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山

《高註金匱要略》~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證治第十九 (1)

回本書目錄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證治第十九 (1)

1.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證治第十九

師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卻。刺腨入二寸。此太陽經傷也。

趺、蹲踞也。蹶、顛躓也。趺蹶者。蓋言立則能持。若蹲踞而趺。則顛躓而蹶。從俯覆矣。與諸經之言蹶者大殊。舊注。引痿厥、踝厥。誤甚。其人能前不能卻二句。正言所以趺蹶之故。刺腨入二寸兩句。又言所以能前不能卻之因也。前卻。指一身之可以曲摺處而言。前如腳凹環跳。

凡能曲而摺向前者即是。卻如腿彎項後。凡能曲而摺向後者即是。蓋謂趺而致蹶之故。因其人之腳凹環跳。但能前摺。而腿彎項後。不能卻摺。故欲趺下。則腿彎強直。但任其能前者而蹶。從俯覆矣。所以然者。太陽之經脈。由項後歷背部。而下行腿肚。纏足外臁之後側者也。

白話文:

老師說,如果一個人跌倒了,他只能往前走,無法向後退,應該要針灸小腿內側,深度兩寸,這是因為太陽經受到傷害所導致的問題。

"跌"指的是蹲著,"蹶"指的是跌倒,"跌蹶"就是說,一個人在站立時能夠保持平衡,但如果蹲下再起來,就會跌倒,這表示他已經失去了平衡感。這和其他經文中的"跌倒"有著很大的不同。過去的解讀引用了"痿厥"和"踝厥",這是錯誤的。

"此人只能往前走,無法向後退"這兩句,是在說明為什麼會跌倒的原因。"針灸小腿內側,深度兩寸"這兩句,則是為了瞭解為什麼會只能往前走,無法向後退的原因。"前退"是指身體可以彎曲折疊的地方,"前"就像是腳踝內側的凹陷部分,只要能彎曲向前的就是。"退"就像是大腿根部的彎曲部分,只要能彎曲向後的就是。原因是他跌倒時,因為他的腳踝內側的凹陷部分只能向前彎曲,而大腿根部的彎曲部分無法向後彎曲,所以在想要向下蹲時,大腿根部會變得僵硬,只能讓他的腳踝向前彎曲,這樣他就會跌倒。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太陽經的脈絡由後頸開始,經過背部,然後下行到小腿肚,繞過腳踝外側。

太陽之經氣通暢。則和軟而能卻。今不能卻者。此必刺足肚之腨肉諸穴。深入二寸。以致傷其經血經氣。故強直趺蹶。則芍藥附子。芍藥甘草諸湯。可變通加減。而施其治矣。以其不能卻。故知傷在身後之太陽。以其蹶由下部。故知刺傷太陽之腨肉。仲景診法之細密何如哉。

俗解以刺腨入二寸。謂是趺蹶之治法。誠如所言。以仲景之文例推之。當曰。此太陽經傷也。刺腨云云矣。且按王太僕所注針刺。及針灸大成。除環跳肉厚穴深。刺入經寸之外。余無有至二寸者。若以為治例。則誤人無限矣。足肚之白肉曰腨。凡委中、承山、飛揚、等穴。其附於腨者。

白話文:

太陽經脈的氣血流通順暢,身體就會柔軟輕鬆,可以活動自如。現在病人無法活動自如,一定是因為針刺足部腨肉上的穴位,扎針過深,深入兩寸,傷到了經脈的血液和氣血,導致身體僵硬,腳背屈伸困難。所以可以用芍藥、附子、甘草等藥材熬湯,根據情況加減藥量,來治療。由於病人無法活動自如,可以推斷傷在身體後面的太陽經脈。因為腳背屈伸困難是從下部開始的,所以可以推斷針刺傷了太陽經脈的腨肉。張仲景的診斷方法是多么細緻入微啊!

