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註金匱要略》~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治第十一 (3)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治第十一 (3)
1.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治第十一
一也。按則以實而下驅著氣之浮者。二也。又按則以他人手足之陽熱借溫至陰之寒逆者。三也。曰常欲蹈其胸上。甚言其欲得重按之意。苦。即胸中所謂扳緊者是。先未苦時。常欲飲熱者。熱乃陽類。胸將著而求救於外火也。不言食熱而曰飲熱。從木性之喜水。而尤宜伏雨也。
旋覆花從春以及秋杪。叢生而繁花。得陰陽之氣最勝。故為肝經之氣藥。且體輕(體輕、就其瓣落。而花蒂如耳捻之狀而言。)味鹽。體輕、則盤旋於上焦。味鹽、則終覆為下潤。故又為胸中之降藥。以之主胸上之肝著宜矣。獨是名存方缺。深為恨惜。以愚鄙擬之。或合桂甘姜半。
及細辛等味。以為佐使乎。或問肝在下焦。何以病肝著者。其症卻在上焦耶。答曰。肝木藏精汁於下。而浮神氣於上。胸中者。神氣之所榮也。木衰而巔頂之枝柯。先見枯勁。此肝著之象也。
八條,心中風者。翕翕發熱。不能起。心中飢。食即嘔吐。
手少陰經脈。外見於手內臁之下側。又口鼻之息道。內絡心包。故心中風寒也。心為火臟。以善於化熱之陽邪中之。則風從火化。而臟中之真陰。不足以勝之。故浮而發為表熱也。翕翕。見傷寒桂枝症注。風火交煽之象。風木之邪。實於君火之臟。則飄忽如運樞。故不能起矣。
飢出於胃。曰心中飢者。真陰受傷。乾熱之燥化。而非真飢也。邪熱剝心血於上。而中焦之陰。在悉索上供。而猶不敷之候。則連渣帶汁以上奔。故食即嘔吐也。條中凡四症。前發熱等三症。應下文四條浮之實之脈。食即嘔吐一症。應按之益躁疾之脈。蓋風火之邪上盛。故浮之實如麻豆。
真陰之液下竭。故按之益加躁疾。亦死候也。
九條,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啖蒜狀。劇者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譬如蠱注。其脈浮者。自吐乃愈。心為君火之臟。體陰而用陽者也。中寒則陰邪剝陽。其一種陰沁克削之候。常有似疼非疼。似空非空。令人憒憒然無奈。而莫可名狀者。蒜性辛辣耗削。多啖、則心中之非疼非空者似之。故以之為喻也。然此猶苦之未甚者。若劇、則寒邪已中於心。因從心而痛徹於背。或寒邪先中於背。因從背而痛徹於心。此中寒之最重。又非啖蒜之比。竟如蠱毒之蟲。連心及背。走注穿齧之象。夫心部之脈。浮主心氣。按主心血。心氣中寒則邪實。故浮之實如麻豆。心血無陽則拘急。故按之益躁疾。與上條同為死症。但上條為心中真陰先死。此條為心中真陽先死之異耳。脈浮二句。又就中寒者之活症而抽言之也。蓋謂中寒之症既具。倘其脈得上浮。則浮為陽熱未服之應。又為大氣上轉之應。夫陽熱未服。則能自振以驅寒。大氣上轉。則能高越而提氣。故自吐而愈可必也。其曰脈浮者。自吐乃愈。則不浮者之不能愈。已在言外矣。
白話文: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治第十一
一、按壓腹部,可將浮於表面的氣排出。二、也可利用他人手足的陽熱,溫暖體內逆行的寒邪。三、病人常想讓人按壓胸部,並強烈表達希望用力按壓的意思,感到痛苦。這指的是胸中緊繃的感覺。在發病前,病人常想喝熱水,熱屬陽性,胸部將要阻塞,所以向外求助於外來的熱力。不說吃熱食,而說喝熱水,是取木性喜水的特性,尤其適合在陰雨天服用藥物。
旋覆花從春天到秋天末期都盛開,叢生繁茂,吸收天地之氣最旺盛,故為肝經的氣藥。且花瓣輕盈,味道鹹。輕盈,則可在上焦盤旋;味道鹹,則能下行潤澤。所以也是胸中下降的藥物,用它治療胸部肝氣鬱滯很合適。只是旋覆花獨名存在,卻缺少方劑,深感可惜。愚見以為,可以配合桂枝、甘草、生姜、半夏和細辛等藥物作為輔助藥材。有人問:肝臟在下焦,為何肝病卻在胸上(上焦)出現症狀?答曰:肝木將精汁藏於下焦,卻將神氣浮於上焦。胸中是神氣所榮養之處。肝氣衰弱,如同樹木枝幹先枯萎,這就是肝氣鬱滯的表現。
八、心中風邪:病人發熱,渾身乏力,不能起床,感覺飢餓,但一吃東西就嘔吐。
手少陰經脈外在於手腕內側下方,又與口鼻的呼吸道相連,內在與心包絡相通,所以是心中風寒。心臟屬火臟,善於化解熱邪。若陽邪侵入,則風邪隨之化生,臟腑中的真陰不足以抵禦,所以會浮現為表熱。翕翕(呼吸急促),見於《傷寒論·桂枝湯證》注釋,是風火交迫的表現。風木邪氣侵入君火之臟(心臟),則會飄忽不定,故不能起床。
飢餓感來自胃部。文中說「心中飢餓」,是指真陰受損,燥熱所致的虛假飢餓感,而非真正的飢餓。邪熱消耗心血,中焦陰液不足以供給心臟,所以吃下去的東西會立即嘔吐出來。本條共有四個症狀,前三個症狀(發熱等)符合下文四條脈象(浮實),吃東西就嘔吐的症狀符合按壓脈搏時加重病情(躁疾)的脈象。這是因為風火邪氣上盛,所以脈象浮實如麻豆。
真陰液體耗竭,所以按壓脈搏會加重病情,這是死症。
九、心中寒邪:病人感到心臟如同吃了大蒜一樣,嚴重者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如同蠱蟲作祟一樣。脈象浮者,自吐則愈。心臟是君火之臟,體陰而用陽。心臟受寒則陰邪損傷陽氣,是一種陰寒侵蝕的表現。病人常感到似痛非痛,似空非空,讓人昏昏沉沉,無力,難以形容。大蒜辛辣,耗損陽氣,多吃會出現類似心臟似痛非痛,似空非空的症狀,所以以此為喻。但這只是病情不嚴重的情況。如果病情嚴重,寒邪已侵入心臟,則會從心臟痛到後背,或寒邪先侵入後背,再從後背痛到心臟,這是寒邪最嚴重的情況,已非單純吃大蒜可以比擬,如同蠱毒一樣,侵蝕心臟和後背。心部的脈象,浮脈主心氣,沉脈主心血。心氣受寒則邪氣實,所以脈象浮實如麻豆;心血缺乏陽氣則會拘急,所以按壓脈搏會加重病情,與上一條一樣是死症。但上一條是心中真陰先死,這一條是心中真陽先死,這是兩者不同的點。脈象浮的兩句話,是從寒邪的活症中摘取出來說的。意思是說,如果寒邪的症狀出現,而且脈象上浮,浮脈代表陽熱未被抑制,也代表大氣上逆。陽熱未被抑制,則能自行振奮驅寒;大氣上逆,則能升高提升氣機。所以自吐而愈是可以預期的。文中說「脈象浮者,自吐則愈」,則暗示脈象不浮者就不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