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山

《高註金匱要略》~ 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1)

1. 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問曰。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何謂也。師曰。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痙。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鬱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

新產婦人有三病四句。當是古醫經之文。仲景設為問答。以明其病因耳。何謂也者。即何因而病痙。病鬱冒。大便難乎。下文三段。正答問詞。而曰新產婦人有三病。明非產前之宿病。因新產以虛其血。則陰不戀陽。而陽且逼陰。故多汗出。肝藏血主筋脈。且屬風木。血虛風動。

喜引同類。則喜中風。風入而筋脈勁急。故令病痙。寒滯為郁。風升則冒。鬱冒之因於亡血復汗。與中風同。第亡血較血虛為重。寒多亦風中所帶之寒。若中風而寒多於風者。故令鬱冒。津液統於胃。血虛汗出。津液大傷。因上源既涸。下流自干。則胃燥而腸亦枯。故大便難。

白話文:

新產婦人的三種常見病症

問: 新產的婦女,常有三種病症,一是痙攣,二是鬱冒,三是大便難。這三種病症是怎麼引起的?

師: 新產婦人生血虛弱,加上產後多汗出,容易受到風邪侵襲,所以容易發生痙攣。因為失血又多汗,導致體內寒氣較多,因此會出現鬱冒。由於失血又損耗津液,胃部乾燥,因此大便難解。

這段文字出自古代醫書,是模仿仲景先生的問答形式,用以說明新產婦人生病的原因。何謂「痙攣」、「鬱冒」、「大便難」呢?以下三段文字便是對這三個問題的解答:

痙攣: 新產婦人生病,並不是產前就有的舊病,而是因為生產後失血,導致陰氣不足,陽氣旺盛,所以容易出汗。肝臟主血,也主筋脈,且屬風木。血虛則風容易入侵,風邪入侵筋脈,使之收縮緊張,就會引起痙攣。

鬱冒: 鬱冒是寒氣凝滯所致,風邪上行則出現冒汗的症狀。新產婦人生病的原因是失血過多,又加上出汗,這比單純的血虛更嚴重,而且風邪中也帶有寒氣。如果風邪侵入身體,而寒氣比風邪更重,就會引起鬱冒。

大便難: 津液由胃部主導,血虛汗出,津液損失嚴重,就像源頭枯竭,下游自然乾涸,導致胃部乾燥,腸道也變得乾燥,因此大便難解。

約此三病。總因血虛。惟新產婦人其血驟虛者。故有此三病。

產婦鬱冒。其脈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升。故頭汗出。所以產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復。大便堅不能食者。小柴胡湯主之。病解能食。七八日更發熱者。此為胃實。大承氣湯主之。

此申言鬱冒之脈症。及冒之所以不解。與解後諸症。定其所主之方也。產婦鬱冒。與平人不同。且鬱冒之脈。或大且強。今不大而微。不強而弱。適合產婦平脈。尚未至正敗無權。邪入為主也。冒則胃逆。故不能食。鬱則脾陷。其便易溏。以血虛津傷而胃燥。故大便反堅。血虛於下。

白話文:

這三種疾病都是因為血虛造成的。特別是新產婦,她們的血氣驟然虛弱,所以容易出現這三種疾病。

產婦鬱冒,脈象微弱,食慾不振,大便反而乾燥,但頭部卻出汗。這是因為血虛導致厥逆,厥逆必然會出現冒汗。冒汗想要緩解,必須大量出汗,因為血虛下陷導致厥逆,陽氣獨上,所以頭部出汗。產婦容易出汗的原因是,陰血虛損,陽氣獨盛,所以需要出汗來平衡陰陽。大便乾燥、食慾不振,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病症緩解後能吃飯,但七到八天後又發熱,這是胃實積熱,可以用大承氣湯治療。

這裡詳細說明了鬱冒的脈象和症狀,以及冒汗無法緩解的原因,以及緩解後可能出現的各種症狀,並確定了適合治療的藥方。產婦的鬱冒與普通人不同。而且,鬱冒的脈象有時會表現為脈象強勁有力,但現在卻微弱无力,與產婦平時的脈象相符,尚未達到病入膏肓的地步,邪氣入侵佔據主導地位。冒汗導致胃氣逆亂,所以食慾不振。鬱悶導致脾氣下陷,所以大便容易溏泄。由於血虛津液受損,胃部乾燥,所以大便反而乾燥。血虛下陷,导致下焦虛寒。

