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註金匱要略》~ 瘧病脈證並治第四 (4)

回本書目錄

瘧病脈證並治第四 (4)

1. 瘧病脈證並治第四

而以聶聶潛行;性能動血之鼠婦佐之,則其用意在系胞等處,更可見矣。

何謂攻去癥瘕,合前後凡兩路乎?除桃仁動血破血,為兩路公藥之外;其用逐瘀之大黃者,則直從腸中而下血於後陰,此一路也。其用利竅之瞿麥,佐以削堅瘦結之葶藶者,則旁從血管而下血於前陰,此又一路也。

(血管細小,恐結血成塊而不能下,故佐葶藶以瘦削之。妙甚細甚!下血結於前陰,惟女子則可,以男子之前陰無血路故也。讀此則知從來女子之因癥瘕而死於血枯經閉者,良可惜也。或問:既云肝腎孫絡中之血,男婦相同,又云男子前陰無血路,則其血當從何道去之?答曰:

仍從大便去。傷寒少厥二陰之結血,俱主桃核承氣,其例不可類推乎。)

然後以下走之芍藥,監行陽之桂枝、丹皮,而併入陰分,所謂理氣以攻血;領養陰之阿膠、紫葳,而深滋其津液,所謂補血以治結者是也。至於攻擊下焦之藥,其性陰翳,反而上乘,必生䐜脹,濟之以開痞之乾薑、厚朴,又所以防其漸而已。

以上六隊,凡十八味,俱治瘧之母,而未及於瘧。瘧之寒熱嘔渴,必由少陽。故但以少陽之例,用小柴輕輕引之,則瘧邪自散。小柴湯論,見傷寒注。獨去甘草者,以邪在下焦,欲其從下以升發,故於甘浮者無取焉。鱉甲滋陰,配以鹹溫之灶灰,蓋取咸能潤下,溫能破結之義。煮以清酒者,既用其善行,復用其滋潤也。以鱉甲煎包裹諸藥而為丸,運窮工極巧之跡,降為甘露和風。其潛滋默化之妙,能令窮泉之枯稿,乘春而復動矣。所結之癥瘕,寧有不散者哉?

師曰:陰氣孤絕,陽氣獨發,則熱而少氣煩冤,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若但熱不寒者,邪氣內藏於心,外舍分肉之間,令人銷鑠肌肉。

(照古本較正,有白虎加桂枝人參湯主之一句,而無下四句。)

凡五邪中人,陽氣御其寒,陰氣御其熱者,常也。若陽不足以禦寒,而陰外乘之,則惡寒;陰不足以御熱,而陽下從之,則發熱。然惡寒,則陽氣作勢而熱勝寒;發熱,則陰得主令而正勝熱。是陰陽相抱之妙也。若其人平素陰氣,原自孤絕,及瘧邪中之,陽氣與邪獨發,而無陰以濟之,則一發便熱。且胸中正氣,為亢熱所傷,比之三伏晴干,田禾之生意,有垂頭卷葉之象,故不足以息而少氣也。心有所虧,氣有屈者,冤之義也。今陽伸陰縮,火長水短,皆內虧里屈之象,故殊覺干煩而如有所冤抑矣。手足,指手心足心而言。蓋勞宮、湧泉,為手足少陰之經穴,熱則陰氣孤絕之徵;欲嘔者,火性上炎,陽氣獨發之症也。名曰癉瘧。癉者,單也,熱也,陽氣單病而獨熱之謂,與內經之所謂癉瘧同義。但其症不因邪而因人;人身陰液一虛,不論風寒暑濕之邪中之,俱能從其有餘之氣而化熱;熱邪相搏,而陰氣不足以濟之,則癉瘧成矣。

白話文:

瘧病的脈象、症狀和治療方法,第四部分:

運用潛伏作用的藥物,例如能活血的鼠婦,其作用在於治療胞宮等部位的疾病,這就更能說明問題了。什麼是攻破癥瘕的方法,為何會有前後兩條途徑呢?除了桃仁活血破血,作為兩條途徑的共通藥物之外,使用瀉下逐瘀的大黃,是直接從腸道排出血液到後陰,這是第一條途徑;使用利竅的瞿麥,輔以消堅散結的葶藶,則是從血管旁排出血液到前陰,這是第二條途徑。

