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症驗舌法》~ 上卷 (3)
上卷 (3)
1. 驗舌分臟腑配主方法
如干燥而有厚苔者,宿食滯於腸胃,而燥結不出也。其脈必牢實,神思必昏沉,面必擁熱通紅,鼻必氣粗,胸前按之必微痛,須逍遙散倍加熟地,潤而下之。
黃而滑潤者,非胃氣虛弱,即脾氣虧損也。胃氣虛弱者,七味白朮散加半夏,脾氣虧損者,五味異功散加白芍。
如其舌後半截滑膩而有微苔者,乃脾胃虛氣下陷也,須補中益氣湯。
如干燥而形色反見胖嫩者,脾胃氣血兩虛也,參耆八珍湯。滑潤而形色又兼胖嫩者,脾胃中氣虛寒也,薑桂養榮湯。
一、舌見赤色,心與小腸病也。不拘所見何症,但看赤而堅斂蒼老者,心與小腸邪氣盛也,瀉心湯。
按四明心法:凡舌見灰色,指甲刮下無渣汁者,方是火症,乃芩連之對症也。味其語意,可見陽邪燔灼,則其陰液未有不幹枯者。然以予驗之,又必其形堅斂、其色蒼老,方是真正芩連對症。若一見胖嫩,即使苔厚而焦乾燥裂,非寒水侮土,即腎氣凌心。寒水凌土,當用附子理中;腎氣凌心,當用人參八味。
倘誤用芩連,則舌上現出人字紋必死。予診莘墅沈彝仲症,辭以不治者,因其得此舌也,有論驗在醫案中可參。又按火色本紅,火症而舌見灰色者,如炭火通紅於內,而浮灰翳蔽於外也。顧據理論之,則舌見灰色,其症當更甚於舌黑如炭何也,蓋火燃薪盡,則是木成炭,是草成灰,故曰炭曰灰,皆火極之變象也。而木本質堅,甫著火燃,未成炭也。
必火極似水,乃變黑而為炭,然其性猶甚烈也。至於久經火煅,則熱極必寒,乃返白而成灰,然其心猶未灰也。若草本則其體弱,著火一過,即灰矣。一灰即不可復燃矣。然則就物理以察病機,彼見舌灰色者,無論一火即灰,與由炭而灰,不皆更甚於舌黑如炭者乎?
赤而浮胖矯嫩者,心與小腸精氣虛也,養心湯。赤而乾燥者,非小腸陰虧火旺,即心臟血虛火盛也。小腸陰虧者,滋水清肝飲去柴胡。
欲潤其下,不欲其就燥也。
火旺加生地、木通。
合導赤散以瀉其火氣。
心臟血虛者,濟生歸脾湯去木香。
恐其血燥,反動肝火而燥血液。火盛加丹皮、山梔。
凡本經之陰血既虧,則本經之陽火必旺,一負則一勝也。加丹皮、山梔者,欲其引心火下行,以直達於膀胱耳。
赤而滑潤者,非小腸陽虛氣墜,即心臟陽虛氣弱也。小腸陽虛氣墜者,補中益氣湯加山梔、川烏。
氣虛則滯,氣滯則墜,方中參、耆、朮、草,補其虛也;川烏、陳皮,破其滯也;升麻、柴胡,舉其墜也。加山梔,借其屈曲下行,以引至小腸耳。
心臟陽虛氣弱者,噓血歸脾湯加丹皮、肉桂。
氣有餘便是火,氣不足便是寒,本方加肉桂復加丹皮,欲其引入心經以補心氣也。
如干燥而形色反見胖嫩者,心與小腸氣血兩虛也,棗仁養營湯。滑潤而形色又見胖嫩者,心與小腸火氣大虧也,附子養營湯。
白話文:
驗舌分臟腑配主方法
舌頭乾燥且苔厚,表示宿食停滯腸胃,無法排出。脈象必定沉實有力,精神昏沉,臉色潮紅發熱,呼吸粗重,胸前按壓微痛,需要服用逍遙散加倍熟地黃,潤腸通便。
