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註金匱要略》~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治第十一 (4)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治第十一 (4)
1.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治第十一
十條,心傷者。其人勞倦。即頭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煩。發熱。當臍跳。其脈弦。此為心臟傷所致也。此條當與虛勞及驚悸門參看。心傷者。指心氣、心血、兩傷而言也。勞倦、因勞而倦。凡外而勞形。內而勞神者皆是。頭面赤者。勞則生熱。心血虛而不足以勝之。故浮其熱於頭面也。下重者。因勞而心氣愈餒。不能上提。而有下脫之機致也。氣削則不能自溫。故心中塞痛。血虛則不能內潤。故干煩也。發熱者。即頭面赤之理。而外發為表熱也。當臍跳者。心氣虛於陽位。將下招濁陰之上乘。而當臍之氣自動也。脈指左寸而言。弦者。氣虛脈削。(從橫處而言其減瘦)氣寒脈急(從直處而言其拘緊)之應。夫症則陰陽兩虧。脈則神氣頓減。豈非心臟受傷之所致乎。細按此條。俱系活症。其不出方者。或以虛勞中已詳之也。今援虛勞之例。擬之以小建中。而加參耆歸麥。其庶幾耶。
十一條,心死臟。浮之實。如麻豆。按之益躁疾者。死。
心之為臟。於卦屬離。常外陽而內陰。外陽則為氣為火。其象有光焰而無形質。故其脈浮而舉之。常似大而且散者。以心中陽氣之充周也。內陰則為精為水。其性宜流利而尤喜安頓。故其脈沉而按之。常似滑而且緩者。以心中陰血之靜鎮也。若浮之實而如芝麻小豆之狀。是火無光焰。
而形質代呈。則知臟中之真陽外亡矣。按之而麻豆之形仍在。但覺益加躁疾。夫躁者。浮散而不返。疾者。堅搏而不和。是水源傾注而出之象。則知臟中之真陰內竭矣。故主死也。前中風中寒之死症。配合此條之死脈。另是一種解法。非與此條之實脈及躁疾者。自相矛盾也。
蓋本條為正解。前二條從風寒之賊陰賊陽而言。故實脈為邪實。躁疾為無陽無陰之診。確有至理。識者辨之。
十二條,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氣少也。血氣少者屬於心。心氣虛者。其人則畏。合目欲眠。夢遠行。而精神離散。魂魄妄行。陰氣衰者為癲。陽氣衰者為狂。
無因而哭。如妖邪之狀。故曰邪哭。獨言哭者。血虛則咽塞。氣虛則卑陷。二者併合。故好為無端之哭泣矣。肝主陰血。血中陽神為魂。肺主陽氣。氣中陰精為魄。氣血兩充。則魂魄各安其宅。且相抱而入心。以神其神。反此、則魂魄不安。而妄哭如中邪矣。故曰血氣少也。
二句先言肝肺中之血氣虛。心為離象。外陽而內陰者。氣表而血里也。氣表。故與主氣之肺相屬。血里。故與統血之肝相屬。是肝肺血氣之多少。與心相連屬。故曰血氣少者。屬於心也。二句。言肝肺虛而心氣相應而亦虛。心為神臟。而神以氣之虛實為盈縮。心血虛而致心氣虛者。
則神氣損削。而靈道擴竊。譬之孤舟夜泊空江。孤身夜入荒山之象。故其人常自畏也。又氣盛。則神起而喜外用。旦晝之象。氣虛。則神倦而甘內藏。暮夜之象。故合目欲眠。即足少陰喜寐之候。以手足少陰之情性頗同故也。三句。單言心氣虛。是此條入心臟之正文。心血內虛。
