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宏

《望診遵經》~ 卷上 (16)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6)

1. 氣色脈象合參

既講聲音合參之旨,當明脈象合參之診。靈樞曰:「色脈形肉,不得相失。色青者其脈弦,赤者其脈鉤,黃者其脈代,白者其脈毛,黑者其脈石。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其相勝之脈,則死矣;得其相生之脈,則病已矣。」夫所謂相勝相生者,何也?脈勝色,色勝脈,謂之相勝;

脈生色,色生脈,謂之相生。五色五脈,合之五行生剋,可類推也。假令色青,其脈當弦,今見青色而不得弦脈,反得毛脈者,脈勝色也;得代脈者,色勝脈也,此相勝之謂也。得石脈者,脈生色也;得鉤脈者,色生脈也,此相生之謂也。脈鑑云:「色克脈者其死速,脈克色者其死遲;

色生脈者其愈速,脈生色者其愈遲。」然以余觀之,五脈有微甚,五色有淺深,五病有虛實,承製之理,由是而窺;剝復之機,由是而測。約而言之,相勝者死,相生者生,相應而無過不及者平,相應而有過不及者病。臟病多相勝,腑病多相生。太過屬乎腑,不及屬乎臟,臟腑相乘,

可由是而推也。此皆色脈合參之旨也。

白話文:

既然已經討論了聲音與其他症狀一同判斷的原則,接下來就應該明白脈象和其他症狀一同診斷的重要性。根據《靈樞》一書所述:「面色、脈象、形體和肌肉,這四者之間應相互配合,不能脫節。面色青的人,他的脈象應該是弦脈;面色紅的人,脈象應為鉤脈;面色黃的人,脈象應為緩脈;面色白的人,脈象應為浮脈;面色黑的人,脈象應為沉脈。如果只看到相應的面色卻找不到相應的脈象,反而找到相剋的脈象,那麼此人病情危急;如果找到相生的脈象,那麼病情有望康復。」

這裡所說的「相剋」和「相生」,指的是什麼呢?脈象剋面色,面色剋脈象,稱之為「相剋」;脈象生面色,面色生脈象,稱之為「相生」。五種面色和五種脈象,結合五行的生剋關係,可以進行類比推斷。例如,面色青的人,脈象應為弦脈,如果看到面色青卻找不到弦脈,反而找到浮脈,那就是脈象剋面色;如果找到緩脈,那就是面色剋脈象,這就是所謂的「相剋」。如果找到沉脈,那就是脈象生面色;如果找到鉤脈,那就是面色生脈象,這就是所謂的「相生」。《脈鑑》一書中提到:「面色剋脈象的人病情危急且快速;脈象剋面色的人病情危急但較慢;面色生脈象的人病情恢復快;脈象生面色的人病情恢復慢。」

然而,以我的觀察,五種脈象有強弱之分,五種面色有深淺之別,疾病也有虛實之差,由此可以窺探到疾病承受制約的原理;病情的好轉或惡化,也可以從這裡測量出來。總結來說,「相剋」的狀況下病人可能死亡,「相生」的狀況下病人有望生存,顏色和脈象相對應且不過度也不不足的情況下,病人身體健康;顏色和脈象相對應但過度或不足的情況下,病人患有疾病。臟器的疾病多屬於「相剋」的情況,腑器的疾病多屬於「相生」的情況。過度的情況通常出現在腑器,不足的情況通常出現在臟器,臟器和腑器互相影響,這些都可以從這裡推斷出來。這些都是面色和脈象一同診斷的原則。

