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宏

《望診遵經》~ 卷下 (17)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7)

1. 診鼻形容條目

診鼻條目。 氣色已述明堂之中,形容當集提綱之下。靈樞云。五色之見,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於病。其色部乘襲者,雖病甚不死。是亦察色分部之要也。至其形容,諸書以為喘息鼻張者,肺病也。初病鼻煽者,邪風壅塞肺竅也。引息鼻張,呼吸急促,惕惕悶悶無痰聲者,

憂思氣鬱也。鼻煽喘汗者,肺絕也。鼻煽張者,肺絕也。口鼻虛張短氣者,肺絕,三日死也。喘喝胸盈仰息者,肺實也。鼻槁臘不得汗,毛髮焦,皮不可近席者,皮寒熱也。鼻孔忽仰者,死證也。鼻爛者,疳瘡也。身熱目痛身干,不得臥者,傷寒陽明經之證也。傷寒鼻乾燥者,

陽明病將衄血也。陽明病,脈浮發熱,口乾鼻燥,能食者,衄證也。傷寒脈浮,鼻中燥者,必衄血也。鼻孔燥黑如煙煤者,陽毒熱深也。鼻口乾燥,大小便不利者,癇候也。酒癉無熱,靖言了了,腹滿欲吐,鼻燥者,脈浮先吐之,弦先下之也。鼻乾喘促氣逆者,氣蒸也。鼻孔乾者,

肺枯也。鼻乾黑燥者,火剋金也。鼻孔黑燥無涕者,肺絕也。鼻柱壞而色敗,皮膚潰而有瘍者,風寒客於脈而不去,發為癘風也。癘風鼻柱壞者,骨先死也。癘風鼻梁崩塌,眼絃斷烈,唇翻聲啞者,骨死也。癘風鼻柱崩倒,鼻中生瘜肉者,蟲食其肺也。鼻塞涕濁者,風熱也。

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頏顙開分氣泄也。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發熱色和者,善嚏也。欲嚏不能者,此人肚中寒也。鼻塞流清涕者,邪未解也。鼻塞流清涕,發熱咳嗽,自汗惡風者,傷風也。痰清涕清者,寒未去也。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者,

胞痹也。鼻流清涕,呵欠煩悶咳嗽噴嚏,面腫腮赤者,疹也。濁涕下不止者,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也。口鼻出血不止者,腦衄也。鼻衄發熱,身無汗,口乾鼻燥者,邪氣實也。鼻衄面黃白,身無熱,血出多而不止者,正氣虛也。衄而不止,脈大者,逆證也。血外溢而衄者,

陽絡傷也。鼻齆瘜肉者,熱滯於陽明之經絡也。鼻齇者,寒氣之所薄也。小兒頻揉耳鼻者,疳證也。鼻塞赤癢疼痛,浸淫潰爛,下連唇際成瘡,咳嗽氣促,毛髮焦枯者,鼻疳也。千金云。肺前病,鼻則為之孔開焦枯,肺先死,鼻則為之梁折,孔閉青黑色,若天中等分墓色應之,

必死不治。此皆診鼻之條目也。

白話文:

[診斷鼻子特徵的條目]