有些人誤以為針刺腨肉深入兩寸是治療腳背屈伸困難的方法。雖然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按照張仲景的寫作風格來看,應該說這是太陽經脈受傷,針刺腨肉……等等。此外,根據王太僕註解的針刺方法和《針灸大成》記載,除了環跳穴肉厚穴深,需要扎針一寸之外,其他的穴位都不需要扎針超過一寸。如果把扎針兩寸當成治療方法,就會誤導無數人。足部白色肉叫做腨肉,委中、承山、飛揚等穴位都附著在腨肉上。

俱以深入為禁可知。

病人常以手指臂腫動。此人身體瞤瞤者。藜蘆甘草湯主之。(方缺)此經絡之氣上虛。而胃中濕熱之火外貫之候也。蓋經絡之氣上虛。故手指及臂俱腫。濕熱之火外貫。故氣機流注而自動也。然必其人身體瞤瞤跳動。當有流移薄疾之候。方為確切。以大寒善吐之藜蘆為主。而以甘浮之甘草托之。

則寒能去火。吐能去濕。且一吐而提其氣以上實外實。則經絡之因虛而腫動。及瞤瞤者俱愈矣。

轉筋之為病。其人臂腳直。脈上下行。微弦。轉筋入腹者。雞屎白散主之。

白話文:

病人經常手指和手臂腫脹,身體顫抖,可以用藜蘆甘草湯治療。這是因為經絡之氣上虛,胃中濕熱之火外貫的症狀。經絡之氣上虛,所以手指和手臂腫脹;濕熱之火外貫,所以氣機流注而自動。但必須患者身體顫抖跳動,有流移薄疾的症狀,才算是確切。用寒性善於吐痰的藜蘆為主藥,甘草輔助,寒能去火,吐能去濕,一吐就能提氣,讓經絡因虛而腫脹、顫抖的症狀都得到改善。

轉筋的病症,患者手臂和腳直,脈象上下行,微弦,轉筋入腹,可以用雞屎白散治療。

雞屎白散方,雞屎白。

上一味。為末。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溫服。

陽氣之柔者養筋。陽虛故筋如紐轉而堅痛。又陽親於上。足下陽氣嘗少。故轉筋之病。臂少而足多也。脈上下行。氣虛不能外鼓。但從寸及尺。伏行往來之謂。氣衰則微。氣削則弦。故上下行之脈體。微而且弦也。腹為腸胃之所託。悍氣之根蒂也。轉筋入腹。則其氣更虛可知。

雞於卦為巽。而立東南之位。得生氣嚮明之用。雞屎通腸胃之氣。而其白尤為陽氣之所化。以之主轉筋之入腹。則通腸胃之精悍。以柔養筋脈之義也。陰狐疝氣者。偏有大小。時時上下。蜘蛛散主之。

白話文:

雞屎白散方

藥方:

  • 雞屎白,一味。研成細末。取方寸匕(約等於現代湯匙),以六合水(約等於現代三湯匙)溫和混合後服用。

病因分析:

  • 陽氣滋養筋脈,陽氣虛損則筋脈如同繩索般緊縮疼痛。
  • 陽氣主導上半身,而足部陽氣較少,因此轉筋多見於足部,而手部較少。
  • 脈象上下行,表示氣虛無法外散,只在寸關尺三部位置浮沉往來。氣虛則脈象微弱,氣衰則脈象弦緊。因此上下行脈象呈現微弱且弦緊。
  • 腹腔為腸胃所依附,是陽氣的根本。轉筋入腹,則氣虛更加明顯。

藥物功效:

  • 雞在八卦中屬巽卦,位於東南,得生氣嚮明之用。雞屎能通暢腸胃之氣,而雞屎白更是陽氣所化。
  • 以雞屎白治療轉筋入腹,可以通暢腸胃的精悍之氣,以柔養筋脈,符合中醫理論。

其他:

  • 陰狐疝氣,有大小之分,時常上下移動,可用蜘蛛散治療。

蜘蛛散方,蜘蛛(十四枚熬焦),桂枝(半兩)

上二味。為散。取八分一匕。飲和服。日再服。蜜丸亦可。

疝詳寒疝下。狐疝者。言其出沒無定。如妖狐之象。即下文大小上下之義。曰陰狐疝者。單指前陰之睪丸而言。所以分別五臟之疝也。腎為水臟。陽氣最貴。而與陰寒相召。陽氣偏有虛實。虛者寒氣貫之而偏大。實者陽氣自治而偏小矣。又陽主提摯。氣虛不能自舉。故臥則上入少腹。

起則下墜囊中矣。蜘蛛腹大。為下入少腹之專藥。且性主提攜束縛。以辛溫生氣之桂枝為配。則溫補關元氣海之陽神。以驅客寒。得升舉收煞之功用。以堅弛墜。陰狐疝病寧有不愈者哉。

白話文:

蜘蛛散方,用十四枚蜘蛛熬焦,加上半兩桂枝,混合成散劑,每次取八分之一匕服用,每日服用兩次,也可以製成蜜丸服用。

狐疝指的是疝氣症狀,患者的病灶會像狐妖一樣,時隱時現,難以捉摸。陰狐疝則專指睪丸部位的疝氣。疝氣的發生與五臟有關,其中腎臟主水,陽氣最為重要。若陽氣虛弱,寒氣就會入侵,導致疝氣腫大;若陽氣充足,寒氣則被抵禦,疝氣會較小。此外,陽氣主提舉,若陽氣不足,無法向上提舉,患者臥下時疝氣會進入小腹,起身時則會下墜至囊中。

蜘蛛腹部肥大,是專門治療疝氣下墜至小腹的藥物,它也能提舉束縛,有助於收縮疝氣。桂枝性溫,可以溫補腎氣,驅散寒氣,同時也有提舉和收斂的作用。兩者配伍,可以溫補元氣,堅固疝氣部位,使陰狐疝病得以痊癒。

問曰。病腹痛。有蟲。其脈何以別之。師曰。腹中痛。其脈當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蟲。

此言病蟲之脈也。蓋謂腹痛之因頗多。若因病蟲而痛。其脈當以何者為分別也。師言沉為在裡。腹中病。其脈當以沉應。又弦為急痛。腹中痛。其脈當以沉而且弦應。今不沉弦而反洪大。洪大者。氣亂之診。故知有蟲。以擾亂其氣而作痛。與風寒積滯之脈不同也。

蛔蟲之為病。令人吐涎。心痛。發作有時。毒藥不止。甘草粉蜜湯主之。

甘草粉蜜湯方,甘草(二兩),粉(一兩),蜜(四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內粉蜜。攪令和。煎如薄粥。溫服一升。瘥即止。

白話文:

病人肚子痛,怀疑是虫子引起的,请问脉象如何辨别?老师说,肚子痛的脉象应该沉而弦,反倒是洪大,就可以判断是蛔虫。

这是说虫子引起的病症的脉象。因为肚子痛的原因很多,如果是虫子引起的疼痛,应该用什么脉象来辨别呢?老师说,沉是因为病在里,肚子里的病,脉象应该沉。弦是指急痛,肚子痛,脉象应该沉而弦。现在脉象既不沉也不弦,反而洪大,洪大是指气乱的症状。因此可以知道是虫子在作怪,扰乱气血导致疼痛,与风寒积滞引起的脉象不同。

蛔虫会让人吐口水、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能止住。用甘草粉蜜汤治疗。

甘草粉蜜汤的配方:甘草两两,面粉一两,蜂蜜四两。

以上三味药,用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两升,去渣,加入面粉和蜂蜜,搅拌均匀,煎成稀粥,温服一升,好转就停止服用。

