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註金匱要略》~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10)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10)
1.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取其一而狀之。而獨曰不仁者。是何義也。前賢既無確解。子又云似有捍格。而為頑厚之狀。則與俗所云麻木者近似。而於不仁何取乎。答曰。少陰君主之官。深藏奧府。而其所發之陽神。充周遍滿中。復余靈醒昭覺之用。故雖麥芒隱刺。識痛楚於刀針。而蚤蝨微蹤。辨馳驅於車馬。
此心君之陽德。仁被要荒之象。譬之天地陽春無跡。而草根樹杪皆通。譬之父母慈愛中懸。而兒隱女微必洞。此皆仁之為用也。若其素夙無病。而手足皮膚。一時但覺扞格頑厚之狀。則是心陽不貫。如人君之不能以仁遠被。而天地父母之陽春慈愛。於此獨薄者然。故曰不仁。
是則不特痹重板滯。不可以名此。即麻木之似是者。亦不得取以相代。以痹重板滯及麻木等。皆一枝一體之自為病。故就病者一邊言之。此則手足皮膚。本自無病。蓋就心陽不貫一邊而言也。古人狀病之細密類如此。
二十條,其脈數而緊。乃弦。狀如弓弦。按之不移。脈數弦者。當下其寒。脈緊大而遲者。必心下堅。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可下之。
若病疝之人。診其陽明之脈。舉之見數。沉之則如兩頭繃急而緊。此乃弦脈。名雖同緊。而非如轉索之謂也。弦脈狀如弓弦。往下按之而不下移。如兩頭繃急之象。故亦名為緊。其實是數而弦也。下文兩緊字同義。蓋形如奪索之緊。為真正陰寒。微明將熄之應。大溫大灸。九死一生。
況敢下乎。凡言弦緊緊弦。俱緊急之緊。弦脈之勁疾者是也。其謂數弦之脈。皆因陰寒之疝。上衝陽位。經久不消。以致微陽失下運之用。而大便不去。一則積成假熱。再則胃液亦枯。故數也。又弦為肝脈。弦而如弓弦之不可下按。則又木得寒而枝勁之象。夫熱而液枯者當下。
陰木之邪上乘而至勁急者。又非合溫藥以下其寒不可也。下文兩脈。又從數弦而推廣之。凡陽明之脈。實弦而似緊。又大而遲者。弦緊為肝氣上乘之診。大則中空而液短。遲則鼓謾而陽虛。心下為胃之脘。胃中陰陽俱虛。而肝木以寒疝乘之。謂非心下堅硬而何。又大為陽明之本脈。
按之而見實弦似緊之緊。則陽腑中有陰臟之客氣顯然矣。曰可下者。猶言皆可以溫藥下其寒之謂。
二十一條,問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故知有宿食。大承氣湯主之。
此下三條。承前十三條之腹滿不減。設為問答。而申言內實宜下之脈症也。胃為水穀之海。其所化之津液。上之從脾以滋肺。下之從肺以灌肝腎者也。寸口為心肺之應。若其脈舉之見浮大。按之見澀。夫浮為氣機上郁之診。大為陽明本脈。澀則津液不滋之象。且浮又底虛。大又中芤。
以浮大之反面。與無陰之澀脈正合。則是陽明之氣不下通。而上郁心肺之夾空。並無胃液上滋之應矣。尺中為肝腎之診。浮之見微。而沉之亦澀。則是胃中無悍氣下充。故微無精汁下潤。故澀。即經所謂二陽發病。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之理也。夫寸口。則逆熱浮而土液不蒸。
白話文: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以一個例子來說明「不仁」的意思。前輩醫家沒有確切的解釋,「不仁」像是阻礙、堅硬的樣子,與俗稱的麻木相似,但和「不仁」又有何關聯呢?
