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山

《高註金匱要略》~ 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第十二 (7)

回本書目錄

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第十二 (7)

1. 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第十二

二十二條,脈沉而弦者。懸飲內痛。病懸飲者。十棗湯主之。

十棗湯方,大戟,芫花(熬),甘遂(各等分)

上三味。搗篩。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棗十枚。取八合。去滓。內藥末。強人服一錢匕。羸人服半錢。平旦溫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錢。得快利後。糜粥自養。

此言懸飲之脈症治例也。脈弦為飲。又為痛。脈沉為留飲。故知為懸飲而脅下並缺盆內痛也。重言病懸飲者。又推開內痛而廣言之耳。蓋謂凡屬脅下有懸飲。無論內痛與否。俱以十棗湯為主治也。方論見傷寒注。

二十三條,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

大青龍湯方

麻黃(六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杏仁(四十個去皮尖),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石膏(如雞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多者溫粉粉之。

小青龍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甘草(三兩炙),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五味子(半升),乾薑(三兩),半夏(半升),細辛(三兩)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此言溢飲之治例也。飲溢於經絡四肢。非從汗解不可。故主大青龍以宣發之。小青龍湯於宣發外。尤能滲泄。故亦主之。方論見傷寒。

二十四條,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虛者。即愈。實者。三日復發。復與不愈者。宜木防己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

木防己湯方,木防己(三兩),石膏(雞子大十二枚),桂枝(二兩),人參(四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方

木防己,桂枝(各三兩),人參,茯苓(各四兩),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再微煎。分溫再服。微利則愈。

此言支飲久留之脈症治例也。夫飲症自腸間下積。逐漸上滿。由胃而心下膈間。支撐鼓塞者。俱謂之支飲故合膈間、心下而歷言之也。沉。為留飲之脈。緊。即弦脈之急者。蓋自其兩旁之細削而言曰弦。自其兩頭之繃急而言曰緊。與寒邪之緊不同。辨詳腹滿寒疝。虛實。就胃中之虛實而言。

非指正氣也。猶云飲外無干結者為虛。飲外有乾結者為實之義。長沙蓋謂膈間支飲。抬氣上浮而喘滿。心下支飲。聚水中實而痞堅。面則因水色外浮而黑。脈則從水性下墜而沉。且水飲鼓塞。則經脈繃急。而沉中帶緊。得之數十日。則飲久而所謂留飲者是矣。醫見喘滿痞堅。

白話文:

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第十二

第二十二條,脈象沉而弦,是懸飲內痛的症狀。患有懸飲者,可用十棗湯治療。

十棗湯方:大戟、芫花(炮製)、甘遂(三藥等分)

將以上三味藥搗碎過篩,用水一升五合(約900毫升),先煮十枚肥大的紅棗,取八合(約450毫升),去渣,放入藥末。體格強壯者服用一錢(約3克),體弱者服用半錢(約1.5克),清晨溫服。若未見效,次日可增加半錢劑量。大便通暢後,食用稀粥調養身體。

這是懸飲的脈象、症狀及治療方法。脈弦表示有水飲,也表示疼痛;脈沉表示水飲停滯。因此,可知是懸飲,並伴隨脅下及鎖骨內側疼痛。文中再次強調“病懸飲者”,是進一步說明內痛之外的更廣泛情況。意思是說,凡是脅下有懸飲,無論是否內痛,都可用十棗湯治療。方劑的詳細說明可參考《傷寒論》。

第二十三條,患溢飲者,應當發汗,大青龍湯或小青龍湯均可治療。

大青龍湯方:麻黃(六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杏仁(四十個,去皮尖)、炙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石膏(如雞蛋大小,敲碎)

將以上七味藥用水九升(約4500毫升),先煮麻黃,至水量減少二升(約900毫升),去掉浮沫,加入其他藥物,煮至三升(約1350毫升),去渣,溫服一升(約450毫升),直至微微出汗。汗出太多者,可用溫熱的麵粉擦拭身體。

小青龍湯方:麻黃(三兩,去節)、炙甘草(三兩)、桂枝(三兩,去皮)、白芍藥(三兩)、五味子(半升)、乾薑(三兩)、半夏(半升)、細辛(三兩)

將以上八味藥用水一斗(約18000毫升),先煮麻黃,至水量減少二升(約900毫升),去掉浮沫,加入其他藥物,煮至三升(約1350毫升),去渣,溫服一升(約450毫升)。

這是溢飲的治療方法。水飲溢於經絡四肢,非從汗解不可,所以用大青龍湯宣發之。小青龍湯除了宣發之外,還能利水滲濕,所以也可治療。方劑的詳細說明可參考《傷寒論》。

第二十四條,膈間有支飲,患者喘息胸悶,心下痞硬,面色黧黑,脈象沉緊,病程數十日,經醫生採用吐瀉法治療,但未痊癒,可用木防己湯治療。體虛者服用即可痊癒,體實者三日後可能復發,若再次服用仍無效,則宜將木防己湯中石膏去掉,加入茯苓芒硝湯治療。

木防己湯方:木防己(三兩)、石膏(如雞蛋大小十二枚)、桂枝(二兩)、人參(四兩)

將以上四味藥用水六升(約2700毫升),煮至二升(約900毫升),分兩次溫服。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方:木防己、桂枝(各三兩)、人參、茯苓(各四兩)、芒硝(三合)

將以上五味藥用水六升(約2700毫升),煮至二升(約900毫升),去渣,加入芒硝,再微煎,分兩次溫服。大便略通則病癒。

這是支飲久留的脈象、症狀及治療方法。水飲從腸間下部積聚,逐漸向上充盈,從胃部到心下、膈間,造成阻塞,都稱為支飲,所以文中將膈間、心下都列舉出來。脈象沉,表示水飲停滯;緊,是弦脈的急促狀態。所謂弦脈,從脈象的兩旁細削而言曰弦,從脈象兩頭繃緊而言曰緊,這與寒邪引起的緊脈不同,詳見《腹滿寒疝》。虛實是指胃中之虛實,而非指正氣。意思是說,水飲之外無其他阻塞者為虛,水飲之外有其他阻塞者為實。長沙地區認為,膈間支飲會導致氣體上浮而喘息胸悶,心下支飲則因水液積聚而痞硬,面色因水液外溢而發黑,脈象則因水液下墜而沉。而且,水飲阻塞,則經脈繃緊,脈象沉而帶緊。病程數十日,則水飲久留,形成所謂的“留飲”。醫生見到喘息胸悶、痞硬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