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宏

《望診遵經》~ 卷下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3)

1. 尺膚望法提綱

嘗謂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故謂之寸。從尺澤至高骨。卻行一尺。故謂之尺。尺膚者。尺澤至高骨之膚也。蓋氣口為肺之脈。皮膚為肺之合。脈行膚內。膚在脈外。故視膚而有取乎尺也。其視之之法有六。曰緩、曰急、曰滑、曰澀、曰賁而起、曰減而少氣。夫緩者尺膚縱緩不急也。

急者尺膚緊急不緩也。滑則不澀。而有流利之容。澀則不滑。而有蹇滯之貌。賁而起者。沸起之狀。減而少氣者。損少之形。蓋緩則為熱。急則為寒。滑屬陽而氣淖澤。澀屬陰而血凝泣。賁而起者。太過為實。減而少氣者。不及為虛。六者合觀。變在其中矣。經曰。脈急者。

白話文:

古人認為,從魚際穴到高骨,距離一寸,故稱為「寸」。從尺澤穴到高骨,距離一尺,故稱為「尺」。「尺膚」指的是尺澤穴到高骨的皮膚。

因為氣口是肺經的脈絡,皮膚是肺經的合穴,脈絡在皮膚內,皮膚在脈絡外,所以觀察皮膚可以推斷肺經的狀況,這就是「視膚而有取乎尺」的道理。

觀察皮膚的方法有六種:緩、急、滑、澀、賁而起、減而少氣。

  • :尺膚鬆弛不緊。
  • :尺膚緊繃不鬆。
  • :皮膚不澀,感覺滑利。
  • :皮膚不滑,感覺阻滯。
  • 賁而起:皮膚浮腫,呈現鼓起狀態。
  • 減而少氣:皮膚薄弱,感覺氣息不足。

一般來說:

  • 代表熱證。
  • 代表寒證。
  • 屬陽,氣血潤澤。
  • 屬陰,血氣凝滯。
  • 賁而起代表實證,氣血過盛。
  • 減而少氣代表虛證,氣血不足。

綜合六種觀察方法,就能判斷出肺經的病變情況。

經書上說:「脈急者……」

尺之皮膚亦急。脈緩者。尺之皮膚亦緩。脈滑者。尺之皮膚亦滑。脈澀者。尺之皮膚亦澀。脈大者。尺之皮膚亦賁而起。脈小者。尺之皮膚亦減而少氣。然則色脈皮膚。皆當相應也。合而觀之。亦可推其順逆焉。千金云。風病則滑。痹病則澀。氣血盛。則尺之肉豐盛。氣血虛。

則尺之肉虧竭。此亦診尺之要也。論疾診尺篇曰。尺膚滑。其淖澤者。風也。尺肉弱者。解㑊。安臥脫肉者。寒熱不治。尺膚滑而澤脂者。風也。尺膚澀者。風痹也。尺膚粗如枯魚之鱗者。水泆飲也。尺澀脈滑。謂之多汗。尺寒脈細。謂之後泄。尺粗常熱者。謂之熱中。尺堅大。

白話文:

手腕的皮膚緊繃,脈搏就緩慢;手腕的皮膚鬆弛,脈搏就緩和;脈搏滑利,手腕的皮膚也滑利;脈搏澀滯,手腕的皮膚也澀滯;脈搏強勁,手腕的皮膚就鼓起;脈搏微弱,手腕的皮膚就凹陷且無力。因此,面色、脈象、皮膚都應該互相呼應,綜合觀察才能判斷病情發展趨勢。千金方說,風病則脈搏滑利,痹病則脈搏澀滯;氣血充盈,手腕的肉就豐滿;氣血虛弱,手腕的肉就消瘦。這也是診斷手腕的重要依據。《論疾診尺篇》說,手腕皮膚滑利且潤澤,是風邪入侵;手腕肌肉薄弱,是脾胃虛弱;安臥時身體消瘦,是寒熱病久治不愈;手腕皮膚滑利且油膩,是風邪入侵;手腕皮膚澀滯,是風寒痹病;手腕皮膚粗糙,像枯魚的鱗片一樣,是水飲停滯;手腕皮膚澀滯而脈搏滑利,是多汗;手腕皮膚冰冷而脈搏細弱,是後泄;手腕皮膚粗糙且經常發熱,是熱邪內傷;手腕皮膚堅硬而膨大,是濕熱內蘊。