氣盛於上。為陰不平陽不閉。故但頭汗出。所以然者。血本陰而涵陽。血虛而陽反內陷故厥。厥者。手足逆冷也。氣本陽而育陰。汗出。而陰隨外越故冒。冒者。心神矇昧也。幸脈見微弱。邪未奪正。當攻補兩難之際。勿妄治之。俟其氣過血還。陰陽復通。因氣過不升動其血。

則血還而送泄其氣。故得汗而冒解。此鬱冒之始於厥。而終於汗之道也。症中但頭汗出。大似可下之候。而實非者。以新產血虛。則下寒而下厥。孤陽失附。則上熱而上蒸。故頭汗耳。若誤認而早下之則危矣。至鬱冒之不解於頭汗。而必解於通身之汗者。因產婦亡血。而血乍虛。

白話文:

產婦體內氣機上逆,陰氣不平,陽氣不能閉合,所以只出頭汗。這是因為血屬陰,本應滋養陽氣,但血虛導致陽氣反倒內陷,出現手足冰冷的厥症。氣屬陽,本應滋養陰氣,汗出後陰氣隨之外泄,導致心神昏蒙的冒症。幸好脈象微弱,邪氣尚未勝過正氣,在攻補兩難的情況下,不可妄加治療。等到氣機過盛,血氣回歸,陰陽重新通暢,因為氣機過盛而不上升,所以血氣回流,並帶動氣機下降。這樣就會出汗,冒症消除。這就是鬱冒症從厥症開始,最終以出汗結束的過程。症狀中只出頭汗,表面看起來像是可以瀉下,但實際上卻不可如此。因為產婦血虛,瀉下會加重寒氣,導致厥症加重,陽氣失衡,就會出現上熱而頭汗的症狀。如果誤以為可以瀉下而過早使用瀉下藥,就會非常危險。等到鬱冒症無法透過頭汗消除,必須透過全身汗出才能解除時,是因為產婦失血,血氣突然虛弱。

則陽氣自長而孤盛。故冒於外。陰虛。故不能送之外泄。而尚自鬱滯也。夫汗自出者。是陰生而陽泄。故陰陽復得其平矣。若鬱冒既解。所有便堅、嘔不能食二症。當先主小柴。以解其胠熱上衝之氣。令嘔止能食。至七八日更發熱者。是確於七八日之中。積其所食者。而為胃實外蒸之所致。

然後可直任大承下之。而無所顧慮矣。

產後腹中㽲痛。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並治腹中寒疝。虛勞不足。(歸姜羊肉湯別見)

此氣空血虛之㽲痛也。氣空則胞胎新下。而腸胃一時未得安妥。故作餒痛。血虛則絡脈干縮。故作吊痛。當歸苦溫以補血。生薑、羊肉。辛溫甘溫以補氣。使陽氣勻滿。而陰血滋潤。故可為止痛之主藥也。又溫上者。能化下寒。補上者能固下脫。故並治寒疝之上犯腹中。虛勞之下滑精汁者也。

白話文:

如果陽氣自行生長而過於旺盛,就會往外冒,導致陰虛。因此無法將陽氣送出去,反而鬱積在體內。汗水自然流出,說明陰氣滋長,陽氣外泄,陰陽恢復平衡。如果鬱冒解除,所有便祕、嘔吐不能進食的症狀,應該先服用小柴胡湯,解開胃熱上衝之氣,使嘔吐停止,恢復進食。如果過了七八天又發熱,說明這七八天積食導致胃實外蒸。

之後就可以直接服用大承氣湯瀉下,不必顧慮其他。

產後腹部疼痛,可以使用當歸生薑羊肉湯治療,同時也可以治療腹部寒疝、虛勞不足。

這種疼痛是氣虛血虛所致。氣虛是因為胞胎剛剛娩出,腸胃還沒有完全恢復,所以感到空虛疼痛。血虛則導致經絡收縮,所以感到墜痛。當歸苦溫,可以補血;生薑、羊肉辛溫甘溫,可以補氣。使陽氣充盈,陰血滋潤,所以可以作為止痛的主藥。此外,溫上可以化解下寒,補上可以固下脫,所以也可以治療寒疝上犯腹部,虛勞下滑精液的症狀。

