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診遵經》~ 卷上 (7)
卷上 (7)
1. 部色主病提綱
既知氣色之主病,當知部色之主病;夫而後可因部位氣色之所主,以言臟腑經脈之所病。謹按靈樞經脈篇曰: 肺手太陰之脈,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氣,喘,渴,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餘,則肩臂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臂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為此諸病。 大腸手陽明之脈,是動則病齒痛,頸腫。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黃,口乾,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氣有餘,則當脈所過者熱腫;虛則寒慄不復。為此諸病。 胃足陽明之脈,是動則病洒洒振寒,善呻數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瘧,狂,溫淫,汗出,鼽衄,口喎唇胗,頸腫,喉痹,大腹水腫,膝臏腫痛;循膺乳、氣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氣盛則身以前皆熱;其有餘於胃,則消穀善飢,溺色黃。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慄;胃中寒則脹滿。為此諸病。 脾足太陰之脈,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體不能動搖,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閉,黃疸,不能臥,強立;股膝內腫厥,足大趾不用。為此諸病。 心手少陰之脈,是動則病嗌乾,心痛,渴而欲飲。是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脅痛,臑臂內後廉痛厥,掌中熱痛。為此諸病。 小腸手太陽之脈,是動則病嗌痛,頷腫,不可以顧;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腫;頸頷肩臑肘臂外後廉痛。為此諸病。 膀胱足太陽之脈,是動則病沖頭痛,目似脫,項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如結,踹如裂;是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瘧,狂,癲疾,頭囟項痛,目黃,淚出,鼽衄;項背腰尻膕踹腳皆痛;小指不用。為此諸病。 腎足少陰之脈,是動則病飢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䀮䀮如無所見,心如懸若飢狀;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是為骨厥。是主腎所生病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煩心,心痛,黃疸,腸澼;脊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為此諸病。 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是動則病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憺憺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是主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為此諸病。 三焦手少陽之脈,是動則病耳聾,渾渾焞焞,嗌腫,喉痹。是主氣所生病者:目銳眥痛,頰腫;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為此諸病。 膽足少陽之脈,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有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是主骨所生病者:頭痛,頷痛,目銳眥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俠癭;汗出,振寒,瘧;胸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痛。
