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診遵經》~ 卷下 (11)
卷下 (11)
1. 診口形容提綱
聞之舌以舒捲為用。口以開闔為用。各一其陰陽也。且口者脾之竅。心之外戶也。難經七衝門。謂唇為飛門。齒為戶門。以其開闔運動。聲音從口出。飲食從口入。四通五達。為臟腑之衝要也。察之之法。蓋有十焉。曰張、曰噤、曰撮、曰僻、曰振、曰動、曰頦落、曰口齧。
由是分其燥濕。辨其寒熱。其為病亦可見矣。何言之。張則開而不閉。噤則閉而難開。撮則上下有蹙聚之形。僻則左右有緩急之狀。振者寒慄鼓頷。急急搖振。動者開闔其口。頻頻運動。頦落者似張。而頦不能闔。口齧者似動。而齧不頻開。燥由津液之干。濕屬唾涎之滑。是故張主虛。
噤主實。撮為邪正交爭。正氣衰而邪氣勝。僻是經筋相引。急為正而緩為邪。振乃陽明之虛。動緣胃氣之絕。頦落者。頰車不收。病在陽明之脈。口齧者。腎臟將敗。病達胃腑之經。是皆口之形容也。然形容雖有燥濕之分。燥濕亦有虛實之辨。故燥雖屬熱。濕雖屬寒。而上下表里不同。
臟腑陰陽亦異。苟不合之四診。參之五官。則知其燥而不知其所以燥。知其濕而不知其所以濕。將治熱而熱不除。療寒而寒不退。其不倒行逆施也者幾希。若夫口之五色著於唇。口之五味詳於問。又當參伍相證焉。庶乎體益明而用益達矣。他如浸淫瘡。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
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推而論之。即痘瘡廣瘡。及諸痛瘡瘍。其順逆亦猶是也。
白話文:
[診斷口腔狀態的總綱]
聽說舌頭的功用在於伸縮自如,嘴巴的功用在於開合自由,這些都與陰陽平衡有關。嘴巴是脾臟的出口,也是心臟的外門。根據《難經》中的七衝門理論,嘴脣被稱為飛門,牙齒為戶門,因為它們可以開合活動,聲音由此發出,食物由此進入,四通八達,是臟腑間的重要通道。診斷方法大約有十種:張嘴、緊閉、撮口、歪斜、顫抖、活動、下巴脫臼、咬緊。
藉此我們可以分辨出病態的乾燥或濕潤,以及冷熱症狀,從而看出病症。如何理解呢?張嘴表示開合無礙,緊閉則是難以開啟。撮口是上脣和下脣緊湊在一起,歪斜則是左右有鬆緊不均的情況。顫抖是指寒戰時顎骨劇烈搖晃,活動則是嘴巴頻繁開合。下巴脫臼類似張嘴,但下巴無法關閉;咬緊類似活動,但咬合時不會頻繁開合。乾燥是由於體內津液不足,濕潤則因唾液過多。因此,張嘴通常代表虛弱,
緊閉代表實證。撮口表示正邪兩股力量在交戰,正氣衰弱而邪氣旺盛。歪斜是經絡肌肉相互牽引,緊繃表示正常,鬆弛則是異常。顫抖是陽明經絡的虛弱,活動則表示胃氣已盡。下巴脫臼,臉頰肌肉不能收縮,問題出在陽明脈絡。咬緊,腎臟功能衰竭,疾病影響到胃腑的經絡。這些都是口腔的外觀表現。雖然外觀有乾燥和濕潤之分,但乾燥和濕潤也有虛實之別。因此,即使乾燥通常屬於熱症,濕潤通常屬於寒症,但上下表裡的情況不同,
臟腑陰陽的差異也很大。如果不配合四診法(望、聞、問、切),並參考五官的變化,就只能知道它是乾燥或濕潤,卻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知道它是熱症,卻不知道如何治療;知道它是寒症,卻不知道如何緩解。如果治療方式錯誤,病情可能更糟。至於嘴脣上的五色變化,以及透過問診瞭解的五味,都應該互相印證。這樣才能讓診斷更加精確,治療更加有效。例如,像浸淫瘡這種皮膚病,如果從口腔開始擴散到四肢,通常可以治療;