產後。腹痛煩滿。不得臥。枳實芍藥散主之。

枳實芍藥散方,枳實(燒令黑勿太過),芍藥(各等分)

上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並主癰膿。以麥粥下之。

此腹中之血暴虛。而客氣挽留血分之症治也。腹為陰。腹中之血分。為陰中之陰。乘其虛而客氣留於空處。故痛滿也。痛則陽氣不能內伏。滿則息道艱於下引。故不得臥也。枳實善破留氣。燒黑則入陰分而破血中之滯。又得走血之芍藥以領之。則直入陰血中而無可挪移。故主之。

白話文:

產後腹痛煩滿,不得臥者,以枳實芍藥散主之。

枳實芍藥散方:

枳實(燒至黑色,不可過度)、芍藥(各等分)

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一茶匙,每日三次,以麥粥送服。此方亦主治癰膿。

方義:

此方用於治療產後腹痛煩滿,不得臥的病症,主要是因為產後腹中血虛,客氣停留在血分所致。

腹部屬陰,腹中血分屬於陰中之陰,由於血虛,客氣便會停留在空虛的地方,故而會感到疼痛和脹滿。疼痛則陽氣無法內伏,脹滿則呼吸道難以下引,因此無法臥倒。

枳實善於破除滯留的氣,燒黑後則入陰分,能破除血中瘀滯。再配以走血的芍藥引導,便能直達陰血中,使客氣無處可躲,故能有效治療此病。

麥粥當是小麥。以小麥為心谷。既與血虛者相宜。且並治其症中之煩故也。癰膿亦系客氣留滯於血分之所成。故並主之。但在經絡者。或可加麻桂之類以外引之。歸芎之類以散行之耶。蓋主之之義。特以此為主。而原與人以增減之謂也。

師曰。產後腹痛。法當主枳實芍藥散。假令不愈者。此為腹中有乾血著臍下。宜下瘀血湯主之。亦主經水不利。

下瘀血湯方,大黃(三兩),桃仁(三十枚),䗪蟲(二十枚熬去足)

白話文:

麥粥是用小麥做的,小麥是心臟的穀物,適合血虛的人食用,也能治療血虛引起的煩躁。癰疽膿瘡也是因為外邪停留在血脈造成的,所以麥粥也能治癒這些病症。如果病症在經絡中,可以加麻黃桂枝等藥引導它排出,用川芎等藥物使它散開。這只是治療的原則,實際用藥還要根據病人的情況增減。

老師說,產後腹痛,通常可以用枳實芍藥散治療。如果效果不佳,說明腹中可能有乾血積在臍下,可以用下瘀血湯治療。下瘀血湯也能治療經水不調。

下瘀血湯的藥方是:大黃三兩、桃仁三十枚、䗪蟲二十枚(熬去足)。

上三味。末之。煉蜜和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頓服之。瘀血下如豚肝。

產後腹痛。止留氣瘀血兩因。服枳芍散不愈。則非留氣。而為瘀血之痛可知。故宜下瘀湯。以下其瘀矣。以氣重破血之桃仁。合性走縫絡而行血之䗪蟲。則直達瘀血之所。然後君以氣味俱重。而善於攻血之大黃。逐而下之。酒煎頓服。取其性行而併力也。經水不利者。非由十二經脈。

其滲灌血室之細絡。為癥病所阻。即血室之下通貼脊腰俞等之細絡。為乾血所瘀。故亦可主此。則瘀去而經自利矣。

產後七八日。無太陽症。少腹堅滿。此惡露不盡。不大便。煩躁發熱。切脈微實。再倍發熱。日晡時煩躁者。不食。食則譫語。至夜則愈。宜大承氣湯主之熱在裡。結在膀胱也。前第二條。申言鬱冒。後文七八兩條。申言喜中風之治例。蓋所以防其痓也。本條是言大便難之變症耳。

白話文:

將上三味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混合成四顆藥丸。用一升酒煎煮一顆藥丸,取八合藥汁,一次服用。瘀血會像豬肝一樣排出。

