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診遵經》~ 卷下 (37)
卷下 (37)
1. 身形望法提綱
竊思診形之法,必先知經絡之部位,辨形體之淺深,審其異同,察其常變,其病情乃可測焉。何言之?剛強者,形氣有餘;柔弱者,形氣不足。肥者常多血少氣,瘦者常多氣少血。心肺有邪,其氣留於兩肘;肝有邪,其氣留於兩腋;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腎有邪,其氣留於兩膕。
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乾,寒勝則浮。身強痛者,邪氣有餘;身痿弱者,正氣不足。腫起者,邪氣實;陷下者,正氣虛。上腫曰風,下腫曰水。從上腫下者屬氣,其邪在外;從下腫上者屬水,其邪在內。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無形而痛者,陰之類。
有形不痛者,陽之類。無形而痛者,其陽完而陰傷之也;有形不痛者,其陰完而陽傷之也。此皆形之綱領也。善診者,推而極之,變而通之,按形體之淺深,審部位之經絡,合之氣色,參之形容,則其病雖異,而其應不窮。夫乃嘆靈素之中多活法,岐黃以後少完醫,否則率意而言,
執方而療,欲其絲絲入扣,滴滴歸原也難矣。諺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若取法乎中,豈不流於下乎?而況學其下焉者乎?
白話文:
我私下思考,要進行身體狀況的判斷,首先必須瞭解經絡的位置,分辨身體各部位的健康程度,並能辨識正常與異常的差異,觀察常態和變化的現象,這樣纔能夠推測出病人的實際病情。為什麼這樣說呢?身體強壯的人,代表他的體質和能量充沛;身體柔弱的人,則顯示他的體質和能量不足。肥胖的人通常血液豐富但氣力較少,瘦削的人則通常氣力豐富但血液較少。心肺有病,其病氣會滯留在兩側的肘部;肝臟有病,其病氣會滯留在兩側的腋下;脾臟有病,其病氣會滯留在大腿兩側;腎臟有病,其病氣會滯留在小腿後方。
風邪過盛,人體會出現不穩定的症狀;熱邪過盛,人體會出現腫脹的現象;燥邪過盛,人體會出現乾燥的問題;寒邪過盛,人體表面的皮膚會浮腫。身體強壯且疼痛,表示邪氣過剩;身體疲弱無力,表示正氣不足。身體部位腫脹,表示邪氣旺盛;身體部位凹陷,表示正氣虛弱。上半身腫脹是因為風邪;下半身腫脹是因為水邪。從上半身開始腫脹到下半身的,是因為氣邪,邪氣在體表;從下半身開始腫脹到上半身的,是因為水邪,邪氣在體內。先腫脹再疼痛,是因為外在的形態受到內在氣的影響;先疼痛再腫脹,是因為內在的氣受到外在形態的影響。無形的疼痛,屬於陰性類型。
有形卻不疼的,屬於陽性類型。無形的疼痛,表示陽性完整但陰性受損;有形卻不疼的,表示陰性完整但陽性受損。這些都是判斷身體狀況的基本原則。擅長診斷的醫生,會深入研究,靈活運用,根據身體各部位的健康程度,審視經絡的位置,結合氣色和麪部表情,即使病情千變萬化,也能找到應對的方法。因此,我感慨《黃帝內經》中有很多活用的法則,但在岐伯和黃帝之後,很少有醫生能完全掌握。如果只是憑著自己的想法隨便說,拿著固定的藥方去治療,想要達到精準的治療效果,是很困難的。有句俗語說:「目標設定高遠,就算只達到一半,也比普通人強。」如果目標設定在中等,那結果很可能會掉到低等,更不用說那些目標設定在低等的人了。
2. 身容望法提綱
經言:察觀病人之態,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然則臨證之際,何可恃其脈息,而不觀夫體態乎?夫體以形言,態以容言。觀其體,察其態,斯病證明而病情著,庶乎指有目,而首有目焉。其態維何?陽證多語,陰候無聲。多語者易治,無聲者難療。罵詈笑歌,其行日夜不休者,狂態也。直視僵仆,其脈陰陽俱盛者,癲態也。厥者,陰陽不足;冒者,表裡俱虛;昏沉者,陰陽虧而神氣少;恍惚者,津液亡而心血虛。起臥不安,反覆顛倒,心中懊憹者,虛煩之證。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神亂之徵。僵仆者屬乎陽,病由機關不利;傴僂者屬乎陰,痛為心腎之疴。
