頗順。《經》曰:胃實則腸虛,腸實則胃虛。指糟粕出入而言。其所以運化糟粕,則在元氣,元氣出入升降,運化精微。

白話文:

上述治療方法,不論男女老幼,都適用。因此說,只要有這種疾病,就應該用這種藥物,千萬不要受制於老幼、附子、大黃的說法。(眉批:知非氏說:仔細推敲,大腸是糟粕的主人,糟粕原本由胃部傳入,這種情況是很通順的。《黃帝內經》中說:胃部有實物,則大腸會空虛;大腸有實物,則胃部會空虛。這是針對糟粕的出入而言的。運化糟粕的關鍵在於元氣,元氣出入升降,才能運化精微物質。)

今病人大便不利,仍是氣機不利,總貴在病機病情上求之。學者須要先明理法,然後臨證審察的確,或回陽,,或清熱,或急下,,方有膽量把握。不然誤下誤清,雖不遭謗,倘用回陽,豈不惑己惑人?欽安指點親切,當細心講究,亦不可恃有此按,不揣病源,致臨機而仍蹈徒法,不能以自行之弊也。)

白話文:

現在患者大便不暢,還是氣機不利的原因,總是要在疾病的機理和病情上尋找原因。學醫者必須先搞清楚理論和法則,然後在臨牀診病時,仔細檢查確診,是回陽,還是清熱,還是急下,纔能有膽量把握。否則誤下誤清,雖然不致於招來非議,如果用了回陽法,豈不讓自己和別人困惑?欽安先生的指點很親切,應該細心研究,也不能依賴這個方子,不揣摩病源,以至於臨機時仍然陷入只按方子辦事,不能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用藥的弊端。

近來市習,一見大便不利,多用大黃與滋陰潤腸之香油、蜂蜜、麻仁、郁李、歸、芍之類,並不問及陰陽,受害實多,而人不察,良可悲也。

白話文:

最近中醫界流行,一看到大便不通,就大量使用大黃與滋陰潤腸的香油、蜂蜜、麻仁、郁李仁、當歸、芍藥之類的藥物,而不考慮陰虛或陽虛。如此治療,受害的案例很多,但人們卻沒有察覺,實在令人遺憾。

2. 小便不利

按小便不利一證,有陽虛、陰虛、心移熱於小腸,與太陽腑證中之蓄尿、蓄熱、蓄血、癃閉諸證。

因陽虛而致者,由下焦陽微,陰寒阻截膀胱之路,陽微無力,不能化之,故小便不利。其人定無力無神,兩尺必浮空,或極勁,口並不渴,即有渴者,必喜熱湯。法宜扶下焦之陽,如桂苓朮甘湯倍桂加白蔻、砂仁,或桂棗丸加胡椒丁香之類。

白話文:

陽虛導致的排尿困難,是因為下焦陽氣虛微,陰寒之氣阻滯了膀胱的通道,陽氣虛弱無力,無法將陰寒之氣化解,所以小便不通暢。

患者通常表現為氣力不足、精神萎靡,兩尺脈象虛浮或極其有力,但口不渴,即使感到口渴,也喜歡喝熱湯。

治療方法應該以溫補下焦陽氣為主,可以選用桂苓朮甘湯,加倍桂枝,再加入白蔻、砂仁;或桂棗丸加胡椒、丁香等溫熱藥材。

因陰虛而致者,由下焦血液不足,邪熱遂生,(須知焦思則生心火,忿怒生肝火,思淫動相火,火動於中,不獨此疾,皆是由一念而生,其旨甚微,切不可概謂由外而生。)熱結於尿隧,閉其水道流行之機,故不利。其人多煩躁,口渴飲冷,小便或能滴幾點,或短赤而熱痛。法宜扶下焦之陰,如四苓滑石阿膠湯益元散之類。

白話文:

因為陰氣虛弱而引起的,由於下焦血液不足,邪熱就會產生。(要知道憂鬱思念會產生心火,憤怒會產生肝火,淫邪的想法會動相火,火氣在身體中活動,不只這種疾病,都是因為一個念頭而產生的,這個道理很微妙,千萬不要籠統地說是由外而生。)熱氣凝結在尿道中,阻礙了尿道的運行,因此小便困難。這樣的人通常煩躁不安,口渴想喝冷水,小便有時只能滴幾滴,或短赤而疼痛。治療方法應該扶助下焦的陰氣,例如四苓滑石阿膠湯、益元散之類的藥物。

因心移熱而致者,由心火太旺,或焦思太甚,而生心火。心與小腸為表裡,心熱甚而小腸受之,熱伏小腸,傷及血液,流行失職,而小便遂不利也。其人病情多與陰虛法同。法宜清心,如黃連解毒湯加滑石、木通,或導赤散倍生地之類。至於太陽腑證中之蓄尿、蓄熱、蓄血、癃閉等證,已詳《醫理真傳》,茲不具載。

白話文:

如果心火過旺,或者思慮過度,就會產生心火。心和小腸是表裡相通的,心火過盛就會影響小腸。心火潛伏在小腸,損傷血液,導致血液運行不暢,從而引起小便不利。這種情況的症狀通常與陰虛體質相似。

治療方法應該清心降火,例如使用黃連解毒湯加滑石、木通,或者導赤散加倍生地黃等藥物。至於太陽腑證中蓄尿、蓄熱、蓄血、癃閉等證狀,已經在《醫理真傳》中詳細說明,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眉批]知非氏曰:前證言胃傳糟粕於二腸,得元氣運化而出,膀胱主溺,與二腸無涉。知非細推其原,在胃陽明為海,生精生血,化氣行水之宗。且脾為胃行津液,脾能行水,由水道達於膀胱,膀胱有下口而無上口,須氣化滲泌而出。今病人小便不利,明是二土失職,中宮少運。

白話文:

(評論)知非子說:前面提到胃將食物殘渣傳送到大小腸,由元氣促進消化後排出,膀胱負責排尿,與大小腸無關。知非仔細推敲其原因,在於胃陽明是氣血生化的源頭,負責消化和水分代謝。脾臟協助胃運送津液,脾臟能夠幫助水分代謝,通過水路到達膀胱,膀胱只有下口沒有上口,需要氣化滲透才能排出。現在患者小便不利,顯然是脾胃失職,導致消化吸收功能不足。

《經》曰:陽明主闔。又曰:脾胃同處中州。又可見脾不為胃行津液,故水道不利。如此溯本窮源,陽虛陰虛,一切移熱、蓄熱、蓄尿、蓄血、癃閉諸證,有由來矣。再觀仲景五苓散方中用桂枝白朮通陽和脾,義極精微,大具神通手眼。欽安按中執定陰陽實據,加以溫中行氣治之,必無不效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上說:陽明經主導身體的閉合。又說:脾胃都位於身體的中部。所以可以看出,脾臟並不能幫助胃臟運送津液,因此水道才會不通。這樣追根究底,陽氣虛弱、陰氣虛弱,所有導致熱氣上移、蓄積熱毒、蓄積尿液、蓄積血液、小便閉塞等症狀,都是有原因的。再看看仲景在五苓散方中使用了桂枝和白朮來通陽健脾,其中的道理極其精妙,具有神乎其神的手段和眼光。我欽佩仲景掌握了陰陽的真實依據,再加以溫中行氣的方法治療,肯定會收到顯著的效果。

近來市習,一見小便不利,便以木通、車前、滑石、黃連等治之,陽實易瘳,陽虛則殆,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最近許多醫生遇到小便困難的患者,都會開木通、車前子、滑石、黃連等藥物來治療。如果患者陽氣充實,這種治療方法很容易治好;但如果陽氣虛弱,患者就可能有危險,因此一定要注意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