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診遵經》~ 卷下 (17)
卷下 (17)
1. 診痰望法提綱
嘗謂虞書記時以鳥獸,月令占候於蟲魚,是因天之物以驗天也。內經診病於水液,後世辨證以痰涎,是因人之物以驗人也。蓋天道遠,人道邇,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其事雖異,其理則同。而況痰因病生,病以痰著,又事理之至明且顯者乎。間嘗考之於書,以為痰形稠而濁,
飲色稀而清。寒痰青,濕痰白,火痰黑,熱痰黃,老痰膠。其滑而易出者,濕痰屬脾;燥而難出者,燥痰屬肺;清而多泡者,風痰屬肝;堅而成塊者,熱痰屬心;有黑點而多稀者,寒痰屬腎。病新而輕者,清白稀薄;病久而重者,黃濁稠黏。多唾者胃寒,流涎者脾冷,舌難言,
口吐沫者,邪入於臟;腹時痛,口吐涎者,蛔亂於中;咳唾涎沫,口張氣短者,肺痿之證;咳唾膿血,口乾胸痛者,肺癰之徵。其吐如米粥,吐而腥臭者,皆肺癰之候。形如敗絮,色如煤炲者,悉老痰之容。此諸書因痰涎之形色,診病之淺深也。或謂痰聲相應為輕,不相應為重。
由稀而稠者,病日退;由稠而稀者,病日進。因痰嗽而吐血者,多起於外感;因吐血而痰嗽者,多屬乎內傷,亦可因證以相參也。會而觀之,析而論之,則稀者為飲,稠者為痰;清者形氣不足,濁者病氣有餘;青白者少熱氣,黃赤者多熱氣。而凡痰形之變,痰色之殊,胥於是乎推,
亦於是乎斷矣。
白話文:
曾經有人說過,虞書記載時序是以鳥獸的活動來表示,月令則通過觀察蟲魚的行為來預測季節,這都是利用自然界的現象來驗證天候的變化。在《內經》中,診斷疾病是從水液的狀態來判斷,後世的醫生則根據痰的特性來辨識病症,這同樣是利用人體的特徵來判斷人的健康狀況。因為天道遙遠,人道就近,遠處的事物我們可以通過它們來瞭解天道,而近處的事物則能更直接地反映我們自身的狀況。兩者雖然方式不同,但原理卻是一樣的。尤其是痰,它是疾病產生的結果,同時也是疾病的表現,這種關係非常明顯和直觀。
從書籍中查閱,我們可以得知,痰如果稠厚且混濁,那就是濕痰。而飲則相反,它的顏色稀薄且清澈。寒痰的顏色偏青,濕痰為白色,火痰為黑色,熱痰為黃色,老痰則像膠狀物。那些容易咳出且滑潤的,是脾臟產生的濕痰;那些乾燥且不易咳出的,是肺部產生的燥痰;那些清亮且有很多泡沫的,是肝臟產生的風痰;那些結成硬塊的,是心臟產生的熱痰;那些帶有黑色斑點且稀薄的,是腎臟產生的寒痰。
新發且病情較輕的,痰的顏色通常為清白色,且質地稀薄;長期患病且病情嚴重的,痰的顏色則會變黃,且質地粘稠。如果一個人經常吐口水,那可能是他的胃部寒冷;如果他經常流口水,那可能是他的脾臟虛弱。如果一個人說話困難,並且經常吐出泡沫,那可能疾病已經侵入了他的內臟;如果一個人腹部時常疼痛,並且口中不斷吐出唾液,那可能是腸道內的寄生蟲在作怪;如果一個人咳嗽時會吐出大量唾沫,並且呼吸急促,那可能是得了肺萎縮;如果一個人咳嗽時會吐出血塊,並且感到口渴胸痛,那可能是得了肺癰。如果他吐出的東西像米粥,且帶有腥臭味,那也可能是肺癰的症狀。如果痰的形態像破舊的棉絮,顏色像煤灰,那麼那便是老痰的特徵。這些書籍通過觀察痰的形態和顏色,來判斷疾病的程度。