白話文:
在理解了氣色與疾病間的關聯後,我們應進一步認識面部各部位顏色變化與疾病的關係。這能幫助我們從面部不同區域的顏色變化來判斷臟腑和經脈的健康狀況。
肺部相關的問題,如肺部腫脹、呼吸困難、咳嗽、缺盆疼痛,甚至手臂麻木,都可能由肺部手太陰脈的異常引起。肺部疾病還可能導致胸悶、咳嗽、氣喘、口渴、心煩等症狀,以及前臂內側疼痛、手掌發熱等現象。若肺氣旺盛,可能會出現肩臂疼痛、風寒出汗、中風、頻尿和尿急的情況;若肺氣虛弱,則可能有肩臂冷痛、呼吸短促、尿色改變的症狀。
大腸手陽明脈的問題,如牙痛、頸部腫脹,通常是由大腸疾病引起的。大腸問題還可能導致眼睛發黃、口乾、鼻出血、喉嚨痛、肩部前側和手臂疼痛,以及大拇指和食指的疼痛。若大腸氣血旺盛,可能出現脈道經過的部位發熱腫脹;若氣血不足,則可能有寒冷顫抖的症狀。
胃足陽明脈的異常,可能引發全身寒戰、呻吟、打哈欠、面色發黑等症狀。嚴重時,患者可能對人和火光產生恐懼,聽到木頭聲會驚恐,並有獨自關門窗的傾向,甚至出現唱歌、奔跑、腹部脹鳴、腹脹等症狀。胃部問題還可能導致瘧疾、精神失常、出汗、鼻出血、嘴角歪斜、頸部腫脹、喉嚨痛、腹水腫脹、膝蓋腫痛、胸部、乳房、大腿、小腿外側、腳背疼痛,以及中指活動受限。若胃氣旺盛,可能使身體前半部發熱,消化能力增強,尿色變黃;若胃氣不足,則身體前半部可能感到寒冷,胃寒時會有脹滿感。
脾足太陰脈的問題,如舌根僵硬、噁心嘔吐、胃痛、腹脹、打嗝,排便後和放屁後會感到舒緩,但全身仍然沉重。脾臟問題還可能導致舌根疼痛、身體活動受限、食慾不振、心煩、心下急痛、腹瀉、水腫、黃疸、失眠、站立困難、大腿內側腫脹、大拇指活動受限等症狀。
心手少陰脈的異常,可能導致咽喉乾燥、心痛、口渴想喝水的症狀。心臟問題還可能引發眼黃、脅痛、手臂內側後緣疼痛、手掌熱痛等症狀。
小腸手太陽脈的問題,如咽喉痛、頜部腫脹、肩部似被拉扯、手臂似折斷,通常由小腸疾病引起。小腸問題還可能導致耳聾、目黃、臉頰腫脹、頸部、頜部、肩部、手臂外側後緣疼痛等症狀。
膀胱足太陽脈的異常,可能引發頭痛、眼睛疼痛、頸部僵硬、背部和腰部疼痛、大腿無法彎曲、小腿後側結塊、腳跟裂開等症狀。膀胱問題還可能導致痔瘡、瘧疾、精神疾病、頭痛、頸部疼痛、眼睛黃染、流淚、鼻出血、頸部、背部、腰部、臀部、小腿後側、腳跟、腳部疼痛,以及小趾活動受限等症狀。
腎足少陰脈的問題,如飢餓但不想吃飯、面色晦暗、咳嗽帶血、喘息、坐立不安、視力模糊、心悸如飢餓狀態,通常由腎臟疾病引起。腎臟問題還可能導致口熱、舌乾、咽喉腫脹、上氣、咽喉乾燥疼痛、心煩、心痛、黃疸、腸炎、脊椎和大腿內側後緣疼痛、四肢無力、嗜睡、腳底熱痛等症狀。
心包絡手厥陰脈的異常,可能導致手掌熱、手臂緊繃、腋下腫脹,嚴重時可能出現胸脅脹滿、心跳加速、面色潮紅、眼睛黃染、不停笑等症狀。心包絡問題還可能導致心煩、心痛、手掌熱等症狀。
三焦手少陽脈的問題,如耳聾、頭暈、咽喉腫脹、喉嚨痛,通常由三焦疾病引起。三焦問題還可能導致眼睛疼痛、臉頰腫脹、耳朵後方、肩部、手臂外側疼痛,以及無名指和小指活動受限等症狀。
膽足少陽脈的異常,可能導致口苦、嘆息、心脅痛、無法翻身,嚴重時可能面色灰暗、皮膚失去光澤、腳外側發熱等症狀。膽囊問題還可能導致頭痛、頜部疼痛、眼睛疼痛、頸部腫痛、腋下腫脹、淋巴結腫大、出汗寒顫、瘧疾、胸部、脅肋、大腿外側、小腿外側、腳踝前側和各個關節疼痛,以及無名指和小指活動受限等症狀。
肝足厥陰脈的問題,如腰痛、無法彎腰、男性疝氣、女性下腹部腫脹,嚴重時可能咽喉乾燥、面色灰暗無光澤等症狀。肝臟問題還可能導致胸脹、噁心嘔吐、食物消化不良、疝氣、尿失禁、排尿困難等症狀。
這些都是經脈疾病可能引發的症狀。人體有12條主要經脈,它們向外連接身體各部位,向內與臟腑相通。因此,經脈疾病可能在外貌或氣色上表現出來。外貌和氣色都有各自的部位,我們可以透過觀察外貌或氣色來瞭解疾病。《舉痛論》提到,五臟六腑都有其相應的部位,觀察面部五色,黃色和紅色代表熱症,白色代表寒症,青色和黑色代表疼痛,這些都是肉眼可見的症狀。明堂、四肢、面部、五官以及經絡的走向和歸屬,都與五臟六腑的部位有關。如果能仔細觀察這些部位,就能更準確地診斷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