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診遵經》~ 卷下 (21)
卷下 (21)
1. 診腹望法提綱
嘗觀銅人內景諸圖。臍在腹中,胃居臍上,腸居臍下。其中行直行者,任脈也;次於任脈者,足少陰;次於少陰者,足陽明;陽明之旁,足厥陰也;厥陰之旁,足太陰也。若少陽則行於側,太陽則行於背矣。然其分屬臟腑者,又與脈行異。如胸膈之上,心肺之部也;脅肋之間,肝膽之部也;臍上屬胃,臍下屬腸;大腹屬太陰,臍腹屬少陰;少腹屬厥陰;衝任在於中央;腎部主乎季脅,以及左脅屬肝,右胠屬脾,皆診家所宜究心者。
由是而觀,則上下左右不同,前後中外亦異。按其經絡,分其部位,而病症之殊,治療之辨,亦有確可憑者。如腹大支滿,或上肢兩脅者,屬胃;脅下脹痛,善太息,口苦者,屬膽;腹氣滿,少腹尤堅者,屬三焦;少腹偏腫而痛者,屬膀胱;少腹䐜脹,引腰而痛者,屬小腸;腸鳴而痛,飧泄不化者,屬大腸;䐜脹經溲不利者,為脾;喘而兩胠滿者,為肺;腹滿引腰背者,為腎;脅下滿而痛,引小腹者,為肝;小腹滿大,上走胃至心者,足厥陰;腹滿大便不利,上走胸嗌者,足少陰;厥而腹滿,響響然者,足太陰。是皆部位上下之分,臟腑經絡之辨也。
析而言之,臟病為積,腑病為聚。積終不移,聚則轉移。居臍上為逆,居臍下為從。皮厚色蒼者,皆屬氣;皮薄色澤者,皆屬水;腫起者,為實;陷下者,為虛;腹腫脹者,病氣有餘;腹消減者,形氣不足;腹滿按之痛者,為實;按之不痛者,為虛;腹滿時減,復如故者,為寒;腹滿不減,且燥實者,為熱。新積痛可移者,易已;積不痛不可移者,難已。腹脹心窩未滿者,可治;心窩已滿者,不可治。缺盆未平者,可治;缺盆已平者,不可治。筋未青,漲高起者,可治;筋已青,漲高起者,不可治。從上腫下者,屬氣,其邪在外;從下腫上者,屬水,其邪在內。男從身上腫下,女從身下腫上者,易治;男從身下腫上,女從身上腫下者,難治。先起於腹,而後散於四肢者,可治;先起於四肢,而後歸於腹者,難治。旋消旋減者,正勝邪,為可治;旋消旋起者,正不勝邪,為不可治。石水起臍以下至小腹,腄腄然,上至胃脘者,死不治。久病腹皮甲錯,著於背而成深凹者,腸胃乾癟,亦死不治。是皆診腹之要也。
至若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變,為膚脹;隨手而起,如囊裹水之狀,為水脹;腫聚往來上下,為蛔脹。彈之而聲空者,是氣;彈之而聲實者,是水。婦人腹皮寬大者,子多;緊急者,子少。妊娠腹形如箕者,是男;腹形如釜者,是女。男胎腹硬,女胎腹軟。如覆杯者則男,如肘頭參差起者,則女。冷者為死,溫者為生。若是雙軀,令人摸之,冷在何面,則知死在何處。凡諸診候,能參合而行之,皆確有可憑者焉。
白話文:
曾經觀察過古人用來描述人體內部結構的銅人圖譜,肚臍位於腹部中央,胃在肚臍上方,腸道則在肚臍下方。腹部正中的直線是任脈,靠近任脈的是足少陰脈,再往旁邊是足陽明脈,足陽明脈旁邊是足厥陰脈,足厥陰脈旁邊則是足太陰脈。而足少陽脈行走在身體側面,足太陽脈則行走在背部。然而,各脈絡所連接的臟腑位置,和脈絡行走的方向有所不同。例如,胸膈以上的部分是心肺的位置,脅肋之間是肝膽的位置,肚臍上方屬於胃部,肚臍下方屬於腸道,大腹區屬於脾臟,肚臍所在的腹部屬於腎臟,下腹部屬於膀胱,任脈和沖脈則位於腹部中央,腎臟主要位於季脅部位,左脅屬於肝臟,右脅則屬於脾臟。這些都是醫生在診斷時需要了解的。