如狂者,血蓄膀胱,熱結未瀉;如醉者,邪侵六腑,閉塞不通;妄言妄見者,邪在於胃;不識不知者,邪入於腑;默默然不慧者,厥陰之候;兀兀然欲吐者,陽明之形。倚息者,氣逆而中不和;懈惰者,腎虛而胃不實。身偏不舉者,病在分腠之間;指偏不用者,病在經絡之內。不可轉側者,足少陽之實;不能動搖者,足少陰之虛;不能自轉側者,風濕相搏之容;不能自收持者,陰陽二維之病。尻以代頭,脊以代踵者,腎痹之證。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者,胃實之形。難以屈伸者,風濕在於骨節;難以俯仰者,水氣在於腹中。不能俯者,病在陽;不能仰者,病在陰。
項不可以俯仰者,足太陽之脈;腰不可以俯仰者,足少陽之經。腰不可以行走,項不可顧者,少陽之厥。腰不可以俯仰,項不可顧者,陽明之厥。脊痛腰重,形體不可翻身反覆者,胃絕。毛悴色夭,腰脊不可俯仰屈伸者,志傷。此皆病人之態也。而言其態者,或在實義之中,或在虛神之內,或見於坐臥動作之際,或著於皮肉筋骨之間。善診者,合五官之狀貌,參四體之形容,精乎靈素二書,熟乎軒岐四診,庶可豁然貫通焉。
內訓曰:儀式刑之,齊之則聖,下之則賢,否亦不失於從善。誠哉!有智婦人,勝於男子。
白話文:
經典上說:觀察病人的外在表現,可以知道他的精神、魂魄是否健全。然而,在實際診斷時,怎麼能只依賴脈象,而不去觀察他的身體狀態呢?身體指的是形體,狀態指的是外表的樣子。觀察他的身體,檢查他的外表,這樣疾病的情況就變得更清楚,病情也就更明確了。那麼,具體的狀態是什麼呢?陽性病通常會有很多言語,陰性病則往往沉默無聲。多話的相對容易治療,沉默的則比較難以治療。罵人、唱歌、大笑,晝夜不停,這是狂躁的狀態。眼神呆滯、突然倒地,脈象非常旺盛,這是癲狂的狀態。厥病,表示陰陽兩面都不夠充足;冒病,表示表裡都處於虛弱狀態;昏睡不醒,表示陰陽虧損,精神氣力不足;恍惚,表示體液流失,心血不足。躺臥不寧,反覆翻身,心中煩悶,這可能是虛煩的症狀。衣服被子敞開,說話不分親疏,這是精神混亂的跡象。突然倒地屬於陽性,病因可能是身體機能失調;彎腰駝背屬於陰性,疼痛可能源於心臟或腎臟的問題。
例如,狂躁的人,血液積聚在膀胱,熱氣凝結未能排出;醉酒般的人,邪氣侵襲六腑,造成堵塞;胡言亂語,視物不清,邪氣可能在胃部;意識不清,邪氣可能進入腑臟;神情木訥,不聰明,這可能是厥陰的症狀;感到噁心想要嘔吐,這可能是陽明的症狀。倚靠呼吸的人,可能氣逆,中焦不和;懶散無力的人,可能是腎虛,胃部不實。半邊身體不能活動,病在肌肉皮膚之間;手指不能活動,病在經絡內部。無法翻身,可能是足少陽的實症;無法移動,可能是足少陰的虛症;無法自行翻身,可能是風濕病的表現;無法控制自己,可能是陰陽二維的病。用臀部代替頭部,用脊椎代替腳跟,這是腎痹的症狀。爬到高處唱歌,拋棄衣物奔跑,這是胃實的症狀。難以彎曲伸展,可能是風濕在骨節;難以低頭抬頭,可能是水氣在腹部。無法低頭,病在陽面;無法抬頭,病在陰面。
脖子不能上下移動,可能是足太陽的脈絡;腰部不能上下移動,可能是足少陽的經絡。腰部不能行走,脖子不能回頭,可能是少陽的厥病。腰部不能上下移動,脖子不能回頭,可能是陽明的厥病。脊椎疼痛,腰部沉重,身體無法翻身,可能是胃部衰竭。毛髮枯萎,面色憔悴,腰部脊椎不能上下彎曲,可能是意志受傷。這些都是病人的狀態。描述這些狀態,可能在實質病症中,可能在虛弱的精神狀態內,可能在坐臥動作之間,可能在皮肉筋骨之間。好的醫生,會結合五官的外貌,參考四肢的形狀,精通靈素二書,熟悉軒岐四診,才能真正理解。
內訓上說:按照儀式來行事,遵循規則的是聖人,稍微放鬆的是賢人,即便不遵循,也不會失去向善的心。真是如此啊!有智慧的婦女,比男人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