有些人認為,如果痰的聲音與其形態相符,那麼病情可能較輕;如果不符,那麼病情可能較重。如果痰從稀薄變得粘稠,那麼病情可能正在緩解;反之,如果痰從粘稠變得稀薄,那麼病情可能正在惡化。如果一個人先出現咳嗽和痰,然後開始吐血,那麼他的病情可能由外感引起;如果一個人先吐血,然後纔出現咳嗽和痰,那麼他的病情可能由內傷引起。這些都可以作為參考來判斷病情。
總結以上所有,我們可以得出,稀薄的是飲,粘稠的是痰;清澈的表明氣血不足,混濁的表明病氣過剩;青白色痰表明熱氣較少,黃紅色痰表明熱氣較多。通過觀察痰的形態和顏色的變化,我們可以推測病情的發展,並對病情做出判斷。
2. 大便望法提綱
莊生言道在屎溺。豈道果在屎溺耶?然就屎溺而言,亦可以見道。道固無不在也。是故諸書論大便,亦因之以診病焉。愚謂屎以得黃色之正者為中,得乾濕之中者為常。知其正,則知其偏;知其常,則知其變矣。設因飲食之殊,而有形色之異,亦其變之常也。診之之法,諸書以為暴注下迫,
皆屬於熱;澄徹清冷,皆屬於寒。出黃如糜者腸中熱,腸鳴滲泄者腸中寒。濡泄者因於濕,飧泄者傷於風。糞如鶩溏者,泄瀉之病,大腸寒;糞如羊矢者,噎膈之病,大腸枯。如水傾下者屬濕,完穀不化者為寒。泄利無度者腸絕,下利清穀者里寒。自利清水,色純青者少陰病。
急下之證,行其大便。燥且結者,胃家實。下後之徵,諸下血先便後血為遠血,先血後便為近血。從腸中來者,其色紅;從胃中來者,其色黑。白痢者,屬乎氣;赤痢者,屬乎血。便色白者,大腸泄;便膿血者,小腸泄。泄青白者,大腸虛;便腸垢者,大腸實。純下青水者,
風痢;泄如蟹渤者,氣痢;黑如豆汁者,濕痢;黃如魚腦者,積痢;白如鼻涕者,虛痢;黑如雞肝者,蠱疰痢。五液注下,痢兼五色者,脾弱之證。穀道不閉,黃汁長流者,腸絕之徵。腹脹泄蛔者,疳脹。糞黑如狂者,蓄血。痢下蛔未死者,胃氣未絕;痢下蛔已死者,胃氣將絕。
臥而遺屎,不知覺者死;病而大便如汙泥者死。此皆因便以診病也。然難經以入者為實,出者為虛。是則便閉者,形氣雖不足,而病氣有餘;便泄者,病氣雖有餘,而形氣不足。故標本病傳論曰,先病而後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小大不利,治其標;小大利,
治其本。先小大不利,而後生病者,治其本。病發而有餘,本而標之,先治其本,後治其標;病發而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後治其本。傷寒論因之有急當救里,急當救表焉。合四診而觀之,標本之分,先後之辨,其如示諸掌乎?
白話文:
[大便觀察法總述]
莊子曾說過,道存在於屎尿之中。這並非指道真的就在其中,而是表示從屎尿也能窺見道的存在,因為道是無所不在的。因此,各種醫書討論大便,正是用它來診斷疾病的一種方法。
我認為大便顏色以黃色最為正常,幹濕度適中為最佳狀態。知道了正常的標準,就能辨認出異常;瞭解了常態,便能察覺到變化。就算飲食的不同導致形狀和顏色有所改變,這也屬於正常範疇內的變化。診斷方法上,各醫書指出,突然大量排泄且感到急迫,通常是由於體內過熱;而清澈、冰冷的排泄物,則顯示體內過寒。若排出的大便呈黃色且稀爛,代表腸道有熱;腸鳴且頻繁拉肚子,則是腸道過寒的症狀。濕潤的排泄物多由濕氣引起,而飯後即刻排泄,則可能受到風邪影響。大便如鴨糞般稀軟,是腸道寒冷所致的腹瀉;若像羊糞一樣硬,可能是噎膈或大腸乾燥的問題。像水一樣傾瀉而出的,多半是濕氣重;食物原封不動地排出,代表體內寒氣過重。無節制的腹瀉,可能腸道已經受損;排出清稀的大便,表明體內寒氣嚴重。若只排泄清水,且色澤純青,可能是少陰病的表現。