2. 氣色病症合參

既講脈象合參之旨,當明病症合參之診。 《十六難》曰:「假令得肝脈,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其內證臍左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滿閉、淋溲便難、轉筋;有是者肝也,無是者非也。假令得心脈,其外證面赤、口乾善笑,其內證臍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煩心、心痛、掌中熱而啘;有是者心也,無是者非也。假令得脾脈,其外證面黃、善噫、善思、善味,其內證當臍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脹滿、食不消、體重、節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無是者非也。假令得肺脈,其外證面白、善嚏、悲愁不樂、欲哭,其內證臍右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灑淅寒熱;有是者肺也,無是者非也。假令得腎脈,其外證面黑、善恐、善欠,其內證臍下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氣、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脛寒而逆;有是者腎也,無是者非也。 此皆相參之法也。由是而參之五官,五官其應也;參之五體,五體其應也;參之情志形容、聲音臭味,與夫毛髮皮肉、經絡筋骨,皆其應也。蓋應者常也,不應者變也,知其常變,則知其病症矣;知其病症,則知其生克矣。假如色青而得腎證,水生木也;色青而得心證,木生火也,此相生之謂也。又如色青而得肺證,金剋木也;色青而得脾證,木剋土也,此相剋之謂也。 凡相生者順,相剋者逆。色生病者為虛邪,病生色者為實邪,色剋病者為賊邪,病剋色者為微邪,色病相應者為正邪。太過者病在腑,不及者病在臟。臟腑相乘,可由是而推也。然病症有三因,氣色有十法,又當因診以通其變焉。時日支幹、孤虛旺相,亦可按法而合參矣。 由是而參之四時氣候有異也;參之五方風土有殊也;參之氣質強弱不齊也;參之老少盛衰不等也;參之形志苦樂不均也。而況居移氣,養移體,合乎七情六淫以為病,故見於形色,發於聲音,顯於症候,應於脈息者,遂千變萬化,種種不同。夫千變萬化,種種不同,而究不能出乎四診之範圍者何哉?蓋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有諸內,必形諸外;隱於此,必顯於彼。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一本而萬殊,萬殊而一本也。

白話文:

既然已瞭解脈象與其它症狀一同判讀的重要性,我們就應該進一步明白病症也需要和其它狀況一併考量。

《十六難》指出:如果診斷出肝臟相關的脈象,那麼病人外表可能會表現出注重清潔、面色蒼青且易怒的特徵,而內部病症可能是在肚臍左側有動態的氣感,按壓會感到硬或疼痛,病人的病狀可能包括四肢浮腫、排尿困難、肌肉抽搐;如果這些特徵都存在,那可以確認是肝臟問題,否則就不是。同理,如果診斷出心臟相關的脈象,那麼病人臉色可能泛紅、口乾且喜笑,而內部病症可能是在肚臍上方有動態的氣感,按壓會感到硬或疼痛,病人的病狀可能包括心情煩躁、心痛、手掌發熱且嘔吐;如果這些特徵都存在,那可以確認是心臟問題,否則就不是。依此類推,對於脾臟、肺臟、腎臟的脈象判讀也是相同的道理。

這些都是結合多種症狀一同參考的診斷方法。從五官、五體、情志形容、聲音氣味、毛髮皮膚、經絡筋骨等各方面來判讀,因為這些都是人體正常的反應。如果出現異常反應,那就是身體出現問題了。瞭解正常和異常的差異,就能掌握病症;掌握病症,就能理解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

例如,面色蒼青卻有腎臟相關的病徵,這是水生木的相生關係;面色蒼青卻有心臟相關的病徵,這是木生火的相生關係。再比如,面色蒼青卻有肺臟相關的病徵,這是金剋木的相剋關係;面色蒼青卻有脾臟相關的病徵,這是木剋土的相剋關係。

一般來說,相生代表順暢,相剋則代表阻礙。面色導致的疾病屬於虛邪,疾病導致的面色變化屬於實邪,面色剋制疾病屬於賊邪,疾病剋制面色屬於微邪,面色和疾病相符屬於正邪。疾病過度表現在腑,不足則表現在臟。臟腑互相影響,可由此推論。

然而,病症的產生有三個原因,面色也有十種判斷方法,診斷時也應考慮這些變數。時間、日期、孤虛旺相等,也可按法則來結合參考。

同時,我們也要參考四季氣候的不同、各地風土的差異、個體體質的強弱、年齡的長幼、生活形態的苦樂等因素。此外,情緒和外在環境也可能導致疾病,因此,疾病的表現形式、聲音、症狀、脈搏等,都會呈現千變萬化的現象。然而,無論如何變化,都無法逃離四診的範疇,因為萬物都是由陰陽五行所生,內在的狀態必然會在外在反映出來,隱藏在這裡的,必然會在別處顯露。就像月亮出現光暈預示風來,地基濕潤預示雨至,萬物雖千變萬化,但歸根結底都是源自同一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