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註金匱要略》~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1)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1)
1.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一條,問曰。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肺痿之病。從何得之。師曰。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脈數。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何。師曰。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隱隱痛。脈反滑數。此為肺癰。咳吐膿血。
熱在上焦二句。當是古醫經之文。仲景特借為問答以發其奧耳。從何得之。謂是何因而得此熱在上焦。咳而肺痿也。下文七句。凡四症。正答問詞。蓋謂或從汗出。則陰傷於外泄。而陽火獨亢。一也。或從嘔吐。則陰傷於上湧。而並提其虛熱於上。二也。或從消渴。則陽熱在上。
白話文:
問:如果熱在上焦,會因為咳嗽而導致肺痿,請問肺痿是怎麼來的呢?師傅說:可能是因為過度流汗、嘔吐、口渴、頻尿、便秘,或者因為服用瀉藥導致體液流失太多,所以才會患上肺痿。
問:如果病人脈象快速,咳嗽,口中有泡沫唾液,這是什麼病症?師傅說:這是肺痿。如果病人嘴巴乾澀咳嗽,胸部隱隱作痛,脈象滑數,這是肺癰,會咳出膿血。
「熱在上焦」這兩句應該是出自古醫書,仲景只是借用來做問答,引發討論。問「從何得之」的意思是:什麼原因導致熱在上焦,進而引起咳嗽和肺痿呢?接下來的七句話,講述了四個原因。意思是:可能是因為過度流汗,導致體內陰液流失,陽火獨盛;可能是因為嘔吐,導致體內陰液上湧,虛熱上升;可能是因為口渴,導致陽熱在上;可能是因為便秘,導致體內津液無法正常代謝。
而逼真陰於下趨。且下焦又以無陽。而不能上蒸滋潤。以供燔炙。三也。或從便難。則太陰脾家既干。而上吸手太陰之肺液。若又以便難之故。而用快樂下利之。則真陰又大傷於後陰之泄瀉。而陽熱獨亢於上。四也。凡此。皆重亡津液。而孤陽不得與陰為倚附。則浮動於清虛之府。
而肺管作癢。故咳。且咳多。則津液愈傷。而肺金有葉垂花捲之象。故得此肺痿之病也。寸口脈數三句。因上文言肺痿。得之重亡津液。則肺乾者不宜有濁唾涎沫矣。故舉此脈症以辨之耳。殊不知寸口為肺之部位。數為陽熱躁疾之應。又脈所來去之空屬陰。數者空窄。亡陰之象。
白話文:
由於真陰向下流失,下焦又缺乏陽氣,無法上行滋潤,供給燔炙所需。此外,若大便不通,則脾氣虛弱,會吸取肺部的津液,如果再用藥物瀉下,則真陰會因腹瀉而大量損傷,陽熱則獨留於上。以上這些情况,都會導致津液大量流失,陽氣失去陰氣的依附,便會在虛弱的臟腑中浮動,造成肺部發癢而咳嗽,咳嗽頻繁則會加重津液的損傷,肺金就像葉子凋落、花朵捲曲一樣,最終導致肺痿。寸口脈數,是因上文提到肺痿是因為津液大量流失造成的,肺乾燥就不會有濁唾涎沫,所以舉此脈症來辨別。實際上,寸口是肺的部位,脈象數代表陽熱躁疾,脈的空虛屬陰,數則代表空虛窄小,是陰液虧損的象徵。
合而斷之。此正肺家陰虛陰亢之脈也。陽不得陰為偶。則其氣常動。動則火擾清虛。而肺管作癢。故咳。肺中陰陽自和。則下降清華以應甘露。火氣獨盛。則炎上而挾其殘膏以共升。故口中反有濁唾涎沫。此又肺家陰虛陽亢之症也。故曰。此脈此症。即為肺痿之病云。口中辟辟五句。
及下條二句。又就肺痿而辨肺癰之脈症。以痿與癰之辨甚微。而其治懸絕故也。辟辟閉塞堅實之聲。燥咳對肺痿之濁唾涎沫而言。胸中隱隱痛者。即第四條血為之凝滯。而肺癰之漸也。脈。亦指寸口而言。滑為氣聚血壅之診。滑而且數。則氣聚血壅。由於邪熱燔炙所致。謂非肺癰而何。
白話文:
這正是肺陰虛陰亢的脈象。陽氣失卻陰氣的協調,便會氣息躁動,動則火氣擾亂清虛之氣,導致肺管發癢,因此咳嗽。肺中陰陽調和,便會下降清淨之氣,以應甘露。火氣獨盛,則向上炎燒,並帶着殘餘的油脂一同上升,所以口中反倒有濁唾涎沫。這也是肺陰虛陽亢的症狀。因此說,這種脈象和症狀,就是肺痿的病症。口中辟辟五句,以及下條二句,又從肺痿的角度辨別肺癰的脈象和症狀,因為痿與癰的辨別很微妙,而其治療卻有天壤之別。辟辟閉塞堅實的聲音,相對於肺痿的濁唾涎沫而言,是燥咳。胸中隱隱作痛,即是指第四條「血為之凝滯」,是肺癰的徵兆。脈,指的是寸口脈。滑脈是指氣聚血壅的診斷,滑數脈,則氣聚血壅,是由於邪熱燔炙所致,非肺癰而何。
故咳唾膿血可必也。
二條,脈數虛者為肺痿。數實者為肺癰。
脈。亦就寸口而言。數虛數實。指寸口之浮沉也。真陰不能養陽。故陽自數而陰虛者。為肺痿之脈。邪熱內凌血液。故陽既數而陰實者。為肺癰之脈也。
三條,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吐。甘草乾薑湯以溫之。若服湯已。渴者。屬消渴。
甘草乾薑湯方,甘草(四兩炙),乾薑(二兩炮)
白話文:
因此,如果咳出膿血,病症就一定是肺病。脈象如果數而虛,就是肺痿;脈象如果數而實,就是肺癰。這裡說的脈,是指寸口脈。數而虛、數而實,指的是寸口脈的浮沉。真陰不足以滋養陽氣,所以陽氣浮動而陰虛,就是肺痿的脈象;邪熱內侵血脈,所以陽氣浮動而陰實,就是肺癰的脈象。肺痿會吐出唾沫而不咳嗽,患者不會口渴,而且會遺尿、小便頻繁。這是因為上虛不能制下導致的。這屬於肺中寒,病人一定會頭昏眼花,而且唾液多。可以用甘草乾薑湯溫暖肺氣。如果服用湯藥後感到口渴,就屬於消渴。甘草乾薑湯的藥方是:甘草四兩,炙;乾薑二兩,炮。
上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此與前條之痿不同。前條為重亡津液。陽氣獨勝。故熱在上焦。而為肺火自刑之熱痿。此則先因肺虛。虛則氣削而生陰翳。譬之花痿春寒。葉垂秋冷之象。而為金寒水冷之痿也。吐涎沫者。肺無呵噓下潤之權。且不能收攝其津液而上泛也。無邪火以擾其肺管。故不咳。而亦不煩渴也。
肺為水之源。且其氣象天。嘗有提挈黃泉。傳送濁道之妙。肺虛不能提挈。故遺尿。肺寒不能傳送。故小便又數也。此非上虛不能制下之故乎。肺中虛冷。天失陽健之德。地必起而上犯清虛。肝以木氣上乘。故眩。腎以水氣倒注。故多涎沫。虛則補其母。非溫脾胃之中土以溫肺金。
白話文:
治療方法是,取上藥煎煮,用水三升,煮至一升五合,去渣,分溫服下。
這與前述的痿症不同。前述的痿症是因重亡津液,陽氣獨盛,導致熱在上焦,為肺火自刑的熱痿。而這裡所述的痿症,則是由於肺虛所致。虛則氣削而生陰翳,如同花萎春寒、葉垂秋冷一般,是金寒水冷之痿。患者吐涎沫是因為肺氣虛弱,無力呵噓下潤,且不能收攝津液而上泛。由於沒有邪火擾亂肺管,所以不咳嗽,也不感到煩渴。
肺為水之源,其氣象天,能提挈黃泉,傳送濁道。肺虛則不能提挈,故遺尿;肺寒則不能傳送,故小便頻數。這難道不是上虛不能制下之故嗎?肺中虛冷,天失陽健之德,地必起而上犯清虛。肝以木氣上乘,故眩;腎以水氣倒注,故多涎沫。虛則補其母,應溫脾胃之中土以溫肺金。
