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楫

《醫燈續焰》~ 陳序

回本書目錄

陳序

1. 陳序

武林城之東偏,曩有賢者出於其間,曰紹隆王先生。其為人也。樸遫遲重,人莫知之。敝冠穿履,參紹覺師。師心知其賢。已而得道,遂發靈蘭金匱之藏,盡其術,皆解驗之。其治病也,劃然無疑難矣。先生沒而道大行。潘翁鄧林,乃其大弟子也,以故城東有潘氏之學。數年以來,翁道日隆,望日重,而翁必嗛然曰:嘻!此吾王先生之教也。

著脈及證數萬言,啜葉者眾,而翁必退然曰:嘻!此吾王先生之教也。人以此賢潘氏,求為弟子者惟恐後。僕觀自古師弟之間,蓋難言之。自馬融大儒,不能不疑其弟子康成;而呂步舒,或不知其師書。況夫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女無美惡,入宮見妒。美好者,不祥之器。

白話文:

武林城東方偏僻的地方,過去曾有位賢者在此地出現,名叫紹隆王先生。他為人樸實厚重,行動緩慢,不善言辭,因此很少有人認識他。他常戴著破舊的帽子,穿著破損的鞋子,去拜訪紹覺師傅學習。紹覺師傅心中知道他是個賢者。後來他終於悟道,便打開了靈蘭金匱的寶藏,將他所學的醫術全部展現出來,所有治療都非常有效,沒有任何疑難雜症。

先生去世後,他的醫術依然廣為流傳。潘翁鄧林是他的大弟子,因此武林城東便有了潘氏的醫學傳承。多年以來,潘翁的醫術日益精進,名聲也越來越響亮。然而,他總是謙虛地說:“這是我的老師紹隆王先生的教誨。”

他著述了數萬字的脈象和病症理論,許多人慕名前來向他請教。他依然謙虛地說:“這是我的老師紹隆王先生的教誨。”人們因此敬佩潘氏的醫術,想要拜他為師的人絡繹不絕。

我觀察古往今來師徒之間的關係,大多難以言喻。就連馬融這樣的大儒,都不得不懷疑自己的弟子康成;呂步舒可能連他老師的書都看不懂。何況,士人無論賢能與否,進入朝堂都會遭到嫉妒;女子無論美麗與否,進入宮廷都會遭到妒忌。美麗的人,往往是招致禍患的工具。

秦太醫李醯之事,豈必不見於門下哉?而翁終身不忘其師,諸弟子事翁益謹。取黃帝、扁鵲脈書,及近世來諸名家,條分縷析,講習不倦。翁之所以教弟子,如王先生之於翁;而弟子之事翁,一如翁之所以事王先生,可不謂難耶?夫翁生平誠長者,其神術若長桑陽慶,固不待言;乃諸子以魁傑之才,丘園之秀,厭棄章句,敝屣功名,而心切向往,如七十子之事孔子。此非翁之道德殊妙,能致是哉?僕於是尤有感焉。

士處斯世而全性命,亦極難耳。以譙玄之術數而難免,以李業之志節而難免,以左慈之幻術而難免,以霍原之教授而難免。翁與弟子,治其方書,與物無害,與人無爭,亦可謂高蹈君子,質有其文矣。此尤僕所慨嘆以為不可及者。歲在執徐,翁春秋六十,適醫燈一書告竣。僕樂得而讀之。

白話文:

秦太醫李醯之事,豈非早已為門下弟子所知曉嗎?然而王先生終其一生都不曾忘記他的老師,弟子們對王先生也更加恭敬謹慎。他將黃帝、扁鵲的脈書,以及近世以來的名家醫書,條分縷析,講解習練,從不懈怠。王先生教導弟子的方式,如同當年王先生之於他的老師;而弟子們侍奉王先生,也如同王先生當年侍奉他的老師,這可謂是難能可貴啊!

王先生一生誠為長者,其神醫之術如同長桑君、陽慶,自是不必多說;更令人敬佩的是,諸弟子以魁傑之才、高潔之風骨,厭棄經書章句,不屑功名利祿,而一心向往醫術,如同七十子之於孔子。這難道不是王先生道德高尚,才能感化眾人所致嗎?我對此尤為感慨。

士人身處世間,想要保全性命,也是極為困難的。譙玄精通術數,卻難免厄運;李業志節高尚,卻難免災禍;左慈幻術超羣,卻難免遭難;霍原精通醫術,卻難免病痛。王先生與弟子們,專心致志研究醫術,與世無爭,與人無害,可謂是高風亮節的君子,有文采又有實質。這也是我所感慨嘆息,而望塵莫及的地方。

歲在執徐年,王先生春秋六十,恰逢醫書《醫燈》寫作完成。我歡喜地閱讀此書。

其網羅群有,剖析毫芒,至矣;而猶不敢自名一家,比於詮註。翁學之富,技之精,志之謙,此豈末學淺術所能測其堂奧哉。間者蔣子介眉屬予言,因遂述其師弟源流之義,以為翁壽,即以為此書之序。然則翁之所以壽世者,其又在是也夫。

四明陳朝輔燮五氏謹序於西泠之不繫舟。

白話文:

這位翁醫生醫術高超,能從細微之處分析病症,精通各種醫學知識,堪稱醫學大家。但他卻非常謙虛,不願自稱某個醫學派別,只把自己比作醫學典籍的註釋者。他的學識之豐富、醫術之精湛、心志之謙遜,不是我們這些初學者所能理解的。

我的朋友蔣子介希望我寫一篇序文,介紹翁醫生的師承淵源,以此表達對他的敬意。我覺得,翁醫生之所以能享譽醫界,長壽益世,正是因為他擁有高超的醫術、謙遜的品格和對醫學的熱愛。

我,四明陳朝輔燮五氏,在西泠湖畔不繫舟處寫下了這篇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