白話文: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治第十一
第十條,心臟受損。患者勞累倦怠,頭面發紅,下半身沉重,胸痛煩躁,發熱,肚臍附近跳動,脈象弦急。這是心臟受損導致的。此條應參考虛勞和驚悸相關內容。心臟受損是指心氣和心血都受損。勞倦,指勞累而疲倦,包括外在的體力勞動和內在的精神勞動。頭面發紅,勞累則生熱,心血虛弱不足以抑制熱氣,所以熱氣浮於頭面。下半身沉重,因勞累而心氣更虛弱,不能向上提振,導致下墜感。氣虛則不能溫暖自身,所以胸中堵塞疼痛;血虛則不能滋潤內臟,所以煩躁不安。發熱,與頭面發紅的道理相同,是外在的表熱。肚臍附近跳動,因心氣虛弱,陽氣下陷,濁陰之氣上乘,導致肚臍附近氣機活動。脈象指左寸脈弦急。弦,是指脈象細弱(橫向),氣寒脈急(縱向),是氣虛脈弱的表現。總而言之,症狀表現為陰陽兩虛,脈象顯示神氣衰弱,這難道不是心臟受損所致嗎?仔細分析此條,都是活症,不另列方劑,可能在虛勞篇章中已詳述。現在援引虛勞的例子,擬用小建中湯,再加入人参、黄耆、熟地黄、麥冬,或許有效。
第十一条,心臟死亡的徵兆。脈象浮而實,像芝麻或麻豆般大小,按壓則更加躁動不安,這就預示着死亡。
心臟屬離卦,外屬陽,內屬陰。外陽為氣為火,其象徵有光焰而無形質,所以脈象浮而有力,常感覺脈象大而散,這是由於心臟陽氣充盛的緣故。內陰為精為水,其特性是流利而喜安靜,所以脈象沉而柔和,常感覺脈象滑而緩,這是由於心臟陰血平和靜謐的緣故。如果脈象浮而實,像芝麻或麻豆般大小,說明陽氣之火無光焰,而形質代替出現,則知道臟腑中的真陽外泄了。按壓時,芝麻或麻豆的形狀仍然存在,但感覺更加躁動不安。躁動不安,是指脈象浮散而不歸位;疾,是指脈象堅實而不和諧,這是陰精外泄的表現,則知道臟腑中的真陰內竭了,所以預示死亡。先前中風中寒的死亡徵兆,配合此條的死亡脈象,是另一種解釋,並非與此條的實脈和躁動不安互相矛盾。
此條是正確的解釋,前面兩條從風寒的賊陰賊陽來論述,所以實脈是邪氣的實證,躁動不安是無陽無陰的診斷,確有道理,明智者自會分辨。
第十二條,無緣無故哭泣,使魂魄不安,這是血氣不足的表現。血氣不足屬於心臟病變。心氣虛弱的人,會感到害怕,閉眼想睡覺,做遠行的夢,精神渙散,魂魄遊蕩不安。陰氣衰弱則為癲狂,陽氣衰弱則為狂躁。
無緣無故哭泣,像妖邪附體一樣,所以稱為邪哭。單純哭泣,血虛則咽喉阻塞,氣虛則氣機下陷,兩者結合,所以容易無緣無故哭泣。肝主陰血,血中的陽神為魂;肺主陽氣,氣中的陰精為魄。氣血充盈,則魂魄各安其位,相互依附而歸於心,使精神充沛。反之,則魂魄不安,而無端哭泣,像中邪一樣,所以說血氣不足。
前兩句先說明肝肺中的血氣虛弱。心臟屬離卦,外陽內陰,氣在表,血在里。氣在表,所以與主氣的肺相連;血在里,所以與統血的肝相連。因此肝肺血氣的多少,與心臟相互關聯,所以說血氣不足屬於心臟。後兩句說明肝肺虛弱,心氣也相應虛弱。心臟是神臟,而神氣的虛實決定着神明的盛衰。心血虛弱導致心氣虛弱,則神氣受損,精神渙散,如同孤舟夜泊空江,孤身夜入荒山一樣。所以患者總是感到害怕。此外,氣盛則精神振奮,喜歡外動,像白晝一樣;氣虛則精神倦怠,喜歡內斂,像夜晚一樣。所以閉眼想睡,這是足少陰經喜寐的表現,因為手足少陰經的特性非常相似。後三句單獨論述心氣虛弱,這是此條關於心臟病變的正文,心血內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