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山

《高註金匱要略》~ 血痹虛勞病脈證治第六 (2)

回本書目錄

血痹虛勞病脈證治第六 (2)

1. 血痹虛勞病脈證治第六

而其痹當應胸腹腿足矣。身體不仁。詳別見。風痹與血痹。邪同而受傷則有辨。蓋風邪傷氣。氣因避邪。挾血而縮入者為風痹。風邪傷氣。氣因避邪。遺血自縮者為血痹。是血痹之為病。委人民父老退避三舍而去之之象。風痹之為病。讓空邠以與狄人之義也。如風痹狀。但指不仁一症而言。

故外症十字當作一句讀。以血痹較風痹多掣痛故也。主本湯者。蓋因此症。原屬氣虛血謾。風邪被之。正氣自卑。而血液凝著之所致。則補氣為第一義。祛風為第二義。行血為第三義。故以補氣之黃耆。加於祛風之桂枝湯內。而行陽活血。各得其妙矣。倍辛溫之生薑者。所以行黃耆之性。

而使虛陽收恢復之功也。桂枝湯內。獨去甘草者。以小緊見尺中。痹在抱陰之胸腹。及下部之腿足。故不欲使甘緩者浮之中上也。不啜熱粥。如桂枝湯之服法者。原以氣虛血滯而致痹。恐因汗而反泄其氣血故也。

三條,夫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

平人。指無故者而言。如傷暑、酒後、等類。俱能使一時之脈浮大。是其人不平。故脈亦以不平見也。若其人平平無故。而脈以大見者。則知其為勞也。蓋腎為強力之官。所以藏精而化氣者也。精滿之人。用力。則精能鼓氣於飽滿而外施。不用力。則精又能攝氣於虛無而內伏。

故雖勞。而不覺其為勞也。若精衰氣餒。勉強任勞。既不能鼓以充之。復不能攝以伏之。則神浮氣張。而脈大矣。此句是就其脈之外面上面而言。極虛句。又推開脈大。另就脈之裡面底面而言。猶云平人浮取而大。沉取而虛。固是勞脈。若平人浮之雖不見大。單是沉之而脈見極虛者。

亦是勞脈。蓋既為無故之平人。安得極虛至此。是必先因勉力任勞。將在裡在下之微陽虛氣。盡情外騖。而中無所有之象故也。然同一勞。而其脈有浮大極虛之別者。因凡人表裡之氣。斷不停勻。表氣較密。則勞而無汗。故煩熱之勞氣鬱冒在外。而脈見浮大。若表氣更虛。這一勞便汗。

裡氣有一往不停之勢。故在表。不以浮大見。而在裡。單見極虛矣。自此至後文十七條。俱從首條重困疲勞句。而言其變脈變症也。蓋謂勞汗被風。則風邪滯血而為血痹。其不被微風而自成勞症。則又有種種之候云。門人問曰。謹按傷寒論。惟經前經後。熱入血室。另立婦人之條。

余俱男婦同論。即金匱全經。除妊娠一門。專論婦人外。余亦通論男女之條也。獨虛勞卷中。自三條、四條、五條、及七條、十條。俱以男子冠之。夫冠以男子者。是與婦人女子無與之義也。且六條曰陰寒。精自出。八條曰陰頭寒。九條曰失精。十三條曰亡血失精。十四條曰夢失精。

則其無男子字樣者。而所論者亦屬男子也。雖九條曰女子夢交。十三條曰婦人則半產漏下。正惟提出女子婦人二症。而其餘俱論男子益可見矣。將以為勞。僅男子之病也。則今之婦人女子之病勞。而且死於勞者。何多耶。若謂同稟天地之陰陽。父母之精血而生之者。其病機當無所區別矣。

白話文:

血痹虛勞病脈證治第六

痹症會出現在胸腹、腿足等部位,身體會感覺麻木不仁,詳細區分請參考風痹和血痹的說明。風痹和血痹雖然都是邪氣侵犯所致,但受傷的機制不同。風邪侵犯人體的正氣,正氣為了避開邪氣,挾帶著血液收縮,形成風痹;風邪侵犯正氣,正氣為了避開邪氣,而血液自行收縮,則形成血痹。血痹的病症,就像人民百姓對強敵避之不及的樣子;風痹的病症,則像將空地讓給敵人一樣。如果只是說風痹的症狀,那就單指麻木不仁這一症狀。

所以,外部症狀的十個字應當連在一起理解。血痹比風痹更容易伴隨掣痛,所以才如此解釋。使用主本湯的理由是:此症本就屬於氣虛血瘀,風邪乘虛而入,正氣衰弱,導致血液凝滯。因此,補氣為首要之務,祛風為次要之務,行血為再次要之務。所以用補氣的黃耆加入祛風的桂枝湯中,以達到行陽活血的效果,各有妙用。用量加倍辛溫的生薑,是為了促進黃耆的藥性,使虛弱的陽氣得以恢復。桂枝湯中獨去甘草,是因為脈象在尺脈中段略緊,痹症位於胸腹(抱陰)及腿足(下部),所以不想讓甘草的緩和作用使藥力上浮。不喝熱粥,也如同桂枝湯的服用方法一樣,是因為氣虛血瘀導致的痹症,擔心出汗反而損耗氣血。

男子體質正常的人,脈象洪大即為勞倦;極度虛弱也為勞倦。

「平人」指沒有特殊原因的人。例如中暑、飲酒後等,都會使脈象一時浮大,因為此時身體狀況不平,所以脈象也呈現不平之象。如果一個人平時沒事,卻脈象洪大,就知道這是勞倦。因為腎臟是強大的器官,負責藏精化氣。精氣充足的人,用力時,精氣能鼓動氣血充盈外達;不用力時,精氣又能收斂氣血於內。

所以即使勞累,也不覺得勞累。如果精氣衰弱,勉強勞累,既不能鼓動氣血充盈外達,也不能收斂氣血於內,就會神疲氣短,脈象洪大。這句話是從脈象的外在表現來解釋。極虛一句,則是從脈象的內在表現來解釋,就像說:平時脈象浮取則洪大,沉取則虛弱,都是勞倦的脈象。如果平時浮取雖不見洪大,單是沉取就脈象極虛,

也是勞倦的脈象。因為對於沒有特殊原因的健康人來說,怎麼會虛弱到這種程度呢?這一定是因為先前勉強勞累,將體內下部的微弱陽氣都耗盡,就像內部空虛一樣。然而同是勞倦,脈象卻有洪大、極虛之分,這是因為人體表裡之氣運行並不均勻,表氣較盛,則勞累而不汗,表現為煩熱,勞倦之氣鬱結於外,脈象見洪大;如果表氣更虛弱,勞累就會出汗,

裡氣則不斷地向外耗散,所以表裡不以洪大見,而在裡則單見極虛。從這裡到後面的十七條,都是從首條的重困疲勞開始,來說明其脈象和症狀的變化。意思是說,勞累出汗後受風,則風邪阻滯血脈而形成血痹;如果不被風寒而自行形成勞倦症,則又有其他的症狀。門人問道:謹按《傷寒論》,只在經期前後,熱邪入血室,另立婦人的條目,

而先生卻男女同論。也像《金匱要略》,除了妊娠一門專論婦人外,其他也都通論男女。唯獨虛勞一篇中,從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第七條、第十條,都冠以男子。冠以男子,就是說與婦女無關。而且第六條說陰寒,精自出;第八條說陰部寒冷;第九條說遺精;第十三條說失血遺精;第十四條說夢遺。

那麼沒有“男子”字樣,所論述的也屬於男子。雖然第九條說女子夢交,第十三條說婦女則有半產漏下,正好提出了婦女兩種症狀,而其餘都論述男子,更能說明這一點。如果認為勞倦只是男子的疾病,那麼現在婦女因勞倦而病甚至死亡的,為什麼這麼多呢?如果說人都是由天地陰陽和父母精血所生,那麼其致病機理應該沒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