產後腹痛,原因可能是留氣或瘀血。如果服用枳芍散沒有效果,就可以確定不是留氣,而是瘀血引起的疼痛。因此,應該服用下瘀湯,來去除瘀血。用具有重氣破血功效的桃仁,搭配性走縫絡而行血的䗪蟲,直接到達瘀血的位置。然後用氣味都很重,又善於攻血的大黃,將瘀血排出。用酒煎煮,一次服用,取其藥性快速通行,力量集中。經水不暢通,不是十二經脈出了問題,

而是滲灌血室的細絡被癥病阻礙,或者血室下方通往脊腰俞等部位的細絡被乾血瘀阻,所以也可以用此藥方治療。瘀血去除,經水自然就通暢了。

產後七八天,沒有太陽症,小腹堅硬滿脹,這是惡露不盡,不能大便,煩躁發熱,切脈微實,發熱加重,下午時分煩躁不安,不想吃飯,吃了就說胡話,到晚上就恢復,應該服用大承氣湯。這是因為熱邪在裡,結聚在膀胱。前面第二條講的是鬱冒,後面七八兩條講的是喜中風的治療方法,都是為了預防痓病。本條是講大便不通的變症。

故前後諸症。總以不大便句為主。蓋產後血虛而腸胃乾澀。故大便難。便難至七八日。則腸實而氣滯。氣滯。故惡露不行。而種種危機。俱優於此矣。是惡露不行。由於便難之故。苟非下之以通其氣而行其血。烏可施治哉。然產後自虛。務須診得千真萬確。方可任下。否則蹈虛虛之戒。

而速之死耳。比如產後已七八日。是七八日之中。先曾飲食矣。卻又無太陽之頭疼惡寒等候。是不曾中風寒可知。又不該有煩躁發熱之表症矣。今診得少腹堅滿。則知其為七八日中。但食而不大便。以致氣滯阻血。故惡露不盡。結於少腹而堅滿者也。夫不大便。則下乾者上吸精華。

白話文:

產後各種症狀,往往都跟便秘有關。這是因為生產後體虛血少,腸胃乾燥,所以難以排便。如果便秘持續七、八天,腸道就會積滿食物,氣血流通不暢,導致惡露無法排出,進而引發各種危險狀況。因此,惡露不排,都是因為便秘所致。如果不通便來疏通氣血,怎麼可能治癒呢?但產後身體虛弱,必須謹慎診斷,確認無誤才能使用通便藥物,否則會導致虛上加虛,甚至危及生命。

例如,產後已經七、八天了,這七、八天中,產婦已經進食,但沒有頭痛、惡寒等中風寒的徵兆,可見沒有中風寒。也應該沒有煩躁發熱的症狀。現在診斷發現腹部脹滿堅硬,就知道這七、八天內,產婦雖然進食,但一直沒有排便,導致氣血不通,惡露無法排出,積聚在腹部,所以腹部脹滿堅硬。因為一直便秘,下焦乾燥,就會吸收上焦的精華,造成氣血運行不暢。

故煩躁。又不大便。則內實者外托經脈。故發熱也。但猶不敢徑下。又須切脈微實。是內結氣聚之診。再倍發熱。是內結愈久愈熱之候。日晡煩躁。是手足陽明火炎官旺之鄉。不食是腸胃實而莫容之應。食則譫語。津液既干。又因食而塞其神氣轉舒之位也。日為陽。主腑。夜為陰。

主臟。病在手足陽明。屬胃與大腸之腑。故日甚。與陰臟無關。故至夜則愈也。據種種之脈症。而以大承下之。豈過舉哉。熱在裡。繳前無太陽症一句。結在膀胱。繳前少腹堅滿兩句。蓋謂此為在裡之熱外蒸。故太陽無風寒而亦發表熱。此為因熱實而惡露之瘀血結在膀胱之後。

白話文:

所以病人煩躁不安,又便秘,這是因為體內實熱外溢至經脈,所以才會發燒。但不能直接瀉下,還需要仔細把脈,如果脈象微實,表示體內氣結聚集,再加重發燒,說明氣結時間越久,熱度越高。下午煩躁不安,這是手足陽明經火熱旺盛,導致胃腸失和,不想吃飯,是因為腸胃積食,沒有容納食物的空间。如果勉強吃飯就會胡言亂語,是因為津液已經耗損,吃飯反而堵塞了神氣運行的通道。白天属阳,主宰腑臟,晚上属阴,主宰臟器。疾病发生在手足陽明經,也就是胃和大腸,所以白天症状严重,和阴臟无关,所以晚上症状就会减轻。根据这些脉象和症状,使用大承氣湯泻下,并非过分。发热在里,前面没有太陽經症狀,结在膀胱,前面有小腹坚满的症状,这是因为裡熱外蒸,所以太陽經没有風寒症状,但仍然会發燒。这是因为体热导致瘀血凝结在膀胱,所以会有恶露。

