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診遵經》~ 卷上 (22)
卷上 (22)
1. 黃色主病條目
經云。黃赤為風。又云。黃赤為熱。夫黃者。脾胃之色。亦濕土之色也。六部十法。咸可交推。五色四時。皆當參究者也。如一身盡疼。發熱。身色如熏黃者。濕家之為病也。面黃發熱。身重體痛者。濕在表也。面黃潤而微者。濕熱也。濕家病。身上疼痛。發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
其脈大。自能飲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也。黃而昏滯者。寒濕也。身痛。面色微黃。齒垢黃。爪甲上黃者。黃疸也。黃如梔子者。黃疸也。風濕相搏。食谷即眩。穀氣不消。胃中苦濁。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被其寒。熱流膀胱。身體盡黃者。谷疸也。黃而昏黑者。
女勞酒疸也。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齏狀。大便正黑。皮膚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者。黑疸也。疸病面紅黃。口渴。尿赤色亮。身熱者。陽黃也。疸病口不渴。面色暗黃。身冷如冰者。陰黃也。疸病面黑黃。作渴腹脹者。難治也。兒生遍體面目皆黃。其色如金者。苔黃也。
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沉。小便不利者。里水也。唇黃者。脾病也。色萎黃者。脾虛也。鼻端色黃。腠理開。汗大泄。體癢淫淫如鼠走者。肌痹不已。復感於邪。內合於脾也。風氣二池如黃土者。脾傷也。色薄微黃。不嗜食。身體怠惰。四肢不欲動。多汗惡風。鼻上色黃者。脾風也。
面黃身體不仁。不能行步。飲食失味。夢寐倒錯。與亡人相隨者。脾風發也。面黃腹大。喜痢者。脾癇也。癇發麵黃腹滿。吐利酸臭。時時發搐者。食癇也。色黃而肉濡動者。脾熱也。面黃目赤。季脅痛滿者。脾熱也。喜欠善嚏。清涕出。發熱色黃者。中寒也。黃而兼白者。
脾胃虛寒也。黃而兼青者。脾虛泄瀉也。黃白無澤者。脾肺氣虛也。黃而枯癯者。胃病虛熱也。黃而色淡者。胃病虛寒也。腹脹食少。精神倦怠。面黃肌瘦者。虛脹也。黃而虛腫食少者。虛極也。色蒼黃。腹筋起。腹脹身皆大。大與膚脹等者。鼓脹也。面黃大便黑。喜忘如狂者。
內有蓄血也。凡面黃者。知其大便難也。一黃一白如蟹爪路者。食積也。安臥色黃。脈小而澀者。不嗜食也。小兒面黃腫者。積證也。面色青黃。肌肉消瘦。皮毛憔悴。眼睛發䀽。腹堅且大。青筋暴露者。疳病之證也。面色乍黃乍白者。疳積也。面黃羸瘦。毛髮作穗。鼻癢者。
腦疳也。脊骨如鋸。拍背如鼓。面黃瘦者。脊疳也。項內有核。便利膿血。羸瘦面黃發熱者。無辜疳也。腹脹筋青。面色萎黃。毛焦骨立。好食泥土。乳食不消。身有瘡疥者。脾疳也。腹大頭細。黃瘦者。丁奚疳也。身瘦面黃。有瘡疥。或瀉青黃白色。或如垢膩如爛泥者。疳瀉也。
身熱腹大。昏睡面黃。四肢無力。鼻爛汁臭。齒齦生瘡。或下利黑血者。小兒疳䘌。腹中有蟲也。面目青黃。力乏身痛。唇舌焦乾。眉發脫落。腹中切痛。或如蟲齧。或如蟲行者。蟲疰也。腹中塊起。按之不見。腫聚往來。痛無休止。五更心嘈。牙關強硬。嘔吐涎沫清水。面色青黃。
白話文:
黃色主病條目
