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山

《高註金匱要略》~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9)

回本書目錄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9)

1.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當歸生薑羊肉湯方,當歸(三兩),生薑(五兩),羊肉(一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薑成一斤。痛多而嘔者。加橘皮二兩。白朮一兩。加生薑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寒疝、腹痛。詳已見。少陽之氣虛。疝氣從腹而旁穿兩脅。以致脅痛。並脹滿而裡氣急切者。皆陽位不受陰邪之應。羊肉甘溫補氣。為胃家之所喜。佐以辛溫之生薑。不特功能散寒。且溫胃而提其氣以溫肺。然後使以苦溫氣重之當歸。從胸注脅。蓋又領肺金之暖氣。以達肝膽之鄉。

因而遂消其寒疝者也。疝雖陰臟之邪。然必合客寒以為內結上衝之勢。寒多。謂客寒獨重也。生薑既能溫臟陰而使下消。尤能散客寒而使外出。本方之外。加至十一兩者。其亦通陽氣以資自汗。而驅客寒外散乎。疝氣逆甚。則痛多而嘔。橘皮香細而氣散。味辛而性溫。為走肝消逆之品。

故加之。凡逆甚者必由膈虛。白朮填上焦之空。故亦加之耳。

十九條,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抵當烏頭桂枝湯主之。

烏頭桂枝湯方,烏頭。

上一味。以蜜二斤。煎減半。去滓。以桂枝湯五合解之。令得一升後。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復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

寒疝腹痛逆冷。詳已見。若其人太陽胸分之陽虛。則疝氣從腹上胸。且從胸而外出太陽之經絡矣。夫手足為陽氣之充。寒疝之邪逆之。則其中似有捍格。而為頑厚之狀。是不仁也。身體有通陽之脈。寒疝之邪逆之。則其中如有阻滯。而為脹滿之狀。故疼痛也。以灸刺治經。其如病之本在臟。

以諸藥治里。其如病之標又在經。故皆不能治也。惟抵當烏頭桂枝湯主之者。以烏頭及蜜合煮。即前條烏頭煎之義。所以溫胃陽。而消寒逆之疝。則腹痛逆冷內愈。此治其本也。以桂枝湯解而合服之者。桂枝本湯。為行陽走表之劑。且以烏頭煎為佐。則又能從手足身體。而除寒解疝。

其不仁、疼痛等症。焉有不外愈者乎。此治其標也。合標本內外而並治之。其主之也宜矣。如醉狀。倦怠不寧之貌。蓋將飛者翼伏。陽氣縮而欲伸之象。得吐中病者。吐能提氣。亦大氣一轉。其病乃散。陽勝而陰自化之理也。名之曰抵當者。與傷寒之抵當湯丸同義。蓋傷寒之湯丸。

為抵敵其熱。而當住攻心之勢。且瀉熱者宜下。故病去於利。此症之湯。為抵敵其寒。而攔當熄火之機。且溫上者。宜提。故中病於吐耳。烏頭無枚數。以本方用蜜二斤。與烏頭煎之用蜜二斤准之。當亦用五枚耶。或問不仁字。醫經之言手足皮膚不等。古人何不從痹重板滯等名。

白話文: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當歸生薑羊肉湯這個方子,用當歸三兩、生薑五兩、羊肉一斤,加水八升,煮到剩下三升,溫溫的喝,每次七合,一天喝三次。如果寒邪比較重,生薑可以加到一斤;如果疼痛厲害還嘔吐,就再加橘皮二兩、白朮一兩。如果加了生薑,也要多加五升水,煮到剩下三升二合再喝。

寒疝、腹痛的症狀,前面已經詳細說明過了。少陽之氣虛弱,疝氣從腹部蔓延到兩側肋下,導致肋下疼痛,並且腹部脹滿,氣息急促,這些都是陽氣不足,無法抵禦陰邪入侵的表現。羊肉性甘溫,能補益元氣,脾胃也很喜歡;搭配辛溫的生薑,不僅能散寒,還能溫暖脾胃,提升元氣,溫暖肺部;然後再用苦溫氣重的當歸,從胸部輸送到肋下,進一步帶動肺金之氣的溫暖,到達肝膽部位。

這樣就能消除寒疝。雖然疝氣是陰邪引起的,但一定會與寒邪結合,形成內結上衝的局面。寒邪重,是指寒邪特別厲害。生薑既能溫暖臟腑陰氣使之向下消除,更能散寒邪使其排出體外。這個方子之外,如果加到十一兩生薑,也是為了通達陽氣,促進自汗,驅除寒邪外散。疝氣逆衝厲害,就會疼痛劇烈還嘔吐。橘皮香氣細膩,能散氣,味道辛辣,性溫,能疏肝理氣,消除逆氣,所以要加它。凡是逆衝厲害的,一定是由於膈肌虛弱,白朮能補益上焦虛損,所以也要加它。

寒疝腹痛,腹部冰冷,手腳麻木,如果身體疼痛,用灸法、針刺和其他的藥物都治不好,就用抵當烏頭桂枝湯。

抵當烏頭桂枝湯這個方子,只用烏頭,用蜂蜜二斤煎煮,煎到一半,去掉藥渣,用五合桂枝湯來調和,調和到剩下一升後,先喝二合,如果沒效,再喝三合,如果還是沒效,再加到五合。如果有效,病人會像喝醉酒一樣,如果能嘔吐,就表示藥物起了作用。

寒疝腹痛、腹部冰冷,前面已經詳細說明過了。如果患者太陽經絡(胸部)的陽氣虛弱,那麼疝氣就會從腹部上升到胸部,並沿著胸部太陽經絡向外蔓延。手腳是陽氣充盈的地方,寒疝邪氣逆衝,就會有阻滯感,表現為麻木不仁。身體有通達陽氣的經絡,寒疝邪氣逆衝,就會有阻滯感,表現為脹滿,所以會疼痛。用灸法、針刺治療經絡,是因為疾病的根本在臟腑,用其他藥物治療內在,是因為疾病的症狀在經絡,所以都治不好。只有抵當烏頭桂枝湯才能治療,用烏頭和蜂蜜一起煮,這是前面烏頭煎法的原理,目的是溫暖脾胃的陽氣,消除寒邪逆衝引起的疝氣,這樣腹痛、腹部冰冷的症狀就能從內部治癒,這是治本。用桂枝湯調和服用,是因為桂枝湯本身就是溫陽走表、疏通經絡的藥物,並且用烏頭煎來輔助,又能從手腳、身體方面驅除寒邪、治療疝氣,麻木不仁、疼痛等症狀自然就能從外在治癒,這是治標。同時治本治標、內外兼治,所以才能奏效。病人會像喝醉酒一樣,倦怠不安,這是陽氣收縮,想要舒展的表現。能嘔吐就表示藥物起作用了,嘔吐能宣洩元氣,也是元氣的一種轉變,病邪就能消散,這是陽氣旺盛,陰邪自然消化的道理。叫做抵當,與傷寒的抵當湯丸意思相同,傷寒的湯丸是抵禦熱邪,阻止攻心的勢頭,並且瀉熱的藥物宜於下行,所以疾病通過大便排出。而這個方子的湯劑是抵禦寒邪,阻止寒邪的蔓延,並且溫暖上焦的藥物宜於上行,所以疾病通過嘔吐排出。烏頭沒有規定劑量,根據這個方子用蜂蜜二斤,與烏頭煎用蜂蜜二斤相同,大概是用五枚吧。有人問到“不仁”這個詞,醫經上說手腳皮膚感覺不正常,古人為什麼不用痹證、肢體沉重僵硬等名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