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發

《察病指南》~ 卷中 (1)

回本書目錄

卷中 (1)

1. 卷中

2. 辨七表八里九道七死脈

3. 七表脈

七表脈屬陽。浮芤滑實弦緊洪也。(秘寶以洪大浮數緊動滑實為陽。傷寒論以大浮數動滑為陽。)

一、浮脈。,指下尋之不足。舉之有餘。似水上浮物。以手按之虛散。舉之有力。故名曰浮也。(浮為在表。主風虛乏短氣。)

左手寸口脈浮。主傷風發熱。頭痛目眩及風痰。

左手關上脈浮。主胃虛腹脹。小便難。(肝脈本微弦而長。今見浮脈。周氏云。主胃虛腹脹。乃是胃經受病何也。黃帝云。主小便難。乃是膀胱經受病又何也。豈肝脈從小腹上挾胃而然耶。)浮大而實。主眼目昏痛。溢關與寸口相應。主目眩頭重筋疼。浮洪盛大。主筋脈緩弱。身體無力浮大而長。主風眩癲疾。

左手尺內脈浮。膀胱受風熱。主小便赤澀。浮而緊。主耳聾及淋閉。浮而大。為陽干陰。溺則陰中痛。浮而數。主小便頻。並熱淋。

右手寸口脈浮。肺感風寒。主咳嗽氣促。鼻塞清涕。冷汗自出。背膊勞強。夜臥不安。(浮本肺脈。但全浮則為病。如浮澀而短。斯為平脈也。)浮而實。主咽門乾燥。傷損有瘡癰。浮短為肺傷為諸氣。浮滑為走刺。浮緩為皮膚不仁。風寒入肌肉。浮緊為肺有水。

右手關上脈浮。脾氣不足。腹滿不飲食。食不消化。積熱在胃中。浮滑而疾速者亦然。浮緩不思飲食。浮而實脾胃虛。主消中口乾飲水。多食亦飢。浮大而澀。為宿食滯氣。浮滑為飲。浮細而滑。為傷飲。浮而微。則傷客熱邪風。主病寒熱去來。進退不定。

右手尺內脈浮。大腸受風熱。主大便秘澀。客熱在下焦。浮數主大便堅。(大腸雖肺腑。居下焦。)寸關脈浮而疾。名陽中之陽。主頭痛。尺寸俱浮。主患氣。俱浮而滑。男子疝瘕。婦人有孕。或月閉不通。浮滑疾緊。為百合病。

趺陽脈浮虛者。(浮為風為虛。風脈則指下浮有力。虛脈則指下浮而無力。)

二、芤脈。,指下尋之。兩頭即有。中間全無。其脈浮大而軟。按之中央空。兩邊實。喻似指按芤草葉。芤葉即蔥類。中心空虛。故名曰芤也。(主失血)

左手寸口脈芤。主吐血。微芤者衄血。

左手關上脈芤。主腹內作聲有瘀血。亦主吐血眼暗。

左手尺內脈芤。主淋瀝。小便赤或有血。

右手寸口脈芤。主胸中積血瘀血。

右手關上脈芤。主腹內暴痛。腸胃內有癰積瘀血。(活人書云。主大便血。)

右手尺內脈芤。主大腸血痢或下血。

三、滑脈。,指下尋之。三關如珠動。按之即伏。不進不退。或云往來流利。按如動珠子而有力。替替然。與數相似。故名曰滑也。(主吐逆)

左手寸口脈滑。心藏熱。滑而實大。心驚舌強。

左手關上脈滑。肝藏熱。上連頭目為患。滑散為癱。緩滑而浮散者有風。

左手尺內脈滑。腎與膀胱俱熱。主小便結澀淋瀝。莖中痛。尿色赤。又滑為風。多血少氣。少氣則四肢困疲痠疼。多血則疼痛小便赤。滑而弦。主腰腳痛。滑而弱。主陰中痛。(脈賦解義云。男子尺部見滑。主膀胱冷氣纏聚。小腹急脹。便漩利數。兩脅脹滿。直以滑脈主冷亦未可。當如弦脈說。)

白話文:

七表脈

七表脈屬陽性脈象,表現為浮、芤、滑、實、弦、緊、洪等脈象。(秘傳醫籍認為洪大、浮、數、緊、動、滑、實等脈象為陽性;傷寒論則認為大、浮、數、動、滑等脈象為陽性。)