經書記載,黃色與赤色都可能代表風邪,也可能代表熱邪。黃色是脾胃的顏色,也是濕土的顏色。六經、十法可以互相參照推論,五色與四季也都要仔細研究。例如,全身疼痛、發熱、膚色像熏黃一樣,這是濕邪引起的疾病。面色發黃發熱、身體沉重疼痛,是濕邪在表面的症狀。面色發黃潤澤而略微泛黃,是濕熱。濕邪引起的疾病,症狀有全身疼痛、發熱、面色發黃、呼吸困難、頭痛、鼻塞、煩躁。脈象洪大,但還能正常飲食,腹部舒適無病,病症在頭部的寒濕,所以鼻塞。面色發黃而晦暗,是寒濕。身體疼痛、面色微黃、牙齒有黃垢、指甲發黃,是黃疸。顏色像梔子花一樣黃,也是黃疸。風濕互相搏結,吃東西就頭暈目眩,食物的氣機不能消化,胃中苦濁,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部受寒,熱邪流注膀胱,全身發黃,這是谷疸。面色發黃而晦暗,是酒疸(女性勞累引起的黃疸)。眼睛青黑、面色發黑,心中感覺像吃了蒜泥一樣,大便發黑,皮膚麻木不仁,脈象浮弱,顏色雖然發黑但略帶黃色,這是黑疸。黃疸病症面色紅黃、口渴、尿液顏色鮮紅、身體發熱,是陽黃。黃疸病症口不渴、面色暗黃、身體冰冷如冰,是陰黃。黃疸病症面色黑黃、口渴、腹脹,這是難治的。嬰兒出生後全身及臉部都發黃,顏色像黃金一樣,是胎黃。
全身面目腫脹發黃,脈象沉細,小便不利,是水腫。嘴唇發黃,是脾臟有病。面色萎黃,是脾虛。鼻尖發黃,皮膚腠理疏鬆,出汗很多,身體瘙癢,像老鼠在身上跑一樣,這是肌膚痹痛久治不愈,再次感受外邪,與脾臟相關。風邪侵犯經絡,經絡顏色像黃土一樣,是脾臟受損。面色略微發黃,不愛吃東西,身體疲倦,四肢不想動,多汗怕風,鼻子上發黃,是脾風。面色發黃,身體麻木不仁,不能行走,飲食無味,睡眠顛倒,感覺與死人在一起,是脾風發作。面色發黃,腹部膨大,喜歡腹瀉,是脾臟引起的癇證。癇證發作時面色發黃,腹部脹滿,嘔吐酸臭的物質,經常抽搐,是飲食引起的癇證。面色發黃,肌肉柔軟而跳動,是脾熱。面色發黃,眼睛紅赤,脅肋部疼痛脹滿,是脾熱。喜歡打哈欠、噴嚏,流出清鼻涕,發熱、面色發黃,是體內陽氣不足。面色發黃又夾雜白色,是脾胃虛寒。面色發黃又夾雜青色,是脾虛導致腹瀉。面色發黃發白而沒有光澤,是脾肺氣虛。面色發黃而消瘦,是胃病虛熱。面色發黃而顏色淡薄,是胃病虛寒。腹部脹滿,食慾不振,精神倦怠,面色發黃,肌肉消瘦,是虛脹。面色發黃,虛腫,食慾不振,是虛弱到極點。面色蒼黃,腹部肌肉隆起,腹部脹滿,全身腫大,與水腫相似,是鼓脹。面色發黃,大便黑色,健忘如狂,是體內有瘀血。凡是面色發黃的人,都知道大便乾燥。面色發黃發白,像螃蟹腳印一樣,是食物積滯。安靜臥床時面色發黃,脈象細小而澀滯,是不愛吃東西。小兒面色發黃腫脹,是積證。面色青黃,肌肉消瘦,皮毛憔悴,眼睛凹陷,腹部堅硬而膨大,青筋暴露,是疳病。面色時而發黃時而發白,是疳積。面色發黃消瘦,頭髮蓬亂,鼻子癢,是腦疳。脊椎骨像鋸齒一樣,拍背部像擊鼓一樣,面色發黃消瘦,是脊疳。項部有腫塊,大便排出膿血,消瘦,面色發黃發熱,是無辜疳。腹部脹滿,青筋暴露,面色萎黃,頭髮焦枯,骨骼突出,喜歡吃泥土,乳食消化不良,身上長瘡疥,是脾疳。腹部膨大,頭部瘦小,面色發黃消瘦,是丁奚疳。身體消瘦,面色發黃,長瘡疥,或者腹瀉排出青黃白色或像垢膩一樣的物質,像爛泥一樣,是疳瀉。
身體發熱,腹部膨大,昏睡,面色發黃,四肢無力,鼻子潰爛流出臭液,牙齦上長瘡,或者腹瀉排出黑色血液,是小兒疳積,腹中有蟲。面目青黃,體力衰弱,身體疼痛,嘴唇舌頭乾燥焦枯,眉毛頭髮脫落,腹部絞痛,像蟲子咬一樣,或者像蟲子在爬動一樣,是蟲積。腹部有腫塊,按壓時感覺不到,腫塊來回移動,疼痛不止,五更時胃中嘈雜,牙關緊閉,嘔吐涎沫和清水,面色青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