回答是:少陰是人體重要的臟腑,深藏於內,它發出的陽氣充滿全身,並具有清醒警覺的作用。所以即使是麥芒般細微的刺痛,也能感受到刀針的痛楚;即使是蚤蝨般微小的移動,也能分辨出車馬的馳騁。
這是心臟陽氣的仁德,如同陽光普照大地,遍及荒野;如同父母慈愛,關懷著每一個子女。這都是仁德的作用。如果原本沒有疾病,但手腳皮膚突然感覺阻礙、堅硬,這就是心陽之氣不能貫通,如同君王不能以仁德普施,天地父母的陽光慈愛在此處獨獨薄弱,所以稱為「不仁」。
因此,不只是痹症沉重滯礙可以用來形容這種病症,即使是類似麻木的症狀,也不能用來代替。因為痹症沉重滯礙和麻木等,都是單獨的疾病,所以針對個別疾病來論述。而這種手足皮膚本無疾病,只是從心陽不貫通的角度來解釋。古人描述疾病如此細緻入微。
脈象數而緊,是弦脈,像弓弦一樣,按下去也不會移動。脈數而弦者,應該治療寒症。脈緊而大而遲者,必定是心下堅硬。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可以服用下瀉的藥物。
如果病人患有疝氣,診斷其陽明脈,輕按則脈象數,重按則像兩頭繃緊一樣,這就是弦脈。雖然都稱為緊,但與像絞索那樣的緊不一樣。弦脈像弓弦,往下按壓也不會移動,像兩頭繃緊的樣子,所以也稱為緊。實際上它是數而弦的脈象。下文中兩個「緊」字意思相同,形狀像絞索那樣的緊,是真正的陰寒、陽氣將要熄滅的表現,需要大溫大灸治療,即使如此,也仍然是九死一生,怎麼敢輕易使用下瀉的藥物呢?凡是說弦緊、緊弦,都是緊急的緊,弦脈強勁急促者就是這樣。所謂數弦的脈象,都是因為陰寒的疝氣上衝陽位,久治不愈,導致陽氣不能向下運行,大便不通,一方面積聚成虛假的熱,一方面胃液也枯竭,所以脈象數。又,弦是肝脈,弦脈像弓弦一樣不能下按,則又是肝木受寒而枝條堅硬的樣子。熱而液枯的症狀應該服用下瀉的藥物。
陰寒之邪上升,導致脈象非常緊急,如果不服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寒症是不行的。下文中兩種脈象,也是從數弦脈推廣而來。凡是陽明脈,實而弦,類似緊的脈象,又大而遲者,弦緊是肝氣上衝的表現,大則表示空虛而津液不足,遲則表示脹滿而陽氣虛弱。心下是胃脘,胃中陰陽都虛弱,而肝木因寒疝而乘其虛,所以一定是心下堅硬。又,大是陽明脈的本脈,按壓下去發現是實而弦,類似緊的緊,則陽腑中有陰邪之氣顯然可見了。說可以下瀉,是指都可以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寒症。
人患有宿食,如何區別呢?寸口脈浮大,按之反澀,尺中脈也微弱而澀,就知道有宿食,大承氣湯主治。
以下三條承接前面十三條關於腹滿不減的內容,設為問答,進一步說明內實宜下瀉的脈症。胃是水穀的倉庫,它所化生的津液,上輸脾以滋潤肺,下輸肺以灌溉肝腎。寸口脈是心肺的反應,如果脈象輕按則浮大,重按則澀,浮是氣機上逆的表現,大是陽明脈的本脈,澀是津液不能滋潤的表現。而且浮又表示虛,大又表示中空。
以浮大脈的反面,與無陰的澀脈正好相符,這就是陽明之氣不能下達,而上逆於心肺,沒有胃液上輸的反應了。尺中脈是肝腎的反應,輕按則微弱,重按也澀,這是胃中沒有充足的氣下降,所以微弱而沒有精汁下降滋潤,所以澀。這符合經書上所說的二陽發病,有不正常的表現,女子不來月經的道理。寸口脈逆熱而浮,土液不能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