對於急迫需要排泄的情況,通常與大腸有關。大便乾燥且結塊,代表胃部有實熱。排便後的徵兆,如果先排便再出血,稱為遠血;反之,先出血再排便,稱為近血。血液來自腸道,顏色會呈現紅色;若是來自胃部,則會呈現黑色。白痢,多與氣虛有關;紅痢,則與血熱相關。大便色白,表示大腸功能失調;若混有膿血,則是小腸問題。大便呈現青白色,說明大腸虛弱;若含有腸垢,則顯示大腸實熱。單純排出青色水樣物,可能為風濕性痢疾;若排泄物類似蟹膏,則是氣虛型痢疾;黑色如豆汁,為濕熱型痢疾;黃色如魚腦,則是積滯型痢疾;白色如鼻涕,表明虛弱型痢疾;黑色如雞肝,可能是寄生蟲引起的痢疾。若五臟六腑的液體混雜在一起排出,且伴有五色混雜的痢疾,是脾臟虛弱的徵兆。肛門不能閉合,持續流出黃色液體,是腸道受損的警訊。腹部脹大並伴有蛔蟲排出,可能是疳疾。大便黑色且伴有精神失常,可能是蓄血的表現。若在痢疾中發現活著的蛔蟲,說明胃氣尚未完全喪失;若蛔蟲已經死亡,則胃氣可能即將耗盡。
在睡夢中不知不覺地排便,是危及生命的信號;若病中大便如泥濘,同樣預示死亡。這些都是通過觀察大便來判斷疾病的例子。然而,《難經》認為,大便困難是實證,排泄順暢是虛證。這意味著便祕者,雖然身體狀況不佳,但病氣旺盛;而腹瀉者,病氣雖然旺盛,但身體狀況不佳。因此,《標本病傳論》指出,若先有病後有腹瀉,應治療根本病因;若先有腹瀉再出現其他病症,同樣應治療根本病因。大小便不暢,應先治療表面病症;大小便順暢,則應治療根本病因。若先有大小便不暢,再出現其他病症,應治療根本病因。若病發時體力充沛,應先治根本病因,再治表面病症;若病發時體力衰弱,則應先治表面病症,再治根本病因。《傷寒論》根據這些理論,提出了緊急情況下應先救裡(內臟)或先救表(皮膚)的概念。
綜合四診法來看,辨別標本和先後順序,就如同掌握在手掌之中那樣明確。
3. 診溺望法提綱
竊聞春夏氣行於外,故汗多而溺少;秋冬氣收於內,故汗少而溺多。然有飲水同,飲之時又同,而壯者溺少,老者溺多,何也?蓋壯者如春夏之氣,升多而降少;老者如秋冬之氣,降多而升少,此其所以異也。知其異,以診其變,則診其變,可知其病焉。診法維何?閉癃者,三焦實;遺溺者,三焦虛。水泉不止者,膀胱不藏也;得守則生,失守則死。小便不通者,膀胱不利也。頭有汗則死,頭無汗則生。外感小便清者,知不在裡,仍在表也;外感小便濁者,知其在裡,不在表也。水液渾濁,皆屬於熱;澄徹清冷,皆屬於寒。溲便變者,中氣不足。
小便數者,腑氣有餘;小便黃者,小腹中有熱;小便白者,小腹中有寒。濁赤而短者,下焦實熱;清白而長者,下焦虛寒。溺如黃柏汁者,黃疸猶輕;溺如皂角汁者,黃疸已重。尿變米泔者食滯;溺如脂膏者腎消;溺如血者血淋;溺如膏者膏淋;溺如沙石者石淋。溺有餘瀝者,氣淋。病淋者,頻欲小便,痛澀滴瀝,欲去不去,欲止不止也。白淫者,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也。是皆診溺之法也。由是觀之,遺閉者,虛實之徵也;清濁者,表裡之徵也;赤白者,寒熱之徵也;短長者,邪正之徵也。遺閉清濁赤白短長交推,則虛實表裡寒熱邪正之變可知。
虛實表裡寒熱邪正交推,則遺閉清濁赤白短長之變可知。他如淋濁消疸諸證,亦舉此而措之耳。
白話文:
我曾聽說,在春夏之季,人體的氣行於外,因此出汗較多而排尿較少;在秋冬之季,人體的氣收於內,因此出汗較少而排尿較多。然而,即使飲水量相同,飲水時間也相同,但年輕人排尿量較少,老年人排尿量卻較多,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年輕人就像春夏的氣候,升發的氣多而下降的氣少;老年人則像秋冬的氣候,下降的氣多而升發的氣少,這就是其中的差異所在。瞭解了這種差異,就可以用來判斷病情的變化,從而可以推測出疾病的存在。診斷的方法是什麼呢?如果排尿困難,那可能是三焦部位有實證;如果是尿失禁,那可能是三焦部位有虛證。如果尿頻且無法控制,這可能表示膀胱功能失調;能控制得住就能活,控制不住就可能死亡。如果小便不通暢,那可能是膀胱功能不良。頭部有汗可能是死兆,頭部無汗則可能是生存的跡象。如果外感風寒而小便清澈,那就說明病不在體內,仍在外表;如果外感風寒而小便混濁,那就說明病在體內,不在外表。尿液混濁,通常都是因為體內有熱;尿液清澈冷冽,通常都是因為體內有寒。如果小便頻繁,可能是腑部氣血過剩;如果小便黃色,可能是下腹部有熱;如果小便白色,可能是下腹部有寒。如果尿色深紅且量少,可能是下焦實熱;如果尿色清淡且量多,可能是下焦虛寒。如果尿色像黃柏汁,黃疸症狀可能還輕微;如果尿色像皁角汁,黃疸症狀可能已經嚴重。如果尿色像淘米水,可能是消化不良;如果尿色像脂肪,可能是腎臟衰竭;如果尿色像血,可能是血淋;如果尿色像油脂,可能是膏淋;如果尿色像沙石,可能是石淋。如果排尿後仍有尿液滲漏,可能是氣淋。患有淋病的人,會頻繁想要小便,排尿時會感到疼痛,想要排尿卻又排不出,想要停止卻又停不下。如果出現白帶過多的情況,可能是思慮過度,願望未達,精神狀態不佳,或是性生活過度。這些都是判斷排尿問題的方法。由此可見,排尿的問題,可以反映虛實、表裡、寒熱、邪正的變化;尿液的清澈與混濁,可以反映病在表還是病在裡;尿液的紅色和白色,可以反映寒或熱;尿液的長短,可以反映正邪的狀態。綜合判斷排尿問題和尿液的特性,就可以知道虛實、表裡、寒熱、邪正的變化。同樣地,通過判斷虛實、表裡、寒熱、邪正,也可以知道排尿問題和尿液特性的變化。其他的如淋病、混濁、消疸等症狀,也是以此類推的。
4. 月經診法提綱
素問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蓋天癸者。女子之精。月事者。女子之血。謂血為月事者。以事應月也。謂血為月經者。以月為常也。後人謂先期而至者為熱。後期而至者為寒。
其實先期有虛實。後期亦有虛實。故先不可偏用寒。後不可偏用熱。而況有先後不定。通閉無常者乎。況有避年居季。逆行暗行。盛胎漏胎者乎。然則就形色而診者。是或一道也。診之之法。諸書以為依期消長為安。血紅不結為正。來去失時為弱。色雜而凝為病。濃而多者血盛。
淡而少者血衰。赤而紫者屬熱。淡而紅者屬虛。陷經漏下。黑不解者。治用膠姜。以其下寒也。行經暴下。血去多者。則為奪血。以其中虛也。鮮紫而成塊成條者。多由血熱。黑敗而或散或摶者。必屬虛寒。成塊者氣之滯。疼痛者血之凝。行後作痛者為虛。將行作痛者為實。
非時血下。淋瀝不止者。謂之漏下。忽然暴下。傾注不斷者。謂之崩中。至若如屋漏水。如豆汁水者。前人謂其病氣實。而屬於濕。吾直以為形氣虛。而感於寒。然必參之脈證。合之形容。以辨其虛實。而判其寒熱焉。若夫五崩之診。王氏脈經以為白崩者形如涕。赤崩者形如絳津。