無他法也。重用甘以守中之甘草。使之徑趨脾胃。佐以辛溫之乾薑。是直從中土。升其生金之化。且辛為脾肺所喜之味。溫為脾肺所宜之氣。明明土息泥香。乘春蒸發。而東風動盪。卻化為太空晴暖矣。至於辛則平肝以降眩。甘則制腎而鎮涎。又其餘事。兩味藥中。斡旋造化。
烘染陰陽。其妙用乃如是也。若服湯已而忽然作渴。是肺中素有伏熱未發。故見種種不攝不傳之症。得辛甘以挑動之。則伏熱頓起而作渴。此屬另門之消渴。而非上虛不能制下之肺痿矣。
四條,問曰。肺咳逆。脈之。何以知此為肺癰。當有膿血。吐之則死。其脈何類。師曰。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為風。數則為熱。微則汗出。數則惡寒。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過於榮。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於肺。其人則咳。口乾喘滿。咽燥不渴。多唾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
白話文:
沒有其他方法了。大量使用甘草來守住脾胃的甘性,讓它直接進入脾胃。搭配辛溫的乾薑,直接從中土升起金氣的轉化。而且辛味是脾肺喜歡的,溫氣是脾肺需要的。明明土氣消散泥土芳香,乘著春天的蒸發,東風吹拂,轉化成天空晴朗溫暖。至於辛味能平肝降眩,甘味能制腎鎮涎。還有其他作用,這兩種藥物在其中斡旋造化,烘染陰陽,妙用真是如此。
如果服用湯藥後突然口渴,說明肺中本來就有潛伏的熱氣沒有發散,所以出現各種不攝不傳的症狀。用辛甘挑動它,潛伏的熱氣就突然發作,導致口渴。這屬於另外一種消渴,而不是上虛不能制下的肺痿。
問道:肺咳嗽逆,脈象如何?如何判斷這是肺癰,會有膿血,吐出來就會死?脈象是什麼樣的?師傅說:寸口脈微弱而數,微弱代表風寒,數代表熱氣。微弱則出汗,數則惡寒。風寒侵入衛氣,呼氣不順暢。熱氣過於榮氣,吸氣不能順暢。風寒傷了皮毛,熱氣傷了血脈。風寒停留在肺部,人就會咳嗽,口乾氣喘,咽喉乾燥不渴,多吐濁痰,時時發冷。熱氣所到之處,血脈凝滯,積聚形成膿腫,吐出的膿液像米粥一樣。剛開始可以救治,膿腫形成就會死亡。
條端、舊本作師曰。當是問曰之訛。今以首條。及他卷之例改正之。首條因辨肺痿而分別肺癰之症。二條因辨肺痿而分別肺癰之脈。三條又言肺痿之變症。此及下文共四條。才是辨肺癰之脈症治例也。肺癰有膿血。吐之則死。當是古醫經之文。仲景借為問答以申其義。曰。咳嗽氣逆。
同一肺病。切脈之下。何以知此獨為肺癰。當有膿血。吐之則死。必其脈有確據。方可謹守此禁。其脈是何類乎。師曰。右手寸口。所以候肺。其脈浮之則體微。沉之則至數。風邪能令真陽飄忽。故微則知其為風。熱邪能令真陰消爍。故數則知其為熱。真陽外微。而衛氣不攝於皮毛。
白話文:
原本的古籍寫的是“師曰”,應該是被誤寫成“問曰”。現在將第一條,以及其他卷的類似錯誤都改過來。第一條從辨別肺痿開始,進而區分肺癰的症狀。第二條則從辨別肺痿出發,區分肺癰的脈象。第三條又講述了肺痿的變症。這三條以及接下來的內容,總共四條,才是辨別肺癰脈象、症狀和治療方法的例子。肺癰會出現膿血,吐出來就會死。這是古代醫書上的記載,仲景借用問答的形式來闡述其中的道理。他說,咳嗽氣逆,
同樣是肺病,在切脈的時候,怎麼才能知道這個病是肺癰,而且會有膿血,吐出來就會死呢?一定得有脈象上的明確依據,才能謹慎遵守這個禁忌。這個脈象是什麼樣的呢?老師說,右手寸口脈是用来診斷肺的。脈浮則體微,沉則至數。風邪能使真陽飄忽不定,所以脈微就知道是風邪。熱邪能使真陰消爍,所以脈數就知道是熱邪。真陽外浮,衛氣不能守住皮毛,
故微則汗出。數脈內燔。而營陰逼呈於陽分。故數則惡寒。呼吸。指營衛之闔闢而言。即上文汗出惡寒之義。非口鼻之呼吸也。蓋謂疏洞之風邪。中傷衛分。則毛竅張而汗嚐出。譬之有呼出之氣而不返入。燔炙之熱邪。傳過營分。則血液馳而脈道空。譬之有吸入之勢而不推出。
風傷皮毛於外。熱傷血絡於內。夫皮毛血絡。為手太陰肺部之所榮。由表而入里。風熱之內舍於肺者可禁乎。肺熱。則火邪熏擾其清虛。故癢而作咳。肺熱。則甘泉不升於靈道。故口乾而且咽燥也。肺管半貯痰涎。呼吸之遊溢肺中者。不能深入。故滿。滿故喘也。渴根於胃。
胃不病。故但咽燥而不渴也。肺熱。則自剝其津液以送邪外出。且肺熱。又不能收攝其津液以分布四旁。故多吐濁沫也。時時振寒。即上文數則惡寒之義。夫皮毛之風熱。過於肺中而舍之。則肺葉之血。因熱而凝滯。久久蓄結。則癰而膿矣。色從金化。故稠白如粳米所作之粥。
白話文:
所以,微風吹拂,汗液就會流出。因為脈絡內部熱氣逼人,營氣陰氣被逼到陽氣部位,因此就會感到寒冷,呼吸急促。這裡所說的呼吸,是指營氣衛氣的開合運作,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汗出惡寒之意,並不是指口鼻的呼吸。因為疏鬆的孔竅被風邪侵入,傷害了衛氣,所以毛孔張開,汗液就會流出,就像呼出的氣體沒有返回一樣。炙熱的邪氣傳入營氣,就會使血液加速流動,脈絡空虛,就像吸入的氣體無法吐出一樣。
風邪傷害皮毛在外,熱邪傷害血脈在內。皮毛血脈是手太陰肺經所滋養的部位,由外向內侵入。風熱之邪進入肺部,難道可以阻止嗎?肺熱就會使火邪熏擾肺部的清氣,因此就會感到癢並且咳嗽。肺熱就會使清涼的津液無法上升到咽喉,所以口乾舌燥。肺管中積存著痰涎,呼吸時遊溢在肺部,無法深入,因此就會感到胸悶,胸悶就會喘不過氣。口渴的根源在於胃,胃沒有病,所以只會感到咽喉乾燥,不會口渴。肺熱就會不斷地消耗自身津液來驅逐邪氣,而且肺熱也無法收攝津液來分布到全身,所以就會吐出很多濁痰。時常感到寒冷,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經常感到寒冷之意。因為皮毛的風熱之邪進入肺部,停留在肺部,就會使肺部的血液因熱而凝滯,時間久了就會積聚成膿,變成瘡瘍。膿液的顏色是金色的,所以稠白如粳米粥一樣。
始萌則真氣未傷。而風熱之邪。可散可瀉。故可救。延至膿成。則肺葉爛而氣管已漏。呼吸之遊溢者。不能併入氣源。故喘滿而死矣。
五條,肺癰。喘不得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葶藶大棗瀉肺湯方,葶藶(熬令色黃搗丸如彈子大),大棗(十二枚)
上先以水三升。煮棗取二升。去棗。內葶藶。煮取一升。頓服。
喘。即上條熱舍肺中。血壅氣滯。而肺管為之腫塞之候。不得臥。謂不能臥倒。以臥則肺葉橫施。而息道更艱更曲故也。主本湯者。以葶藶味苦氣寒。且孟夏凋謝。其性主降陽分之氣。而尤能驅水逐濕。夫喘則肺滿。苦以堅之。喘則肺熱。寒以斂之。又喘則肺氣上浮而痰涎阻塞。
白話文:
肺癰初期,真氣尚未受損,風熱邪氣可以散開或瀉出,所以還能治療。但如果延誤到化膿,肺葉就會潰爛,氣管也已破損,呼吸時遊溢的氣體無法匯入氣源,就會喘滿而死。
肺癰患者喘得厲害,不能平躺。葶藶大棗瀉肺湯可以用來治療。
這個方子由葶藶(熬至黃色,搗成彈子大小的丸子)和大棗(十二枚)組成。先用三升水煮大棗,煮到剩兩升,去掉大棗,再放入葶藶,煮到剩一升,一次服用。
