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診遵經》~ 卷下 (3)

回本書目錄

卷下 (3)

1. 面目望法相參

察目之法。形色既可參觀,面目亦當合論。經曰:凡相五色之奇脈,面黃目赤、面黃目青、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者,皆死也。蓋不死者,以其有黃色也;死者,以其面無黃色,目亦無黃色也。夫黃者,土色也,猶脈之胃氣也。

故凡病人,準頭、印堂、年壽及目瞼,有黃氣明潤者,皆為欲愈之候。扁鵲華佗察聲色秘訣云:病人面目俱等者不死;病人面黃目青者不死,青如草滋死;病人面黃目赤者不死,赤如衃血死;病人面黃目白者不死,白如枯骨死;病人面黃目黑者不死,黑如炲死;病人面黑目青者不死。

病人面青目白者死;病人面黑目白者不死;病人面白目黑者死;病人面青目黃者五日死;病人面赤目青者六日死;病人面黑目白者,八日死;病人面黃目青者,九日死;病人面赤目白者,十日死。此皆相參之法也。詳求扁鵲華佗所謂生死者,面目以貴明潤而忌枯槁也。其與內經有異同者,

當以是貫通之。(秘訣面目之色,傳寫多誤,今從宋元校正王氏脈經。)

白話文:

觀察眼睛的方法,不僅要從形狀和顏色來看,臉部整體的狀況也應一併考量。古籍記載:凡是觀察臉色與眼色的異常脈象,若見到臉色發黃但眼珠呈現紅、青、白、黑的情況,都表明病患尚未陷入絕境。反之,如果臉色呈青色而眼珠是紅色,臉色紅色而眼珠是白色,臉色青色而眼珠是黑色,或是臉色黑色而眼珠是白色的,則顯示病患病情危急。之所以說未陷入絕境,是因為臉色中還帶有黃色;而病情危急的,則是因為臉色和眼珠都沒有黃色。黃色象徵著土色,就如脈象中的胃氣。

因此,對於病患而言,鼻子、眉心、鼻樑以及眼皮,若有出現明亮且潤澤的黃色,都是即將康復的跡象。扁鵲和華佗在觀察聲音和臉色的祕訣中提到:如果病患的臉色和眼色一致,那他就不會死亡;病患臉色黃而眼色青,不會死亡,但如果青色像生長的草一樣鮮亮,則可能死亡;病患臉色黃而眼色紅,不會死亡,但如果紅色像凝固的血液,則可能死亡;病患臉色黃而眼色白,不會死亡,但如果白色像枯骨,則可能死亡;病患臉色黃而眼色黑,不會死亡,但如果黑色像炭灰,則可能死亡;病患臉色黑而眼色青,不會死亡。

病患臉色青而眼色白,會死亡;病患臉色黑而眼色白,不會死亡;病患臉色白而眼色黑,會死亡;病患臉色青而眼色黃,五天後可能死亡;病患臉色紅而眼色青,六天後可能死亡;病患臉色黑而眼色白,八天後可能死亡;病患臉色黃而眼色青,九天後可能死亡;病患臉色紅而眼色白,十天後可能死亡。這些都是互相參考判斷病情的方法。仔細研究扁鵲和華佗對於生死的判斷,臉色和眼神的健康與否是關鍵,忌諱的是乾枯憔悴。他們的理論和《內經》有異同之處,應該以這點來貫通理解。(祕訣中關於臉色的描述,在傳抄過程中多有誤差,現根據宋代和元代的校正版本《王氏脈經》進行了修正。)

2. 眼目形容條目

凡察目之形容,前已述其提綱,今當集其條目。如開目喜見人者,屬陽;閉目不欲見人者,屬陰。瞋目者,陽氣盛;瞑目者,陰氣衰。目瞑不得臥者,衛氣留於陽,不得入於陰。目閉不得視者,衛氣留於陰,不得行於陽。陽病瞋目而動者輕,陰病閉目而靜者重。閉目而渴,心下牢者,

脈當得緊實而數,而反得沉濡而微者,死也。閉目不欲見人者,脈當得弦急而長,而反得浮澀而短者,死也。目瞑耳聾,上虛下實者,過在足少陽、厥陰也。強上瞑視,唾出若涕,惡風而振寒者,勞風也。目不合,卒口僻者,足陽明之筋急也。目不開,卒口僻者,足陽明之筋縱也。