故少腹堅滿。統屬下症也。結在膀胱。勿泥作膀胱之內。蓋指膀胱之後隔壁也。夫兩腸通於大便。其路在後。膀胱浮居少腹。其位在前。產後之血。系胞門子戶間。蔭子之潤余者。子落而血無所歸。故從二腸及膀胱之中道。即產路而下為惡露耳。惡露結於少腹。因大腸在膀胱之微下處。

大腸熱實。熱則滯其行血之氣。實則擠其行血之竅。而兜住其瘀血。卻在膀胱之後。而與膀胱平對。然又不可名狀。故借膀胱為外層之黃柏耳。明者察之。錢塘李氏舊注。牽扯傷寒論文以為妄解。未夢見在。

產後風。續續數十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心下悶。乾嘔。汗出雖久。陽旦湯症續在耳。可與陽旦湯。產後多汗中風。致成痓病者常也。然亦有平日津液不甚虛。故但病風而不成痓者。數十日不解。即下文頭痛惡寒。及有熱汗出等候。陽旦之本症也。心下悶乾嘔。

白話文:

所以少腹堅滿,都是產後下焦症狀。病症積聚在膀胱,但不要誤以為是在膀胱內部,其實指的是膀胱後面的鄰近部位。因為兩條腸道通到大便,其通道在後面,而膀胱浮在少腹,位置在前面。產後的血,停留於子宮門和子宮口之間,這是子宮潤滑的殘留物。孩子出生後,血無處可去,就沿著兩條腸道和膀胱之間的通道,也就是生產的通道向下排出,形成惡露。惡露積聚在少腹,由於大腸在膀胱下方,大腸熱實,熱氣就會阻礙血氣流通,實則會擠壓血氣流通的通道,導致瘀血堵塞。瘀血堵塞在膀胱後面,與膀胱相對,但又無法明確描述,所以借用膀胱作為外層的黃柏。明白的人自然會明白。錢塘李氏舊注將此牽扯到傷寒論文,認為是錯誤的解釋,並沒有見識到真相。

產後風,持續數十日不消,頭部微微疼痛,畏寒,時而發熱,心胸悶脹,乾嘔,出汗雖然很久,但陽旦湯的症狀仍在。可以服用陽旦湯。產後多汗中風,導致痓病的常有發生。但也有些人平日津液不太虛弱,所以只是患風症,沒有形成痓病。持續數十日不消,就會出現下文提到的頭痛、畏寒、發熱、出汗等症狀,這些都是陽旦湯的典型症狀。心胸悶脹乾嘔,也是陽旦湯的症狀。

胃氣虛寒痞塞之應。陽旦之兼症也。言雖隔數十日之久。風因尚在。仍可與陽旦湯。名義解見傷寒論。但有心下悶。及乾嘔之兼症。當於原湯加姜半為合。曰可與陽旦。以文例推之。其減半之輕劑。以薄發之耶。觀於數十日不解。猶與此湯。則初續風。及續風而病痓者。俱不外此湯可見矣。

產後。中風發熱。面正赤。喘而頭痛。竹葉湯主之。

竹葉湯方

竹葉(一把),人參(一兩),附子(一枚炮),桂枝(一兩),葛根(三兩),防風(一兩),桔梗(一兩),甘草(一兩),生薑(五兩),大棗(十五枚)

白話文:

如果胃氣虛寒、不通暢,這就是陽旦症的表現。即使病症已經過了十幾天,風寒之氣仍然存在,仍然可以使用陽旦湯。關於藥方名稱的解釋,可以參考傷寒論。如果患者除了胃部悶脹以外,還有乾嘔的症狀,則可以在原湯中加入半片生薑。

