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註金匱要略》~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2)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2)
1.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五條,寸口脈弦者。即脅下拘急而痛。其人嗇嗇惡寒也。
寸口上應膈氣。為肺金之部。寸口脈弦。則肝脈之寒邪。上衝胸分之兩旁。不但縱以乘其所勝。而凌趺陽之胃土。並橫以乘其所不勝。而犯太陰之肺金矣。故脅下拘急而痛者。肝邪上乘。肺氣縮而不舒之應也。肝為陰臟。又寸口之部。亦外應表氣。今其脈上乘寸口。則陰氣外出以干陽位。故惡寒也。嗇嗇見傷寒論注。此申言首節兩胠疼痛句。
六條,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發熱。色和者善嚏。
臟腑諸陽之氣。其在人身也。如輕煙薄霧。周流勻滿。故經脈安和。中寒。則臟腑之本氣。為寒所逼而內伏。經絡之餘氣。為寒所逼而上浮。上下薄引。則經脈乍弛。而絡脈乍滿。經脈乍弛。故喜實其氣而腰欲伸。絡脈乍滿。故喜引其端而輔呵欠也。李氏引內經太陽司天。寒氣下臨。
心氣上從、寒清時舉。鼽嚏數欠。與此處之欠頗合。其引陰氣積於下。陽氣未盡上浮。陽引而上。陰引而下。陰陽相引。故數欠。是平人臥起之欠。並非倦怠欲臥之欠。與本文中寒喜欠者何涉。至其云欲入於陰。或陰加於陽二語。並不知內經所言陰陽上下相引之義。更誤。內經之意。
蓋謂陰氣將積於下。陽氣未盡上浮。故陰陽各相引於上下。而中虛作欠。則欲入於陰。或陰加於陽。為何語耶。若倦怠欲臥之欠。則又系陽氣將伏於下。陰氣未盡上浮。陽引而下。陰引而上。陰陽相引而欠矣。故曰並非倦怠欲臥之欠也。其人、中寒喜欠之人。肺臟惡寒而開竅於鼻。
肺寒。則自出其液。而推逐其所惡於上竅。故清涕。清涕者。金寒水冷之應也。肺合皮毛而主氣。寒則氣鬱而不與皮毛相合。故發熱。色和為陽氣未服之應。嚏從搏擊而出。其象為雷。蓋肺能奮發而搏擊。以出其鬱寒之義也。仲景蓋謂中寒喜欠之人。肺氣不能震作而嚏。但出清涕。
則肺已受寒。而其氣自阻。與皮毛之氣兩相拂鬱。故必發熱。若其人面色沖和。知陽氣自勝。肺尚有權。故能奮發而搏擊。以出其鬱寒矣。然則中寒喜欠者。但得色和善嚏。其不發熱可知也。此及下文三條。又論外寒中入。而成腹滿之症。本條言中寒而有嚏以出之者。有不能嚏出而發為表熱者。
此雖非腹滿正文。然實為中寒腹滿之來路。故首及之。非泛言中寒之外感已也。二條正言中寒之腹滿。三條言中風冷之人。本不腹滿。因誤下而致成腹滿之症也。
七條,中寒。其人下利。以裡虛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
中寒之人。但凡下利。則脾胃之陽氣裡虛。而腹中受寒。故不能分別水穀而下利也。脾肺同屬太陰。脾陽不振。肺氣可知。故不能嚏以出之矣。曰肚中寒。則腹之作脹。已在言外。
白話文: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第五條,寸口脈弦的人,脅下拘急疼痛,且畏寒怕冷。
寸口脈上應膈氣,屬肺金部位。寸口脈弦,表示肝脈寒邪上衝胸部兩側,不僅縱向侵犯其所克之臟(胃),也橫向侵犯其所不克之臟(肺)。所以脅下拘急疼痛,是肝邪上犯,肺氣收縮不舒的表現。肝屬陰臟,寸口部位也外應表氣,脈象上衝寸口,表示陰氣外泄干擾陽位,所以畏寒。嗇嗇(畏寒)見於《傷寒論》注,這裡是解釋首節兩脅疼痛的意思。
第六條,中寒的人喜歡打呵欠,流清涕,發熱,面色紅潤者容易打噴嚏。
臟腑諸陽之氣在人體內如同輕煙薄霧,周流勻稱。中寒則臟腑的本氣被寒邪逼迫而內藏,經絡的餘氣被寒邪逼迫而上浮,上下氣機不通,則經脈時而鬆弛,絡脈時而充盈。經脈鬆弛,所以想舒展腰部;絡脈充盈,所以想伸展身體打呵欠。李氏引用《內經》太陽司天之論,寒氣下降,心氣上逆,清涕頻頻,打呵欠,與此處的打呵欠頗為相似。他引用陰氣積在下,陽氣未盡上浮,陽氣向上引,陰氣向下引,陰陽相引,所以頻頻打呵欠。這是正常人臥起時的呵欠,並非疲倦欲睡時的呵欠。至於說「欲入於陰」或「陰加於陽」等說法,並不懂得《內經》所說的陰陽上下相引的道理,是錯誤的。《內經》的意思是說,陰氣將要積聚在下,陽氣未盡上浮,所以陰陽各自在上、下相引,以致虛弱而打呵欠,這就是「欲入於陰」或「陰加於陽」的意思。若是疲倦欲睡時的呵欠,則又是陽氣將要下降,陰氣未盡上浮,陽氣向下引,陰氣向上引,陰陽相引而打呵欠。所以說並非疲倦欲睡時的呵欠。中寒喜欠的人,肺臟畏寒而開竅於鼻,肺寒則自出其液,而將其所惡排出上竅,所以流清涕。清涕是金寒水冷的表現。肺與皮毛相合並主氣,寒則氣鬱而不與皮毛相合,所以發熱。面色紅潤是陽氣未衰的表現。噴嚏由搏擊而出,其象為雷,蓋因肺能奮發而搏擊,以排出鬱寒之氣。仲景認為中寒喜欠的人,肺氣不能震動而噴嚏,只流清涕,則肺已受寒,而其氣自阻,與皮毛之氣互相鬱滯,所以必然發熱。如果此人面色紅潤,知道陽氣自勝,肺尚有餘力,所以能夠奮發而搏擊,以排出鬱寒之氣。那麼,中寒喜欠的人,只要面色紅潤能打噴嚏,就可知其不發熱。這段和下面的三條,又論述外寒內入而導致腹滿的症狀。本條說的是中寒而能以噴嚏排出寒邪者,不能噴嚏而出而導致表熱者。
這雖然不是腹滿症的正文,卻是中寒腹滿的病因,所以首先提及,並非泛指中寒的外感。第二條才是論述中寒的腹滿,第三條說的是中風受寒的人,本來不腹滿,因誤服藥物而導致腹滿的症狀。
第七條,中寒的人,下痢,因裡虛也,想打噴嚏卻打不出來,此人腹中寒冷。
中寒的人,凡是下痢,都是脾胃的陽氣裡虛,而腹中受寒,所以不能消化水谷而下痢。脾肺同屬太陰,脾陽不振,肺氣可知,所以不能打噴嚏排出寒邪。說腹中寒冷,則腹部脹滿,已在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