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發

《察病指南》~ 卷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

1. 四季脈名

春弦(謂端直如弓弦也)夏洪(一云鉤。謂脈如鉤芒。來疾去遲。)秋浮。(一云毛。謂如鴻毛之輕舉也。)冬沉。(一云營。一雲石。謂其沉也。)

白話文:

[四季的脈象特徵] 春天的脈象像弓弦一樣直而有彈性(這被稱為「春弦」)。 夏天的脈象像鉤子,來得快去得慢(這被稱為「夏洪」)。 秋天的脈象輕盈,就像鴻毛飄浮一般(這被稱為「秋浮」)。 冬天的脈象深沉(這被稱為「冬沉」)。其中,「沉」又可被解釋為「營」或「石」,都是描述脈象深沉的狀態。

2. 診五臟四季常脈

春肝脈微弦而長。(一云弦細而長。一云弦長而軟。一云濡弱而長。)

夏心脈洪大而散。(一雲浮大而散。一雲浮洪而駃。一云洪而微實。一雲浮大而洪長。一云洪大而長。)呂廣云。非是。乃小腸脈也。

四季脾脈娜娜而緩。(一云軟大而緩。一云沉而濡長。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各旺一十八日。)

秋肺脈浮澀而短。(一云微澀而短。一云輕虛以浮。)

冬腎脈沉滯而滑。(一云沉濡而短。一云沉而緊實。一云沉細。一云沉實而滑。一云沉濡而滑。)

白話文:

[診斷五臟在四季的正常脈象]

春季肝臟的脈象略顯弦狀且延長。(有說法為弦細且長,也有認為是弦長而柔和,還有一種說法是濡弱但長。)

夏季心臟的脈象洪大且分散。(有提法為浮大且分散,或浮洪且急促,亦有說法為洪大略實,還有觀點認為是浮大且洪長,也有人認為是洪大且長。)呂廣表示,這種說法不對,應該是指小腸的脈象。

在四季更替之時,脾臟的脈象圓潤且緩慢。(有說法為柔和且大且緩,也有人認為是深沉且濡長,在三、六、九、十二月各自會旺盛十八天。)

秋季肺臟的脈象輕浮且帶有澀感,且較短。(有提法為略澀且短,也有人認為是輕虛且浮。)

冬季腎臟的脈象深沉且凝滯,帶有滑順感。(有說法為沉濡且短,也有人認為是深沉且緊實,亦有提法為沉細,還有觀點認為是沉實且滑順,也有人認為是沉濡且滑順。)

3. 定四季六臟平脈

春肝脈欲弦而長。心脈欲弦而洪浮。脾脈欲弦而緩。肺脈欲弦而微浮。腎脈欲弦而沉濡。命門脈欲弦而滑。

夏心脈欲洪大而散。脾脈欲洪而遲緩。肺脈欲洪而浮澀。腎脈欲洪而沉滑。命門脈與腎同。肝脈欲洪而弦長。

秋肺脈欲浮而短澀。腎脈欲微而伏。命門脈欲微而滑。肝脈欲浮而弦細。心脈欲浮而洪。脾脈欲浮而微緩。

冬腎脈欲沉而滑。命門脈與腎同。肝脈欲沉而弦。心脈欲沉而洪。脾脈欲沉而緩。肺脈欲沉而澀。

白話文:

春季時,肝臟的脈象應當是弦長的。心臟的脈象應當是弦且宏浮的。脾胃的脈象應當是弦且緩慢的。肺部的脈象應當是弦且微微浮起的。腎臟的脈象應當是弦且沉潤的。命門的脈象應當是弦且滑順的。

夏季時,心臟的脈象應當是宏大且散開的。脾胃的脈象應當是宏大且遲緩的。肺部的脈象應當是宏大且浮澀的。腎臟的脈象應當是宏大且沉滑的。命門的脈象和腎臟相同。肝臟的脈象應當是宏大且弦長的。

秋季時,肺部的脈象應當是浮起且短澀的。腎臟的脈象應當是微微且伏藏的。命門的脈象應當是微微且滑順的。肝臟的脈象應當是浮起且弦細的。心臟的脈象應當是浮起且宏大的。脾胃的脈象應當是浮起且微微緩慢的。

冬季時,腎臟的脈象應當是沉且滑順的。命門的脈象和腎臟相同。肝臟的脈象應當是沉且弦長的。心臟的脈象應當是沉且宏大的。脾胃的脈象應當是沉且緩慢的。肺部的脈象應當是沉且澀的。

4. 定四季相剋脈

春得秋脈者,死於庚辛日。(謂金之剋木也)

夏得冬脈者,死於壬癸日。(謂水之剋火也)

四季得春脈者,死於甲乙日。(謂木之剋土也)

秋得夏脈者,死於丙丁日。(謂火之剋金也)

冬得四季脈者,死於戊己日。(謂土之剋水也)

五臟相剋所不可勝者為賊邪,其難治也信矣。至於所可勝者為微邪,雖不治而自愈。王叔和脈賦云:春得脾而不療,冬見心而不治,夏得肺而難救,秋得肝亦何疑。反以微邪為可畏者何耶?及觀靈樞經云:水動而火明,火炎而土平,土盛而金生,金盛而水盈。乃知叔和之說有所本。

試即土盛金生言之。夫土氣既旺,則生金以剋木,使肝臟之脈弦而緩,是本脈尚存,脾或侵之,此所謂微邪不足慮。若本脈全無而獨見脾脈者,斯足為害也。餘臟可以類推。

白話文:

[定四季相剋脈]

在春季如果出現了秋季的脈象,預示著會在庚辛日去世。(這表示金克木的情況)

在夏季如果出現了冬季的脈象,預示著會在壬癸日去世。(這表示水克火的情況)

在四季交替時如果出現了春季的脈象,預示著會在甲乙日去世。(這表示木克土的情況)

在秋季如果出現了夏季的脈象,預示著會在丙丁日去世。(這表示火克金的情況)

在冬季如果出現了四季交替時的脈象,預示著會在戊己日去世。(這表示土克水的情況)

五臟之間的相剋關係,當剋制方過強時,會形成賊邪,這種情況下病情往往難以治療。然而,當被剋制方較弱時,只會形成微邪,即使不進行治療也能自行恢復。

王叔和在脈賦中提到:春季時如果出現脾臟的脈象不用治療;冬季時如果出現心臟的脈象不用治療;夏季時如果出現肺臟的脈象難以救治;秋季時如果出現肝臟的脈象也無需懷疑。但為什麼有人會把微邪視為可怕的事呢?當我們回顧《靈樞經》中的描述:水動時火會更明亮,火旺盛時土會平穩,土旺盛時金會生成,金旺盛時水會充盈。由此可知,王叔和的理論是有根據的。

我們以"土旺盛時金會生成"為例來說明。當土氣旺盛,會產生金來剋制木,使得肝臟的脈象呈現弦而緩的狀態,這表示原本的脈象仍存在,只是可能受到脾臟的影響,這就是所謂的微邪,並不足為慮。但如果原本的脈象完全消失,只出現脾臟的脈象,這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其他臟器的情況可以依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