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宏

《望診遵經》~ 卷下 (1)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

1. 卷下

2. 目分臟腑部位

凡觀氣色,當視精明。精明者,目也,五臟六腑之精也,營衛魂魄之所常營,神氣之所生也,心之使也,肝之官也,宗脈之所聚也,陰陽之所會也,氣之清明者也。《靈樞》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

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併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夫筋骨血氣肌肉者,五臟之所屬也。是故以眼分五臟:血絡屬心,黑珠屬肝,白珠屬肺,瞳子屬腎,約束屬脾。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內者,少陽病;從內眥始者,陽蹺病。

瞳子黑眼,法於陰;白眼赤脈,法於陽。陰陽合傳而精明也。此臟腑之部,陰陽之分也。由是而觀,有形焉,有容焉,有氣焉,有色焉。分而論之,所以明其理;合而診之,所以通其變。形也,容也,氣也,色也,無往而非臟腑之徵,亦無往而非陰陽之理也。臟腑陰陽,形容氣色。

有諸中,形諸外,要皆以神為本也。寤則神棲於目,寐則神處於心。神也者,視瞻平正,黑白分明,容色精爽,光彩清瑩,朗朗然,不可須臾離也。神之昭著於目者蓋如此。至若目之五輪,睛之八廓,名雖附於羲黃,實則乖夫體用。殊不知眼科診目之法,當遵聖人診目之法。

若附會聖人之法以立法,則附會聖人之法即非法。然則求眼科之法者,其知所以法乎?

白話文:

【眼睛反映臟腑狀態】

談到觀察氣色,我們應當關注眼睛的精明度。所謂精明,指的是眼睛,這是五臟六腑精華的集中地,是營養、衛氣、魂魄經常活動的地方,是神氣的源頭,也是心臟的使者和肝臟的功能表現,是多條重要脈絡的匯聚點,是陰陽能量交匯之處,同時也是最能顯示一個人氣質清澈明亮的部分。

根據《靈樞》的記載,五臟六腑的精華氣息都向上匯聚到眼睛,形成了眼睛的精華,其中眼眶的精華形成了眼球,骨骼的精華形成了瞳孔,肌肉的精華形成了眼瞼,血液的精華形成了血管網絡,而眼眶中的氣息精華則形成了眼白。

肌肉的精華形成了眼睛的約束力,包裹並收縮著筋骨、血液和氣息的精華,與脈絡共同形成連接,向上連接到腦部,向後延伸到頸部。肌肉、骨骼、血液和氣息,這些都是五臟所關聯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眼睛來區分五臟:血管網絡反映心臟狀態,黑色的眼球反映肝臟狀況,白色的眼球反映肺部健康,瞳孔反映腎臟功能,眼睛的約束力反映脾臟的活力。紅色的血管如果從上方延伸下來,可能是太陽經的問題;如果從下方延伸上來,可能是陽明經的問題;如果從外側延伸到內側,可能是少陽經的問題;如果從內側開始擴散,可能是陽蹺經的問題。

瞳孔和黑色的眼球遵循陰的規律,而眼白和紅色的血管則遵循陽的規律。陰陽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成了眼睛的精明。這就是臟腑的分佈以及陰陽的區別。由此看來,眼睛不僅有形態,也有表情,有氣息,還有色彩。分別討論這些特徵,我們能夠更清楚地理解其道理;綜合診斷,我們能更好地理解其變化。形態、表情、氣息和色彩,無一不反映著臟腑的徵兆,也無一不符合陰陽的原則。臟腑和陰陽,以及形態、表情、氣息和色彩,這些都是相輔相成的。

內在的狀態會在外在表現出來,關鍵是以精神為根本。清醒時,精神集中在眼睛;睡覺時,精神停留在心臟。精神,使得視線平穩正直,黑白分明,容光煥發,神采奕奕,清亮明亮,一刻也不能離開。精神在眼睛上的顯現就是如此明顯。至於眼睛的五個部分,以及瞳孔的八個區域,雖然名字源自古代,但實際上與身體機能的運作並不一定相符。很多人不知道,對眼睛的診斷應該遵循古人的方法。

如果只是簡單套用古人的方法來制定診斷標準,那麼這種方法本身就可能不正確。那麼,尋找眼部診斷方法的人,是否知道該如何正確應用這些方法呢?