翕翕發熱,形如醉人,腹中煩重,皮目瞤瞤而短氣者,脾中風也。眼皮垂下,而不能展上者,因於風濕,將有半身不遂之患也。眼畏光不能開者,眼內發熱也。中風,閤眼鼻鼾者,不治之證也。目閉而青,時小驚者,癇候也。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

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也。視而時瞑,非開目者,衄之常候也。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者,三陽合病也。脈微細,但欲寐者,少陰病也。熱病身重,骨痛耳聾,而好瞑者,病在骨也。目不合者,目氣不營,陰蹺病也。目瞑直視,毛焦面黑者,陰氣絕也。目澀欲睡者,

肝絕也。厥不知人,目合,爪甲青者,肝絕也。目正圓者,痙病之死證也。目正圓,手撒,戴眼者,太陽絕也。病癰疽,眼小,白珠青黑者,逆證也。昏睡露睛者,脾胃虛極也。口眼喎斜者,風中經絡也。瞼澀嗜臥者,脾病也。瞼浮腫者,脾虛不健運也。上瞼腫者,脾氣熱也。

目下腫者,水在腹也。目下有臥蠶,面目鮮澤,脈伏,消渴者,病水也。目窠下微腫,如新臥起之狀,頸脈動,時咳者,風水也。面目腫大,有熱者,風水也。諸有水者,微腫先見於目下也。眼胞腫,十指頭微腫者,久咳也。眼胞忽陷者,五臟絕也。目眶陷者,陰陽竭絕也。

目眶陷,視不見人,真臟脈見,頃刻而死。若能見人者,至所不勝之日時而死也。眼眶爛者,風也。嬰兒目胞邊赤爛痛癢難睜者,胎中蘊熱,生後上攻也。眥瘍者,燥火流行而目病也。目赤腫痛者,歲火盛行而目病也。目生翳膜胬肉者,外障也。黑珠脹起者,肝氣鬱滯也。疳病白膜遮睛,

或瀉血黃瘦者,肝疳也。目腫,腹脹瀉利青白者,疳在內也。眼珠脫出,或不動,或脫落者,風毒也。癘風目先損者,病在心也。目如脫,喘咳上氣者,肺脹也。目如脫狀,虛而滿喘,咳逆倚息,其脈浮大者,亦肺脹之證也。吐瀉,目陷瞼青者,土敗木賊也。目內陷者,死證也。

先不樂,頭重痛,視舉目赤煩心者,癲疾始生也。目不明,上視喜陽者,癇證也。喜反目上視者,亦癇證也。目反,四肢不舉者,膈癇也。上視者,太陽不足也。戴眼瘛瘲,色白絕汗出者,太陽終也。戴眼足不可屈伸者,足太陽氣絕也。頭傾視深者,精神將奪也。平人忽然眼垂下視者。

白話文:

眼目形容條目

觀察眼睛的形態,先前已述說其概要,現在列出其條目。例如,眼睛睜開喜歡看人屬陽,閉上眼睛不願見人屬陽;眼睛瞪大者,陽氣盛;眼睛微閉者,陰氣衰;眼睛微閉而無法躺臥者,衛氣停留在陽,無法進入陰;眼睛閉合而無法視物者,衛氣停留在陰,無法運行於陽;陽性病症,眼睛瞪大而活動者病況較輕;陰性病症,眼睛閉合而安靜者病況較重。閉眼且口渴,心下部堅硬者,脈象應當緊實而數,而反而是沉弱而微細者將死。閉眼不願見人者,脈象應當弦急而長,而反而是浮澀而短者將死。眼睛微閉且耳朵聾,上虛下實者,病在足少陽厥陰經。用力向上看,唾液像涕液般流出,惡風且發冷者,是勞風。眼睛無法閉合,突然口角歪斜者,是足陽明經的筋急縮;眼睛無法睜開,突然口角歪斜者,是足陽明經的筋鬆弛。