產婦如果在產後中風發熱,臉色發紅、呼吸急促並伴有頭痛,可以用竹葉湯治療。

竹葉湯的藥方如下:竹葉一把、人參一兩、附子一枚(炮製)、桂枝一兩、葛根三兩、防風一兩、桔梗一兩、甘草一兩、生薑五兩、大棗十五枚。

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溫覆使汗出。頸項強。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煎藥。揚去沫。嘔者。加半夏半升洗。

此條之中風。與前條不同。前條為風邪單在太陽經表。其陽明胃腑。雖自虛寒。而風邪未經傳入之候。故主陽旦本湯。以解太陽之風。而愚謂加姜半以溫降之。而悶嘔並愈者是也。此條之中風。因其人之陽氣。本自虛寒。故風從太陽中入。即乘虛而傳陽明之經腑。且聚有水氣在胃。

而太陽尚未罷之候也。太陽未罷。故頭痛不止。胃腑受陽邪而化虛熱。面為陽明之應。故正赤。水氣聚於胃而上熏。肺性惡濕而其竅不利。故喘。兩陽之邪。以陽虛而不推之出表。故發熱也。諸症會心了了。則湯意之一絲不紊者自見矣。本湯中之葛根、桂枝、甘草、薑棗。即陽明經之葛根湯。

白話文:

十味藥用一斗水煎煮,取二升半,分三次溫服,溫暖覆蓋讓病人出汗。頸部僵硬者,用一枚大附子,搗碎如豆粒大小,煎藥,去除藥沫。嘔吐者,加半升半夏洗淨服用。

這種中風與之前的不同。之前的中風是風邪單純停留在太陽經表面,陽明胃腑雖然虛寒,但風邪尚未傳入,所以用陽旦本湯來解太陽經的風邪。我認為加薑可以溫降,悶嘔也會痊癒。而這種中風,是因病人陽氣本來就虛寒,所以風邪從太陽經中進入,乘虛而傳入陽明經的腑臟,並且在胃中積聚了水氣,而太陽經的病氣尚未消退。太陽經未退,所以頭痛不止,胃腑受陽邪侵襲而化為虛熱,面部是陽明經的反映,所以紅赤。水氣聚集在胃中,向上熏蒸肺部,肺性惡濕,其竅道不利,所以喘不過氣。兩陽邪氣因陽虛而無法排出體表,所以發熱。所有症狀綜合起來,藥方中的一點一滴都符合病情。藥方中的葛根、桂枝、甘草、薑棗,正是陽明經的葛根湯。

葛根湯意。原所以借胃中之水氣。行為解肌之汗。而不傷胃液者。故以之為主。胃中屬虛熱。非苦寒所宜。故但君清涼之竹葉。以輕散之。陽氣虛寒。不能送邪出表。故兩用參、附以溫補之。風邪水氣。兩相怫鬱。故加桔梗、以開提之。產後既虛。又溫覆以取汗。恐去風而復為風所襲。

故加防風、以固密之。頸項強者。為陽氣之柔者不能養筋。故易大附子而助其兼力也。其曰用者。蓋以大附換本方之小者。而非另加之謂。揚去沫者。附性上行。而沫尤甚。揚之去沫。欲亂其上行之性。而並防其助面赤而致嘔也。半夏降逆。故於嘔者加之。首條明列產婦三病。

白話文:

葛根湯意解

葛根湯的用意,是利用胃中的水氣,化為解表發汗,而不傷胃液。所以葛根為君藥,主導藥性。胃中屬虛熱,不適合苦寒藥物,因此用清涼的竹葉來輕輕散熱。陽氣虛寒,無法將邪氣排出體外,所以用人參、附子來溫補陽氣。風邪與水氣互相鬱積,因此加入桔梗來開提疏通。

產婦體虛,溫覆取汗,擔心去風之後又容易再受風寒,所以加入防風來固密防風。頸項僵硬者,陽氣不足,無法滋養筋脈,因此用大附子來助其力量。這裡的“用”指的是用大附子取代原本的附子,而不是額外添加。揚去泡沫,是因為附子性向上行,容易產生泡沫,揚去泡沫可以抑制其向上行的特性,並避免因附子助熱而導致面紅發熱、嘔吐。半夏具有降逆的作用,因此針對嘔吐的病人,會加入半夏。