喘是因為熱氣留在肺中,血液瘀阻,氣體不通,導致肺管腫脹堵塞,患者無法平躺。因為平躺時,肺葉橫向展開,呼吸道會更加狹窄彎曲。這個方子中,葶藶性苦寒,在孟夏時節,其性主降陽分之氣,並且能驅水祛濕。喘是因為肺氣充盈,苦味可以固肺;喘是因為肺熱,寒性可以收斂。而且喘的時候,肺氣上浮,痰涎阻塞,葶藶可以幫助化痰。
則降浮祛沫。又所必需矣。然則舍葶藶其誰屬哉。但苦寒降散之性。其勢易於趨下。恐失肺家部位。故以甘浮黏緩之大棗。先作湯液。而納丸其中。其意欲抬高葶藶。而使徐徐堅收下散耳。又豈止以甘緩之性。堅制其刻削而已乎。葶藶熬黃搗研。則香同芝麻。投肺之所好也。
納藥棗湯。合煮而連渣頓服。使胃中藥滿。而易輸於肺也。仲景之精意何如哉。
此言肺癰始萌。可救之正治也。
六條,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桔梗湯主之。
白話文:
葶藶性寒,能降氣化痰,是治療肺癰的必需品。但它容易往下走,恐傷肺氣,所以用甘溫的大棗先煮湯,再把葶藶丸放入湯中,讓它慢慢地降氣化痰,避免過於急燥。不僅如此,大棗還能緩和葶藶的辛辣之性,保護肺氣。葶藶熬黃搗研後,香味與芝麻相似,更易被肺接受。
將藥棗放入湯中,一起煮沸,連渣頓服,讓藥物充滿胃部,更容易輸送到肺部。這就是張仲景的精妙之處。
肺癰初期,可以用此方治療。
咳嗽胸滿、發冷、脈搏快、咽喉乾燥不渴,時常吐出帶腥臭味的濁唾液,久而久之吐膿如米粥,稱為肺癰,可用桔梗湯治療。
桔梗湯方,桔梗(一兩),甘草(二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則吐膿血也。
肺在胸中。癰則肺葉腫而肺氣滿。故但覺胸滿耳。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濁唾腥臭、膿如米粥等候。注見本篇首條。及三四條下。桔梗色白。味則苦辛而甘。其性微寒而善開提。色白。故為肺金專藥。苦、則泄熱。辛、則散熱。甘。則緩熱。微寒而善開提。則能解散其熱閉之邪。
而使之上疏也。然後倍用浮緩之甘草。不特高抬上載。使桔梗留戀肺中。而得效其熏蒸宣發之用。且得甘草之甘能瀉熱。緩能舒緊之性。以為後助。則清風盪漾。積熱潛開。王政和平。奸謀自敗。其所滯之膿血。有不徐徐漸出而自愈者乎。此言膿成則死之救法也。或謂本篇四條。
白話文:
桔梗湯的配方是:桔梗一兩、甘草二兩,用水三升煮成一升,分溫服下,可以吐出膿血。肺在胸腔,如果長了癰,肺葉就會腫脹,肺氣充滿,因此只會覺得胸悶。還會伴隨發冷、脈搏跳得快、咽喉乾燥不渴、吐出混濁腥臭的唾液、膿液像米粥一樣等症狀。桔梗是白色的,味道苦辛而甘,性微寒,擅長開提。因為顏色是白色,所以是專門治療肺金的藥。苦味可以泄熱,辛味可以散熱,甘味可以緩熱,微寒而善開提,能夠解散熱閉的邪氣,使其上升疏散。再用甘草,量比桔梗多一倍,不僅可以抬升上載,讓桔梗停留在肺部,發揮其熏蒸宣發的功效,而且甘草的甘味可以瀉熱,緩和的特性可以舒緩緊縮,作為後續輔助。這樣清風就能盪漾,積熱就能潛開,王政就能和平,奸謀自然就會失敗。肺部積滯的膿血,就會慢慢地自然排出而痊癒。這是說膿已形成,就要用這個方法來救治。有人說本篇的第四條……
一曰吐之則死。又曰膿成則死。夫膿成者既死矣。又何必立桔梗湯之治例。且湯後明綴曰分溫再服。則吐膿血。何以自犯其吐之則死之禁乎。答曰。膿血既成。包藏敗濁。潰爛日甚。管漏氣泄。息無關鎖。呼吸洞直。一往而散。是膿成曰死者。著意在膿字。蓋死於包藏其膿血。
而使牆垣有盡壞之勢也。若夫苦寒窘胃。鹹寒湧泄。肺氣已傷。何堪再責。且吐則耗上焦之氣。上空而下陰逆湊。則喘促莫支。吐則亡胸中之陰。陰傷而陽毒更炎。則煩亂欲絕。是吐之曰死者。著意在吐字。蓋死於逼劫其膿血。而致陰陽有立盡之勢也。知此。則本湯之熏蒸開托。
白話文:
有人說吐了就會死,也有人說膿形成了就會死。其實膿形成的時候已經是死掉了,那為什麼還要用桔梗湯來治療呢?而且桔梗湯的說明裡說分溫再服,就會吐出膿血,這怎麼能不顧忌吐了就會死的禁忌呢?
回答說,膿血形成後,包藏著腐敗之物,潰爛越來越嚴重,導致器官漏氣,呼吸不順暢,一呼一吸之間,氣息消散殆盡。所以說膿形成了就會死,重點在於「膿」字,因為死於包藏著膿血,讓身體如同牆壁快要倒塌一樣。
如果再用苦寒藥物傷胃,鹹寒藥物導致泄瀉,肺氣已經受損,怎麼能再強求呢?而且嘔吐會消耗上焦之氣,導致上焦虛空,下焦陰氣逆流,呼吸急促困難。嘔吐還會損傷胸中陰氣,陰氣受傷,陽毒更加旺盛,就會煩躁不安,想要昏迷過去。所以說吐了就會死,重點在於「吐」字,因為死於逼迫膿血,導致陰陽都快要耗盡。
明白這些道理,就能理解桔梗湯的作用是溫暖熏蒸,疏通開導,讓膿血排出體外。
既非因循養禍之計。而又與瓜蒂散。及鹽礬諸湯之有心責吐。以速傾危者。自不同矣。
七條,肺癰、胸脹滿。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此就前條喘不得臥。而申言肺癰之全症也。胸脹滿已見。肺主周身之氣。肺腫而治節不行。故一身及面目浮腫矣。鼻塞。指息道而言。謂肺腫而息道不能從鼻呼吸之義。肺中之陽金屬庚。其氣常外出。而主提挈運行之用。清涕出者。失提挈之權也。肺中之陰金屬辛。其神常內守。而主感通氣味之妙。不聞香臭者。失感通之應也。酸為肺金之所勝。辛為肺金之所喜。且五味中惟二者之氣為觸鼻。並此而亦不聞者。甚言之也。聲深而連續者曰嗽。聲浮而單見者曰咳。咳者。肺之遁聲。逆者。肺之窘氣。肺窘而遁。則逆且咳矣。上氣與吐衄血門不同。彼處之言上氣。因上焦虛餒。肝腎之下氣。乘之而直上。以致陽位逼窄。而炫悶喘急。氣上而血亦隨之。是實實有氣上衝者。此處之言上氣。謂肺葉腫重。肺管不能納氣以下運。如有氣上塞之象。猶雲氣高氣浮之謂。故葶藶大棗瀉肺之外。無餘藥余義及於中下二焦者此也。況後文八條。推開肺癰。單就上氣二字而廣言其變症變治。故不可不細認者也。氣阻則喘。痰壅則鳴。氣道狹則迫。肺管腫則塞。全症如此。葶藶大棗湯之瀉肺。可緩乎哉。
白話文:
這並非延誤病情的方法,而且與瓜蒂散及鹽礬諸湯等有心責吐、快速致使病人危急的方藥不同。
七條,肺癰、胸脹滿,全身及面部浮腫,鼻塞,清涕流出,聞不到香臭酸辛,咳嗽逆氣,上氣,喘鳴迫塞,葶藶大棗瀉肺湯主治。
這是在前條喘不得臥的基礎上,進一步說明肺癰的全部症狀。胸脹滿已經出現,肺主宰全身之氣,肺腫而氣機不通,所以全身及面部浮腫。鼻塞,是指呼吸道,意指肺腫而呼吸道不能從鼻孔呼吸。
肺中的陽金屬庚,其氣常外出,主宰提挈氣血運行。清涕流出,是失去提挈之權。肺中的陰金屬辛,其神常內守,主宰感通氣味之妙。聞不到香臭,是失去感通之應。酸味是肺金所克,辛味是肺金所喜,且五味之中只有這兩種氣味是觸鼻的,而這兩種氣味也聞不到,就更說明情況嚴重了。
聲音深沉而連續叫做嗽,聲音浮淺而單獨出現叫做咳。咳是肺的遁聲,逆是肺的窘氣。肺窘而遁,就會逆氣咳嗽。
上氣與吐衄血門不同,那裡說的上氣,是由於上焦虛弱,肝腎之氣下陷,乘虛而上,導致陽位逼仄,而出現眩暈喘急,氣上而血也隨之,是確實有氣上衝。這裡說的上氣,是指肺葉腫重,肺管不能納氣而下行,好像有氣上塞的現象,猶如氣高氣浮。所以除了葶藶大棗瀉肺之外,沒有其他藥物能涉及中下二焦。
何況後文八條,推開肺癰,單就上氣二字而廣泛說明其變症和治療方法,所以不能不仔細辨認。氣阻則喘,痰壅則鳴,氣道狹窄則迫,肺管腫脹則塞。全部症狀如此,葶藶大棗湯瀉肺,可以緩解嗎?