脈小甚少。氣悗有加。立死。是又診尺膚以參脈證。參脈證以決死生矣。至若尺之部位。手之寒溫。因切而知者。容後續述。

白話文:

脈搏微弱且很少,氣短加重,立刻就會死亡。這又是通過診察病人的手腕皮膚來參考脈象和症狀,再綜合分析這些信息來決定生死的情況了。至於測量腕部的位置、手掌的冷熱等方法,則會在後續的內容中進行說明。

2. 診皮望法提綱

嘗思診尺膚之法。可察皮之滑澀。診腠理之法。可察皮之粗細。然皮不僅觀尺膚。法不僅觀腠理。則夫周身之皮。當講周身之法。而尺膚腠理之診。亦宜比例而觀焉。何則。周身之皮。實由周身之脈以灌溉。周身之脈。當分周身之部以參觀。故經言。欲知皮部。以經脈為記。

夫皮者。肺之合也。筋骨在內為陰。皮膚在外為陽也。析而論之。如形充而皮膚寬緩者壽。形充而皮膚緊急者夭。皮與肉相裹則壽。皮與肉不相裹則夭。薄皮弱肉者。不勝時之虛風。厚皮堅肉者。能勝時之虛風。皮虛者寒。皮實者熱。皮膚腫脹者。邪氣實。皮膚消減者。正氣虛。

皮膚腫痛者。病氣有餘。皮膚潰爛者。形氣不足。皮膚潤澤者。太陰氣盛。皮毛枯槁者。太陰氣衰。皮毛焦者。手太陰氣絕。皮膚著者。足太陰肉絕。皮聚毛落者。肺損。皮枯毛折者。肺絕。皮毛虛弱者。肺熱葉焦。皮膚頑痹者。癘風皮病。身冷膚硬者。脾不上下。皮膚薄著者。

白話文:

古人診斷疾病,除了觀察脈象之外,也注重觀察皮膚。診斷時,可以透過觀察皮膚的滑澀程度,判斷腠理的疏密,但這只是一個方面,全身的皮膚都需要全面觀察。因為皮膚是全身氣血運行的結果,氣血流通狀況會直接影響皮膚狀態。因此,診斷皮膚時,要結合經脈的走向,才能更準確地判斷病症。

皮膚是肺臟的表象,如同筋骨在內為陰,皮膚在外為陽。皮膚狀況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健康狀態,比如皮膚豐滿而鬆弛,則壽命長,皮膚豐滿而緊繃,則壽命短。皮膚與肌肉緊密相連則長壽,兩者分離則短壽。皮膚薄而肌肉弱,則無法抵抗外邪入侵;皮膚厚而肌肉堅實,則能抵禦外邪。皮膚虛弱,則容易感到寒冷;皮膚充實,則容易感到燥熱。皮膚腫脹,說明邪氣入侵;皮膚消瘦,說明正氣不足。

皮膚腫痛,說明疾病氣盛;皮膚潰爛,說明身體虛弱。皮膚潤澤,說明陰氣充足;皮膚枯燥,說明陰氣衰竭。皮膚焦黑,說明手太陰經氣絕;皮膚緊貼,說明足太陰經氣絕。皮膚緊縮毛髮脫落,說明肺臟受損;皮膚枯萎毛髮斷裂,說明肺臟衰竭;皮膚毛髮虛弱,說明肺臟熱盛而損傷。皮膚麻木僵硬,說明患有癘風引起的皮膚病。身體冰冷皮膚堅硬,說明脾臟運化功能失調。皮膚薄而緊貼,說明身體虛弱。

經脈空虛。皮膚不收。肌肉堅聚者。寒濕之證。皮膚空疏。三焦經絕者。血崩之徵。肌膚甲錯。兩目黯黑者。內有乾血。身皮甲錯。腹中急痛者。內生癰膿。皮膚潰而有瘍者。癘風也。皮膚脫若蛇皮者。癘風也。癘風遍身如癬者。脾病。癘風潰爛無膿者。血死。少年皮生黑斑者。

不吉。痘兒頭項皮赤者。多凶。凡腫脹。皮厚色蒼者。皆屬氣。皮薄色澤者。皆屬水。諸痛瘡瘍。斑疹麻痘。色赤而紅者順。青而黑者逆。諸病症。皮寒而燥者。陽不足。皮熱而燥者。陰不足。身澀而脈滑者死。身滑而脈澀者死。此皆皮部之診也。由是推而言之。則壽夭診於緩急。

