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宏

《望診遵經》~ 卷下 (18)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8)

1. 形體周身部位

竊聞人之生也。藉五行而化育。仗四大以成形。是故靈素視形容。觀體態。內則以臟分五行。外則以形合五臟。如肺合皮。脾合肉。心合脈。肝合筋。腎合骨。皮者肺之部。肉者脾之部。脈者心之部。筋者肝之部。骨者腎之部。皆以形體分臟腑也。然臟腑之經絡。運行於形體。

則形體之部位。又當分臟腑之經絡。謹按靈樞經脈篇曰。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

上挾鼻孔。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頞中。旁約太陽之脈。下循鼻外。上入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

下挾臍。入氣街中。其支者。起於胃口。下循腹裡。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脾關。抵伏兔。下膝臏中。下循脛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內間。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別下入中趾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趾間。出其端。脾足太陰之脈。起於大趾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後。

上內踝前廉。上踹內。循脛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心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

下循臑內後廉。行手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小腸手太陽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上廉。出肘內側兩筋之間。上循臑外後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

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其支者。別頰上䪼抵鼻。至目內眥。斜絡於顴。膀胱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者。

從腰中下挾脊。貫臀入膕中。其支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胛。挾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從後廉。下合膕中。以下貫踹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腎足少陰之脈。起於小趾之下。斜趨足心。出於然骨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以上踹內。出膕內廉。上股內後廉。

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中。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

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三焦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循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

以屈下頰至䪼。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膽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後。其支者。別銳眥。下人迎。合手少陽。

抵於䪼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裡。出氣街。繞毛際。入髀厭中。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之間。

循大指歧骨內。出其端。還爪甲。出三毛。肝足厥陰之脈。起於大趾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

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裡。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陰陽相貫。如環無端。其流溢之氣。入於奇經。轉相灌溉。奇經凡八脈。陰維、陽維、陰蹺、陽蹺、沖也、任也、督也、帶也。陽維起於諸陽之會。由外踝而上行於衛分。陰維起於諸陰之交。由內踝而上行於營分。

所以為一身之綱維也。陽蹺起於跟中。循外踝而上行於身之左右。陰蹺起於跟中。循內踝而上行於身之左右。所以使機關之蹺捷也。督脈起於會陰。循背而行於身之後。為陽脈之總督。故曰陽脈之海。任脈起於會陰。循腹而行於身之前。為陰脈之承任。故曰陰脈之海。衝脈起於會陰。

夾臍而行。直衝於上。為諸脈之衝要。故曰十二經脈之海。帶脈則橫圍於腰。狀如束帶。所以總約諸脈者也。於是乎因經絡以分部位。按部位而知經絡。或以經絡分臟腑。或以形體分臟腑。而凡證候之殊。形容之異。與夫痘疹癰疽一切病患。皆可由是而察焉。黃帝曰。經脈者。

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諺曰。不熟十二經絡。開口動手便錯。醫寄死生。可不加之意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