八條,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此下。又就上文之上氣而推廣言之。蓋謂上氣一症。其候多端。生死懸絕。肺癰固在其中。然不特肺癰為然也。但凡上氣而面浮腫。肩息。脈浮大者。皆不治。蓋面者。五臟六腑諸陽之會。陽氣最充。浮則氣虛。腫則氣滯。是陽氣最充之地。而虛且滯矣。臟腑可知也。氣促而息道艱。
以肩之上下迎導之。則少順。是肩息者。氣機浮淺。而不能以氣海、關元為根蒂矣。加之脈浮。則底無根。脈大。則里無神。皆有出無入。有散無收之象。故皆不治。又加下利。則陰陽之離絕者更速。故尤甚。此言中下二焦。脫幫脫底而上浮。為上氣之最重者。然必三者全具。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出現上氣、面浮腫、肩息,並且脈象浮大,就無法治癒。如果再加上腹瀉,情況會更加嚴重。這是因為上氣是一種症狀,其表現形式很多,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雖然肺癰是其中一種可能的原因,但並非唯一原因。只要出現上氣、面浮腫、肩息、脈象浮大這些症狀,就代表著身體虛弱,陽氣不足,而且氣血運行不暢。由於面部是五臟六腑陽氣匯集之處,陽氣充盈,如果面部浮腫,就代表著陽氣不足且氣血運行不暢,說明五臟六腑已經受到影響。呼吸急促,呼吸困難,說明呼吸道受阻,氣機浮淺,無法以氣海、關元作為根基。再加上脈象浮大,則說明身體缺乏根基,脈象虛弱,無力收斂。這些症狀都表明身體元氣耗散,無法修復,因此無法治癒。如果再加上腹瀉,則更說明陰陽失調,生命垂危。這說明身體中下焦虛弱,元氣上浮,是上氣中最嚴重的情況。但必須同時出現上氣、面浮腫、肩息、脈象浮大,以及腹瀉才能判斷為最嚴重情況。
方為死候。否則下文三條(即十條)之脈浮。主小青龍湯。七條(即十四條)之脈浮。主厚朴麻黃湯。四條(即十一條)之脈兼浮大。主越婢半夏湯者。何為又治之耶。豈非以面無浮腫之故乎。
九條,上氣、喘而躁者。屬肺脹。欲作風水。發汗則愈。
肺不能納氣以歸元。故喘。腎將欲蒸濕以為汗。故躁。上氣而喘躁並見。是腎欲輸水氣於肺。將作汗而上蒸。肺已自受風邪。不能為腎分布以外泄。則肺腎以子母相持。而風水合為一片。肺之脹也宜矣。欲作風水。與內經水熱穴論。及熱病論之言風水者不同。蓋指腎以水臟之氣上熏。
白話文:
如果患者已經快要不行了,除了以下三種脈象之外,其他十條脈浮的,可以用小青龍湯治療;十四條脈浮的,可以用厚朴麻黃湯治療;十一條脈兼浮大的,可以用越婢半夏湯治療。為什麼這些患者還要再治療呢?因為他們臉上沒有浮腫。
如果患者上氣、喘不過氣又躁動,屬於肺脹,像是快要發作風水病。如果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就能夠痊癒。
因為肺臟無法吸納空氣回歸元氣,所以才會喘不過氣。腎臟想要把濕氣蒸發出去變成汗水,所以才會躁動不安。上氣和喘躁同時出現,表示腎臟想要把水氣輸送到肺臟,準備蒸發成汗水向上蒸騰。但是肺臟已經感染了風邪,無法幫腎臟把汗水排出去,導致肺臟和腎臟相互依存,風水之氣混合在一起,肺臟就脹起來了。所謂的「欲作風水」,和內經中提到的「水熱穴」和「熱病論」中所說的風水病不同。這裡指的是腎臟用水臟的氣往上熏蒸,造成的風水病。
肺以風邪蓋之。風水相搏。於是肺不運水。腎不納水。聚濕成飲。久而溢出經絡。致成胕腫腹大等候。發汗。則肺之風邪。腎之水氣。可兩解矣。故愈。此言肺腎兩相排擠。中間無所發越之上氣也。
十條,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氣。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
小青龍加石膏湯方
麻黃,桂枝,芍藥,甘草,乾薑,細辛(各三兩),五味子,半夏(各半斤),石膏(二兩)
白話文:
肺部受到風寒的影響,風寒與體內的水氣相互作用,導致肺部無法正常運化水液,腎臟也無法吸收水氣,濕氣積聚形成飲邪,時間久了就會溢出經絡,造成身體浮腫、腹脹等症狀。使用發汗的方法可以同時解除肺部的風寒和腎臟的水氣,因此病症得以痊癒。這說明了肺和腎臟互相排斥,導致氣機無法正常流通的情況。
對於肺脹、咳嗽且氣喘、心煩躁、脈搏浮、心下有水氣的病人,可以使用小青龍加石膏湯治療。
小青龍加石膏湯的藥方為:麻黃、桂枝、芍藥、甘草、乾薑、細辛(各三兩)、五味子、半夏(各半斤)、石膏(二兩)。
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強人服一升。羸者減之。日三服。小兒服四合。
此承上文欲作風水之肺脹。而詳其症治。故直接之曰肺脹也。咳而上氣。煩躁而喘。為風水之全症。但此五症中。除卻躁之一症。為腎中水寒之氣上騰之應。其餘四症。俱系肺受風邪。為腎濕所閉。於是不能分布水飲。肺氣欲下而不得下。腎氣欲上而不得上。兩相擠靠之應也。
夫聚水之脈宜沉。今驗其脈又反浮。浮為心肺之應。心下有水氣無疑矣。譬諸天地。地氣已上而成雨。特懸於太空而未下耳。所以咳者。殷雷也。上氣者。云蒸霧湧也。煩者。鬱熱也。躁者。礎潤階潮也。喘者。氣濕風滯。而不能鼓撼萬物也。小青龍之輕風疏雨以泄之。有不云開氣爽。
白話文:
上九味藥用一斗水,先煮麻黃,去掉表面的泡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下三升。體質強壯的人每次服用一升,體弱者減量,一天服用三次。小孩每次服用四合。