白話文:

經脈空虛,皮膚鬆弛,肌肉緊縮,這是寒濕的症狀。皮膚疏鬆,三焦經氣衰竭,這是血崩的徵兆。肌膚粗糙,兩眼昏黑,內有乾血。身體皮膚粗糙,腹部劇痛,內生癰膿。皮膚潰爛有瘡,是癘風。皮膚脫落像蛇皮一樣,也是癘風。癘風遍布全身像癬一樣,是脾臟病。癘風潰爛沒有膿,是血虛。少年身上長黑斑,不吉。痘瘡頭頸皮膚發紅,多凶。凡是腫脹,皮膚厚實顏色蒼白,都屬於氣虛。皮膚薄弱顏色淡白,都屬於水腫。各種疼痛瘡瘍,斑疹麻疹痘瘡,顏色紅潤是順氣,青黑是逆氣。各種病症,皮膚寒冷乾燥是陽氣不足,皮膚發熱乾燥是陰氣不足。身體乾燥脈搏滑數,會死。身體濕滑脈搏沉澀,也會死。這些都是根據皮膚表現來診斷的。以此類推,就可以根據身體的緩急來推斷壽命長短。

強弱診於厚薄。消減腫脹。以診其虛實。潤澤枯槁。以診其盛衰。八者交參。則診視之法備。而皮膚之變詳。夫如是。按經絡而分內外陰陽。察部位而分上下左右。參伍以觀。錯綜以變。庶乎其有得歟。

白話文:

透過觀察皮膚的厚度和稀疏程度來判斷人體的強弱;通過減少腫脅的程度來評估身體的虛實;透過增加皮膚的滋潤度來辨別身體的盛衰。如果把這三種方法交叉使用,就能全面地瞭解皮膚的變化。這樣做可以根據經絡的不同區分出內部、外部以及陰陽兩方面的特徵,也可以根據位置不同區分出上、下、左、右等方向。綜合這些信息進行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病情。

3. 診肉望法提綱

經言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肉之大會為谷。肉之小會為谿。分肉之間。谿谷之會。以行營衛。以會大氣。聖人於此。不啻三致意焉。且脾胃屬土。其充在肌。故觀肌肉之消長。可知脾胃之盛衰。夫脾者。孤臟以灌四旁者也。胃者。五臟六腑所稟氣者也。診脈雖以胃氣為本。

觀形當以肌肉為先也。若夫形肉已脫。九候雖調。聖人不曰可生。而曰猶死。則是肌肉之消長。尤關胃氣之有無矣。診之之法。其可不講乎。析而言之。如形充而大肉䐃堅而有分者肉堅。肉堅則壽矣。形充而大肉無分理不堅者肉脆。肉脆則夭矣。肥而澤者。血氣有餘。肥而不澤者。

白話文:

經書上說,肝臟主導身體的筋膜,脾臟主導身體的肌肉。肌肉匯聚成大的部分稱為「谷」,匯聚成小的部分稱為「谿」。肌肉之間的縫隙,以及「谿」和「谷」的交匯處,是營氣和衛氣流動的地方,也是與天地之氣相通的地方。聖人對於這些道理,必定會反覆思考三遍。

而且,脾胃屬土,其精華充盈於肌肉。因此,觀察肌肉的消長,就可以知道脾胃的盛衰。脾臟是孤獨的臟器,卻滋養四肢百骸;胃臟是五臟六腑汲取精氣的地方。診脈雖然以胃氣為根本,但觀察身形,則應該以肌肉為先。

如果形體消瘦,肌肉已經鬆弛,即使九候脈象調和,聖人也並不說可以活,而是說已經等於死了。由此可見,肌肉的消長,與胃氣的存在與否息息相關。診斷肌肉,難道不重要嗎?