氣色已經在「明堂」中詳細說明,而鼻子的外觀特徵則歸類在提綱之下。根據《靈樞》記載,五色的出現,各自來自它們所代表的部位。如果這些部位的骨骼凹陷,那麼肯定會生病。然而,即使疾病嚴重,只要顏色沒有侵襲其他部位,病人就不會死亡。這也是觀察顏色和部位的重要原則。至於鼻子的外觀,各種書籍認為,喘息和鼻子擴張是肺部疾病的表現。初期疾病時,鼻翼扇動表示邪風阻塞了肺部的通道。呼吸困難、呼吸急促,且伴有悶悶不樂但無痰音的症狀,這可能是因憂慮或鬱悶導致的氣鬱。鼻翼扇動且喘汗,或是鼻翼張開,這都是肺部衰竭的症狀,可能在三天內死亡。胸部脹滿並抬頭喘息,這表示肺部充血。鼻孔乾燥,無法出汗,毛髮枯黃,皮膚無法接觸牀單,這可能是皮膚寒熱的問題。鼻孔突然向上翻轉,這是一個死亡的徵兆。鼻頭腐爛,這可能是瘧疾。身體發熱、眼睛疼痛、身體乾燥,無法安睡,這可能是傷寒陽明經的病症。如果傷寒患者鼻腔乾燥,可能會有鼻出血的現象。陽明病,脈搏浮動且發熱,口乾鼻燥,能吃東西,這可能表示即將發生鼻出血。如果傷寒患者的脈搏浮動,鼻中感到燥熱,那麼他一定會鼻出血。鼻孔乾燥且呈黑色,如同煤炭,這表示熱毒深重。如果鼻口乾燥,大小便不通暢,這可能是癲癇的徵兆。如果患有酒精中毒,但沒有發熱,言語清晰,腹部飽滿想嘔吐,鼻腔乾燥,脈搏浮動,這可能需要先嘔吐,脈搏弦緊,則需先排便。鼻腔乾燥、喘息急促、氣逆,這可能是氣蒸的症狀。鼻孔乾燥,表示肺部功能衰退。鼻孔乾燥且黑色,這表示火氣剋制金氣。如果鼻孔黑色且乾燥,沒有鼻涕,這可能是肺部衰竭的徵兆。如果鼻樑損壞且顏色異常,皮膚潰爛並有瘡,這可能是風寒入侵脈絡且不願離開,最終發展為痲瘋病。痲瘋病患者鼻樑損壞,表示骨頭已經開始死亡。如果痲瘋病患者鼻樑倒塌,眼睛周圍肌膚斷裂,嘴脣翻起,聲音沙啞,這表示骨頭已經死亡。如果痲瘋病患者鼻樑倒塌,鼻腔內長出肉瘤,這可能是因為蟲子正在啃食肺部。如果鼻子堵塞,鼻涕混濁,這可能是風熱的問題。如果一個人鼻涕不斷,這可能是額頭和鼻子之間的氣道失調。如果受寒的人容易打哈欠,並且流清鼻涕,身體發熱但面色和煦,那麼他可能會經常打噴嚏。如果想要打噴嚏卻無法做到,這可能表示此人胃中有寒氣。如果鼻子堵塞,流清鼻涕,這表示疾病尚未解決。如果鼻子堵塞,流清鼻涕,發熱咳嗽,自汗怕風,這可能是感冒。如果鼻涕和痰液清澈,這表示寒氣尚未消散。如果膀胱下方的腹部按壓時感到疼痛,小便時尿道阻塞,上方流出清鼻涕,這可能是膀胱炎。如果鼻涕清澈,打噴嚏,煩躁咳嗽,臉部腫脹,臉頰紅色,這可能是麻疹。如果鼻涕混濁且不停流下,這可能是膽汁移熱到腦部,導致鼻竇炎。如果口鼻出血不止,這可能是腦出血。如果鼻出血,發熱,身體無汗,口乾鼻燥,這表示邪氣旺盛。如果鼻出血,面色黃白,身體無熱,大量出血且不停止,這表示正氣虛弱。如果鼻出血不止,脈搏大,這是一個反常的症狀。如果血液從外部溢出導致鼻出血,這可能是陽絡受傷。如果鼻腔內長出肉瘤,這可能是熱氣滯留在陽明經絡。如果鼻子經常感到冷,這可能是寒氣影響。如果兒童頻繁揉搓耳朵和鼻子,這可能是消化不良。如果鼻子堵塞,紅腫瘙癢疼痛,蔓延到嘴脣形成潰瘍,咳嗽氣促,毛髮枯黃,這可能是鼻疳。《千金方》提到,如果肺部前面生病,鼻子就會變得乾燥且橢圓,如果肺部先死亡,鼻子就會變形,鼻孔閉合且呈現青黑色,如果天庭等部位也有相應的顏色變化,那麼患者必定無法治癒。以上就是關於診斷鼻子特徵的條目。

2. 診耳望法提綱

既察其鼻,當觀其耳。耳也者,腎之官也。故察耳之好惡,可知腎之強弱也。何則?黑色小理者,腎小;粗理者,腎大;耳高者腎高;耳後陷者腎下;耳堅者,腎堅;耳薄不堅者,腎脆;耳好前居牙車者,腎端正;耳偏高者,腎偏傾。此察耳形之常也。以色言之,有左右之殊,