黃崩者形如爛瓜。青崩者形如藍色。黑崩者形如衃血。釋之者曰。五色帶下。傷肝則青如泥色。傷心則赤如紅津。傷肺則白如鼻涕。傷脾則黃如爛瓜。傷腎則黑如衃血。五色各應五臟。五臟俱虛。五色並下。是皆血之為病也。愚謂帶之為病屬乎任。經之為病屬乎沖。而經色之分。
又當以紅紫辨寒熱。濃淡分虛實。鮮敗分新久。六法合觀。則紅紫濃淡鮮敗之變。皆可交推以解。而其寒熱虛實新久之變。亦可錯綜而知。第色雖屬望。而理不容觀。其將因問而得歟。醫為司命。尚其毋忽。
白話文:
[月經診斷方法總綱]
《黃帝內經》提到,女子到了十四歲左右,生殖系統成熟,任脈通暢,太衝脈旺盛,月經開始按時來潮,因此具備生育能力。然而,到了四十九歲左右,任脈功能衰退,太衝脈也趨於衰弱,生殖機能衰退,月經停止,身體機能開始老化,失去生育能力。
在這裡,“天癸”指的是女性的生殖激素,“月事”指的是女性的月經。之所以稱月經為“月事”,因為它和月亮的週期相呼應;之所以稱月經為“月經”,因為它是每個月定期發生的生理現象。
後世醫學家認為,月經提前來臨可能是因為體內過熱,延遲來臨可能是因為體內過寒。但事實上,提前來臨可能是虛弱或實火導致,延遲來臨也可能有虛弱或實寒的原因。因此,對於月經提前或延遲的情況,不能單純使用寒性或熱性的治療方法。更何況有些人月經來臨時間不固定,或者有時閉經、有時正常,或者一年只來一次、或者逆向流動、或者月經量過多或過少等情況。
根據外貌和麪色進行診斷,是一種診斷方式。根據多數醫書的說法,月經按時來臨且量適中為健康狀態;月經顏色鮮紅且不凝結為正常;月經來臨時間不規律為虛弱;月經顏色混濁且凝結為疾病。月經量多且顏色濃厚表示血液充盈;月經量少且顏色淺淡表示血液衰弱;月經顏色深紅且帶有紫色表示體內有熱;月經顏色淺紅表示體虛。月經中夾帶黑色物質且不易溶解,多用阿膠和生薑治療,因為這表示下焦過寒;月經突然大量出血,表示血液流失過多,這是因為中焦虛弱;月經中出現鮮紅色的血塊或血條,多是由於血熱;月經中出現黑色物質且分散或聚集,則表示虛寒;月經中出現血塊表示氣滯;月經來臨時感到疼痛表示血液凝固;月經結束後仍感到疼痛表示體虛;月經即將來臨時感到疼痛表示實火。
非月經期間出血且持續不止,稱為漏下;突然大量出血且持續不斷,稱為崩中。如果月經像屋頂漏水或像豆漿一樣,前人認為這是因為病氣實且與濕氣有關。但我認為這是因為形體氣血虛弱,且受寒所致。然而,必須結合脈象和症狀,以及整體面貌,才能判斷虛實和寒熱。
對於五種崩漏的診斷,《王叔和脈經》認為:白崩形狀像鼻涕;紅崩形狀像紅色的津液;黃崩形狀像爛瓜;青崩形狀像藍色;黑崩形狀像凝固的血液。有人解釋道:五種顏色的帶下,肝臟受損會出現青色如泥;心臟受損會出現紅色如紅色津液;肺臟受損會出現白色如鼻涕;脾臟受損會出現黃色如爛瓜;腎臟受損會出現黑色如凝固的血液。五種顏色對應五臟,五臟虛弱時,五種顏色都會出現。這些都是血液相關的疾病。我認為帶下的疾病屬於任脈,月經的疾病屬於衝脈。而月經顏色的區分,應以紅色和紫色辨別寒熱,濃淡判斷虛實,新舊判斷病情進展。綜合以上六個方面,紅色、紫色、濃淡、新舊的變化都可互相參考理解。而寒熱、虛實、新舊的變化也可從中推敲得知。雖然顏色屬於觀察範疇,但其中的道理卻不能僅憑肉眼觀察。醫生應該透過詢問病人來瞭解病情。醫生作為生命的守護者,切勿輕忽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