這個藥方是針對風水引起的肺脹,詳細說明病症和治療方法。肺脹的症狀包括咳嗽、氣喘、煩躁、呼吸急促,這些症狀都是風水導致的。除了煩躁,其他四種症狀都是因為肺部受到風寒侵襲,腎臟濕氣阻滯,導致水液無法正常運行,肺氣下降受阻,腎氣上升受阻,兩者互相擠壓所致。
觀察脈象,發現脈搏浮起,而水氣應該下沉,浮起則代表心肺,說明心下有水氣無疑。就像天地一樣,地氣上升形成雨,但卻停留在空中沒有落下。因此,咳嗽如同雷聲,氣喘如同雲蒸霧湧,煩躁如同悶熱,躁動如同潮濕的階梯,呼吸急促則如同氣濕風滯,無法推動萬物。小青龍湯的功效就像輕風細雨,可以疏散濕氣,讓身體變得舒暢。
而天地復還其高遠乎哉。但本湯之主風水肺脹。比傷寒論中之治水。另是一番世界。蓋桂芍甘草。透微汗以去風。已見傷寒注。加石膏者。因症中之帶煩也。余皆腎家治水之藥。其意以為腎中不寒。陰水之氣。斷不上升。故用乾薑、細辛之辛溫者。溫之所以燥之也。然後以半夏降逆陰之上衝。
五味斂黃泉之倒湧。其懸於肺腎之夾空。而已成雨形者。使麻黃一泄而旁散矣。肺脹而發汗則愈者。此其一也。
十一條,咳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
越婢加半夏湯方
白話文:
天地自然會回復其高遠狀態。但這個湯方主要針對風水肺脹,跟傷寒論中治療水腫的藥方是截然不同的。桂枝、芍藥、甘草可以微微發汗去除風邪,這個在傷寒注釋中已經提到。加入石膏是因為病人伴隨着煩躁。其他藥物都是針對腎臟的治水藥物,意思是腎臟不寒,陰水之氣不會上升,所以用乾薑、細辛的辛溫藥物來溫燥。然後用半夏來降逆陰氣上衝。
五味藥物收斂黃泉之氣的倒湧,懸浮在肺腎之間的空隙中,已經形成雨狀,就用麻黃來泄開並散佈出去。肺脹發汗就能治癒,這是其中一個方法。
如果患者咳嗽上氣,這是肺脹的症狀。病人喘氣,眼睛像要脫落,脈象浮大,可以用越婢加半夏湯治療。
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五枚),半夏(半升)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此承上文風水之肺脹。而言肺脹一症。又有不因肺風腎水。但以陽明胃氣太過。近從中焦上衝肺管。肺受熱閉。又不得從皮毛髮越。而肺實脹滿者。此但看其咳而上氣。無上條之躁症者即是。此為肺脹。猶云此亦名為肺脹也。肺既無外發之路。胃又以太過之氣乘之。兩相鼓吹。
胃土以母氣乘肺子。與腎水以子氣乘金母同義。故亦喘也。手陽明之經。終於鼻旁之迎香穴。足陽明之經。溜於目下之承泣穴。俱與目近。經腑之氣交盛。故其目之外脹。有如欲脫之狀也。主越婢加半夏湯者。越婢。君麻黃而加石膏三分之一。其義有三。肺盛。不得不以麻黃泄之。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越婢加半夏湯,是用來治療肺脹的。肺脹不是因為肺風腎水,而是陽明胃氣過盛,從中焦上衝肺管,導致肺受熱閉塞,無法從皮毛髮散出去,而造成肺部脹滿。患者會咳嗽、上氣,但沒有躁症。這種情況稱為肺脹。因為肺部沒有外發的通道,而胃氣又過盛,兩者互相激盪,所以會喘不過氣。胃土以母氣乘肺子,就像腎水以子氣乘金母一樣。手陽明經脈經過鼻旁的迎香穴,足陽明經脈經過目下的承泣穴,都與眼睛相近。經腑之氣交盛,所以眼睛會外脹,好像要脫落一樣。越婢加半夏湯中,麻黃是君藥,加了石膏,比例為三分之一,目的是為了泄去肺部的熱氣。
恐其發越太過。而以重墜之石膏鎮之。制麻黃髮揚之性。使其和緩柔順。一也。肺實由於胃實。則肺熱可知。石膏氣味辛涼。涼則解熱。辛則利氣。二也。且其鎮墜之餘力。猶能衰陽明上衝之熱。三也。以守中之甘草為使。尤有妙義。蓋取托住二者之性。令麻黃得石膏留鎮之氣。
而利肺者優柔石膏合麻黃疏泄之功。而平胃者松泛。然後以辛溫之生薑。挑肺胃之真陽。以甘黏之大棗。滋兩家之津液。似乎無弊矣。不知越婢一湯。終是發肺家之汗。假令上焦一空。中焦之氣。乘虛襲之。遂同解鬥者捆甲之臂。而令乙毆矣。故加降逆之半夏。而重用之者。
使協同石膏。壓下麻黃之餘性。以疏散胃氣。俾不得上干。蓋即驚悸條中。半夏麻黃丸之義也。夫中黃數寸之地。肺胃交爭。而咳喘等之諸症雜見。主越婢本湯。則肺家因外泄而內讓。加半夏。則胃家因下退而上讓。其文王虞苪之化耶。方藥云乎哉。
白話文:
害怕麻黃發散過度,所以用重墜的石膏來抑制它,控制麻黃發散的性質,使其溫和柔順。第一,肺實是由於胃實,那麼肺熱就可想而知了。石膏氣味辛涼,涼則解熱,辛則利氣。第二,石膏鎮墜之餘力,還可以減弱陽明上衝的熱氣。第三,以守中之甘草為輔藥,更是妙不可言。這是因為甘草具有托住二者的特性,讓麻黃受到石膏留鎮之氣的影響。
這樣既可以利用石膏和麻黃優柔合力的功效,使肺氣疏泄,又可以鬆散胃氣,使胃氣平和。然後用辛溫的生薑挑動肺胃的真陽,用甘黏的大棗滋養兩者的津液,似乎沒有什麼弊端了。但不知道越婢湯終究還是發散肺家的汗,如果上焦一空,中焦之氣乘虛而入,就會像解鬥者捆住自己的手臂,反而讓對方打敗自己。因此加了降逆的半夏,並且重用它,
目的是與石膏協同作用,壓制麻黃發散的餘性,疏散胃氣,使其不得上犯肺氣。這其實就是驚悸條中半夏麻黃丸的道理。中黃數寸之地,肺胃交爭,咳嗽、喘息等各種症狀雜見,主用越婢湯,則肺氣因外泄而內讓;加半夏,則胃氣因下退而上讓。這就是文王虞苪的變化之妙嗎?藥方不就是這樣嗎?
