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楫

《醫燈續焰》~ 序

回本書目錄

1.

予素不諳醫,嘗從二三知己後,講論切磋,粗聞大義,乃知其道與易通,最精微,亦最易簡也。近世業醫家,源流弗徹,好為奇詭之說以欺人,而其惝恍支離,誤人滋甚。宗人鄧林子,沉心此道,博綜深思。寂寂東城水竹間者數十年,不藉人知而知藉甚。申酉後,文人墨士,疏筆硯,棄制舉,皆負笈鄧林之門。

鄧林初與抉素問陰陽生化之奧,晰靈樞經脈俞節之微;次辯越人之難經,探倉公之斷案,闡仲景,論叔和,以及河間、潔古、東垣、丹溪等諸家異同之說,皆有以究其本而折其衷。座下數十輩,率一時名流,慮無不洞開心胸者。最後,乃取紫虛真人所纂四言舉要而節解焉。因脈及證,因證及方。

舉從前所闡靈素諸家之要,盡融會於平實切近之中,使讀者見如指掌,此所謂最精微、最易簡也。以為菽粟即菽粟,以為珍奇即珍奇。彼偏僻詭誕,欺人誤人者,視之竟何如耶?書成,更名醫燈續焰。藉此一續,而後得以普照十方。其功德於後世者,又何可紀極。鄧林意蕭淡,不屑屑逐聲利。

視診之餘,即閉戶垂簾,觴詠以自樂。其高致如此。吾友張卿子,玄湛淵微,覃精易理,與鄧林隔水而居。兩家門人,無少別異,問難和衷,相長相益。一時相傳為藝林盛事,而予亦得數過從聆閎論焉。嗚呼!若鄧林者,進於道矣,技云乎哉。

壬辰初夏宗末之淇謹序。

白話文:

[序]

我原本對醫學並不熟悉,但曾跟隨一些知己學習,經過討論和研究,初步理解了其中的大道理,發現醫學的理論與易經相通,既精細微妙,同時也是簡單易懂的。然而,近代的一些醫生,對於醫學的根源並未深入研究,反而喜歡用奇特古怪的理論來欺騙他人,他們的理論模糊不清,錯誤地影響了許多人。我的族人鄧林子,專心研究醫學,知識廣博且思考深入,在東城的水竹之間默默無聞地研究了數十年,他的學問深不可測,卻不求為人所知。

黃昏後,許多文人墨客放下了筆墨,拋棄了科舉考試,紛紛來到鄧林子的門下學習。鄧林子先教導他們《素問》中的陰陽生化深奧之處,再解析《靈樞》中的經脈穴位細微之處;接著討論扁鵲的《難經》,探討倉公的判斷案例,闡述張仲景和王叔和的理論,甚至還包括河間、潔古、東垣、丹溪等不同學派的觀點,他都能夠深入探究其本質,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在他的學生中,不乏一時的名流,他們的心胸都因此被打開。最後,鄧林子採用了紫虛真人編纂的《四言舉要》,將脈診、病症和藥方聯繫起來。

他將之前所講解的《靈素》各家的要點,全部融入到實際應用中,讓讀者能夠輕鬆掌握,這就是所謂的「最精細、最簡單」。在他看來,普通的食材就是普通的食材,珍貴的食材就是珍貴的食材,那些偏僻怪誕、欺騙他人的人,又能怎麼樣呢?

當這本書完成時,他將其命名為《醫燈續焰》,希望藉由這本書,能夠照亮更多的人。這本書對後世的功德,是無法估量的。鄧林子的生活態度非常淡泊,不屑於追求名利。在看診之餘,他總是關上門窗,獨自吟詩自娛。他的高雅情操,令人敬佩。

我的朋友張卿子,學識淵博,精通易經,他與鄧林子隔著河水相鄰而居。他們的學生們,不分彼此,互相問難,共同成長。一時間,這被視為學術界的盛事,而我也得以經常與他們交流,聆聽他們的宏論。

唉!像鄧林子這樣的人,已經超越了醫術的範疇,進入了更高的境界。

壬辰初夏,宗末之淇謹慎地寫下了這篇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