根據不同的部位,病症的表現也會有所不同。例如,腹部腫大、四肢浮腫,或者上肢兩側脅痛,通常屬於胃部問題;脅下脹痛、容易嘆氣、口苦,通常屬於膽囊問題;腹部氣脹、下腹部特別堅硬,通常屬於三焦問題;下腹部偏側腫脹且疼痛,通常屬於膀胱問題;下腹部脹脹的,牽引腰部疼痛,通常屬於小腸問題;腸道鳴響且疼痛,食物不易消化,通常屬於大腸問題;下腹部脹脹的,排尿不順,通常屬於脾臟問題;呼吸困難,兩側脅部滿脹,通常屬於肺部問題;腹部滿脹,牽引腰背疼痛,通常屬於腎臟問題;脅下滿脹且疼痛,牽引下腹部,通常屬於肝臟問題。以上各種症狀,都和不同的部位和臟腑有關。
進一步分析,臟器疾病通常會形成固定的腫塊(稱為「積」),而腑器疾病則會形成可以移動的腫塊(稱為「聚」)。固定不移的腫塊通常是惡性的,而可以移動的腫塊則相對較輕微。如果腫塊位於肚臍上方,表示病情較嚴重;如果位於肚臍下方,表示病情較輕微。皮膚厚且顏色蒼白,通常屬於氣血問題;皮膚薄且顏色明亮,通常屬於水液問題。腹部腫脹,表示體內氣血過剩;腹部消瘦,表示體形氣血不足。腹部滿脹且按壓有痛感,通常屬於實證;腹部滿脹但按壓無痛感,通常屬於虛證。腹部滿脹,偶爾減輕,然後又恢復原狀,通常屬於寒證;腹部滿脹,不會減輕,並且伴有乾燥和實證,通常屬於熱證。新形成的腫塊,如果疼痛可以移動,通常比較容易治療;長期存在的腫塊,如果沒有疼痛且不能移動,通常比較難以治療。腹部脹大,但是心窩還沒有滿脹,通常可以治療;如果心窩已經滿脹,通常無法治療。鎖骨上方的凹陷還沒有消失,通常可以治療;如果已經消失,通常無法治療。腹部的肌肉還沒有變得青紫且高聳,通常可以治療;如果已經變得青紫且高聳,通常無法治療。從上往下腫脹,通常屬於氣血問題,病邪在體表;從下往上腫脹,通常屬於水液問題,病邪在體內。男性從上往下腫脹,女性從下往上腫脹,通常比較容易治療;男性從下往上腫脹,女性從上往下腫脹,通常比較難以治療。如果首先在腹部出現症狀,然後才擴散到四肢,通常可以治療;如果首先在四肢出現症狀,然後纔回到腹部,通常比較難以治療。症狀快速減輕,表示正氣佔優勢,可以治療;症狀快速加重,表示邪氣佔優勢,無法治療。如果石水症(一種水液代謝失調的疾病)出現在肚臍以下直到下腹部,而且一直延伸到胃部,通常無法治療。如果長期患病,腹部皮膚出現像鱗片一樣的紋理,並且背部出現深度凹陷,表示腸胃已經乾枯萎縮,通常無法治療。以上都是診斷腹部疾病的關鍵。
另外,如果用手按壓腹部,腹部會凹下去但不會馬上彈回,而且腹部顏色沒有改變,通常屬於膚脹(一種皮膚鬆弛的症狀);如果按壓後腹部馬上彈回,而且像袋子裏裝滿水一樣,通常屬於水脹(一種水液代謝失調的症狀)。如果腹部的腫塊會來回移動,通常屬於蟲脹(一種寄生蟲感染的症狀)。如果敲打腹部,聲音空洞,通常屬於氣血問題;聲音實在,通常屬於水液問題。對於女性,如果腹部皮膚寬大,通常表示子宮內有多個胎兒;如果腹部皮膚緊繃,通常表示子宮內胎兒較少。懷孕期間,如果腹部形狀像簸箕,通常表示懷的是男孩;如果腹部形狀像鍋子,通常表示懷的是女孩。男性胎兒的腹部通常較硬,女性胎兒的腹部通常較軟。如果腹部形狀像倒扣的杯子,通常表示懷的是男孩;如果腹部形狀像肘部突起,通常表示懷的是女孩。如果腹部冰冷,通常表示胎兒死亡;如果腹部溫暖,通常表示胎兒存活。如果是雙胞胎,可以讓人摸一摸,看看哪一面冰冷,就可以知道哪一個胎兒已經死亡。以上各種診斷方法,如果能夠綜合應用,通常可以得到確切的診斷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