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宏

《望診遵經》~ 卷下 (38)

回本書目錄

卷下 (38)

1. 形容望法大綱

蓋聞人之生。氣之聚也。形者生之舍。氣者生之元。形無氣則壞。氣無形則散。形氣也者。相須而不可離者也。設有偏勝。體態異焉。總而言之。其要有八。曰動、曰靜、曰強、曰弱、曰俯、曰仰、曰屈、曰伸。八法交參。則雖行住坐臥之際。作止語默之間。不外乎此。診之之法。

以表裡言。則動者、強者、仰者、伸者、為在表。靜者、弱者、俯者、屈者、為在裡。是容貌表裡之分也。以陰陽言。則動者、強者、仰者、伸者、皆屬陽。靜者、弱者、俯者、屈者、皆屬陰。是容貌陰陽之分也。以寒熱分之。則在表屬陽者多熱。在裡屬陰者多寒。是容貌寒熱之分也。

以虛實分之。則陽道實。陰道虛。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是容貌虛實之分也。然以表裡陰陽寒熱虛實。八者合觀。將動靜中各有俯仰。強弱中各有屈伸。而變化無窮。則就動靜強弱俯仰屈伸八者合觀。將表裡中各有寒熱。陰陽中各有虛實。而變化亦無窮。且夫動靜交相養也。

強弱交相濟也。俯仰屈伸。交相為用也。得其中。則之八者。皆不可言病。不得其中。則之八者。皆可言病。然而中無定體。病不易言。蓋天有寒暑。人有陰陽。體有勞逸。年有老少。寒則多屈。熱則多伸。陰則多俯。陽則多仰。勞則多強。逸則多弱。少則多動。老則多靜。

而況老少勞逸陰陽寒暑。又皆有動靜強弱之殊。俯仰屈伸之辨乎。然則天之於寒暑也。人之於陰陽也。體之於勞逸也。年之於老少也。四者。果能隨時以處中。方可因證而知病。不然。將以常為變。以變為常。未識厥中。焉知允執。其不顛倒也者幾希。

白話文:

聽說人的生命,是氣息聚集而成的。身體是生命的居所,氣息是生命的本源。身體若無氣息則會衰敗,氣息若無身體則會消散。身體與氣息,彼此相依不能分離。假使二者有偏重或失衡,身體的狀態就會有所不同。

概括來說,其主要的判斷標準有八種:動態、靜態、強壯、虛弱、前傾、後仰、彎曲、伸展。這八種狀態相互參考,即使在行走、站立、坐著、躺下,或活動、休息、說話、沉默之間,都不會超出這些範疇。診斷的方法如下:

從表裡的角度來看,動態、強壯、後仰、伸展屬於外表,靜態、虛弱、前傾、彎曲屬於內裡。這是外貌的表裡區分。從陰陽的角度來看,動態、強壯、後仰、伸展都屬於陽性,靜態、虛弱、前傾、彎曲都屬於陰性。這是外貌的陰陽區分。從寒熱的角度來看,在外表屬陽性的多數是熱性,在內裡屬陰性的多數是寒性。這是外貌的寒熱區分。

從虛實的角度來看,陽性多實,陰性多虛,陽性常有過剩,陰性常有不足。這是外貌的虛實區分。然而,將表裡、陰陽、寒熱、虛實這八種狀態結合起來觀察,動靜之中各有前傾和後仰,強弱之中各有彎曲和伸展,變化無窮。如果將這八種狀態結合起來觀察,表裡之中各有寒熱,陰陽之中各有虛實,變化也是無窮無盡的。而且,動態和靜態是相互滋養的,強壯和虛弱是相互補助的,前傾和後仰、彎曲和伸展是相互作用的。

當這八種狀態處於平衡時,就不能說有疾病,當不平衡時,就能說有疾病。然而,中庸之道並無固定形式,病狀也不是輕易可以描述的。天有冷暖,人有陰陽,身體有勞逸,年齡有老少。天冷時人多彎曲,天熱時人多伸展,陰性時人多前傾,陽性時人多後仰,勞累時人多強壯,悠閒時人多虛弱,年輕時人多動態,年老時人多靜態。