身體微微發熱,樣子像醉酒的人,腹部沉重,皮膚及眼瞼跳動且呼吸短促者,是脾臟風證。眼皮下垂,無法抬起者,是因風濕,將有半身不遂的症狀。眼睛畏光無法睜開者,是眼內發熱。中風,閉眼鼻鼾者,是不治之症。眼睛閉合且發青,時而抽搐者,是癇證的徵兆。太陽經病證,脈象浮緊,無汗發熱,身體疼痛,八九天沒有好轉,發煩躁且眼睛微閉,病情嚴重者必然流鼻血,流鼻血後病情才會減輕;視物時眼睛會時而閉合,不是主動閉眼者,流鼻血是常見的徵兆。脈象浮大,上關脈浮大,只想睡覺,眼睛閉合就會出汗者,是三陽經合病;脈象微細,只想睡覺者,是少陰經病證。熱病,身體沉重,骨頭疼痛,耳朵聾,且喜歡閉眼者,病在骨頭;眼睛無法閉合者,是目氣不能運行的陰蹺經病證;眼睛微閉直視,頭髮焦枯,面容黑黯者,是陰氣衰竭;眼睛澀痛想睡覺者,是肝臟衰竭;神志不清,眼睛閉合,指甲青紫者,是肝臟衰竭;眼睛圓睜者,是痙攣病的死症;眼睛圓睜,手撒開,眼球突出者,是太陽經衰竭;患癰疽,眼睛變小,眼白發青黑色者,是逆證;昏睡且眼睛睜開者,是脾胃極度虛弱;口眼歪斜者,是風邪侵犯經絡;眼瞼澀痛嗜睡者,是脾臟疾病;眼瞼浮腫者,是脾臟虛弱不能運化;上眼瞼腫者,是脾氣過熱;

眼睛下方腫脹者,是腹部積水;眼睛下方有臥蠶,面容光澤,脈象伏隱,口渴者,是水腫病;眼睛窩下方輕微腫脹,像剛睡醒的樣子,頸部脈搏跳動,時而咳嗽者,是風水病;面部腫脹且有熱者,是風水病;所有水腫病,輕微腫脹都會先出現在眼睛下方;眼瞼腫脹,十個指頭也輕微腫脹者,是久咳;眼瞼突然凹陷者,是五臟衰竭;眼眶凹陷者,是陰陽衰竭;眼眶凹陷,視物不見人,真臟脈搏可見,頃刻間就會死亡;如果還能看見人,就會在承受不住的時候死亡;眼眶潰爛者,是風邪;嬰兒眼瞼邊緣發紅潰爛,疼痛瘙癢,難以睜開者,是胎中蘊藏的熱邪,出生後向上侵犯;眥瘍(眼角潰瘍)者,是燥熱流行而引起的目疾;眼睛紅腫疼痛者,是歲運之火盛行而引起的目疾;眼睛長出翳膜胬肉者,是外障;黑眼珠突出者,是肝氣鬱滯;疳病(小兒營養不良)白膜遮蓋瞳孔,或者瀉血,身體消瘦者,是肝疳;眼睛腫脹,腹部脹滿,大便稀溏,顏色青白者,是疳積在內;眼珠脫出,或者不動,或者脫落者,是風毒;癘風(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眼睛先受損者,是心臟有病;眼睛像要脫落一樣,呼吸喘促,咳嗽上氣者,是肺脹;眼睛像要脫落一樣,虛弱而氣滿,咳嗽逆氣,倚靠著喘息,脈象浮大者,也是肺脹的症狀;嘔吐腹瀉,眼睛凹陷,眼瞼發青者,是土敗木賊;眼睛內陷者,是死症;

起初不愉快,頭部沉重疼痛,視物費力,眼睛發紅,煩躁心慌者,是癲癇初期;眼睛不明亮,向上看喜歡陽光者,是癇證;喜歡反眼向上看者,也是癇證;眼睛反翻,四肢不能動彈者,是膈癇;向上看者,是太陽經不足;眼球突出,肌跳,面色蒼白,出汗不止者,是太陽經衰竭;眼球突出,腳不能屈伸者,是足太陽經氣衰竭;頭部傾斜,眼睛向下看者,是精神將要衰竭;平常人突然眼睛下垂向下看者,……(原文至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