(因為血管細小,擔心血塊凝結而無法排出,所以輔以葶藶來消減它。這方法精妙細緻,排出之血凝結於前陰,只有女子才適用,因為男子的前陰沒有血路。讀到這裡,就知道從前有多少女子因為癥瘕而死於血枯經閉,實在可惜。有人問:既然說肝腎的經絡中的血液,男女相同,又說男子前陰無血路,那麼血液應該從哪條路排出呢?回答是:

仍然從大便排出。傷寒少厥二陰的結血,都可用桃核承氣湯治療,這可以類推。)然後再用以下行的芍藥,配合行陽的桂枝、丹皮,一起作用於陰分,這就是所謂的理氣以攻血;同時配合滋陰的阿膠、紫葳,以滋養津液,這就是所謂的補血以治結。至於治療下焦的藥物,其性陰寒,反而上行,必會導致腹脹,因此要輔以開胸理氣的乾薑、厚朴,

以此來預防病情加重。以上六組藥物,共十八味,都治療瘧疾的根本,但還未直接針對瘧疾本身。瘧疾的寒熱嘔渴,必然是由於少陽經受阻,因此只要用小柴胡湯稍微引導,瘧邪就會自行消散。小柴胡湯的論述,見於《傷寒論》註釋,獨去甘草,是因為邪氣在下焦,希望它從下向上升發,所以不採用甘草這種輕浮的藥物。鱉甲滋陰,配以性味鹹溫的灶灰,這是取其鹹能潤下,

溫能破結的功效。用清酒煎煮,既利用其善於通行的特性,又利用其滋潤的特性。用鱉甲煎湯包裹其他藥物製成丸藥,展現了精湛的技藝,藥力如同甘露和風,其潛移默化的妙用,能使枯竭的泉水,逢春而復甦。所結的癥瘕,還有不散的嗎?

老師說:陰氣孤獨衰竭,陽氣獨盛,就會發熱而少氣煩躁,手足發熱且想嘔吐,稱為癉瘧。如果只是發熱不寒,則邪氣藏於心,外在分佈於肌肉之間,使人消瘦肌肉。(根據古本校正,原有“白虎加桂枝人參湯主治”一句,但無以下四句。)

凡是五邪侵犯人體,陽氣抵抗寒冷,陰氣抵抗暑熱,這是常理。如果陽氣不足以抵抗寒冷,而陰邪外侵,就會惡寒;如果陰氣不足以抵抗暑熱,而陽邪內侵,就會發熱。然而惡寒,則陽氣奮起,熱勝寒;發熱,則陰氣主導,正氣勝熱,這是陰陽互相制約的妙處。如果此人平素陰氣,本來就孤獨衰竭,等到瘧邪侵犯時,陽氣與邪氣獨盛,而無陰氣來調節,

則一發病就發熱,而且胸中正氣,被亢盛的熱邪所傷,如同三伏天乾旱,田禾生機受損,出現垂頭卷葉的現象,所以就氣短不足以呼吸了。心有所損傷,氣機不暢,這是“冤”的含義。現在陽氣外伸,陰氣內縮,火盛水衰,都是內虛外寒的表現,所以感到特別煩躁,好像有什麼冤屈似的。手足,指的是手掌心和腳掌心,即勞宮、湧泉,是手足少陰經的穴位。

發熱是陰氣孤獨衰竭的徵兆,想嘔吐是火性上炎、陽氣獨盛的症狀。稱為癉瘧。“癉”是單一、熱的意思,指陽氣單獨病變而獨熱的狀態,與《內經》中所說的癉瘧同義。但其症狀不是因為外邪,而是因為自身的原因。人體陰液一虛,不論風寒暑濕等外邪侵犯,都能從其有餘的陽氣而化為熱,熱邪相搏,而陰氣不足以調節,則癉瘧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