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註金匱要略》~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8)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8)
1.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紫菀滋陰,使肺中之主人先回。次以平胃、安腎之品佐之,則佔住者當避去矣。此條之前症,卻又因心之膻中、肺之胸中,其陽氣獨虛,而胃腎之氣兩乘之之候也。夫胸中、膻中為上焦之地,中下之氣上乘,故脈浮。脈浮,則知其單在氣分,故以小麥為君而填之,與彼方用生陽之款冬同義。
且脈浮,又知其不關血分,故較彼方去滋陰之紫菀者此也。其細辛、乾薑、五味之安腎,半夏、麻黃、石膏之平胃,已見前注。至厚朴之開拓胸中,杏仁之疏通肺竅,明系奪射干之兵符印璽者也。又咳而上氣,於臟為肺,於腑為胸中、膻中,其症最高。症高則脈浮者理也;若其脈不浮而反沉,
夫沉為陰象,陰病應水,陰分應血,則咳而上氣,又因水寒沉伏血分,而上射其氣於肺,肺性惡寒、惡濕之所致也。故以迅利逐水之澤漆為君,煮以東流者,取益其行性,而不與伏水同滯也。又恐峻藥多傷,故以補氣之人參,行陽之桂枝,溫胃之生薑,培土之甘草佐之者,不特以辛甘之性,
贊其行水之功,且以群陽之愷悌仁人,參謀監製,使強兵悍將,不得縱好殺之手腕,而成王師堂正之旗矣。夫水寒之邪,雖伏根於下焦陰血中,而其氣之已射於肺,致現咳逆者,非半夏之辛燥下降,不足以祛之。用以為臣,猶兵家後軍之掃蕩也。至於白前,味則辛甘,形則直長;
辛甘走氣,直長趨下,一氣直行,下焦之大嚮導耳。紫參色紫入血,性疾逐淤,又借白前,而為下焦陰分之使,殆嚮導中之精細者乎?此又從欲作風水句,而單言水症,為厚朴、麻黃變中之變症也。細按前後二湯,蜂房、蟻穴未足比其深微,虹閃、霞朱烏能仿其變幻;而澤漆一湯,
尤為奇創,駱賓王江浦黃帆,匡復之功何遠,羞足擬其氣象;不意湯液中,有如此之水師也。客有問余者曰:「素問以麥為心之谷屬火,鄭玄以麥有孚甲應屬木,許慎又謂麥當金王而生火王而死宜屬金,楚醫李時珍辨之未有確據,而子注厚朴麻黃湯中之小麥,獨遵素問為心之谷者,果有所見耶?」
答曰:「小麥之於八月酉金,止算得胎,非生也。麥實生於十月之亥耳。夫水火互胎,金木互胎,自有現成至理;誠如許氏之說,以胎酉者為金,則將以胎午之壬為火,胎子之丙為水乎?況今小麥實生於酉,則又當屬丁火矣,許氏屬金之說謬也。至若胎酉養戌,生亥王卯而死午,實系麥之始終;鄭玄屬木之論,近是矣。不知苗死而麥正成;是麥苗死於五月,而麥實何曾與之俱死耶?則屬木之性,以之論麥秸則得,以之論麥實,是亦五十步之止耳。夫天地自然之序:春殘則神氣暢為朱明,木終則精華髮為光焰;以屬木之麥秸一死,而屬火之麥實繼成,正合生生之序。」
白話文:
紫菀能滋陰,讓肺部的元氣先恢復。然後再用調理脾胃和腎臟的藥物輔助,這樣佔據肺部的邪氣就會自行消退。這條方劑之前的病症,是因為心臟(膻中)和肺臟(胸中)的陽氣獨虛,而脾胃和腎臟的氣卻乘虛而入的緣故。胸部和膻中是上焦部位,中下焦的氣往上衝,所以脈象浮。脈象浮則知道病邪只在氣分,所以用小麥為主藥來填補,這與其他方劑使用款冬一樣,都是生陽的用意。
而且脈象浮,也說明病邪不涉及血分,所以與其他方劑相比,這裡去掉了滋陰的紫菀。細辛、乾薑、五味子這些藥物調理腎臟;半夏、麻黃、石膏這些藥物調理脾胃,這些在之前的注解中已經說明了。厚朴能擴張胸中,杏仁能疏通肺竅,這些藥物如同奪取射干的兵符印信一樣。又咳嗽並伴有上氣,在臟腑來說,是肺臟和胸中膻中,病症位於最高部位,病症位置高則脈象浮,這是符合道理的。如果脈象不浮而反沉,
沉脈是陰的象徵,陰病屬水,陰分屬血,那麼咳嗽伴有上氣,是因為水寒之邪沉伏在血分,然後上衝其氣到肺臟,這是肺臟厭惡寒濕造成的。所以用快速利水消腫的澤漆為主藥,煮沸後向東流去,是為了增強其藥性,不讓它與滯留的水分一起停積。又擔心峻猛的藥物傷及身體,所以用補氣的人參,行陽的桂枝,溫胃的生薑,培土的甘草輔助,這不僅是利用辛甘之性,
增強利水之功,而且如同仁慈的君主,用群陽之氣,來監督輔助,使強大的藥力,不致濫殺傷人,而達成正統的治療效果。水寒之邪,雖然潛伏在下焦的陰血之中,但其邪氣已經上衝肺臟,導致咳嗽氣逆,非用半夏的辛燥下降之性,不足以祛除它,所以用它做臣藥,如同兵家的後軍掃蕩一樣。至於白前,味道辛甘,形狀直長,
辛甘之性走氣,直長之性趨下,一路直行,是下焦的嚮導。紫參顏色紫,入血分,性急,能祛除瘀血,又借白前向下焦陰分輸運,可謂嚮導中的精銳。這又是從治水論出發,單純說水症,是厚朴麻黃湯的變證。仔細分析前後兩個方劑,蜂房蟻穴的比喻都無法形容其深奧,彩虹霞光都難以比擬其變化,而澤漆湯,
更是獨創之舉,如同駱賓王在江浦揚帆,匡復的功績指日可待,我都不敢妄自揣測其氣象。沒想到湯液之中,竟有如此精妙的治水方法。有人問我說,《素問》認為小麥是心之穀,屬火;鄭玄認為小麥有孚甲,應屬木;許慎又說小麥當金王而生,火王而死,應屬金。李時珍也曾辨析,但並無定論。而您在厚朴麻黃湯中用小麥,卻獨尊《素問》的說法,認為它是心之穀,是有所根據嗎?
我回答說:小麥在農曆八月(酉金)的時候,只是算得上有了胎,還沒有生長;小麥的果實,是生長在十月(亥)的。水火互生,金木互生,這是自然界的道理。如果按照許慎的說法,認為小麥在酉月有胎,就屬金,那麼是不是應該認為在午月有胎的就屬火,在子月有胎的就屬水呢?何況小麥果實是生長在酉月,那就應該屬丁火了。所以許慎認為小麥屬金的說法是錯誤的。至于說小麥在酉月養育,在戌月生長,在亥月長大,在卯月結果,在午月死亡,
這才是小麥的整個生長過程。鄭玄認為小麥屬木的說法比較接近。但他不知道,麥苗死了,麥子卻成熟了,麥苗死在五月,麥子怎麼會跟著一起死呢?所以說小麥屬木,指的是麥秸,而不是麥實,這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天地自然的順序,春天結束,氣息舒暢,陽氣旺盛;木的生長結束,精華就轉化為光焰。所以,屬木的麥秸死了,屬火的麥實就繼而成熟,這正是生生不息的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