具體來說,如果形體飽滿,肌肉堅實有紋理,則稱為「肉堅」,肉堅的人長壽;如果形體飽滿,肌肉沒有紋理,也不堅實,則稱為「肉脆」,肉脆的人短命。肌肉豐滿而光澤潤澤,說明血氣充足;肌肉豐滿卻沒有光澤,說明血氣不足。

血有餘。氣不足。瘦而無澤者。血氣不足。瘦而澤者。血不足。氣有餘。肥者耐寒。瘦者耐熱。肉瘦削者脾虛。肉壅腫者脾實。肉蠕動者脾病熱。肉瞤瞤者脾中風。筋惕肉瞤者陽虛。食減肉消者意損。瘦削乾黑者。肉極之證。肉宛膲弱者。肉痿之徵。肉上粟起者。寒客皮膚。

肌膚不仁者。邪入絡脈。肌肉充盛者。形氣有餘。肌肉消減者。形氣不足。肥人肉如棉絮者。謂之無氣。婦人肌若魚鱗者。謂之帶下。骨痛肉枯者。寒勝其熱。爛肉腐肌者。熱勝其寒。疳病形容羸瘦者。症起腸胃之內。癉瘧肌肉消爍者。邪舍分肉之間。脫肉者死。破䐃者死。

大肉陷下。大骨枯槁者皆死。肌肉不滑澤。肉滿唇反者。肉先死。癘風割切不痛者。肉先死。肉痿軟。唇反。人中滿者。肉先死。此皆肌肉之診也。由是約而言之。當以堅脆診壽夭。以肥瘦診血氣。以有澤無澤診盛衰。以消減壅腫診虛實。八者交推。則診候之法備。而肌肉之證明。

白話文:

身體血氣失衡,會反映在肉體上。血氣過盛,人就會偏瘦但有光澤;血氣不足,則瘦且無光澤。肥胖的人耐寒,瘦弱的人耐熱。肉瘦削的人脾虛,肉腫脹的人脾實,肉蠕動的人脾熱,肉抽搐的人脾風,筋惕肉跳的人陽虛。食慾不振、肉體消瘦的人,可能心神受損。瘦削乾枯的人,肉體衰敗到極點。肉鬆軟無力,是肉痿的徵兆。皮膚上出現小疙瘩,是寒氣入侵皮膚的表現。

肌膚失去知覺,是邪氣入侵經絡的症狀。肌肉豐滿的人,體形健壯,氣血充足。肌肉消瘦的人,體形虛弱,氣血不足。肥胖的人如果肉質鬆軟像棉花一樣,說明氣虛。女性如果肌膚像魚鱗一樣,說明有帶下病。骨頭疼痛、肉體枯萎,是寒氣勝過熱氣的表現。肉體腐爛、肌膚潰瘍,是熱氣勝過寒氣的表現。疳病患者身形瘦弱,病症源於腸胃。瘧疾患者肌肉消瘦,邪氣藏在肌肉之間。肉體脫落或破裂,都會導致死亡。

肉體凹陷、骨骼枯槁,都是死亡的徵兆。肌肉不光滑有光澤,嘴唇反翹,說明肉體先於身體死亡。麻風病患者割切時不痛,也是肉體先於身體死亡的徵兆。肉體痿軟、嘴唇反翹、人中充盈,也都是肉體先於身體死亡的徵兆。這些都是通過觀察肌肉來判斷身體狀況的方法。

總而言之,觀察身體的堅脆程度可以判斷壽命長短,觀察肥瘦可以判斷血氣狀況,觀察光澤可以判斷身體盛衰,觀察消瘦腫脹可以判斷虛實。將這八個方面綜合起來,就可以掌握診斷身體狀況的方法,並且可以更準確地判斷肌肉的變化所代表的意義。

所謂肌者。四肢間附骨之肉也。䐃者。肘膝後如塊之肉也。曰谿曰谷。則以血之流注。如水之流注。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也。若夫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是又合脈以觀之。因症以辨之。審其順逆。而判其吉凶矣。大凡診法。皆當錯綜相參。

非獨診肌云爾。

白話文:

所說的「肌」是指四肢之間貼著骨骼的肌肉。「髃」指的是肘和膝後面像一團肉一樣的部分。「溪」「谷」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為血液在這裡流淌,就像水流淌在河川、山谷之中。如果人體外型肥胖但脈搏微弱,呼吸短促不夠深長就感到疲倦的人很危險;如果人體消瘦且脈搏強勁,胸部有很多氣的人會死亡。這又是要結合把脈來觀察,根據病症來分辨,仔細分析病情的好壞,才能判定病人的吉兇。一般來說,診斷方法都應該相互交叉參考,不只是看皮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