3. 眼目形容提綱

診目形容之法。相士觀人賢否,宜識其常。醫家論病吉凶,當明其變。用是考古參今,刪繁就簡,約而言之,其大綱有四。以形象察氣質,以開闔分陰陽,以目瞼辨虛實,以眼珠決死生。四者既明,而合之氣色,參之病情,庶乎其可見矣。以形象言之,目者,肝之外候也。目大者肝大。

目小者肝小。目深者肝堅。目露者肝脆。目高者肝高。目下者肝下。目偏傾者肝偏傾。目端正者肝端正。此形象之變,氣質之常也。以開闔言之,瞋目者,陽證也。瞑目者,陰證也。目不合者,氣留於陽。目不開者,氣留於陰。目綱筋急而不合者,太陽陽明之筋寒。目綱筋縱而不開者,

太陽陽明之筋熱。目圓者陽氣絕。目小者陰氣亡。口眼喎斜者,陽明中風。口目動作者,陽明將絕。昏睡露睛者,陰陽俱不足也。此開闔之變,陰陽之分也。以目瞼言之,上瞼屬脾,下瞼屬胃。瞼動遲者脾動遲。瞼動速者脾動速。上瞼氣壅者,脾衰於內。下瞼微腫者,水聚於中。

目胞腫痛者邪氣實。目眶陷下者正氣虛。此目瞼之變,虛實之辨也。以眼珠言之,目腫脹者為實。目陷下者為虛。上視者太陽不足。下視者宗氣虧虛。斜視者,少陽已絕。直視者,少陰已終。目轉目運者,陰經之絕證。目睘戴眼者,陽經之死候也。此眼珠之變,死生之異也。

蓋察目之形容者,所以辨其臟腑經絡也。觀目之氣色者,所以辨其寒熱虛實也。合形容氣色以觀之,參聲音脈症以辨之。分其臟腑經絡,以審其寒熱虛實,庶乎知病之所,而無泛治之虞。不則寒熱虛實雖明,而臟腑經絡未達,其猶風馬牛不相及歟。

白話文:

【眼目形容提綱】

要掌握觀察眼睛形態的方法,就像面相師能從外貌判斷一個人的賢愚,醫生也應懂得從眼睛的變化來預測疾病的兇吉。基於此,我們將古人的智慧與現代知識結合,去繁存簡,總結出四個重點:從眼睛的形狀來瞭解患者的體質,從眼睛開閉的情況來區分陰陽,從眼皮來辨別虛實,從眼球來判斷生死。一旦掌握了這四點,再結合面色和病情進行綜合分析,就能更準確地判斷疾病。

從形狀來看,眼睛是肝臟健康的反映。眼睛大的人肝臟較大;眼睛小的人肝臟較小;眼睛深陷的人肝臟較堅韌;眼睛凸出的人肝臟較脆弱;眼睛位置高的肝臟位置高;眼睛位置低的肝臟位置低;眼睛傾斜的人肝臟傾斜;眼睛端正的人肝臟正常。這些都是形狀和體質的基本關係。

從眼睛的開閉來看,瞪眼表示陽性症狀;閉眼表示陰性症狀;眼睛不能閉合是因為陽氣過剩;眼睛無法打開是因為陰氣過盛;眼睛周圍肌肉緊張且不能閉合,代表太陽經和陽明經的肌肉受寒;眼睛周圍肌肉鬆弛且不能打開,表示太陽經和陽明經的肌肉受熱;眼球突出的人陽氣耗盡;眼球縮小的人陰氣消散;口眼歪斜的人可能是陽明經中風;口眼抽搐的人可能陽明經即將衰竭;昏睡時眼球露出,表示陰陽兩氣均不足。這些都是眼睛開閉的變化,以及陰陽的區分。

從眼皮來看,上眼皮與脾臟相關,下眼皮與胃部相關。眼皮運動緩慢表示脾臟活動緩慢;眼皮運動快速表示脾臟活動快速;上眼皮腫脹表示脾臟內部功能衰退;下眼皮輕微腫脹表示體內水分積聚;眼瞼腫痛表示邪氣旺盛;眼眶凹陷表示正氣虛弱。這些都是眼皮的變化,以及虛實的辨別。

從眼球來看,眼球腫脹表示實證;眼球凹陷表示虛證;向上看錶示太陽經氣血不足;向下看錶示宗氣(人體生命的根本)虛弱;斜眼看錶示少陽經氣血耗盡;直眼看錶示少陰經氣血耗盡;眼球不停轉動表示陰經氣血耗盡;眼球上翻表示陽經氣血耗盡。這些都是眼球的變化,以及生死的差異。

總之,觀察眼睛的形態是為了辨別臟腑和經絡的健康狀況。觀察眼睛的面色是為了辨別寒熱和虛實。將形態和麪色結合起來觀察,再輔以聲音、脈象和症狀來辨別,就能清楚地瞭解各個臟腑和經絡的寒熱虛實情況,這樣才能確定疾病的真正原因,避免盲目治療。否則,即使明白寒熱虛實,但如果不清楚臟腑和經絡的關聯,那就像風馬牛不相及,無法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