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註金匱要略》~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11)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11)
1.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尺中。則悍氣衰而精汁不灌。謂非宿食內結胃腑。陽液不暇自救。焉得有此干浮虛燥之脈乎。此從胃之上下兩頭。而知宜主大承之脈者。一也。
二十二條,脈數而滑者。實也。此有宿食。可下之。宜大承氣湯。
不言部位而但曰脈。蓋亦指陽明而言。末後兩言脈緊同義。數為在腑。又數為熱。滑者。穀氣自結。而不灌注四旁之象。夫在腑有熱。而穀氣自結。非胃實而何。此從胃之本位。而知宜主大承之脈者。又一也。既曰實而又曰有宿食者、非復也。蓋以實言症。而以宿食句。還答問語耳。
二十三條,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此緊承上文脈數而滑句。蓋脈不數滑。則下利不欲食。便不得斷以宿食故也。言陽明之脈。數而且滑。倘然下利。則數為胃火自盛。而滑為穀氣自還之應。便當能食。今不欲食。則系宿食占其胃分。而其所以下利者。為氣滯旁流之故。猶云但不欲食。雖已經下利。亦不得為數滑者。寬其下也。此從消息飲食而知宜主大承之症者。又一也。
二十四條,宿食在上脘。當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瓜蒂(一分熬),赤小豆(一分煮)
上二味。杵為散。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錢匕。溫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吐為度而止。亡血及諸虛者。不可與之。
脘。即胃之管。自喉嗓下至胃。作三分。故有上中下脘之別。任脈之經穴以當之而外得名者。李氏援以注此。未是。若宿食在胃之上脘。而未入胃腑者。大承下之。則宿食高。而攻下之藥。低不能及。且徒傷其胃氣。不如越而吐之之便矣。瓜蒂蔓生。氣味苦寒。且其性屬上提。
而不容下墜者。蔓生則走胃絡。味苦則能使胃系急而自拳。凡氣寒者。俱為胃之所惡。其性上提而不容下墜。故能令胃氣上湧而致吐也。但吐則傷陰。而火氣自浮。此吐家必生煩熱懊憹之症。香豉滋陰降氣。故煮汁和服者。蓋為預防之計。以濟其偏者也。
二十五條,脈緊如轉索無常者。有宿食也。
緊為寒。緊如轉索。蓋索具堅收。轉呈短縮之象。夫陽明胃腑中。因寒斂而見堅收短縮者。非宿食而何哉。
二十六條,脈緊。頭痛。惡風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脈緊緊承上文轉索而言。頭痛。胃中結氣上衝之應。惡風寒者。無精悍以行其衛氣故也。故知有宿食不化。此與上條。俱當著眼在脈緊二字。尤當著眼在陽明部中之脈緊。蓋緊如轉索。即是胃陽虛冷。不能運化。以致宿食停滯。與二十一等三條之下症大異。故前條但曰有宿食。
此條亦曰宿食不化。而俱不出方。則其為宜溫胃陽。而資其自化。與不欲攻下之意。已在言外。即或不得已而用下。其亦宜大黃、附子之溫藥耶。又本文脈症。全是傷寒。而獨斷為宿食不化。以脈緊為陽明部中之脈緊。而頭痛惡風寒等之外症。又為陽明風寒症中之所絕無者。
白話文:
尺脈在中焦位置,代表悍氣衰弱,精氣無法灌注。如果不是宿食阻塞胃腑,陽液也無暇自救,怎麼會有這種浮、虛、燥的脈象呢?從胃的上下兩端,就知道應該用大承氣湯,這是第一個方面。
脈象數而滑,屬於實證,這是宿食,可以瀉下,宜用大承氣湯。
不說部位只說脈象,也是指陽明經而言,最後兩句「脈緊」與此意思相同。「數」指在腑,「數」也指熱,「滑」則是指穀氣阻塞,沒有灌注四旁的現象。腑中如有熱,穀氣又阻塞,如果不是胃實證,還能是什麼呢?從胃的本位出發,就知道應該用大承氣湯,這是第二個方面。既說實證又說有宿食,並不是矛盾的。是用「實」來描述症狀,而「宿食」一句是回答問題的語氣。
下利,不想吃東西,這是宿食,應該瀉下,宜用大承氣湯。這承接上文「脈數而滑」一句,如果脈象不數不滑,即使下利不想吃東西,也不能斷定是宿食造成的。說的是陽明經的脈象,數而且滑,如果下利,則「數」代表胃火盛,「滑」代表穀氣回流的表現,這時候應該能吃東西。現在不想吃東西,就是宿食佔據了胃的部分,而下利的原因,是氣滯旁流。也就是說,即使下利,不想吃東西,也不能認為是脈數而滑,要寬其下利。從飲食的情況,就知道應該使用大承氣湯治療,這是第三個方面。
宿食在上脘,應該催吐,宜用瓜蒂散。
瓜蒂散方:瓜蒂(一分,熬製),赤小豆(一分,煮熟)
以上兩味藥,搗成粉末。用香豉七合,煮取汁液,與藥粉一錢匕混合,溫服。不吐的話,少量增加藥量,以快速催吐為度。失血或各種虛弱者,不能服用。
脘,就是胃的通道,從喉嚨往下到胃,分為三部分,所以有上、中、下脘之分。任脈的經穴對應於此而另外命名,李氏以此來註解此處,並不正確。如果宿食在胃的上脘,還沒有進入胃腑,用大承氣湯瀉下,則宿食位置高,而瀉下的藥物力量不足以到達,反而徒然損傷胃氣,不如催吐來得方便。瓜蒂蔓生,氣味苦寒,而且它的特性是向上提舉,
而不向下墜落。蔓生則走胃絡,味苦則能使胃部收縮。凡是寒氣,都是胃所厭惡的。它向上提舉而不向下墜落,所以能使胃氣上湧而導致嘔吐。但是嘔吐會傷陰,而火氣會上浮,所以催吐後必然會產生煩熱懊惱的症狀。香豉滋陰降氣,所以煮汁和服,是預防的措施,用來調和其偏盛之處。
脈緊如轉索,時緊時鬆,這是宿食。
脈緊屬寒證。脈緊如轉索,好像繩索一樣堅硬收縮,呈現短縮的樣子。陽明胃腑之中,因為寒邪收斂而出現堅硬收縮,如果不是宿食,還能是什麼呢?
脈緊,頭痛,惡風寒,腹部有宿食不消化。
脈緊承接上文「轉索」而言。頭痛是胃中氣機結聚上衝的表現。惡風寒是因為精氣不足,無法運行衛氣的緣故。所以知道是有宿食不消化。這與上一條一樣,都應該著眼於「脈緊」二字,尤其應該著眼於陽明部位的脈緊。脈緊如轉索,就是胃陽虛寒,不能運化,導致宿食停滯,與第二十一條以下的症狀大不相同。所以上一條只說有宿食,
這一條說宿食不消化,而都沒有開方,這就是說應該溫補胃陽,使其自行消化,而不宜攻下的意思,已經在字裡行間了。即使不得已而用瀉下法,也應該用大黃、附子等溫熱的藥物。而且本文脈症,全是傷寒,卻單獨斷定為宿食不消化,以脈緊為陽明部位的脈緊,而頭痛惡風寒等其他症狀,又是陽明風寒症中絕無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