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宏

《望診遵經》~ 卷下 (19)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9)

1. 身形望法提綱

竊思診形之法。必先知經絡之部位。辨形體之淺深。審其異同。察其常變。其病情乃可測焉。何言之。剛強者。形氣有餘。柔弱者。形氣不足。肥者常多血少氣。瘦者常多氣少血。心肺有邪。其氣留於兩肘。肝有邪。其氣留於兩腋。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腎有邪。其氣留於兩膕。

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乾。寒勝則浮。身強痛者。邪氣有餘。身痿弱者。正氣不足。腫起者。邪氣實。陷下者。正氣虛。上腫曰風。下腫曰水。從上腫下者屬氣。其邪在外。從下腫上者屬水。其邪在內。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無形而痛者。陰之類。

有形不痛者。陽之類。無形而痛者。其陽完而陰傷之也。有形不痛者。其陰完而陽傷之也。此皆形之綱領也。善診者。推而極之。變而通之。按形體之淺深。審部位之經絡。合之氣色。參之形容。則其病雖異。而其應不窮。夫乃嘆靈素之中多活法。岐黃以後少完醫。否則率意而言。

執方而療。欲其絲絲入扣。滴滴歸原也難矣。諺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若取法乎中。豈不流於下乎。而況學其下焉者乎。

2. 身容望法提綱

經言察觀病人之態。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然則臨證之際。何可恃其脈息。而不觀夫體態乎。夫體以形言。態以容言。觀其體。察其態。斯病證明而病情著。庶乎指有目。而首有目焉。其態維何。陽證多語。陰候無聲。多語者易治。無聲者難療。罵詈笑歌。其行日夜不休者。

狂態也。直視僵仆。其脈陰陽俱盛者。癲態也。厥者。陰陽不足。冒者表裡俱虛。昏沉者。陰陽虧而神氣少。恍惚者。津液亡而心血虛。起臥不安。反覆顛倒。心中懊憹者。虛煩之證。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神亂之徵。僵仆者屬乎陽。病由機關不利。傴僂者屬乎陰。

痛為心腎之疴。如狂者。血蓄膀胱。熱結未瀉。如醉者。邪侵六腑。閉塞不通。妄言妄見者。邪在於胃。不識不知者。邪入於腑。默默然不慧者。厥陰之候。兀兀然欲吐者。陽明之形。倚息者。氣逆而中不和。懈惰者。腎虛而胃不實。身偏不舉者。病在分腠之間。指偏不用者。

病在經絡之內。不可轉側者。足少陽之實。不能動搖者。足少陰之虛。不能自轉側者。風濕相搏之容。不能自收持者。陰陽二維之病。尻以代頭。脊以代踵者。腎痹之證。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者。胃實之形。難以屈伸者。風濕在於骨節。難以俯仰者。水氣在於腹中。不能俯者病在陽。

不能仰者病在陰。項不可以俯仰者。足太陽之脈。腰不可以俯仰者。足少陽之經。腰不可以行走。項不可顧者。少陽之厥。腰不可以俯仰。項不可顧者。陽明之厥。脊痛腰重。形體不可翻身反覆者。胃絕。毛悴色夭。腰脊不可俯仰屈伸者。志傷。此皆病人之態也。而言其態者。

或在實義之中。或在虛神之內。或見於坐臥動作之際。或著於皮肉筋骨之間。善診者。合五官之狀貌。參四體之形容。精乎靈素二書。熟乎軒岐四診。庶可豁然貫通焉。內訓曰。儀式刑之。齊之則聖。下之則賢。否亦不失於從善。誠哉。有智婦人。勝於男子。

3. 形容望法大綱

蓋聞人之生。氣之聚也。形者生之舍。氣者生之元。形無氣則壞。氣無形則散。形氣也者。相須而不可離者也。設有偏勝。體態異焉。總而言之。其要有八。曰動、曰靜、曰強、曰弱、曰俯、曰仰、曰屈、曰伸。八法交參。則雖行住坐臥之際。作止語默之間。不外乎此。診之之法。

以表裡言。則動者、強者、仰者、伸者、為在表。靜者、弱者、俯者、屈者、為在裡。是容貌表裡之分也。以陰陽言。則動者、強者、仰者、伸者、皆屬陽。靜者、弱者、俯者、屈者、皆屬陰。是容貌陰陽之分也。以寒熱分之。則在表屬陽者多熱。在裡屬陰者多寒。是容貌寒熱之分也。

以虛實分之。則陽道實。陰道虛。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是容貌虛實之分也。然以表裡陰陽寒熱虛實。八者合觀。將動靜中各有俯仰。強弱中各有屈伸。而變化無窮。則就動靜強弱俯仰屈伸八者合觀。將表裡中各有寒熱。陰陽中各有虛實。而變化亦無窮。且夫動靜交相養也。

強弱交相濟也。俯仰屈伸。交相為用也。得其中。則之八者。皆不可言病。不得其中。則之八者。皆可言病。然而中無定體。病不易言。蓋天有寒暑。人有陰陽。體有勞逸。年有老少。寒則多屈。熱則多伸。陰則多俯。陽則多仰。勞則多強。逸則多弱。少則多動。老則多靜。

而況老少勞逸陰陽寒暑。又皆有動靜強弱之殊。俯仰屈伸之辨乎。然則天之於寒暑也。人之於陰陽也。體之於勞逸也。年之於老少也。四者。果能隨時以處中。方可因證而知病。不然。將以常為變。以變為常。未識厥中。焉知允執。其不顛倒也者幾希。

4. 行止動靜提綱

人身一太極也。太極一陰陽也。診法之分動靜。猶太極之分陰陽也。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猶人身之動屬乎陽。靜屬乎陰也。動以行言。靜以止言。行有遲速。止有屈伸。猶太極之分兩儀。兩儀之分四象也。由是而剛柔得位。動靜有常。論陰陽則無咎。論身體則無病矣。

然而陰陽有偏勝之時。身體有違和之日。故聖人測陰陽於氣候。驗病症於形容。就行而言。則速為陽。遲為陰。行之速者。陽之陽。行之遲者。陽之陰。就止而言。則伸為陽。屈為陰。止之伸者。陰之陽。止之屈者。陰之陰。陰陽之要。有表裡焉。有臟腑焉。陽入之陰則靜。

陰出之陽則怒。重陰者癲。重陽者狂。以寒熱分之。則陽多熱。陰多寒。以虛實分之。則陽道實。陰道虛。陽經之病。實則見其棄衣而走。虛則見其身重難行。陰經之病。實則見其坐而欲起。虛則見其臥而卷身。陽主乎動。行之速者。陽有餘。行之遲者。陽不足。陰主乎靜。

止之伸者。陰有餘。止之屈者。陰不足。欲動而不能動者。其病在陽。欲靜而不能靜者。其病在陰。乍靜乍亂。水漿不入。形體不仁者。陰陽離散。時動時靜。容止可觀。進退可度者。血氣調勻。善診者。觀動靜之常。以審動靜之變。合乎望聞問切。辨其寒熱虛實。化而裁之。

推而行之。可謂知陰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