第一條明確說明了產婦的三種病症。

鬱冒便難。已詳二條六條。至七八兩條。明言中風而全不及痓。以痓病之症治。詳本門故耶。

婦人乳中虛。煩亂咳逆。安中益氣。竹皮大丸主之。

竹皮大丸方,生竹茹(二分),白薇(一分),桂枝(一分),石膏(二分),甘草(七分)

上五味。末之。棗肉和丸彈子大。以飲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熱者。倍白薇。煩喘者。加柏實一分。

婦人乳。謂當兒乳食時也。中虛。指胃脘中之陰津陽氣而言。乳從胃腑之陰津。上浮脘中之絡脈。而注於乳房者。吸乳則精汁奔赴之。而陽熱獨盛。故脘中一時枯澀而煩亂。又吸乳則膈氣亦虛。而下氣乘之。故咳逆也。此非新產之症。亦非產後之重症。凡陽氣素盛之婦人。產後二三月。

白話文:

患者出現胸悶、呼吸不暢,大便也排不出來。之前已經講過第二條、第六條。到第七、第八條的時候,就明確表示中風,但完全沒有提到痓病,反而用痓病的症狀來治療。這是因為詳細解釋了本門的道理嗎?

婦女哺乳期間,身體虛弱,感到煩躁不安,咳嗽氣喘。服用安中益氣湯,也就是竹皮大丸,可以治療。

竹皮大丸的藥方是:生竹茹二分、白薇一分、桂枝一分、石膏二分、甘草七分。

將以上五味藥磨成粉末,用棗肉做成彈子大小的丸子,用溫水服用,每次一丸,一天三次,晚上兩次。如果有發熱的症狀,就增加白薇的用量。如果煩躁氣喘,就加柏實一分。

婦人乳,指的是哺乳期的婦女,因為要餵奶。中虛,指的是胃脘中陰津陽氣不足。乳汁來自胃腑的陰津,上浮到脘中絡脈,然後流到乳房。吸乳時精汁會奔赴乳房,而陽熱就會獨盛,所以胃脘中會一時感到枯澀煩躁。同時,吸乳也會導致膈氣虛弱,下氣趁機乘虛而入,所以會咳嗽氣喘。這不是產婦新產的症狀,也不是產後重症。凡是陽氣本來就旺盛的婦女,產後二三個月,就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及歲余中。常有之候。但於兒乳時。每當奶陣經流。心中如焦渴而慌慌者。即其初候也。以甘寒辛涼之味。濟陰以抑陽。則安中而煩亂可除。以辛溫甘平之品。補上以御下。則益氣而咳逆可止。此竹皮大丸之所以獨任也。嘗觀竹生干山。貫四時而青翠不衰。薇根長細。歷久遠而柔軟可屈。

則其自多精汁。而善滋陽液者可見。又何止甘寒苦寒。而僅能降氣伏熱耶。與辛涼之石膏為偶。則微雨輕風。滋干解熱。而得清和之化矣。非安中而何。桂枝辛溫。而具生陽之性。得甘浮之甘草。重用至七倍。而上托之。則所益者。在上中之氣。譬之旭日照臨。而陰氛之氣不得上犯。

白話文:

人到中年,常常会出现一种状况,尤其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每次母乳喂奶时,心里会感到焦躁不安,好像口渴又燥热,这就是这种状况的最初征兆。可以用甘寒辛凉的食物来滋阴降阳,这样就能安定心神,缓解焦躁不安。还可以用辛温甘平的食物来补充身体,抵抗虚寒,增强气力,从而止咳化痰。这就是竹皮大丸的独特功效。观察竹子生长在干旱的山坡上,四季常青,生命力顽强;薇根纤细柔弱,却能历经岁月而不衰,可见它们都富含精汁,善于滋养阳气。又岂止甘寒苦寒能降气伏热?与辛凉的石膏搭配使用,就像微雨轻风,滋润干燥,消散暑热,达到清和之效,这正是安定的根本。桂枝辛温,具有生阳的特性,搭配甘甜浮润的甘草,用量多达七倍,向上托举,滋补上中之气。就像旭日东升,照耀大地,阴霾之气无法侵犯。

復何咳逆之有哉。此益氣之義也。棗肉為丸。即重用甘草之義。蓋取浮諸藥以補上治上。故知所謂中虛者。指胃脘之上穿胸膈而言也。丸大如彈子。而以飲嚼服者。取其易發。而且使渣質少停也。一丸而日夜五服者。又取其緩滋。而並令藥力之無間也。白薇微苦而寒。苦能泄熱。