此與下文兩條。俱言病蟲之治例。但下條責在臟寒。臟寒而蛔上膈上。故煩而厥。溫之而蛔下安。則愈。故烏梅丸除溫臟之外。但用辛辣酸苦等味。令其俯首蜷縮而已。此為飲食相犯而生之蛔。責在蟲多。蟲多則胃系緩而廉泉開。故吐涎。上擾胃脘。胃脘上當心部。故如心痛。

蟲動而自疲。則伏為休養。故發作有時。毒藥、蟲所不食。故不止。是非去其蟲不可也。胡粉、(粉系黑鉛所化者。)體重。而性能殺蟲。與甘草、蜂蜜。共煮。蟲為脾胃之土氣化生。而性嗜甘。因甘中粉。則強重而死。故瘥。臟不寒。故於殺蟲之外。無餘藥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與下文兩段,都是講述治療病蟲的例子。

下文主要針對臟寒,臟寒導致蛔蟲上犯膈膜,所以病人會感到煩躁並出現厥逆。用溫熱的方法治療,蛔蟲下降安穩,病症就會痊癒。所以烏梅丸除了溫暖臟腑之外,還使用辛辣、酸、苦等味道,讓蛔蟲俯首蜷縮。

這段文字則描述的是因飲食相犯而產生的蛔蟲。問題在於蟲多,蟲多導致胃繫緩弛,廉泉開啓,所以會吐涎。蛔蟲上擾胃脘,胃脘上連心部,所以感覺像心痛。

蟲子活動時會讓病人感到疲憊,但蟲子會休養生息,所以發作會有時間性。毒藥是蟲子不吃的,所以無法根治,必須去除蟲子才行。

胡粉(由黑鉛製成)質地沉重,且有殺蟲的功效。將其與甘草、蜂蜜一起煮,因為蟲子是脾胃之土氣化生,且喜歡甜味,所以將胡粉融入甘甜的蜂蜜中,就能使蟲子受到重創而死,病症得以痊癒。由於臟腑不寒,因此除了殺蟲之外,不需要其他的藥物。

蛔厥者。當吐蛔。令病者靜而復自煩。此為臟寒。蛔上入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蛔。蛔厥者。烏梅丸主之。

烏梅丸方

烏梅(三百個),人參(六兩),當歸(四兩),桂枝(六兩),附子(六兩炮),乾薑(十兩),細辛(六兩),川椒(四兩去汗),黃連(十六兩),黃柏(六兩)

白話文:

以下是繁體中文版:

蛔厥症狀是:病人平靜後仍會感到不適,這是因為內臟受冷;蛔蟲上升到胃部引起不適,所以感到煩躁不安,但過一會兒就停止了。如果吃了東西就會嘔吐並再次感到不舒服,那是因為蛔蟲聞到了食物的味道而出來,這時病人應該自己把蛔蟲吐出來。 治療蛔厥可用「烏梅丸」配方: 烏梅 300 個、人參 6 盎司、當歸 4盎司、桂枝 6盎司、附子 6盎司 (用火烤過)、乾薑 10盎司、細辛 6盎司、川椒 4盎司(去除水分)、黃連 16盎司、黃柏 6盎司。

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浸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物。

論文方意。注見傷寒厥陰。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獻的意思是:把以上十種草藥分別研磨成細粉,混合在一起攪拌均勻;用苦酒(即醋)浸泡烏梅一夜,去掉果核後再蒸煮它,加入五升米煮至飯熟透,然後把它們搗碎成泥狀,再跟之前準備好的草藥粉末混在一起,使其充分融合。接著放入石臼中,加上蜂蜜一起反覆舂打兩千次左右,最後製成像梧桐樹籽一樣大小的藥丸。在進餐前服用十粒,一天三次,隨著病情的好轉可以逐漸增加到每次二十粒。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療期間要避免食用生冷、油膩及有刺激性的食物。此處所提到的文章背景以及相關理論詳解可參考《傷寒厥陰》一書。