但如果從四肢蔓延至口腔,則很難治療。以此類推,即使是痘瘡、廣瘡等其他皮膚病,其順利與否的判斷原則也是一樣的。
2. 診口形容條目
既識口之提綱。當知口之條目。如書云。目瞪口開。兩手舒展。若驚怖之狀者。大驚卒恐。氣血分離也。呼吸張口短氣者。肺痿吐沫也。癇病張口搖頭馬鳴。欲反折者。馬癇也。肉熱口開舌破。咽塞聲嘶者。心臟實。為陽毒所侵也。口張生瘡者。小腸傷熱也。發熱惡寒。身重而疼痛。
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洒洒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即熱。口前開板齒燥者。太陽中暍也。脫肉又臥。口欲得張。時時手足青。目瞑瞳仁痛者。此為肝臟受傷所致也。肺病言音喘急。短氣好唾。熱而狂。閉目悸。言非常所說。口赤而張。飲無時度者。熱傷肺。火剋金。
不治。若面赤鼻不欹。可治也。中風口開者。心絕也。痙病目瞪口開。神昏不知人者。死證也。病人口張者。三日死也。鼻口虛張短氣者。肺絕也。口張但氣出不返者。肺絕。三日死也。病人口張開者。心先病也。病人脈絕。口張足腫者。五日死也。口如魚口。不能復閉。氣出多不返者。
死證也。口如魚口。不能合者。脾絕也。目瞪口呆。勢危者。必絕也。神脫口開。天柱傾欹者。死證也。口噤難言者。風痙也。言遲者。風也。牙關緊急。口闔不得開者。風寒中於陽明也。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者。欲作剛痙也。胸滿口噤。臥不著席。
腳攣急。必齘齒者。痙之為病也。產後發疾口噤。倒悶吐沫。瘛瘲。眩冒不知人者。卒中風也。口不能言者。肝風之候也。卒不能語。口噤。手足不遂而強直者。風痱也。煩悶無知。口沫出。四體角弓。目反上。口噤不得言者。風眩發。大人癲。小兒癇。其實一也。神昏卒倒。
口噤不語者。中惡屍疰之候也。傷寒五六日以上不解。口噤不能語。惟欲飲水者。熱在胸中。為壞傷寒也。諸乘寒。鬱冒不仁。口急不能言。戰而慄者。胃無穀氣。脾澀不通也。煩疼口難言者。榮氣不足也。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脈皆至。大煩而口噤不能言。其人躁擾者。病邪必欲解也。
妊婦項背強直。筋脈攣急。口噤語澀。昏迷發搐。時作時止者。子癇也。小兒初生。面青身冷。口噤者。胎寒也。臍風口噤舌大痰壅者。不可治也。面青口撮者。疼痛也。小兒初生。唇口撮。多啼不能吮乳者。臍風也。小兒初出腹。面目繞鼻口悉黃。閉目聚口撮面而啼。口中乾燥。
四肢不能伸縮者。今人以為臍風。實則其血沮敗。肌肉不成。血脈不斂也。小兒初生。口撮如囊。吮乳不得。舌強唇青。面色黃赤者。即名之為撮口也。撮口臍風。唇口收束鎖緊。舌強直者。死證也。撮口吐白沫。四肢厥冷者。不治之證也。口僻者。足陽明之筋。有寒則急。
有熱則緩也。喎僻不遂者。邪氣反緩。正氣即急也。口歪於左者。右邊癱瘓。左臉動肉縮短也。口歪於右者。左邊癱瘓。右臉動肉縮短也。口眼喎斜者。風中經絡也。口耳為僻。眥急不能卒視者。足陽明手太陽之筋急也。口喎唇疹者。足陽明病也。驚掣悸。語聲寬急混濁。口喎冒昧好自笑者。
白話文:
診口形容條目
