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山

《高註金匱要略》~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8)

回本書目錄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8)

1.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烏頭煎方,烏頭(大者五枚熬去皮不㕮咀)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蜜二升。煎令水氣盡。取二升。強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瘥。明日再服。不可一日再服。

腹痛。指臍之上下而言。即下文繞臍痛是也。脈弦而緊。就下文衛氣不行。不欲飲食觀之。當單指陽明。不概六部而言。以腹痛屬陽明病。故就其部位診之。是知篇首趺陽二字。一直貫至終篇也。弦從浮見。緊從按得。故以而字斷之。且下文言緊。即曰沉緊者此也。疝者。氣病也。

五臟俱有之。然腎為水臟。肝居至陰之下。故二臟病此者獨多。夫陰臟貴陽氣。陽腑重陰津。此陰陽各喜配偶之性情。倘本臟之真陽自虛。則陰氣與客寒外濕。兩相暗召。而伏結於杳冥。若他臟及別腑之陽氣各勝。則如太平之世。非無匪類。而潛蹤鄉曲。不為民害。倘陽明之氣虛。

則如本條之症。而入犯中州。故腹臍為病。少陽之氣虛。則如次條之症。而旁據兩輔。故脅下為病。太陽之氣虛。則如三條之症。從腹及脅。而又外侵邊鄙。故為手足不仁。及身體疼痛等症。甚至陰氣上浮陽位。留連不去。變成假熱。如四條之脈症。不下其寒。几几乎有懷宗流寇之禍矣。

故其字從山。山之為物。陽上實而陰下虛。其卦為艮。陰下連而陽上斷。其變為澤。故晴明之候。清泉白石。艮止於覆盂。而陰晦之時。冷霧寒云。兌張而吐氣。此古人命名為疝。而從山之意也。仲景謂腹痛之人。診其陽明之脈。舉之見弦。而按之得緊。弦為肝脈。又為氣削之應。

夫衛氣者。陽明腑中谷氣所化之精悍為之也。今見肝脈。是土受木邪。其氣削弱。不能行其精悍。而出為衛氣。可知。故即當惡寒。緊為病脈。亦為寒診。是雖應腹中之痛。而寒氣在胃。則胃陽之不能化物。又可知。故不欲飲食也。蓋胃中正氣略勝。則陰臟之邪下伏。胃中正氣略負。

則陰臟之邪復起。故邪正相搏者。是寒疝之所以為病也。胃當臍之內。故其症繞臍而痛。以下又從邪正相搏句而申言之。蓋正勝。則有時不發。若發。則陰邪上乘。而虛陽上遁。故白汗出。肝腎之逆陰起。而胃陽中伏。不但不行衛氣而惡寒。且手足厥冷而逆矣。其脈沉緊。沉為在裡。

沉緊為在裡之臟氣陰寒。大烏頭煎。其可已乎。以老陽堅定之性。用甘緩之蜜。熬以為煎。而盡去其水氣。不特柔以濟剛。恐水氣易滲。蓋欲其留連胃中。獨扶陽明之意也。白汗。諸經無此名。江浙鄉語呼大汗為白浮汗。道家黑白者。陰陽之別名。亦太極之圖象也。意者。黑滿而白虧。

其陰盛而格陽上浮之謂乎。錄此備考。亦禮失而求諸野之意云爾。愚謂白與自頗形似。白汗者或自汗之訛耶。

十八條,寒疝。腹中痛。及脅痛裡急者。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

白話文: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烏頭煎方用大烏頭五枚(去皮不去核),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去渣,加入蜜二升,煎煮至水氣耗盡,取二升。體質強壯者服七合,體質虛弱者服五合。若未痊癒,次日再服,但不可一日服用兩次。

腹痛指的是肚臍上下部位的疼痛,下文所述的繞臍痛也是指這個部位。脈象弦緊,這與下文所述的衛氣運行不暢、不思飲食相符,應單指陽明經,而非六經整體。因腹痛屬陽明經病症,故而專從其部位診斷。這說明篇首的“趺陽”二字貫穿全文。脈象弦細是浮取脈象時感覺到的,緊則需按壓才能感受到,故用“而”字區分。下文所說的“緊”,即指沉緊。疝氣是一種氣病,五臟皆可罹患,但因腎屬水臟,肝位於至陰之下,故這兩個臟腑患疝氣者較多。陰臟貴在陽氣,陽腑重在陰津,這是陰陽各有其喜好的特性。如果臟腑本身的真陽之氣虛弱,則陰氣與外來的寒濕之邪會互相感召,潛伏於深處。若其他臟腑的陽氣充足,則如同太平盛世,雖有歹徒,卻潛藏於鄉野,不會危害百姓。若陽明經的氣虛,則會出現本條所述的症狀,入侵中焦,故而以腹臍為病。少陽經氣虛,則會出現下一條所述的症狀,侵犯兩肋,故以脅下為病。太陽經氣虛,則會出現第三條所述的症狀,從腹部及脅肋蔓延至四肢,故出現手足麻木、身體疼痛等症狀。甚至陰氣上逆犯陽,久留不去,形成假熱,如第四條脈象所述,寒邪未除,幾如同懷宗流寇作亂一般。

故“疝”字從“山”,山體陽在上實,陰在下虛,其卦為艮,陰在下連續,陽在上斷裂,其變化為澤。故晴朗天氣,清泉白石,艮卦如同覆盂,而陰晦時節,則冷霧寒雲,兌卦張開而吐出寒氣。這是古人命名“疝”字,從“山”字的本義。仲景說,診治腹痛患者,應診察陽明經的脈象,提按脈象可見弦細而緊,弦細是肝脈的表現,也是氣虛的反應。

衛氣是陽明經腑中谷氣所化生的精悍之氣。現在見到肝脈,說明土受木邪,氣血虛弱,不能化生精悍之氣而成為衛氣,所以會惡寒。緊是病脈,也是寒證的表現。雖然是腹部疼痛,但寒邪在胃,所以胃陽不能化物,所以不思飲食。若胃中正氣略強,則陰邪會下伏;若胃中正氣略弱,則陰邪又會上犯。因此邪正相搏是寒疝發病的原因。胃在肚臍內,故而症狀繞臍而痛。以下從邪正相搏進一步闡述。正氣勝則有時不發,若發則陰邪上犯,虛陽外脫,所以會出白汗,肝腎的陰邪上逆,胃陽被抑制,不僅衛氣運行不暢而惡寒,而且手足厥冷,脈象沉緊,沉是指寒邪在裡,沉緊則指裡臟氣陰寒。大烏頭煎方可以治療此病,用老陽堅定之性,配以甘緩之蜜,熬製成藥膏,去盡水氣,不僅柔中帶剛,而且避免水氣易滲,目的是使其停留在胃中,獨扶陽明之氣。白汗,諸經無此記載,江浙方言稱大量汗出為白浮汗,道家以黑白指陰陽,也是太極圖的象徵。或許指陰盛而陽氣上浮的意思。記錄此處以備參考,也是禮失而求諸野之意。我認為“白”與“自”字形似,“白汗”可能是“自汗”的訛誤。

十八條:寒疝,腹痛及脅痛裡急者,當歸生薑羊肉湯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