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註金匱要略》~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治第十一 (5)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治第十一 (5)
1.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治第十一
則神窘於所宅。有如國難出亡。家貧流蕩之義。故夢作遠行。夫心神之所夢者。要不出乎本身之臟腑經絡。雖相去僅經尺寸。而神勞氣阻。遂生關山間隔之境。至其虛幻泡影。卻依金木水火土之相沖。與恐懼震怖之妄情相合。而各為類應者也。精神離散兩句。又合心腎肝肺而言其俱虛。
且自注夢遠行之故。蓋因心中之神。托根於腎精。抱一於肝魂肺魄。而成合德之妙者。今精不根神。而兩相離散。魂魄不抱一。而妄為上升下墜之行。夢則神明欲內伏而不得。故見種種之境也。陰氣兩句。又從正虛、而推言客氣之上並也。癲者。顛倒。狂者。狂悖之義。但癲屬陰病。
陰氣慘毒。狂屬陽病。陽氣高邁。蓋心中之氣血偏衰。自為病者。如上文所云。若下焦肝腎之陰陽。各因其類而並之。則神君遜位而出。故陰氣衰者為癲。陽氣衰者為狂矣。然亦有陰陽互並者。陰衰見陽並。則大笑大樂。好登高遠行。而日夜不寐。陽衰見陰並。則大驚大畏。
好深藏畏避。而終不自安。此又癲狂之變症。不可不知者也。其互並而不病癲狂。即吐衄驚悸中之所論者。是也。
十三條,脾中風者。翕翕發熱。形如醉人。腹中煩重。皮目瞤瞤而短氣。
足太陰脾經。外走足內臁之上側。故脾從經穴而內中風也。風邪化熱。由內而外蒸。故翕翕發熱。形如醉人者。就其面赤。及肢體倦怠而言。蓋面為陽明胃腑之應。脾移熱於胃。故面赤如醉人。又肢體者。脾陽之所貫也。脾中真氣。受傷於風熱。則真陽痿頓。故肢體倦怠如醉人。
熱傷津液則煩。土氣沉困則重。腹中為脾胃之應。脾熱。故液干氣滯耳。皮者。周身之皮肉。目、指眼眶而言。經氣虛而灌注不勻。則移宮易位而瞤動。皮目俱瞤瞤者。脾病而氣餒於外也。脾肺同治手足之太陰。而相為呼應。故息道深長。今肺吸而脾中邪實。艱於納受。故短氣也。
細玩全文。自是活症。亦不出方者。豈因風寒論中。已列借主桂枝之例乎。肝肺及心三臟。中風條後。俱有中寒論。脾臟獨不及者。蓋因脾中寒之大法。已詳腹滿中。故不再論。同志者。不得認為漏且缺也。
十四條,脾死臟。浮之大堅。按之如覆杯。潔潔狀如搖者死。
脾為黃泉之己土。其一種生物之善氣。和柔相雜。不可得而見者也。若其脈中空散漫而大浮土灰塵之象。真陰之欲絕也。凝冱切責而堅結土沙石之象。真陽之欲絕也。浮之、為在上在外之應。浮之大堅。是陰陽不能蒸被之診矣。如覆杯者。即上文大堅。而加以形圓、體空之象。
蓋形圓。則關下無來蹤。關上無去跡。體空。則底面無根腳。按之如覆杯。是為離絕之土矣。夫離絕而猶見余動者。譬之全蟹已經熟食。而生遺之腿足。其動機尚在之應。故必死也。潔潔。孤潔無與之貌。搖者。言上下不見來去。底面不見鼓發。但覺從兩旁搖動而已。狀之覆杯。
白話文: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治第十一