十二條,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
射干麻黃方
射干(三兩),麻黃(四兩),半夏(半斤洗),細辛,款冬花,紫菀(各三兩),五味子(半斤),生薑(四兩),大棗(七枚)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此即前二條小青龍。並越婢之兼症也。小青龍一條。為腎中水寒之氣上泛。越婢一條。為胃中燥熱之氣上蒸。此條卻因手太陰之陰陽兩虛。合子母而兩吸之。遂致腎之濁陰。胃之濁陽。雙起而乘肺。水土之邪。交併於清虛。而成稠黏黃滯之痰。云合於肺胃會通之息道。而呼吸激之。
白話文:
出現十二條症狀,咳嗽時氣往上衝,喉嚨裡有水雞叫的聲音。可以用射干麻黃湯來治療。
射干麻黃湯的配方:
射干三兩、麻黃四兩、半夏半斤洗淨、細辛、款冬花、紫菀各三兩、五味子半斤、生薑四兩、大棗七枚
以上九味藥材,用一斗二升的水,先煮麻黃兩沸,去掉上面的泡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下三升,分三次溫服。
這個方子是前兩條症狀小青龍湯和越婢湯的綜合症狀。小青龍湯治的是腎中水寒之氣上泛,越婢湯治的是胃中燥熱之氣上蒸。這個方子則是因為手太陰經的陰陽兩虛,導致腎的濁陰和胃的濁陽雙雙上升,侵犯肺部。水土之邪交匯於虛弱的肺部,形成稠黏黃滯的痰,阻塞肺胃相通的呼吸道,引起呼吸急促。
則有聲矣。此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之應也。咳而上氣。當包前條肺脹句在內。與下文咳逆上氣條同義。以上氣而咳。未有不肺脹者。但有水脹氣脹之異。故省文言之耳。至其主本湯之義。則又另有壺天廣大。遊覽不盡之妙。蓋因手太陰之陰陽兩虛。故以凌冬弩芽。從大寒中具生陽之氣之款冬花。
挑動其陽神。以潤軟柔宛而善於補血之紫菀。深滋其津液。因腎家之賊陰上泛。故以細辛、五味。溫斂其下焦之逆陰。因胃家之熱氣上侵。故以半夏、麻黃。降散其中焦之動氣。射干多節。形同肺管。葉則扁生橫開。而其性尤專於祛濕。用以名湯。是取其走肺。而令兩旁開拓其痰氣之意明矣。
白話文:
如果出現聲音,這就是咳嗽並上氣,喉嚨裡發出像水雞叫的聲音。咳嗽並上氣,應該把前文「肺脹」的部分包含在內,和後文「咳逆上氣」的內容意思相同。以上氣而咳嗽,沒有不屬於肺脹的。只是有水脹和氣脹的區別,所以省略了文字。至於主治本方湯的道理,則又有壺天廣大的奇妙之處,難以完全遊覽。這是因為手太陰經的陰陽兩虛,所以用在嚴冬中生長、從大寒中具有生陽之氣的款冬花,來激發陽神。用潤滑柔軟、善於補血的紫菀,來滋養津液。因為腎臟的賊陰上泛,所以用細辛、五味子,溫和收斂下焦的逆陰。因為胃部的熱氣上犯,所以用半夏、麻黃,下降散發中焦的動氣。射干有很多節,形狀像肺管,葉子扁平生長橫向展開,而且它的特性特別擅長祛除濕氣。用它來命名湯方,是取它走肺,並讓兩旁痰氣開拓的意思,顯而易見。
再加辛甘發散之薑棗為佐。則腎胃之逆下消。肺中之滿外泄。其咳而上氣。及喉中之水雞聲。有不貼然自靜者乎。此比前小青龍條無躁症。故去乾薑。無風因。故去桂芍及石膏耳。肺脹而發汗則愈者。又其一也。
十三條,咳逆上氣。時時唾濁。但坐。不得眠。皂莢丸主之。
皂莢丸方,皂莢(八兩、刮去皮、用酥炙)
上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棗膏和湯。服三丸。日三服。夜一服。
此條又借咳逆上氣。而廣言肺癰之治例也。本門第四條曰多唾濁沫。第五條曰喘不得臥。俱肺癰之症。已見前注。蓋謂咳逆上氣之人。時唾濁沫。但可靠坐而不能臥倒者。無論癰與未癰。皆屬肺葉外腫。肺管內塞之候。邪氣過實。便宜皂莢丸主之。以皂莢之性。外能軟堅削形以消腫。
白話文:
再加入辛甘發散的生薑、大棗作為輔助藥物。這樣就能治療腎胃逆流、向下消泄,以及肺部鬱積向上排泄的症狀。原本咳嗽向上喘息,喉嚨裡有水雞叫一樣的聲音,現在是否平靜下來了呢?這個方子與之前的小青龍湯相比,沒有燥熱症狀,所以去掉了乾薑;也沒有風寒因素,所以去掉了桂枝、芍藥以及石膏。肺部脹滿而發汗就能痊癒,這也是一個治療方法。
咳逆上氣,經常吐出濁液,只能坐著,無法入睡。可以用皁莢丸來治療。
皁莢丸的配方是:皁莢(八兩,颳去皮,用酥油炙烤)。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蜜丸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子,用棗膏和湯服用,每次三丸,一天三次,晚上服用一次。
這一條借咳逆上氣的症狀,來廣泛地說明肺癰的治療方法。本門第四條說的多唾濁沫,第五條說喘不得臥,都是肺癰的症狀,之前已經解釋過了。這裡的意思是說,咳嗽向上喘息的人,經常吐出濁液,只能靠坐著,不能躺下的人,不論是已經形成膿腫還是還沒形成膿腫,都屬於肺葉外腫、肺管內塞的表現。邪氣過盛,可以用皁莢丸來治療。皁莢的特性是外能軟堅削形以消腫。
內能搜風利竅以通氣。蜜丸而兼棗膏和服。取甘緩者。升浮其性於肺中也。門人問曰。本條皂莢丸。與五條葶藶瀉肺湯症頗相同。且俱作丸子。俱用大棗托起。而取定喘下氣之效。敢問二藥之同異。並其所以分主之症。一也。又首條言肺痿之症。亦曰口中反有濁唾涎沫。今於皂莢丸下。
夫子但引四條之文。而謂獨廣肺癰之治例。何以知其不兼肺痿而言。二也。答曰。葶藶苦寒降散。蓋取降以止逆。散以舒氣而已。若夫皂莢。其味辛鹹。其性犀利。辛鹹。則外收內散。故能削形泄氣以消腫。犀利。則裁陽攘陰。故能斬關突入而奪壅。是葶藶之性稍平。而皂莢之性較峻矣。
白話文:
藥方內含搜風利竅之藥材,可通氣,並以蜜丸與棗膏和服,取其甘緩之性,使其升浮於肺中。弟子問道,此條皂莢丸與五條葶藶瀉肺湯症狀頗為相似,皆以丸劑形式,並用大棗托起,皆可定喘下氣,請問二者藥效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以及如何區分其適用之症狀?此外,首條提到肺痿之症,亦描述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而今於皂莢丸下方,夫子僅引四條之文,並謂此方獨廣肺癰之治例,為何知其不兼治肺痿?葶藶苦寒降散,取其降以止逆,散以舒氣。然而皂莢味辛鹹,性犀利,辛鹹則外收內散,故能削形泄氣以消腫;犀利則裁陽攘陰,故能斬關突入而奪壅。因此,葶藶之性稍平,而皂莢之性較峻。
觀方後葶藶服至彈子大一丸。皂莢僅服梧子大三粒。且彼曰頓服。此曰日三夜一服。則當日仲景之意。不昭然如見乎。大概葶藶瀉肺。是主初起之癰。皂莢一丸。是主將膿之候者也。至於濁唾涎沫。癰痿雖同。獨不思癰鼓風邪。痿惟奪液。治癰如驅盜。縱使破財盜去。而余資猶得半全。
治痿如救荒。假令縱糴盡糧。而殘喘何能苟活。皂莢削氣剝津。惟癰為富家之被盜者。任之可以無虞。彼痿為窮邑之遭荒。當之豈能無弊乎。我故謂廣肺癰之治例。而不兼言肺痿者。非漏也。單是咳逆上氣。猶有風水之別症。若又兼濁唾不得眠二症。則邪實氣盛。而為肺癰最急最重之候。
白話文:
看完藥方後,葶藶應該服用到彈子大小的一丸,皂莢只要服用梧子大小的三粒。而且古人說要一次服用完,現在卻說一天三次,晚上一次。這樣一比對,張仲景的本意就很清楚了。大致來說,葶藶瀉肺,主要治療剛發生的癰疽,皂莢一丸,主要治療將要化膿的狀況。至於濁唾涎沫,癰疽和痿症雖然相似,但別忘了,癰疽是風邪入侵,而痿症是津液虧損。治療癰疽就像驅趕盜賊,即使被盜走一些財物,剩下的財產還能留下一半。
治療痿症就像救荒,即使把所有的糧食都買光了,剩下的微弱生命力又如何能苟活?皂莢會削弱氣機,耗損津液,對於癰疽來說,就好比富人家被盜,縱容它也無妨。而痿症就像貧窮的鄉鎮遭遇災荒,任其發展必然會帶來損害。所以,我廣泛地講述了治療肺癰的原則,卻沒有兼顧肺痿,這不是疏漏,而是因為咳嗽逆氣,還存在風寒和風熱兩種不同的病症,如果再伴隨濁唾失眠,那就說明邪氣實證,氣盛,是肺癰最緊急、最嚴重的症狀。