能辨識口部的徵兆,就該了解口部各種症狀的意義。例如書中所說:眼睛睜大,嘴巴張開,兩手伸展,像受驚嚇的樣子,這是因為大驚失恐,導致氣血分離。呼吸急促,張口喘氣的,是肺痿吐沫。癲癇發作時張口搖頭,像馬嘶叫一樣,想要翻倒,這是馬癇。身體發熱,嘴巴張開,舌頭破爛,咽喉阻塞,聲音嘶啞,這是心臟實熱,受到陽毒侵犯。嘴巴張開生瘡的,是小腸傷熱。發熱惡寒,身體沉重疼痛,脈象弦細虛弱遲緩,小便短少,汗毛豎立,手腳冰冷,稍微活動一下身體就發熱,嘴巴張開,牙齒乾燥,這是中暑。身體消瘦,臥床不起,想張開嘴巴,手腳時常發青,眼睛閉著,瞳孔疼痛,這是肝臟受損。肺病患者說話聲音喘急,呼吸短促,多唾液,發熱神志不清,閉目心悸,說話語無倫次,嘴巴發紅張開,飲水無度,這是熱邪傷肺,火剋金,這種情況難以治療,但如果臉紅鼻樑不歪斜,還是可以治療的。中風導致嘴巴張開的,是心臟停止跳動。痙攣發作,眼睛睜大,神志不清,不認識人的,是死症。病人嘴巴張開的,三日內會死亡。鼻子嘴巴張開,呼吸短促的,是肺臟衰竭。嘴巴張開,氣體呼出卻不吸入的,是肺臟衰竭,三日內會死亡。病人嘴巴張開的,是心臟先病變。病人脈搏停止,嘴巴張開,腳腫的,五日內會死亡。嘴巴像魚嘴一樣,無法閉合,呼出的氣多於吸入的氣,是死症。嘴巴像魚嘴一樣,無法閉合,是脾臟衰竭。眼睛睜大,呆滯,情況危急的,必定會死亡。神志消失,嘴巴張開,頸項歪斜的,是死症。嘴巴緊閉,難以說話的,是風痙。說話遲緩的,是風證。牙關緊閉,嘴巴無法張開的,是風寒侵入陽明經。太陽病,沒有汗出,反而小便減少,氣體上衝胸部,嘴巴緊閉,不能說話的,將要發生嚴重痙攣。胸部滿悶,嘴巴緊閉,臥床不能平躺,腳部抽筋,必定會磨牙,這是痙攣的病症。產後發病,嘴巴緊閉,嘔吐涎沫,抽搐,頭暈目眩,不認識人的,是突然中風。嘴巴不能說話的,是肝風的徵兆。突然不能說話,嘴巴緊閉,手腳不靈活而僵直的,是風痱。煩悶不清醒,口中流涎,四肢抽搐,眼睛上翻,嘴巴緊閉,不能說話的,是風眩發作,大人是癲癇,小孩是癇症,其實是一樣的。神志不清,突然倒地,嘴巴緊閉,不能說話的,是中惡或屍疰的徵兆。傷寒病五六天以上沒有好轉,嘴巴緊閉,不能說話,只想喝水的,是熱邪在胸中,是壞傷寒。各種受寒,鬱悶不清醒,嘴巴緊閉,不能說話,顫抖的,是胃中沒有食物,脾臟不通暢。煩躁疼痛,嘴巴難以說話的,是營氣不足。生病六七天,手足三部脈象都摸得到,非常煩躁,嘴巴緊閉,不能說話,病人躁動不安的,病邪將要痊癒。孕婦頸項後背僵直,筋脈攣縮,嘴巴緊閉,說話困難,昏迷抽搐,時發時止的,是子癇。嬰兒剛出生,臉色青白,身體冰冷,嘴巴緊閉的,是胎寒。臍風,嘴巴緊閉,舌頭腫大,痰液阻塞的,無法治療。臉色青白,嘴巴緊閉的,是疼痛。嬰兒剛出生,嘴唇嘴巴緊閉,哭鬧不止,不能吸吮乳汁的,是臍風。嬰兒剛出生,臉部、鼻子、嘴巴都發黃,閉目,嘴巴緊閉,臉部抽搐哭鬧,口中乾燥,四肢不能伸縮的,現在的人認為是臍風,實際上是血液瘀滯,肌肉組織未成形,血液循環不暢。嬰兒剛出生,嘴巴緊閉像個口袋一樣,不能吸吮乳汁,舌頭僵硬,嘴唇發青,面色黃赤的,稱為撮口。撮口、臍風,嘴唇嘴巴收縮緊閉,舌頭僵硬的,是死症。撮口,吐白沫,四肢厥冷的,是無法治療的症狀。嘴巴歪斜的,是足陽明經的筋脈,有寒則收縮,有熱則鬆弛。嘴巴歪斜不靈活的,是邪氣導致鬆弛,正氣則收縮。嘴巴歪向左邊的,是右邊癱瘓,左臉肌肉收縮變短。嘴巴歪向右邊的,是左邊癱瘓,右臉肌肉收縮變短。嘴巴眼睛歪斜的,是風邪侵犯經絡。嘴巴耳朵歪斜,眼瞼緊閉,不能睜眼看東西的,是足陽明經和手太陽經的筋脈收縮。嘴巴歪斜,嘴唇起疹子的,是足陽明經的病症。驚悸抽搐,說話聲音粗重急促混濁,嘴巴歪斜,神志不清,喜歡自己發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