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註金匱要略》~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2)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2)
1.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肺為水之源。且其氣象天。嘗有提挈黃泉。傳送濁道之妙。肺虛不能提挈。故遺尿。肺寒不能傳送。故小便又數也。此非上虛不能制下之故乎。肺中虛冷。天失陽健之德。地必起而上犯清虛。肝以木氣上乘。故眩。腎以水氣倒注。故多涎沫。虛則補其母。非溫脾胃之中土以溫肺金。
無他法也。重用甘以守中之甘草。使之徑趨脾胃。佐以辛溫之乾薑。是直從中土。升其生金之化。且辛為脾肺所喜之味。溫為脾肺所宜之氣。明明土息泥香。乘春蒸發。而東風動盪。卻化為太空晴暖矣。至於辛則平肝以降眩。甘則制腎而鎮涎。又其餘事。兩味藥中。斡旋造化。
烘染陰陽。其妙用乃如是也。若服湯已而忽然作渴。是肺中素有伏熱未發。故見種種不攝不傳之症。得辛甘以挑動之。則伏熱頓起而作渴。此屬另門之消渴。而非上虛不能制下之肺痿矣。
四條,問曰。肺咳逆。脈之。何以知此為肺癰。當有膿血。吐之則死。其脈何類。師曰。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為風。數則為熱。微則汗出。數則惡寒。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過於榮。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於肺。其人則咳。口乾喘滿。咽燥不渴。多唾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
條端、舊本作師曰。當是問曰之訛。今以首條。及他卷之例改正之。首條因辨肺痿而分別肺癰之症。二條因辨肺痿而分別肺癰之脈。三條又言肺痿之變症。此及下文共四條。才是辨肺癰之脈症治例也。肺癰有膿血。吐之則死。當是古醫經之文。仲景借為問答以申其義。曰。咳嗽氣逆。
同一肺病。切脈之下。何以知此獨為肺癰。當有膿血。吐之則死。必其脈有確據。方可謹守此禁。其脈是何類乎。師曰。右手寸口。所以候肺。其脈浮之則體微。沉之則至數。風邪能令真陽飄忽。故微則知其為風。熱邪能令真陰消爍。故數則知其為熱。真陽外微。而衛氣不攝於皮毛。
故微則汗出。數脈內燔。而營陰逼呈於陽分。故數則惡寒。呼吸。指營衛之闔闢而言。即上文汗出惡寒之義。非口鼻之呼吸也。蓋謂疏洞之風邪。中傷衛分。則毛竅張而汗嚐出。譬之有呼出之氣而不返入。燔炙之熱邪。傳過營分。則血液馳而脈道空。譬之有吸入之勢而不推出。
風傷皮毛於外。熱傷血絡於內。夫皮毛血絡。為手太陰肺部之所榮。由表而入里。風熱之內舍於肺者可禁乎。肺熱。則火邪熏擾其清虛。故癢而作咳。肺熱。則甘泉不升於靈道。故口乾而且咽燥也。肺管半貯痰涎。呼吸之遊溢肺中者。不能深入。故滿。滿故喘也。渴根於胃。
胃不病。故但咽燥而不渴也。肺熱。則自剝其津液以送邪外出。且肺熱。又不能收攝其津液以分布四旁。故多吐濁沫也。時時振寒。即上文數則惡寒之義。夫皮毛之風熱。過於肺中而舍之。則肺葉之血。因熱而凝滯。久久蓄結。則癰而膿矣。色從金化。故稠白如粳米所作之粥。
白話文:
肺是人體水液的來源,並且其氣機與天氣相通,具有提升濁氣、輸送津液的妙用。如果肺氣虛弱,則不能提升濁氣,所以會遺尿;如果肺氣寒虛,則不能輸送津液,所以小便次數增多。這不都是因為上焦虛弱而不能制約下焦的緣故嗎?肺中虛寒,則天之陽氣衰弱,地之陰氣就會上犯清虛之肺。肝氣因木氣上升而導致眩暈,腎氣因水氣倒流而導致涎沫增多。治療肺虛的方法是補益其母臟(脾),溫煦脾胃的中土,以溫補肺金。
最好的方法是用大量甘草來滋養脾胃,再佐以辛溫的乾薑,從中土入手,提升脾土生金的化氣功能。辛味是脾肺所喜愛的,溫氣是脾肺所需要的。如同土中的泥土,在春天蒸發,東風吹拂,最終轉化為晴朗溫暖的天氣一樣。辛味可以平肝而降眩暈,甘味可以制約腎水而鎮咳止涎。這兩種藥物,在治療過程中,調節陰陽,其妙用就在於此。如果服藥後突然口渴,說明肺中原本就有伏熱未發,因此出現種種不正常的症狀。辛甘藥物會刺激伏熱,使伏熱突然發作而口渴,這是另一種消渴症,並非上虛不能制約下焦的肺痿。
肺咳逆,脈象如何判斷是肺癰,會有膿血,吐出膿血則死,脈象屬於哪一類呢?寸口脈微弱而數,微弱是風邪,數是熱邪。微弱則出汗,數則惡寒。風邪侵犯衛氣,呼氣不暢;熱邪過於營氣,吸氣困難。風邪傷及皮毛,熱邪傷及血脈。風邪停留在肺部,患者就會咳嗽、口乾、喘滿、咽喉乾燥而不渴、多唾沫、時時發冷。熱邪經過的地方,血液凝滯,形成膿腫,吐出的膿血如同米粥一樣,初期可以治療,膿腫形成就死亡了。
同是肺病,從脈象上如何判斷是肺癰,會有膿血,吐出膿血則死?必須有確切的脈象依據,才能謹遵此禁忌。脈象是哪一類呢?右手寸口脈診斷肺,脈浮則微弱,脈沉則數。風邪使真陽飄忽不定,所以微弱就說明是風邪;熱邪使真陰消爍,所以數就說明是熱邪。真陽外虛,衛氣不能固護皮毛,所以微弱則出汗;數脈內熱,營陰逼迫陽分,所以數則惡寒。呼吸是指營衛氣的開合而言,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汗出惡寒,不是指口鼻的呼吸。風邪傷及衛分,毛竅開放而汗出,如同呼出的氣息不能返回;熱邪傳過營分,血液奔流而脈道空虛,如同吸入之氣不能呼出。
風邪傷及皮毛於外,熱邪傷及血絡於內。皮毛血絡是手太陰肺經所循行的地方,由表及里。風熱內舍於肺部,肺熱則火邪擾亂清虛之肺,所以癢而咳嗽;肺熱則津液不能上升,所以口乾咽燥;肺管半充滿痰涎,呼吸之氣不能深入,所以胸悶喘息。口渴來自於胃,胃無病,所以咽燥而不渴。肺熱則自身津液外洩以排出邪氣,而且肺熱又不能收攝津液以滋潤周身,所以多吐濁沫。時時發冷,就是前面提到的數脈則惡寒。皮毛的風熱之邪進入肺部,肺葉的血液因熱而凝滯,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膿腫,顏色如同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