一、浮脈:指下按時感覺不足,向上提則感覺充盈,如同水面上的漂浮物,用手按壓時感覺虛散,但向上提則有力,故名浮脈。(浮脈位於表層,主風邪、虛弱、氣短。)

左手寸口脈浮:主傷風發熱、頭痛、頭暈及風痰。

左手關上脈浮:主胃虛腹脹、小便不利。(肝脈本就微弦而長,現出現浮脈,周氏醫籍說主胃虛腹脹,這是胃經受病的緣故;黃帝內經說主小便不利,這是膀胱經受病的緣故。難道是肝脈從小腹上挾持胃部而引起的嗎?)浮大而實:主眼目昏痛;與關、寸口脈同時浮大:主頭暈、頭重、筋骨疼痛;浮脈洪大而盛:主筋脈鬆弛、身體無力;浮大而長:主眩暈、癲癇。

左手尺內脈浮:膀胱受風熱,主小便赤澀;浮而緊:主耳聾及尿閉;浮而大:為陽盛陰虛,排尿時陰部疼痛;浮而數:主小便頻數,兼見尿熱。

右手寸口脈浮:肺受風寒,主咳嗽、氣促、鼻塞、流清涕、自汗、背部酸痛、夜臥不安。(浮脈本是肺脈的表現,但全浮則為病態,如果浮澀而短,則為正常脈象。)浮而實:主咽喉乾燥、外傷、瘡瘍;浮短:為肺傷,以及各種氣病;浮滑:為氣血運行過速;浮緩:為皮膚感覺遲鈍,風寒侵入肌肉;浮緊:為肺中有水液。

右手關上脈浮:脾氣不足,腹脹、不思飲食、消化不良、胃中積熱;浮滑而疾速者亦然;浮緩:不思飲食;浮而實:脾胃虛弱,主消渴、口乾、飲水,多吃也飢餓;浮大而澀:為宿食滯氣;浮滑:為飲邪;浮細而滑:為傷寒飲邪;浮而微弱:則為客熱邪風所傷,主寒熱往來,病情進退不定。

右手尺內脈浮:大腸受風熱,主大便秘結,客熱在下焦;浮數:主大便秘結。(大腸雖屬腑臟,但位置在下焦。)寸關脈浮而疾速:名為陽中之陽,主頭痛;寸口、尺脈皆浮:主患氣;寸口、尺脈皆浮而滑:男子疝氣,女子妊娠,或月經閉止不通;浮滑、疾速、緊:為百合病。

趺陽脈浮虛:(浮脈主風邪,虛脈主氣虛。風脈指下按時感覺浮而有力,虛脈指下按時感覺浮而無力。)

二、芤脈:指下按時可觸及,但兩端有脈象,中間卻空虛,脈象浮大而軟,按壓中間部位空虛,兩側充實,如同按壓蔥葉,蔥葉中心空虛,故名芤脈。(主失血)

左手寸口脈芤:主吐血;脈象輕微芤:主鼻出血。

左手關上脈芤:主腹內鳴響,有瘀血,亦主吐血、眼花。

左手尺內脈芤:主尿頻、尿赤或尿血。

右手寸口脈芤:主胸中積血、瘀血。

右手關上脈芤:主腹內劇痛,腸胃內有癰腫、瘀血。(活人書云:主大便出血。)

右手尺內脈芤:主大腸出血性痢疾或下血。

三、滑脈:指下按時,三關脈象如珠子般跳動,按壓則內陷,不進不退,或云往來流利,按壓如同滾動珠子般有力,持續不斷,與數脈相似,故名滑脈。(主嘔吐)

左手寸口脈滑:心臟有熱;滑而實大:心悸、舌強。

左手關上脈滑:肝臟有熱,上連頭目而致病;滑散:為癱瘓;緩慢而浮散者:有風邪。

左手尺內脈滑:腎與膀胱俱熱,主小便澀滯、尿頻、尿道疼痛、尿色赤;又滑脈主風邪,血多氣少;氣少則四肢倦怠酸痛;血多則疼痛、小便赤;滑而弦:主腰腳疼痛;滑而弱:主陰部疼痛。(脈賦解義云:男子尺部出現滑脈,主膀胱寒氣凝滯,小腹急脹,排便次數增多,兩脅脹滿。單以滑脈主寒邪也不一定正確,應如同弦脈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