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宏

《望診遵經》~ 卷下 (24)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4)

1. 腠理望法提綱

聞之津液滲泄之所曰腠。紋理縫會之中曰理。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理者是皮膚臟腑之紋理也。字書謂膚肉之間為腠理。以其有脈理焉。三說合觀。體用備矣。考之內經。則曰開、曰闔、曰粗、曰細。曰疏、曰密。有因天者。有因人者。有因腑而異者。有因病而異者。因天者何。

熱則人氣在外。皮膚緩。腠理開。汗大泄。血氣減。皮淖澤。寒則人氣在中。皮膚致。腠理閉。汗不出。血氣強。肉堅澀。此腠理之開閉。因天之寒暑也。因人者何。膏者其肉淖。而粗理者身寒。細理者身熱。脂者其肉堅。細理者熱。粗理者寒。此腠理之粗細。因人之脂膏也。

何謂因腑而異。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緩。皮急而無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疏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結。此腠理之疏密。因腑而異者也。何謂因病而異。陽勝則身熱。腠理閉。

喘粗為之俯仰。汗不出而熱。齒乾以煩冤。腹滿死。能冬不能夏。陰勝則身寒。汗出身常清。數慄而寒。寒則厥。厥則腹滿死。能夏不能冬。此陰陽更勝之變。病之形能也。然陽病亦有汗出者。陰病亦有不汗出者。其開也衛氣虛。其閉也衛氣實。是又因證而異。可與診汗之法參觀也。

要之。開則有汗。閉則無汗。察腠理之開閉。視汗液之有無一也。此腠理之開閉。因病而異者也。蓋觀粗細與疏密者。欲明其體。而觀開闔之常變者。欲達其用也。且夫腠理之開闔。非腠理之自為開闔也。有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焉。蓋衛氣也。衛氣者。下焦之所出。

太陰主其內。太陽主其外者也。陰平陽秘。衛氣和矣。衛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致密矣。如是而云開闔。則似開非開。似闔非闔。然非不開也。非不闔也。有時而開。有時而闔。或因寒暑。或因冷暖。或因動靜。非病也。常也。時開則開。時闔則闔者也。設或不當開而開。

不當闔而闔。豈得謂之無病哉。合汗而診之。因時而驗之。參證而辨之。知其開闔之常。即知其開闔之變矣。經曰。謹察衛氣。為百病母。腠理之開闔。衛氣之虛實也。開闔虛實。蓋可以忽乎哉。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大意如下:

[腠理望法提綱] 的內容主要在講述「腠理」,也就是人體皮膚與肌肉間的組織,以及「理」,指的是皮膚和臟腑的紋理。腠理是三焦(人體中的一種能量通道)相會的地方,而理則是皮膚和臟腑的紋路。據古籍記載,腠理在膚肉之間,因為其中有脈絡存在。

從《黃帝內經》來看,腠理的狀態有開、闔、粗、細、疏、密等多種表現。這些表現可能是受天氣影響,比如天熱時,腠理會開放,皮膚鬆弛,大量出汗,血氣消耗;天冷時,腠理會緊閉,皮膚緊緻,不出汗,血氣充沛。也可能受到個人身體特性的影響,如體質油膩的人皮膚較鬆軟,腠理粗大者容易感到寒冷,腠理細小者則易感熱;而體質偏瘦者皮膚堅韌,腠理細小者容易感到熱,腠理粗大者則易感寒。

此外,腠理的疏密還可能受到臟腑影響。如三焦膀胱的健康狀況,會影響腠理的疏密程度。如果三焦膀胱功能良好,腠理就會較密,皮膚也會較厚;反之,如果三焦膀胱功能不佳,腠理就會較疏,皮膚也會較薄。

再者,腠理的開闔也可能受到疾病的影響。如陽氣過盛,身體會發熱,腠理會緊閉,呼吸會急促,無法出汗,牙齒會乾燥,甚至會導致腹脹,這種情況下,患者冬天可能比較好過,但夏天就可能會有問題。相反地,如果陰氣過盛,身體會感到寒冷,即使出汗,身體還是會感到冰冷,而且會不斷地打顫,手腳冰涼,最終也會導致腹脹,這種情況下,患者夏天可能比較好過,但冬天就會有問題。這些都是陰陽失衡所導致的疾病表現。

然而,陽性病也可能出現出汗的情況,陰性病也可能不出汗。腠理開放時,人體的防禦系統(衛氣)較弱;而腠理閉合時,防禦系統則較強。這又是一種因病而異的情況。

總的來說,腠理開放時會出汗,閉合時則不會出汗。觀察腠理的開放和閉合,並留意是否有汗水產生,是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腠理的開闔,並非腠理自身能夠控制的,而是由一種名為「衛氣」的能量來調節的。衛氣由下焦產生,由太陰掌管內部,太陽掌管外部。當陰陽平衡,衛氣和諧,腠理就能夠正常地開放和閉合,皮膚也會變得柔軟,腠理也會變得緊緻。

如果腠理的開放和閉合不當,那就表明身體有問題。透過觀察出汗的情況,根據時間來驗證,並結合其他症狀進行判斷,就能瞭解腠理的正常開闔和異常開闔。《黃帝內經》中提到,要仔細觀察衛氣,因為它是各種疾病的根源。腠理的開闔和衛氣的虛實,是不能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