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燈續焰》~ 敘原
敘原
1. 敘原
紹龍王先生者,楫之受業師也。楫童年即知之。萬曆壬子夏,有同盟朱仲修相引,乃負笈先生之門。先生與楫同里,相去僅百武。以故朝暮隨從,風雨無阻。先生蓋未嘗暇豫倦教也。先生初命楫讀靈素,次本經,次難經,次傷寒論,次金匱,次脈經。隨讀隨講。不升座,不據席,不作學究態。
及其興到理融,口言心應。開闔也,升降也,方圓也,動靜也,上下之感應也,左右之往來也,拆之則千,熔之則一。卷舒六合,搏弄五行,真令花落空中,風生座上。愚如楫者,亦隱隱躍躍,有瞻前忽後景象。先生豈常人也哉。先生少孤,早棄學。於經書義理,漠不相入。
傳家醫業,坐此而廢。雖常以此為邑邑,然亦相安於無可奈何。已弱冠,聽講於土橋紹覺師。師憫其鈍樸,指令求慧。先生乃發願拜清淨,三年如一日。忽心中若初燃之燈,乍明乍暗。久之,覺燈光漸大,燈焰漸高。試一開卷,便能解,非復疇昔之茫然矣。自此日明一日,即大乘中秘、義理幽玄之書,皆若焚山照渚,水陸現形,一無逃遁者。
先生道業因之尊崇,家聲藉以振起,益信先生之非常人也。先生西歸,僅五十有九。時為天啟甲子之二月,迄今三十年。所及門者,亦復凋謝殆盡。楫老矣,欲述其指授,愧非遊夏之才;不述,又無以畢先生之志。會庚寅夏日,偶及門有以崔氏脈訣索講者。讀之良備,因用為張本,下以先生平日所教者註解之,而後附以方。
命曰醫燈續焰,意謂挑燈而續其焰耳。若曰即此是燈,則吾豈敢?
先生於楫,名則師生,情同父子。受恩罔極,圖報無從。嘗欲作一傳,以表先生之才異,每苦無因。今本編注成,先後翻閱,皆本先生胸臆,故不敢僭為己有。敘表於首,以充作傳之意。
不肖潘楫敘
白話文:
[序言]
紹龍王先生是我的授業恩師。我自小就認識他。在萬曆壬子年的夏天,因同窗好友朱仲修的引薦,我背著書箱,來到了老師的門下學習。老師和我住同一個鄉鎮,距離不過百步之遙。因此,無論早晚,無論風雨,我都跟隨在他身旁,而老師也從未表現出疲憊或懈怠,總是全心全意地教導我。
老師最初讓我研讀《靈樞》和《素問》,接著是《黃帝內經》,再後是《難經》、《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最後是《脈經》。這些書籍,我們邊讀邊講,老師從不端坐高堂,也不倚靠座椅,更不會裝模作樣。
當老師興致來臨,道理融會貫通,他的言語與心靈相應。他談論開合、升降、方圓、動靜,以及上下左右的相互作用,可以分解成千上萬的細節,也可以融合成一個整體。他以六經的智慧,操縱五行的變化,就像花朵在空中飄落,風吹起在座上的感覺。即使像我這樣愚笨的人,也能感受到那種前瞻後顧的景況。老師豈是凡人呢?
老師年幼時父親去世,早早放棄了學業。對於經書的道理,他原本並無深入理解。家族的醫術也因此荒廢,儘管他常感到沮喪,但也只能接受現實。二十歲那年,他在土橋紹覺師的講課中找到了方向。老師憐憫他愚鈍,指導他尋求智慧。於是,老師發誓要清心寡慾,三年如一日。終於有一天,他心中的燈火被點亮,忽明忽暗。久而久之,他發現那燈光越來越明亮,火焰越來越高。他打開書卷,就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不再像以前那樣迷茫。從那以後,他每天都有新的感悟,即使是那些深奧的書籍,他也都能如照山林般洞悉一切,無一能逃過他的洞察。
老師的學問因此受到尊敬,家聲也因此振興,這更證明瞭老師的非凡。然而,老師只活了五十九歲,在天啟甲子的二月離世,至今已有三十年。他的學生們,也大多已去世。我現在已經老了,想要描述老師的教導,卻自愧不如孔門弟子顏回和卜商的才華;但如果我不說,又無法完成老師的遺願。在庚寅年夏天,有人拿著崔氏脈訣來找我講解,我仔細閱讀,便以此為基礎,以老師平日的教導加以註解,然後附上了藥方。
我將這本書命名為《醫燈續焰》,意思是點亮燈火,延續其光焰。如果說這就是燈,那我豈敢承擔?老師對我,不僅是師生,更是父子般的深情。我感激他的恩德,卻無法報答。我一直想為他寫一篇傳記,以表彰他的非凡才能,但每次都苦於找不到機會。如今,這本書注釋完成,我反覆閱讀,都是老師的心血,所以我絕不敢獨佔其功。我在開頭寫下這篇序言,以表達我為他寫傳的心願。
不肖弟子潘楫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