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註金匱要略》~ 血痹虛勞病脈證治第六 (11)
血痹虛勞病脈證治第六 (11)
1. 血痹虛勞病脈證治第六
裡急有三候。皆陽氣虧空之故。一則宗氣上虛而下陰乘之。以致吸氣不能深入。而喘急也。一則腹中為陰位。不得陽氣以溫和化導之。而殊覺弦急也。一則上氣不能傳送。因而大便不暢。嘗若有墜急之象也。諸不足者。俱就陽氣而言。蓋指胃分之悍氣。胸分之宗氣。及表分之衛氣。
諸樣不足之謂。主本湯者。建中之義已見。加黃耆者。以黃耆之走氣分。其功用有三。住氣一也。提氣二也。固氣三也。以建中之全力。得黃耆為主。而溫胃蒸胸以及走表而固密之。不特本條裡急等之三症。並諸氣虛餒者。俱可愈於溫和勻滿之治。且前條所云馬刀俠癭及盜汗者。
亦可化導而提攝之矣。仲景以末後一方。總補諸條之有脈症而無方治者。其變幻之文例每如此。氣短胸滿者。胸中之氣虛。而下氣衝之。故胸滿。胸滿故吸氣艱於下引而短也。生薑能填宗氣而安下逆。故加之。棗性浮膩。而實中氣。故腹滿者去之。然腹滿者多系脾濕。故加滲濕之茯苓也。
療肺虛損不足。用此湯以補氣者。加半夏。非以半夏功能補氣之謂也。蓋肺虛不足。下氣必乘虛而上逆。不加降逆之半夏。則藥氣與所沖之客氣。互爭胸分。而䐜脹喘促之候見矣。
十六條,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
腎氣丸方
熟地黃(八兩),山茱萸(四兩),桂枝(一兩),附子(一兩炮),薯蕷(四兩),白茯苓(三兩),澤瀉(三兩),丹皮(三兩)
上八味。末之。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腰為腎之府。腎精竭而腎氣虛。不能自強。故痛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俱有二義。蓋少腹為陰位。腎氣虛而無陽和以化被之。則陰氣凝切而拘急。膀胱為腎之府。腎氣虛。而主令傳化之機自滯。故不利也。又胸中宗氣。其先天受之於腎。其後天養之於胃。腎精短而氣自餒。
既不能授氣於胸。胃無命門之底火。而其腐熟水穀之化。又不能生悍氣以上供之。則胸中之陽光衰薄。不能溫照九地。故少腹拘急。不能分布黃泉。故小便不利也。細按方意。始知其名雖腎氣。實所以補氣源而上引之。以填心肺之夾空者也。仲景之意。蓋謂諸氣之虛。由於命門之火衰薄。
而命門之虛。又因精血枯竭之所致。故用熟地黃為君以補腎精。山茱萸為佐以補肝血。縮用炮附桂枝於精血藥內者。先則取其從陰而下行。終則資其蒸水以化氣也。佐薯蕷者。尤有妙義。蓋峻補下焦之精血。而並益其氣。苟不培中焦之土以鎮之。則肝腎之賊陰衝起。而喘咳等候必見。
譬諸天地。上氣下水。其間惟大地為之中隔。故癸水安於黃泉之下。而癸中之壬。方能化氣以與太虛之清陽。氤氳充塞之理也。至於茯苓、澤瀉。又所以佐薯蕷之功。而滲泄癸水之渣質耳。牡丹、花當穀雨。故名穀雨花。得從厥陰而透達少陽之正性。其皮更為行津走氣之路。
白話文:
血痹虛勞病脈證治第六
裡急分三種情況,都是陽氣虧損造成的。一是宗氣(元氣)上部虛弱,下焦陰氣乘虛而上,導致吸氣不深而氣喘急促;二是腹部屬陰位,缺乏陽氣溫煦化導,因此感覺腹部弦緊;三是上部之氣無法下傳,導致大便秘結,常有下墜感。這些不足都是指陽氣不足,包括胃氣、宗氣和衛氣。
各種不足症狀,主方是建中湯,其功效已說明。加黃耆是因為黃耆能行於氣分,具有三種功效:固氣、提氣、補氣。建中湯全力溫補,黃耆輔助,溫暖胃部,溫養胸部,並行於表層以固護肌表。不僅能治療裡急等三種症狀,各種氣虛乏力者都能透過溫和調理而痊癒。前文所說的馬刀俠癭(頸項腫塊)和盜汗,也能藉此化導和提升。張仲景用最後一方,總結了前面所有有脈症而無方劑治療的條目,其方劑變化的模式往往如此。
氣短胸滿,是因胸中之氣虛弱,下焦之氣上衝,所以胸滿。胸滿則吸氣困難,故氣短。生薑能補益宗氣,安定下逆之氣,所以加入。大棗性味溫潤,能充實中氣,所以腹部滿脹者要去掉。但腹部滿脹多是脾濕,所以加入茯苓以利濕。
治療肺虛不足,用此方補氣,加半夏。不是說半夏能補氣,而是肺虛不足,下焦之氣容易上逆,如果不加半夏以降逆,則藥氣與上逆之氣在胸部互相爭奪,就會出現胸悶、喘促等症狀。
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用八味腎氣丸主治。
腎氣丸方:
熟地黃(八兩),山茱萸(四兩),桂枝(一兩),附子(一兩,炮製),薯蕷(四兩),白茯苓(三兩),澤瀉(三兩),丹皮(三兩)
以上八味藥磨成粉,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酒送服,每次十五丸,可加至二十五丸,每日兩次。
腰為腎之府,腎精虧損,腎氣虛弱,不能自我強壯,所以疼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都有兩種原因。少腹屬陰位,腎氣虛弱,缺乏陽氣溫煦,陰氣凝滯,所以拘急。膀胱為腎之府,腎氣虛弱,主司排尿的功能受阻,所以小便不利。此外,胸中的宗氣,先天來自腎臟,後天則由脾胃供給,腎精不足,氣自然不足。
既不能供給胸中之氣,胃部缺乏命門之火,水穀的消化吸收功能減弱,不能產生胃氣以供應,則胸中陽氣衰弱,不能溫煦下焦,所以少腹拘急;不能輸布津液,所以小便不利。仔細分析方意,雖然名為腎氣丸,實際上是補益氣之根本,上提之氣,以填補心肺之虛者。張仲景的意思,是認為各種氣虛,都是因為命門之火衰弱,而命門之火衰弱,又是因為精血枯竭造成的。所以用熟地黃為君藥補益腎精,山茱萸為佐藥補益肝血。炮附子與桂枝配伍於精血藥中,是先取其向下走,最終依靠其溫煦水液,轉化成氣。佐以薯蕷,有其妙用,峻補下焦精血,並益其氣。如果不能培補中焦的脾土以鎮壓,則肝腎的陰邪就會上衝,就會出現喘咳等症狀。
比作天地,天之氣下降,地之水上升,其間唯有大地為之中間隔,所以癸水(陰水)安於地下,癸水中的壬(陰氣中的陽氣)才能化氣,與太虛之清陽(陽氣)交合,氤氳充塞。至於茯苓、澤瀉,是佐助薯蕷,滲泄水液的渣滓。牡丹皮,在穀雨時節開花,故名穀雨花,能從厥陰經透達少陽經,其皮更是運行津液和氣血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