故葶藶瀉肺。不勝其任也。
十四條,咳而脈浮者。厚朴麻黃湯主之。脈沉者。澤漆湯主之。
厚朴麻黃湯方
厚朴(五兩),麻黃(四兩),石膏(如雞子大),杏仁(半升),五味子(半升),半夏(半斤),細辛(二兩),乾薑(二兩),小麥(一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麥熟。去渣。內諸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澤漆湯方
白話文:
所以葶藶能瀉肺,但它力道不足。咳嗽且脈象浮者,可用厚朴麻黃湯治療;脈象沉者,則用澤漆湯治療。
厚朴麻黃湯的藥方如下:厚朴五兩,麻黃四兩,石膏如雞子大,杏仁半升,五味子半升,半夏半斤,細辛二兩,乾薑二兩,小麥一升。以上九味藥,用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麥至熟,去渣,再放入其他藥材,煮至三升,溫服一升,每日三次。
澤漆湯的藥方如下:
澤漆(三升、以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三升),人參,桂枝(各三兩),半夏(半升),黃芩(三兩),甘草(三兩),生薑,白前,紫參(各五兩)
上九味。㕮咀。內澤漆汁中。煮取五升。溫。服五合。至夜盡。
咳字。包前文上氣在內。並貫下文脈沉而言。此即十二條射干麻黃湯症。而變言其治例也。十二條之症。因肺中陰陽兩虛。於是胃之濁陽。腎之濁陰。兩起而乘之。兩濁相搏。則成稠黏黃濁之痰。積於肺胃會通之地。而呼吸扇之。此喉中水雞聲。及咳而上氣矣。故彼方以款冬生陽。
白話文:
取澤漆三升,以東方流來的水五斗煮成一斗三升,再加入人參、桂枝各三兩,半夏半升,黃芩、甘草各三兩,生薑、白前、紫參各五兩。將以上九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放入澤漆汁中,煮成五升,溫熱服用五合,直到夜晚。
咳嗽,是指氣體上逆,停留在胸中,這種病症屬於十二條射干麻黃湯所治的範疇,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描述治療方法。十二條病症的病因是肺部陰陽兩虛,導致胃的濁陽和腎的濁陰上逆,兩者互相搏擊,形成稠密的黃濁痰液,積聚在肺胃交匯的地方,呼吸時將痰液推動,所以會出現喉中水雞聲和咳嗽上氣的症状。因此,治療方法需要用款冬來滋補陽氣。
紫菀滋陰。使肺中之主人先回。次以平胃安腎之品佐之。則佔住者當避去矣。此條之前症。卻又因心之膻中。肺之胸中。其陽氣獨虛。而胃腎之氣兩乘之之候也。夫胸中膻中。為上焦之地。中下之氣上乘。故脈浮。脈浮。則知其單在氣分。故以小麥為君而填之。與彼方用生陽之款冬同義。
且脈浮。又知其不關血分。故較彼方去滋陰之紫菀者此也。其細辛、乾薑、五味之安腎。半夏、麻黃、石膏之平胃。已見前注。至厚朴之開拓胸中。杏仁之疏通肺竅。明系奪射干之兵符印璽者也。又咳而上氣。於臟為肺。於腑為胸中膻中。其症最高。症高則脈浮者理也。若其脈不浮而反沉。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提到的是中醫治療咳嗽和呼吸問題的方法。以下是它的簡化版:
紫菀可以滋養陰部,讓肺中的主人生還。接著使用一些能平衡胃和腎的藥物來輔助它,這樣那些佔據身體的人就會離開了。這個病狀是因為心臟的羶中(胸部)和肺部的胸腔內陽氣不足,導致胃和腎的氣息侵入所致。胸腔和羶中是上焦的地方,如果中下部的氣向上侵犯,脈搏會浮動。因此,我們知道這種情況只涉及到氣的部分,所以應該使用小麥作為主要療法並填充其中。此外,由於脈搏浮動表明沒有涉及血液部分,因此比其他方法更適合去除滋養陰部的紫菀。
細辛、乾薑和五味子能夠安定腎臟;半夏、麻黃和石膏可以平衡胃部;至於厚朴可以打開胸腔,杏仁可以疏通肺部通道。這些都是已經提過的療法治療方式。對於咳嗽和呼吸道疾病來說,在臟器方面屬於肺部,在器官方面屬於胸腔和羶中。這種病症的位置很高,位置越高,脈搏越浮動就是常識。但如果脈搏不是浮動而是下沈的話...
夫沉為陰象。陰病應水。陰分應血。則咳而上氣。又因水寒沉伏血分。而上射其氣於肺。肺性惡寒、惡濕之所致也。故以迅利逐水之澤漆為君。煮以東流者。取益其行性而不與伏水同滯也。又恐峻藥多傷。故以補氣之人參。行陽之桂枝。溫胃之生薑。培土之甘草佐之者。不特以辛甘之性。
贊其行水之功。且以群陽之愷悌仁人。參謀監製。使強兵悍將。不得縱好殺之手腕。而成王師堂正之旗矣。夫水寒之邪。雖伏根於下焦陰血中。而其氣之已射於肺。致現咳逆者。非半夏之辛燥下降。不足以祛之。用以為臣。猶兵家後軍之掃蕩也。至於白前。味則辛甘。形則直長。
白話文:
沉這個詞代表陰的象徵。陰病通常需要水來治療。在陰的部分需要血液,這就導致了咳嗽和上氣不暢。因為寒冷的水滲透到血液中,影響到肺部。肺的性質不喜寒冷和潮濕,因此我們選用迅速有效的自然藥物“澤漆”作為主要藥材。將其煮成湯來推動經絡,使其行動不受阻礙。此外,考慮到強烈藥物可能會造成過度損傷,所以還加入了補氣的人參、行陽的桂枝、溫胃的生薑和培土的甘草,這些配方不僅具有辛甘的特性。
這些成分一方面增強了行水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讓陽氣得以調和、溫暖,形成一支強大的軍隊,不能讓他們隨意濫用武力,最終才能建立良好的秩序。水寒的邪氣雖然埋藏在下焦的陰血之中,但它的氣已經影響到了肺部,導致咳嗽和逆氣的現象。這時單靠“半夏”的辛燥之性無法完全驅除邪氣,正如軍隊的後方掃蕩一樣。
至於“白前”,其味道是辛甘的,外形直長。
辛甘走氣。直長趨下。一氣直行。下焦之大嚮導耳。紫參色紫入血。性疾逐淤。又借白前而為下焦陰分之使。殆嚮導中之精細者乎。此又從欲作風水句。而單言水症。為厚朴、麻黃變中之變症也。細按前後二湯。蜂房蟻穴。未足比其深微。虹閃霞朱。烏能仿其變幻。而澤漆一湯。
尤為奇創。駱賓王江浦黃帆。匡復之功何遠。羞足擬其氣象。不意湯液中。有如此之水師也。客有問余者曰。素問以麥為心之谷屬火。鄭玄以麥有孚甲。應屬木。許慎又謂麥當金王而生。火王而死。宜屬金。楚醫李時珍辨之。未有確據。而子注厚朴麻黃湯中之小麥。獨遵素問為心之谷者。
白話文:
這些是關於中藥材特性的描述:
辛甘走氣:辛辣和甜味的草本植物能夠影響氣的運行。 直長趨下:形狀筆直且向下的草本植物有助於引導氣向下移動。 一氣直行:某些草本植物具有讓氣直接流暢的作用。 下焦之大嚮導耳:這種草本植物可以作為治療下腹部疾病的嚮導。 紫參色紫入血:紫色的人參進入血液系統,並且作用迅速。 性疾逐淤:它快速清除瘀血。 又借白前而為下焦陰分之使:與另一種名為「白前」的草本植物配合使用,可增強對下腹部陰部的功效。 殆嚮導中之精細者乎:這可能是最精密的嚮導之一。 此又從欲作風水句。而單言水症。為厚朴、麻黃變中之變症也:這是根據想要製造出像風水一樣的效果的想法來說明水分過多的情況,用在厚朴和麻黃等方劑中的變化病症上。 細按前後二湯。蜂房蟻穴。未足比其深微。虹閃霞朱。烏能仿其變幻。而澤漆一湯尤爲奇創。駱賓王江浦黃帆。匡復之功何遠。羞足擬其氣象。不意湯液中,有如此之水師也: 仔細研究前面兩個方劑,即使把蜜蜂巢和螞蟻洞放在一起相比較,也不能完全表達它的深度和微妙之處;彩虹和朝霞之間的色彩交織,無法模仿它的千變萬化。然而,其中的一個名叫「澤漆」的方劑尤其奇特,就像駱賓王在江邊看到的黃色船帆那樣,他的恢復力量非常遙遠,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在這個湯液中有這樣一支水軍。 客有問餘者曰。素問以麥爲心之谷屬火。鄭玄以麥有孚甲。應屬木。許慎又謂麥當金王而生