神志困頓,彷彿國家有難,百姓流離失所一般,所以會夢到遠行。人做夢的內容,總離不開自身臟腑經絡,即使夢境與現實只差幾寸之遙,但因神疲氣滯,便會產生如同隔著千山萬水的感覺。夢境虛幻,卻也受到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的影響,與恐懼驚怖等妄念互相呼應。精神渙散這句話,也包含了心、腎、肝、肺俱虛。
夢到遠行的緣由,是因為心中的神志,根植於腎精,依附於肝魂肺魄,形成和諧美好的狀態。如今腎精不足,神志失養而互相分離;魂魄失衡,妄自升降,夢中神志想內斂卻無法做到,所以才會看到各種奇異的景象。「陰氣」兩句,是從正氣虛弱,推論到邪氣入侵。癲狂,癲是指顛倒錯亂,狂是指行為悖逆。癲屬陰病,陰氣衰敗;狂屬陽病,陽氣亢盛。這是因為心臟氣血衰弱,自身就患了病,如同上文所述,如果下焦肝腎的陰陽失衡,就會導致神志失控。所以陰氣衰弱則發癲,陽氣衰弱則發狂。但也存在陰陽互兼的情況,陰氣衰弱而陽氣亢盛,則表現為大笑大樂,喜歡登高遠行,日夜不眠;陽氣衰弱而陰氣亢盛,則表現為驚恐畏懼,喜歡躲藏,終日不安。這是癲狂的變證,不可不知。如果陰陽互兼但不發病癲狂,那便是吐衄驚悸症狀中所論述的。
脾臟中風,則會發熱,身體像喝醉酒一樣,腹部沉重,皮膚和眼瞼抽搐,呼吸短促。足太陰脾經循行於足內踝上側,所以脾臟通過經絡穴位而內受風邪。風邪化熱,由內而外蒸騰,所以會發熱,身體如同醉酒一般,這是因為臉頰發紅,肢體倦怠。臉部是陽明胃腑的反應區域,脾臟的熱邪傳到了胃,所以臉色發紅如同醉酒;肢體是脾陽運行的區域,脾臟的真氣受風熱侵犯,真陽衰弱,所以肢體倦怠如同醉酒。
熱邪傷耗津液則煩躁,脾土之氣壅滯則沉重,腹部是脾胃的反應區域,脾臟有熱,所以津液虧損,氣機阻滯。皮膚,指全身皮膚;目,指眼眶。經氣虛弱,氣血運行不暢,則臟腑功能紊亂而抽搐。皮膚和眼瞼都抽搐,是脾臟病變,氣機外洩的表現。脾與肺共同主管手足太陰經,互相呼應,所以呼吸深長。現在肺吸氣,而脾臟邪氣壅滯,難以吸納,所以呼吸短促。
仔細研讀全文,都是活生生的病例,也沒有脫離方劑,難道是因為風寒論中,已經列舉了借用桂枝湯的例子嗎?肝肺和心臟三個臟腑的中風條之後,都有中寒的論述,唯獨脾臟沒有提及,這是因為脾臟受寒的治療方法,已經在腹滿篇中詳細闡述了,所以不再贅述。讀者們不要認為這是遺漏或缺失。
脾臟壞死,按之則腫大堅硬,按壓如同覆蓋的杯子,空虛晃動,這就代表脾臟壞死了。
脾臟是黃泉之土,它是一種生物的精氣,和柔相雜,無法看見。如果脈象空虛散漫,如同浮土灰塵,這是真陰將絕的徵兆;如果脈象凝滯堅硬,如同土沙石塊,這是真陽將絕的徵兆。「浮」是指在體表,「浮大堅」是陰陽不能溫煦的表現。如同覆蓋的杯子,是上文所說的堅硬,並加上圓形、空虛的形狀。
圓形,指上下沒有來路和去路;空虛,指底部沒有根基。按壓如同覆蓋的杯子,這是脾臟已經離絕的徵兆。如果已經離絕,還存在少許的活動,就像煮熟的螃蟹,雖然腿腳還在動,但已經死了,所以必然是死了。潔潔,指孤獨潔淨,沒有什麼東西與之相連;搖動,是指上下沒有來路和去路,底部沒有鼓脹,只感覺兩側晃動而已,像覆蓋的杯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