有上下之辨。左為左,右為右,上應乎上,下應乎下也。腎之候也。腎主骨,故耳起五色者,病在骨也。黃赤者,多熱氣;青白者,少熱氣;黑色者,多血少氣。黃赤為風,青黑為痛,白為寒。屬分五行,亦應乎五臟也。氣色之變,可以十法推之。生克之理,可以五行推之。

其餘望法,有可比例者,宜察其病,辨其證,而合參之也。若夫耳形之診,當以厚而大者為形盛,薄而小者為形虧。腫起者,邪氣實;消減者,正氣虛。潤澤則吉,枯槁則凶。合之於色,亦可辨其寒熱虛實焉。他如下消則耳輪焦乾;腸癰則耳輪甲錯;腎前病,耳則為之焦枯;

腎前死,耳則為之𪒠黑焦癖。若天中等分墓色應之,必死不治。是皆主病之目也。痘科尚有觀耳後絡脈之詩,因續四句於其後。其詩曰:「耳後紅筋痘必輕,紫筋起處重沉沉,兼青帶黑尤難治,十個難求三五生。」予續之曰:「冷暖陰晴色變更,須將痘證辨分明,望聞問切能參悟,

不看紅筋徹底清。」

白話文:

在檢查過鼻子後,接下來應該觀察耳朵。耳朵,這是與腎臟功能息息相關的部位。因此,透過觀察耳朵的健康狀況,我們可以瞭解腎臟的強弱。為什麼呢?因為如果耳朵呈現出細小的黑色紋路,這表示腎臟較小;而粗大的紋路則表示腎臟較大;耳朵位置高的人,腎臟位置也高;耳朵後面凹陷的人,腎臟位置低;耳朵堅硬的人,腎臟較堅韌;耳朵薄且不堅硬的人,腎臟可能較脆弱;耳朵向前突出在顴骨前方的人,腎臟位置端正;耳朵偏向一側高的人,腎臟位置也偏向一側。這些都是通過觀察耳朵形狀來判斷的一般規律。

從顏色的角度來說,我們還可以區分左右和上下。左邊的顏色代表左邊的器官,右邊的顏色代表右邊的器官,上面的顏色對應上面的器官,下面的顏色對應下面的器官,這都反映了腎臟的狀況。腎臟主管骨骼,所以如果耳朵出現五種顏色,這表示骨骼可能有問題。黃色或紅色,表示身體內熱量多;青色或白色,表示身體內熱量少;黑色,表示血液多但氣血不足。黃色和紅色可能代表風濕,青色和黑色可能代表疼痛,白色可能代表寒冷。這些顏色和五行相對應,也反映了五臟的狀況。顏色的變化,可以用十種方法來推測。生剋的道理,也可以用五行理論來理解。

對於其他的觀察方法,如果可以找到類似的規律,就應該詳細地觀察病情,辨別症狀,並將所有信息結合起來分析。對於耳朵的形狀,通常來說,厚實且大的耳朵表示形體健康,而薄小的耳朵表示形體虧損。腫脹的耳朵,表示邪氣旺盛;而消瘦的耳朵,表示正氣虛弱。耳朵濕潤有光澤是好的跡象,而乾燥無光澤則是不好的跡象。結合顏色來看,也能辨別出寒熱虛實。例如,如果患有下消症,耳朵輪廓可能會乾燥;如果患有腸癰,耳朵輪廓可能會出現異常的血管網;如果腎臟前面有疾病,耳朵可能會變得枯萎;如果腎臟前面的疾病嚴重到致命的程度,耳朵可能會變得烏黑且枯萎。如果在特定區域看到這種顏色,那麼病人很可能無法救治。這些都是主要病症的徵兆。

此外,在治療痘疹時,還有一首關於觀察耳後血管的詩。我將這首詩的最後四句做了修改。原詩說:「耳後紅筋痘必輕,紫筋起處重沉沉,兼青帶黑尤難治,十個難求三五生。」我修改後的詩句是:「冷暖陰晴色變更,須將痘證辨分明,望聞問切能參悟,不看紅筋徹底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