寒能解熱。故有熱者倍二分。柏枝凌冬指西。不畏霜雪。得木氣之正。其西指者。受金氣之吸引也。花於三月。實於九月。柏實、更得金木之精。其味甘平。甘能緩中。平可降逆。故中虛而煩肺逆而喘者、加一分。古份、作分。原方當作十三份。如倍白薇。加柏實。則十五份矣。

白話文:

為什麼會咳嗽逆氣呢?這是因為要益氣。用棗肉做丸子,就是因為要大量使用甘草,因為甘草能補益上焦,浮諸藥可以補益上焦,治上焦之病。所以說「中虛」,指的是胃脘以上穿過胸膈的部分。丸子要像彈子一樣大,用溫水送服,這樣容易消化,而且可以減少藥渣停留在胃中。一天要服用五次,每次一丸,這樣可以緩慢滋補,讓藥效持續不斷。白薇味微苦性寒,苦能清熱,寒能解熱,所以對於有熱症的人,可以加倍使用。柏枝在冬天指向西方,不畏霜雪,因為它得到木氣的正氣。它指向西方,是因為受到金氣的吸引。它在三月開花,九月結果,柏實凝聚了金木之精華,味道甘平,甘能緩和脾胃,平能降逆,所以對於中虛煩躁,肺氣上逆而喘的人,可以加一份柏實。古時候以「份」為單位,現在則以「克」為單位。原方應該使用十三克藥材,如果加倍使用白薇,再加入柏實,就需要十五克。

產後下利虛極。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主之。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方

白頭翁(二兩),秦皮(三兩),黃連(三兩),黃柏(三兩),甘草(二兩),阿膠(二兩)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內膠令消盡。分溫三服。

此肝血失藏。肝陽妄泄之症也。產後血虛。大便當堅因便堅而結熱於大腸。以致熱極而旁流。是猶其標也。夫人身之血。藏於肝。肝泌膽汁。下灌二腸。所以大便通調。不堅亦不利也。今產後血虛。肝無藏血。而肝陽急躁之氣。仍從膽管走注二腸。成為腹痛。裡急。後重。欲下不能。

白話文:

產後下利虛極的治療

產後出現腹瀉,並且身體虛弱,可以用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治療。

方劑:

白頭翁(二兩)、秦皮(三兩)、黃連(三兩)、黃柏(三兩)、甘草(二兩)、阿膠(二兩)。

製法:

以上六味藥材,用水七升煎煮,取二升半藥汁,加入阿膠,煮至阿膠完全溶化。分三次溫服。

病機:

這種病症是肝血不足,肝陽外泄所致。產後女性血虛,大便應該要堅實,但由於便堅而導致熱結在大腸,最終熱氣過盛而導致腹瀉。這只是表面的症狀。

人體的血液藏於肝臟,肝臟分泌膽汁,向下灌注到腸道,使大便通暢,既不堅硬也不過於稀薄。現在產後血虛,肝臟無血可藏,肝陽急躁之氣沿著膽管流入腸道,就形成了腹痛、裡急後重、想解便卻解不出來的症狀。

不下不得之下利。本屬血虛之產婦。乘以下利努撐。更傷其氣。虛極者。血虛而氣極也。仲景一眼覷定本症之由於血虛肝旺。直任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白頭翁方。注已見傷寒厥陰下利。加甘草阿膠者。緩中以補血也。主之者。可加減。而不能挪移。如下利赤多。加當歸。白多。

加白芍。氣滯溲少。加枳實、車前。在司診者之臨時斟酌耳。

白話文:

產婦因為血虛,導致下痢,用力排泄更傷氣,虛弱到極點,就是血虛又氣虛。仲景醫生一眼就看出病因是血虛肝旺,直接用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治療。白頭翁方子,在傷寒厥陰下利的篇章中已經說明,加入甘草阿膠,是為了緩解症狀並補血。治療時可以根據情況加減藥物,但不能改變藥方。如果下痢中帶有紅色物質,就加當歸;如果是白色物質,就加白芍。如果氣滯尿少,就加枳實、車前子。這些都是醫生根據實際情況臨時斟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