何況,老少、勞逸、陰陽、冷暖,這些因素又有動靜、強弱的差別,前傾、後仰、彎曲、伸展的不同。然而,天的冷暖、人的陰陽、身體的勞逸、年齡的老少,如果能根據時間來保持中庸之道,才能根據症狀來瞭解疾病。否則,可能會把正常當作異常,把異常當作正常,無法理解中庸之道,又怎能正確地掌握呢?不顛倒的人恐怕寥寥無幾。

2. 行止動靜提綱

人身一太極也。太極一陰陽也。診法之分動靜,猶太極之分陰陽也。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猶人身之動屬乎陽,靜屬乎陰也。動以行言,靜以止言。行有遲速,止有屈伸。猶太極之分兩儀,兩儀之分四象也。由是而剛柔得位,動靜有常。論陰陽則無咎,論身體則無病矣。

然而陰陽有偏勝之時,身體有違和之日。故聖人測陰陽於氣候,驗病症於形容。就行而言,則速為陽,遲為陰。行之速者,陽之陽。行之遲者,陽之陰。就止而言,則伸為陽,屈為陰。止之伸者,陰之陽。止之屈者,陰之陰。陰陽之要,有表裡焉,有臟腑焉。陽入之陰則靜,

陰出之陽則怒。重陰者癲,重陽者狂。以寒熱分之,則陽多熱,陰多寒。以虛實分之,則陽道實,陰道虛。陽經之病,實則見其棄衣而走,虛則見其身重難行。陰經之病,實則見其坐而欲起,虛則見其臥而卷身。陽主乎動。行之速者,陽有餘。行之遲者,陽不足。陰主乎靜。

止之伸者,陰有餘。止之屈者,陰不足。欲動而不能動者,其病在陽。欲靜而不能靜者,其病在陰。乍靜乍亂,水漿不入,形體不仁者,陰陽離散。時動時靜,容止可觀,進退可度者,血氣調勻。善診者,觀動靜之常,以審動靜之變。合乎望聞問切,辨其寒熱虛實,化而裁之。

推而行之,可謂知陰陽矣。

白話文:

人的身體就像一個太極,太極就是陰與陽的結合。診斷方法上區分的動與靜,就如同太極中的陰與陽。太極在運動中產生陽,在靜止中產生陰,這就像人體的活動歸屬於陽,而休息則歸屬於陰。運動用行動來描述,靜止用停止來表示。行動有快慢,停止有曲直。這就像太極分化為兩儀,兩儀再分化為四象一樣。從此,剛柔各得其所,動靜各有定規。如果能夠理解陰陽理論,就不會犯錯;如果能夠理解身體的陰陽平衡,就不會生病。

然而,陰陽有時會出現偏盛的情況,身體也會有失調的日子。所以,高明的醫生會根據天氣來測量陰陽的變化,並從外觀上驗證病情。以行動來說,快速的是陽,緩慢的是陰。行動快速的人,他的陽更盛;行動緩慢的人,他的陰更盛。以靜止來說,伸展是陽,彎曲是陰。靜止時伸展的人,他的陰中有陽;靜止時彎曲的人,他的陰更盛。陰陽的關鍵,有內外之分,也有臟腑之別。陽進入陰則靜,陰出至陽則怒。陰過盛的人會患癲症,陽過盛的人會發狂。從寒熱來看,陽盛的人多熱,陰盛的人多寒。從虛實來看,陽道實,陰道虛。陽經的病,實則會看到他脫衣狂奔,虛則會看到他身體沉重,行走困難。陰經的病,實則會看到他想坐又想站,虛則會看到他躺著蜷縮身體。陽主宰著動,行動快速的人,他的陽氣更盛;行動緩慢的人,他的陽氣不足。陰主宰著靜,靜止時伸展的人,他的陰氣更盛;靜止時彎曲的人,他的陰氣不足。想要動卻無法動的人,他的病在陽;想要靜卻無法靜的人,他的病在陰。忽然靜止忽然混亂,無法進食,身體麻木的人,他的陰陽已離散。時動時靜,行為舉止令人欣賞,進退有序的人,他的血氣調和。擅長診斷的醫生,會觀察動靜的常態,來判斷動靜的異常。配合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辨別寒、熱、虛、實的狀況,靈活地運用這些知識。這樣,就可以說他懂得陰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