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宏

《望診遵經》~ 卷上 (8)

回本書目錄

卷上 (8)

1. 色病宜忌合參

嘗謂色分五行。則有生克。色分陰陽。則有宜忌。蓋陽病而見陽色。陰病而見陰色者。宜也。陽病而見陰色。陰病而見陽色者。忌也。是故邪盛於表。色宜浮清。反見沉濁者。忌也。氣衰於裡。色宜沉濁。反見浮清者。忌也。身熱煩躁。譫語妄言。其色宜赤。反見肢厥面青者。

忌也。傷寒發汗。若吐若下。其色宜黃。反見熱盛色赤者。忌也。失血脫津液。色宜黃白。反見面色鮮赤者。忌也。下痢便膿血。色宜黃澀。反見身熱面赤者。忌也。麻痘斑疹。諸痛瘡瘍。色皆宜赤。反見青黑者。忌也。霍亂吐下。諸嘔泄瀉。色皆宜黃。反見青黯者。忌也。

由是而推。一病有一病之宜忌。一症有一症之宜忌。凡色病相應者。宜也。相反者。忌也。反之微者。難治。反之甚者。即死。然猶有要焉。則在察其澤夭以知成敗。察其浮沉。以知淺深。察其摶散。以知遠近。視色上下。以知病處。積神於心。以知往今。故經曰。相氣不微。

不知是非。屬意弗去。乃知新故。此之謂也。若夫聲音脈息之宜忌。亦可以相應相反。比例而推焉。

2. 氣色聲音合參

嘗謂形容氣色脈病聲音。有時相應。有時不相應。非相應者可憑。而不相應者不可憑也。蓋有常焉。有變焉。因常可識其同。因變可知其異。故四診分觀。則各有所當。四診合論。亦皆有可憑。自其同者言之。診不變。治亦不變。自其異者言之。診無常。治亦無常。然而常變不離五行。

異同難逾四診。參而伍之。錯而綜之。雖虛實不齊。臟腑相勝。而生克可推。吉凶可斷焉。試先以氣色聲音。合而參之。如肝色青。其聲呼。其音角。心色赤。其聲笑。其音徵。脾色黃。其聲歌。其音宮。肺色白。其聲哭。其音商。腎色黑。其聲呻。其音羽。有是氣色。有是聲音。

此為相應。若見其氣色。而不聞其聲音。或聞其聲音。而不見其氣色。則五臟有盛衰。五行有生克矣。假令望見青之氣色。而不聞角之聲音。反得心之聲音者。木生火也。得腎之聲音者。水生木也。此相生之謂也。得脾之聲音者。木剋土也。得肺之聲音者。金剋木也。此相剋之謂也。

五色五音。皆可比例以相參也。然氣色有微甚。聲音有盛衰。病症有虛實。又當因診以通其變矣。要之相生者順。相剋者逆。氣色克聲音者。其死速。聲音克氣色者。其死遲。氣色生聲音者。其愈速。聲音生氣色者。其愈遲。聲色相應。而無過不及者。平人也。聲色相應。而有過不及者。

病人也。腑病多相生。臟病多相剋。太過者病在腑。不及者病在臟。臟腑相乘。可由是而推也。此氣色聲音合參之旨也。至若病之定名。症之定候。其中又各有形容。各有宜忌。惟精於病症諸書。熟於療治諸法。識其常。通其變。胸有成竹。目無全牛。庶可迎刃而解矣。

3. 氣色脈象合參

既講聲音合參之旨。當明脈象合參之診。靈樞曰。色脈形肉。不得相失。色青者其脈弦。赤者其脈鉤。黃者其脈代。白者其脈毛。黑者其脈石。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其相勝之脈。則死矣。得其相生之脈。則病已矣。夫所謂相勝相生者。何也。脈勝色。色勝脈。謂之相勝。

脈生色。色生脈。謂之相生。五色五脈。合之五行生剋。可類推也。假令色青。其脈當弦。今見青色而不得弦脈。反得毛脈者。脈勝色也。得代脈者。色勝脈也。此相勝之謂也。得石脈者。脈生色也。得鉤脈者。色生脈也。此相生之謂也。脈鑑云。色克脈者其死速。脈克色者其死遲。

色生脈者其愈速。脈生色者其愈遲。然以余觀之。五脈有微甚。五色有淺深。五病有虛實。承製之理。由是而窺。剝復之機。由是而測。約而言之。相勝者死。相生者生。相應而無過不及者平。相應而有過不及者病。臟病多相勝。腑病多相生。太過屬乎腑。不及屬乎臟。臟腑相乘。

可由是而推也。此皆色脈合參之旨也。

4. 氣色病症合參

既講脈象合參之旨。當明病症合參之診。十六難曰。假令得肝脈。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其內證臍左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滿閉。淋溲便難。轉筋。有是者肝也。無是者非也。假令得心脈。其外證面赤口乾善笑。其內證臍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煩心。心痛。

掌中熱而啘。有是者心也。無是者非也。假令得脾脈。其外證面黃。善噫。善思。善味。其內證當臍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脹滿。食不消。體重。節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無是者非也。假令得肺脈。其外證面白。善嚏。悲愁不樂。欲哭。其內證臍右有動氣。

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灑淅寒熱。有是者肺也。無是者非也。假令得腎脈。其外證面黑。善恐。善欠。其內證臍下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氣。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脛寒而逆。有是者腎也。無是者非也。此皆相參之法也。由是而參之五官。五官其應也。參之五體。

五體其應也。參之情志形容。聲音臭味。與夫毛髮皮肉。經絡筋骨。皆其應也。蓋應者常也。不應者變也。知其常變。則知其病症矣。知其病症。則知其生克矣。假如色青而得腎證。水生木也。色青而得心證。木生火也。此相生之謂也。又如色青而得肺證。金剋木也。色青而得脾證。

木剋土也。此相剋之謂也。凡相生者順。相剋者逆。色生病者為虛邪。病生色者為實邪。色克病者為賊邪。病克色者為微邪。色病相應者為正邪。太過者病在腑。不及者病在臟。臟腑相乘。可由是而推也。然病症有三因。氣色有十法。又當因診以通其變焉。時日支幹。孤虛旺相。

亦可按法而合參矣。由是而參之四時氣候有異也。參之五方風土有殊也。參之氣質強弱不齊也。參之老少盛衰不等也。參之形志苦樂不均也。而況居移氣。養移體。合乎七情六淫以為病。故見於形色。發於聲音。顯於症候。應於脈息者。遂千變萬化。種種不同。夫千變萬化。

種種不同。而究不能出乎四診之範圍者何哉。蓋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有諸內。必形諸外。隱於此。必顯於彼。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一本而萬殊。萬殊而一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