果有所見耶。答曰。小麥之於八月酉金。止算得胎。非生也。麥實生於十月之亥耳。夫水火互胎。金木互胎。自有現成至理。誠如許氏之說。以胎酉者為金。則將以胎午之壬為火。胎子之丙為水乎。況今小麥實生於酉。則又當屬丁火矣。許氏屬金之說謬也。至若胎酉養戌。生亥王卯而死午。
實系麥之始終。鄭玄屬木之論近是矣。不知苗死而麥正成。是麥苗死於五月。而麥實何曾與之俱死耶。則屬木之性。以之論麥秸則得。以之論麥實。是亦五十步之止耳。夫天地自然之序。春殘則神氣暢為朱明。木終則精華髮為光焰。以屬木之麥秸一死。而屬火之麥實繼成。正合生生之序。
白話文:
回答:小麥在八月份的時候只算是胚胎,還不是成熟期,真正的成熟是在十月份的亥日。水和火、金和木都是互相孕育的,這其中有自古以來的道理,確實像許氏所言,把酉視為金,那麼就會把壬視為火,把丙視為水嗎?而且現在的小麥成熟的時間是在酉時,那應該屬於丁火了,所以許氏認為它屬於金的看法是錯誤的。至於說到胚胎在酉,成長在戌,出生在亥,在卯年達到巔峯,死亡在午,這些都只是小麥的一個過程而已。鄭玄認定它是木性的看法比較接近正確的答案。但是不知道的是,小麥幼苗死了之後,小麥就已經長成了,也就是說小麥幼苗死於五月份,但小麩並沒有跟著一起死去啊!因此把它歸類為木質特徵,用來描述小麥莖稈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拿這個特性去形容小麥實的話,那就只能說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大自然本身就有自己的秩序,春天結束後,精神氣息會轉化成為夏天;木性結束後,其精髓會發散出火焰。因為屬木的小麥莖桿一旦死亡,屬火的小麥果實就會接續成長,這正是符合生命生長的順序。
又豈止以熟時在午。赤色應離。形圓象心之證乎。故知名為心谷者。真上古聖人之定評。而用為心藥者。實中古神仙之合制也。客為之首肯而退。附記於此。以正高明。
十五條,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
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七升),人參(二兩),半夏(一升),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粳米(三合)
上六味。以水一斗六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此雖承前四條越婢加半夏湯。而言肺胃交病之症。然其病機之微妙。章法之變幻。幾令人不可尋繹。無怪乎千古以來。善讀金匱者之寥寥也。蓋前四條之症。是肺為胃熱所蔽。既不能外泄而自為轉移。復不能下臨而相為防禦。則肺胃之氣兩實。兩實者宜兩責之。故主越婢以責肺。
白話文:
當然,這段古代醫學文本的意思是:麥門冬的藥性,不僅僅是因為它在午時成熟,更重要的是它紅色應離、形狀圓形象徵著心,所以古聖人稱之為「心谷」,並且用它作為心臟的藥物,是古神仙的智慧之選。至於病人點頭稱是後離開,就記錄在此,以正高明。
對於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的症狀,可用麥門冬湯治療。
麥門冬湯的配方是:麥門冬七升,人參二兩,半夏一升,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粳米三合。
將以上六味藥材,以水一斗六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每日三次,夜間服一次。
雖然麥門冬湯承接了前四條越婢加半夏湯的藥方,治療的是肺胃交病的症狀,但其病機微妙,章法變幻莫測,令人難以琢磨。所以千古以來,真正能讀懂金匱要略的人屈指可數。因為前四條的症狀是肺被胃熱所阻礙,既不能外泄自轉,也不能下臨相防,導致肺胃之氣皆實。兩實者宜雙管齊下,故用越婢湯責肺。
加半夏以責胃也。此條之症。是肺液欲枯。子困而取資於母。故大吸胃液以自救。其如胃中之土液亦干。不能以精汁上供。但悉索其乾熱之濁氣以奔之。則所應者非所求。而大逆上氣矣。咽喉不利者。如有燥物阻滯之狀。既液干而濁氣乘之之應也。譬諸天地。太空晴干。下吸大地之靈陰以自潤。
應則甘露生焉。苟無所應。而渣質乘之。日則浮塵高揚。夜則黃埃上布。重濁鬱冒。阻滯清虛者。此天地之大逆上氣。咽喉不利之象。倘非及時甘雨。遠被深滋。其能使兩相潤澤。各還其清寧之位乎。故以色白補陽液之麥冬為君。而用至七升者。以小水不足以灌溉也。粳米甘溫入胃。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提到的是中醫理論和治療方法,以下是它的簡化版:
在這個情況下,病人的肺部液體已經快要幹涸了,所以孩子(指肺)向母親(指脾)求助來獲得營養。然而,由於胃中的土壤液體也很乾燥,無法提供精華的津液向上輸送。因此,只能從胃裡搜刮出乾熱的混濁空氣去填補它。這樣做會使病情更加惡化,出現呼吸困難、喉嚨不適等症狀。例如,在天空晴朗的情況下,如果沒有雨水降臨,就會產生大量的灰塵和沙塵暴,使得環境變得混亂不堪。同樣地,如果不進行適當的治療,這種病症可能會持續下去,導致身體狀況進一步惡化。因此,使用具有滋陰作用的藥材,比如麥冬,可以幫助恢復肺部的功能;同時也可以通過食用一些能夠滋養脾胃的食物,比如粳米,來改善整體健康狀態。
以之為佐。欲令麥冬之潤。獨注中州也。然後以甘草托其下泄。大棗提其上蒸。總交於補氣而善行津脈之人參。以之為龍。而云行雨施之化普矣。獨是大滋胃中之津液。且以甘浮之性。提之上潤肺金。恐如水激紅爐。氣衝灰起。則大逆不更甚乎。故又以降氣平胃之半夏。安之緝之耳。
是此條為肺胃之陰兩虛。兩虛者宜兩補之。故以全湯先補胃液。而次補肺液也。所謂病機之微妙者此也。卷中列痿癰上氣凡三門。其上氣一門。連本湯共方七道。而主治全矣。肺癰連皂莢丸。雖止方三道。其於癰膿前後。似亦無漏。獨肺痿一門。於寒痿之變症。反出甘草乾姜一湯。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所描述的是中醫治療疾病的藥方和方法。它提到要使用一些草藥來幫助調理身體,包括用麥冬、甘草、大棗、人參等草藥來增強體力並改善津液循環;同時還要用半夏這種草藥來降低氣喘和平息胃部問題。這個方案主要是為了處理肺和胃兩個器官之間的陰陽失衡狀態,因此需要對兩個方面進行相應的補充。在該書中列出了一些疾病類型及其相關的治療方案,其中包括了上呼吸道感染和其他幾種病症。其中有一個關於肺結核的章節,雖然只有三個配方,但對於治療肺結核來說已經足夠全面。然而,在另一個關於肺萎縮的章節中,卻沒有提及到如何治療寒冷引起的咳嗽症狀。
而於重亡津液。娓娓言之。正經熱痿。反無方治。豈以熱痿為不藥之症乎。而前後並無難治不治字樣。反覆思維。神明告我。始知仲景之意。以為重亡津液。有竟成肺痿者。有但大逆上氣咽喉不利者。俱宜此湯。救胃以救肺。故省文互之耳。世之讀金匱者。請將首條熱痿之症。
與本方藥品湯意。細細較之。便見針鋒逼對。而知愚鄙之論。非牽強也。所謂章法之變幻者。此也。
白話文:
以上的古文中醫文章是關於治療「熱痿」(即現在所稱的肌肉萎縮)的方法和觀點。作者認為在當時的醫學典籍中,對於這種病狀沒有特別有效的療法,甚至有人可能誤解為這是一種不用吃藥就能自愈的病症。然而,在仔細思考之後,他發現張仲景的意思可能是因為嚴重失水導致身體機能受損,有些人會因此發展出肺部疾病或呼吸困難等問題,這些情況都適合使用特定的草藥配方來進行治療,從而保護胃臟、進而幫助恢復肺功能。所以,如果閱讀《黃帝內經》的人能夠把第一篇提到的熱痿症狀以及這個草藥配方的用意做比較分析,就可以看出兩者的密切關係,並且明白他的看法不是胡亂附會的。這是書寫風格變化的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