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診遵經》~ 卷下 (32)
卷下 (32)
1. 診血望法提綱
嘗思血之為物也。和調於五臟,灑成於六腑,其色屬火,其形類水,內主於心,外行於營,循環上下,灌溉周流,以應度數,以奉生身。故經曰: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若乃將息失宜,嗜欲過度,外感六淫之邪,內動五臟之志,營衛不調,臟腑相勝,有過不及,病斯見焉。
彼謂諸見血皆熱證者,是知其屬火,而不知其類水,知其太過,而不知其不及也。析而論之,則出於九竅,曰九竅出血;出於小便曰尿血,曰血淋;出於大便,曰腸風,曰血痔;從鼻出曰鼻衄;從舌出曰舌衄;從齒齦出曰齒衄;從汗孔出曰肌衄;因嘔而出曰嘔血;因吐而出曰吐血;
因咯而出曰咯血;因唾而出曰唾血;因咳而出曰咳血;因嗽而出曰嗽血。凡諸血證,所出不同,所因亦異。而況有毆傷出血,跌僕出血者乎?況有月事逆行,傷寒誤汗者乎?他如外科之瘡瘍出血,女科之崩漏奪血,以及胎前產後,半產下痢,亦指不勝屈矣。故內經謂諸血皆屬於心則可。
丹溪謂諸見血皆熱證,則斷斷不可。且就血而論其形色,亦有可辨。如諸書謂精壯者,血輪多,故色濃而赤;虛弱者,血輪少,故色淡而稀。陽證溢出鮮血,陰證下如豚肝。新血鮮紅,舊血瘀黑。色之鮮紫濃厚者,為氣盛;色之晦暗無光者,為氣衰。風證色青,寒證色暗,暑證色赤,
濕證色如煙煤屋漏。便血淺褐色者已重,深褐色者尤重,褐色變黑者極重。吐血帶痰沫及粉紅色者屬於肺,正赤如朱漆光澤者,屬於心包絡;鮮紫濃厚者屬於脾;青紫稠濃,或帶血縷,或有結塊者屬於肝;咯吐稀痰,中雜如珠,血無幾,色不鮮者屬於腎;成盤成盞,多兼水穀痰涎者屬於胃。
若從大便出者,多屬大小腸;從小便出者,多屬膀胱腎。此皆因形色而分也。其出於五官四體,又當因經絡而分焉。故經曰: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後血。凡血證,陽證則身熱多渴,陰證則身冷不渴。有潮熱者重,無潮熱者輕。
上行多逆,下行多順。若吐出便凝,摸之不黏指者,為守臟之血;口鼻俱出如湧泉者,為心肺脈破,則皆不可治也。然予猶有說焉。如吐血先鮮紅而後凝紫,先多而後少,先疾而後徐者,其勢漸減;先凝紫而後鮮紅,先少而後多,先徐而後疾者,其勢漸增,亦皆可以相參也。
若夫因氣色而病異,因脈證而病異,又當合四診而觀之。此特粗舉隅焉,以明諸見血,非皆熱證也。丹溪謂知其要者,可一言而終。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何也?不知其要,斯害也已。
白話文:
曾經思考血液這物質,它在五臟之間保持和諧,滋潤六腑,它的顏色象徵著火,它的形態類似水,在內由心臟主管,外出則行於營養全身,循環全身上下,滋潤各部位,以適應身體的各種需求,維持生命。因此古籍曾說:血氣,是人的精神支柱,必須小心呵護。然而,如果休息不足,慾望過度,受到外界六種惡劣環境影響,或是內在五臟的情緒波動,導致營養和防禦系統失調,臟腑功能失衡,出現過度或不足,疾病就會顯現。
有人認為看到出血都是熱症,這是隻看到了它象徵火的一面,卻忽略了它也有類似水的特性,只認識到它的過度,卻未注意到它的不足。具體分析,血液從九個主要開口溢出,我們稱為九竅出血;從小便排出的叫尿血,又名血淋;從大便排出的叫腸風,又稱血痔;從鼻子流出的叫鼻衄;從舌頭流出的叫舌衄;從牙齦流出的叫齒衄;從汗孔滲出的叫肌衄;因為嘔吐而出的叫嘔血;因為咳嗽而出的叫咳血;
因為咯痰而出的叫咯血;因為唾液而出的叫唾血;因為咳嗽而出的叫咳嗽血。所有出血的症狀,出血的位置不同,原因也各有差異。更不用說還有因為打鬥受傷出血,或者摔傷出血。再如月經反常,或感冒誤服發汗藥物等情況。外科的創傷出血,婦科的崩漏失血,以及懷孕、分娩、小產、腹瀉等,更是不勝枚舉。因此《內經》認為所有血液問題都與心臟有關,是有道理的。
但是丹溪認為所有的出血都是熱症,這種絕對的說法是不妥的。再來看血液的形態和顏色,也有分辨的依據。例如,一般認為健康壯實的人,血液量多,所以顏色濃鬱而紅;體虛的人,血液量少,所以顏色淡而稀。陽性病症會出現鮮紅的血,陰性病症的血色則像豬肝。新鮮的血是鮮紅色,陳舊的血則呈瘀黑色。
顏色鮮艷濃厚的,表示氣血旺盛;顏色暗淡無光的,表示氣血衰弱。風症的血色偏青,寒症的血色偏暗,暑症的血色偏紅,濕症的血色像煙煤。大便中的血,顏色淺褐已經很嚴重,顏色深褐更嚴重,轉為黑色是最嚴重。吐血帶有泡沫和粉紅色的,屬於肺部問題;顏色正紅如朱漆光澤的,屬於心包絡問題;顏色鮮紫濃厚的,屬於脾臟問題;顏色青紫濃稠,或夾帶血絲,或有血塊的,屬於肝臟問題;咳嗽時吐出的痰中夾帶珍珠狀血點,血量不多,顏色不鮮艷的,屬於腎臟問題;血量大,伴有食物殘渣和痰液的,屬於胃部問題。
如果從大便中排出的血,多來自大小腸;從小便中排出的血,多來自膀胱和腎臟。這些都是根據血的形態和顏色來判斷的。如果血液從五官四肢流出,還需要根據經絡來進一步判斷。因此古籍曾說:陽絡受傷,血液會外溢;血液外溢,就會形成鼻衄;陰絡受傷,血液會內溢;血液內溢,就會形成便血。對於所有出血症狀,如果是陽性病症,患者會感覺身體熱,並且多渴;如果是陰性病症,患者會感覺身體冷,並且不渴。有潮熱症狀的,病情較重;沒有潮熱症狀的,病情較輕。
血液向上流多是逆向,向下流多是順向。如果吐出的血很快就凝固,摸起來不會粘手的,是臟器內部的血;如果從口鼻大量湧出的,可能是心肺血管破裂,這種情況就無法治療了。然而,我還有話要說。例如,吐血先鮮紅後凝紫,先多後少,先急後緩,這是病情逐漸減輕的跡象;如果先凝紫後鮮紅,先少後多,先緩後急,這是病情逐漸加重的跡象,這些都可以作為參考。
如果病情根據面色和脈象的變化而改變,又應該結合四診(望、聞、問、切)來全面觀察。這裡只是粗略地舉了一些例子,以說明出血並不一定都是熱症。丹溪認為,知道關鍵的人,可以一語道破。但實際上,病情的判斷不能如此簡單。為什麼呢?如果不瞭解關鍵點,就會造成誤判,對患者產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