舌頭顏色黃亮且濕潤,代表胃氣虛弱或脾氣不足。胃氣虛弱者,服用七味白朮散加半夏;脾氣不足者,服用五味異功散加白芍。
舌頭後半部濕潤光滑且苔薄,表示脾胃虛弱下陷,需要服用補中益氣湯。
舌頭乾燥但看起來胖嫩,表示脾胃氣血兩虛,需要服用參耆八珍湯。舌頭濕潤且看起來胖嫩,表示脾胃中氣虛寒,需要服用薑桂養榮湯。
舌頭呈現紅色,表示心和小腸有病。不論其他症狀如何,如果舌頭顏色鮮紅、堅硬收縮且色澤暗淡,表示心和小腸邪氣盛,需要服用瀉心湯。
根據四明心法:舌頭呈現灰色,指甲刮除後沒有渣液,才是真正的火症,需要服用芩連(黃芩、黃連)。從字面意思來看,陽邪燔灼(陽氣過盛灼傷陰液),陰液必然枯竭。然而,根據我的驗證,必須舌頭堅硬收縮、顏色暗淡,才是真正需要服用芩連的症狀。如果舌頭看起來胖嫩,即使苔厚焦乾龜裂,也不是火症,而是寒邪侵犯脾胃或腎氣損傷心臟。寒邪侵犯脾胃,應服用附子理中湯;腎氣損傷心臟,應服用人參八味湯。
如果誤用芩連,舌頭上出現人字紋,則必死無疑。我曾診治莘墅沈彝仲的病症,因為他出現這種舌象,所以拒絕治療,相關驗證記載在醫案中,可以參考。此外,火症的舌頭顏色本應為紅色,但呈現灰色,好比炭火內部通紅,表面卻覆蓋著灰燼。從理論上來說,舌頭呈現灰色,病情應該比舌頭黑如焦炭更嚴重。因為火燒盡柴薪,木頭變成炭,草變成灰,所以稱之為炭和灰,都是火氣極盛的變化。木頭本質堅硬,剛著火燃燒,還沒有變成炭。
只有火氣極盛如同水一般,才會變黑成為炭,但其火性仍然很烈。經過長時間的火煅,熱極必寒,才會返白成為灰,但其火性仍然未消。草本植物體質較弱,著火之後,馬上就會變成灰,灰燼則不能再燃燒。因此,從物理學的角度觀察病機,無論是瞬間燒成灰,還是由炭變成灰,舌頭呈現灰色,病情不都比舌頭黑如焦炭更嚴重嗎?
舌頭紅色且浮腫胖嫩,表示心和小腸精氣虛弱,需要服用養心湯。舌頭紅色且乾燥,表示小腸陰液虧損火旺,或心臟血虛火盛。小腸陰液虧損者,服用滋水清肝飲去柴胡;心臟血虛者,服用濟生歸脾湯去木香。
舌頭紅色且濕潤,表示小腸陽虛氣陷,或心臟陽虛氣弱。小腸陽虛氣陷者,服用補中益氣湯加山梔子、川烏;心臟陽虛氣弱者,服用歸脾湯加丹皮、肉桂。
想要滋潤,不要使其乾燥。火旺則加入生地黃、木通;合導赤散瀉火。擔心血燥,反倒動肝火,使血液乾燥,則火盛時加入丹皮、山梔子。凡本經的陰血虧損,則本經的陽火必然旺盛,一陰一陽,此消彼長。加入丹皮、山梔子,是為了引導心火下行,直達膀胱。
舌頭乾燥但看起來胖嫩,表示心和小腸氣血兩虛,需要服用棗仁養營湯。舌頭濕潤且看起來胖嫩,表示心和小腸火氣大虧,需要服用附子養營湯。
氣盛則為火,氣虛則為寒。 本方加肉桂、丹皮,意在引導入心經以補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