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宏

《望診遵經》~ 卷下 (3)

回本書目錄

卷下 (3)

1. 眼目氣色條目

既述目色之提綱。當集目色之條目。謹按金匱要略云。目色青為痛。色黑為勞。色赤為風。色黃者便難。色鮮明者有留飲。此固目色之要略也。然析而論之。又各不同。如白珠色赤者風也。目赤從內眥始者。陰陽二蹺之病也。目色淡紅者。虛熱也。傷寒厥逆。目脈赤。睛不慧者。

熱多厥少也。面赤目脈赤。獨頭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也。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則悸而驚也。病者脈數無熱。汗出微煩。默默但欲臥。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七八日四眥黑。若能食者。內癰之膿已成也。眼如醉眼而含淚。發熱腮赤。

指梢冷者。痘疹也。傷寒目眥紅者。將發疹瘍之兆也。疳病上攻於眼。時癢赤爛。眼胞腫疼。白睛起膜。大時流淚。閉目羞明者。眼疳也。白珠色鮮明者。有留飲也。眼白失色者。膽蒸也。目色及目眥胬肉。爪甲俱白者。血虧也。目下有臥蠶。面目鮮澤。脈伏者。病水而消渴也。

面赤目白者。憂恚思慮。心氣內索也。面黑目白者。腎氣內傷。病因留積也。肝先病。目則為之無色。肝前死。目則為之脫精者。神氣先衰也。白珠色青者痛也。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者。陰毒也。面黃目青者。風入胃。膽氣泄也。面目爪甲皆青。眼生眵淚。搖頭揉目。

眼澀難睜。腹大筋青。羸瘦煩渴。糞青如苔者。肝疳也。白珠色黃者。小便難也。面赤目黃者。心主所生病也。目黃善笑者。心所生病也。肥人目黃者。風熱在陽明也。傷寒發汗已。身目為黃者。寒濕在裡不解也。尺脈浮。目睛暈黃者。衄未止也。目暈黃。去而慧了者。知衄今止也。

外感目色若赤若黃者。邪已傳裡也。白睛淡黃者。脾虛泄利也。目黃如金者。將發黃也。目黃且濁如煙燻者。黃疸濕甚也。目老黃色者。濕熱也。黃如橘明者。黃疸濕熱也。面黃、目黃、溺黃、齒垢黃、爪甲上黃者。黃疸也。目黃白目胞腫者。谷疸也。目淡黃色者。積聚也。

目黃青紫脈芤者。瘀血在胸中也。婦人眉低眼皺。目色微黃。其脈陰搏陽別者。妊子也。病人目黃而大煩。脈不和者。其病為進。以其邪勝也。黑珠純是黃色者。凶證也。白珠色黑者。勞也。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肌膚甲錯。兩目黯黑者。內有乾血也。目黑頰赤者。

痰也。目黑麵黃者。四肢痿痹也。面白目黑者。榮華已去。血脈空索也。瞳子內不見黑瑩。或紅紫。或青白者。血貫瞳仁。目病而人不久也。瞳仁變綠者。綠水灌瞳仁。難治之症也。瞳黃唇白。面紅中有青點者。中風之先兆也。瞳仁或微黃。或淡白者。腎虛也。瞳仁或散大。

或集小者。皆腎虛也。瞳仁散大。左右不均者。中風極險之證也。病者瞳仁漸散漸大。不能舒縮。視一物見兩形。手足搖顫。面色青白。身出冷汗。二便遺泄。不省人事者。死證也。瞳仁無光彩。發黃者。腎氣不足也。晚視不見。瞳子如金色者。名曰黃風。不治之證也。瞳仁黑減。

或停滯不活者。目將壞也。目無精光。牙齒黑者。瘰癧不治之候也。目無精華者。腎精枯涸也。羸瘦氣少無力。身無膏澤。眼無精光。立不能定。身體苦癢者。精極也。眼目青盲者。精不灌目也。目無神者。壽促之徵也。目無光者。命絕之候也。目光晦暗者。此為神短。病死之候也。

目光清瑩。了了分明者。此為神足。不病之候也。若夫寒熱瘰癧。反其目視之。中有赤脈。上下貫瞳子。見一脈。一歲死。見一脈半。一歲半死。見二脈。二歲死。見二脈半。二歲半死。見三脈。三歲死。其赤脈不下貫瞳子者。可治也。此皆目之氣色也。

2. 望舌診法提綱

蓋聞道原於天。而具於心。心者生之本。形之君。至虛至靈。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其竅開於舌。其經通於舌。舌者心之外候也。是以望舌。而可測其臟腑經絡寒熱虛實也。約而言之。大綱有五。一曰形容。二曰氣色。三曰苔垢。四曰津液。五曰部位。五者分論。則其體明。

五者合觀。則其用達矣。由是察其形容。舌常有刺也。無刺者。氣衰也。刺大刺多者。邪氣實。刺微刺少者。正氣虛。舌常無紋也。有紋者。血衰也。紋少紋淺者。衰之微。紋多紋深者。衰之甚。舌腫者。病在血。舌痿者。病在肉。舌偏斜者。病在經。舌缺陷者。病在臟。舌戰動者。

病在脾。舌縱舌縮者。病在心。舌裂舌爛者。病在脈。舌捲舌短者。心肝之證候。舌強舌硬者。心脾之病形。弄舌者。太陰之形症。齧舌者。少陰之氣逆。諸太過者病在外。諸不及者病在內。此皆形容之目也。由是觀其氣色。舌赤者。心之正色也。深赤者為太過。淡紅者為不及。

深而紫者。血分熱。淡而白者。氣分寒。深青者。瘀血疼痛。淡黑者。氣血虛寒。深赤而黑者。熱極。淡白而青者。寒深。諸色淺者正虛。諸色深者邪實。明潤而有血色者生。枯暗而無血色者死。此皆氣色之目也。由是視其苔垢。舌常有苔也。無苔者虛也。苔垢薄者。形氣不足。

苔垢厚者。病氣有餘。白苔者病在表。黃苔者病在裡。灰黑苔者。病在少陰。苔色由白而黃。由黃而黑者。病日進。苔色由黑而黃。由黃而白者。病日退。此皆苔垢之目也。由是審其津液。滋潤者其常。滑澀者其變。滑為寒。寒有上下內外之辨。澀為熱。熱有表裡虛實之分。

此皆津液之目也。由是分其部位。手少陰通舌本。足少陰挾舌本。足厥陰絡舌本。足太陰連舌本。散舌下。舌本在下。舌尖在上。舌中為內。舌邊為外。左病者應在左。右病者應在右。而凡形容之變。氣色之殊。與夫苔垢之分。津液之辨。皆可以是推之。此部位之目也。夫然後舉夫五者之大綱。

以參究五者之細目以合觀。化而裁之。推而行之。其理無窮。其用不盡矣。雖然五者之用。固在通變。而五者之變。又在求神。神也者。靈動精爽。紅活鮮明。得之則生。失之則死。變化不可離。斯須不可去者也。是又五法之本也。他如諸書之條目。選錄於後篇。學者合五法而察之。

參四診而治之。庶乎其不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